- 相關推薦
高校教師倫理道德的讀書心得
通過閱讀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教師倫理道德》一書,讓剛剛邁入工作崗位不久的我有很多的感觸。猶記得,當初選擇這個職業時的審慎及堅定,那些感覺悉數重現,而現在的我已經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我個人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師德應該是第一位的。師德古已有之,不同時代對師德賦予不同的要求,現代師德是對古代師德的繼承與發展,在當今的知識時代對師德又賦予了新的內涵。我認為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僅具有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還應具有共產主義的理想、道德和信念,實事求是和嚴謹治學的工作態度,以及“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治學精神。以下是我閱讀這本書的心得體會:
一、對待教育事業要忠于職守,依法執教,為人師表,積極進取
我們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自覺、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獲。我們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華。我們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正是這種成就感、幸福感,激勵著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獻身。
正如方永剛教授22年如一日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始終把學習研究共產黨的創新理論作為自己神圣的使命,堅定、忘我、激情地工作著,甚至身患絕癥也不舍得放下肩上的職責,他憑借“生命不息,盡責不止”的敬業精神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為宣傳黨的理論和發展軍隊教育事業做出了優異成績。方永剛的先進事跡,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樹立了榜樣。同時,方永剛教授的感人事跡體現了廣大教育工作者崇高的人格魅力。
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征的直接體現。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板書筆跡等。
二、對待學生要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平等、公正、民主地對待學生
愛學生,怎么愛才是真正的愛,近來一些輿論批評某些教師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師”。好多教師都認為,學生的優點,不夸跑不了;學生的缺點,不批改不了。因此,他們總是批評、訓斥、否定學生,而很少鼓勵、表揚、肯定學生。其實,在老師的眼里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用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待學生或歧視學生。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時刻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
1、我們要熱愛和尊重學生。教師職業道德要求我們應無私地愛每一位學生,決不能以學生的品德與外貌等作為喜愛和厭惡學生的標準,這是教育獲得成功的基礎。同時,我們要尊重每一位學生。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尊重和理解,尊重人的實質是對一個的人的品德和才能的承認,是對個人存在價值的肯定,是教師熱愛學生的重要內涵。我們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充分信任學生。
2、我們要注意教師職業道德中對言表風紀的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避免個人的言語失范,盡量不用易引起學生反感的言辭,如:命令、控制、指揮、警告、威脅、訓誡、過度忠告或建議、中傷、歸類、強加于人或隨意指責與批評等。我們的語言要文明純潔、符合規范、準確清楚、簡潔明了以及優美生動。
3、我們要善于自制。自制是指在教育學生過程中,善于控制我們自己的情緒,具有把握教育態度和行為的能力。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我們遇事必須沉著冷靜,時刻控制自己的情緒,任何情況下都不意氣用事,即使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絕不遷怒于學生。
三、對待其他教師要相互信任和尊重,協同工作,共同發展
個人認為:在學校中,教師主要處理兩大人際關系,一是教師與教師的關系,二是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固然重要,但教師之間的關系也不容忽視。
1、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師在法律地位與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教師之間應相互尊重對方的人格、自尊心等。相同學科教師之間要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共勉;不同學科、年級之間的教師要密切配合、相互尊重;具有相同學術觀點或教育思想的教師應相互尊重。
2、要樂于合作,善于合作。現代教育是一種集體協調性很強的職業勞動,我們的工作需要競爭,更需要合作。競爭促進了教育發展的繁榮,為教育增添了活力;但我們又要樂于合作,善于合作。學生的成長和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決不是一個教師的勞動成果。只有善于處理好教師于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及社會積極力量的關系,才能減少教育過程中的內耗,從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我們的勞動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因此,教師的團結協作精神也是我們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
四、對待學生家長要真誠相待,主動參與、溝通,平等相待
我們處理好與學生家長的關系,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配合,是學校做好家長工作的前提條件。
1、我們要尊重學生家長的知情權。這樣既解除了家長對子女成長狀況的擔憂,也保證了我們能夠真正地對學生的高度負責。
2、我們要細心體諒學生家長的心情。子女是父母未來的全部希望,我們應充分理解家長對子女的愛,體諒家長“愛子心切”,全身心的關心每一位學生,盡我們的道德責任。
3、我們要與學生家長進行及時溝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家長的理解與相應的支持。否則,不僅會引起誤會,造成隔閡,而且會對教育學生帶來不利影響。
當80后逐漸成為社會組成的中堅力量時,90后亦開始為踏入社會做著積極的準備。我的學生們正是這樣的一群90后,他們年輕有活力,他們爭先但不畏懼。而我,會竭盡所能,幫助,指引,影響他們,并在這個沖往現實的最后加油站里,為他們的前路加油助威。
閱讀本書,獲益匪淺,而后還會孜孜不倦,多讀好書,以求精進。
【高校教師倫理道德的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高校教師聽課學習心得02-07
【優】高校教師聽課學習心得07-14
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學習心得范文06-23
高校教師個人總結06-17
高校教師培訓總結03-09
高校教師培訓總結04-17
高校教師個人總結05-10
高校教師述職報告06-03
高校教師總結范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