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讀書心得
暑假里,我認真拜讀了《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一書,收獲頗豐。這本書是中國教育學會理事長張萬祥先生主編的。全書共分七章,“這樣管好一個班”、“與學生相處有藝術”、“做一個有智慧的班主任”、“一個學生,一個世界”、“借助家長的力量”、“換個思路做德育”、“做個夠專業的班主任”。 其內容既有成功的案例又有值得借鑒的具體做法;既有理論的深度又有實際的指導。參加編寫本書的班主任,雖然身處全國各地,但都是富有經驗的一線班主任。他們通過一個個精彩的案例,將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最切身的感悟、最寶貴的經驗、最實用的建議,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年輕的班主任。
當我細細地讀完這本書后,一種對參加編寫的班主任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們把自己最切身的感受、最高貴的經驗、最鮮活的創造都記載下來,留下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他們對教育事業,對孩子的那顆火熱的、跳動的心。捧著書本細細品讀讀著,我的心被深深震撼著!
在書中這些建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班主任要做好起點工作。
① 了解學生。
② 不要過早的為班級定位。
③ 不要讓自己的管理方式成為定勢。
2.不要在班內設置“探頭”: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
3.班主任應有名牌戰略思想
任何知名大企業都有獨特的企業文化,沒有文化底蘊的產品是沒有生產力的。班級作為重要的育人環境更需要建設班級文化。班級文化是班級的黏合劑,可以把學生緊緊地聚集在一起。同時還可以使班級成員保持蓬勃朝氣,維持良好班風、班貌,從而維護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4.哪壺先開提哪壺
我們的教育在自覺不自覺中制造差生,因此我們有必要調整認識學生的視野。學生之間只有差異沒有差生。多關注教育過程和關注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在不斷成長的,從肯定自我,激勵自我再到創造一個更加完善的自我。當每一個班主任都關注到全體學生,都善于哪壺先開提哪壺時,學生的主題地位必然得到凸現。
5.不要遷怒到整個班
班主任往往會因為幾個學生而遷怒到整個班,把個別問題全面化。遷怒的后果一方面對于個別學生來說,由于批評的面比較廣而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另一方面,讓集體受到了傷害,使全班同學產生消極的心理。要給學生以積極的期待。
6.打扮好你的晨會課
像陸其忠老師寫的《打扮好你的晨會課》,讓我真切感受到老師是用心用愛在做教育。他在書中這樣寫:“一次心靈之旅的告白,讓學生的心靈在晨會課上曬曬太陽;一次時事點評,讓學生時刻傾聽著窗外的不同聲音;一次隨意的聊天談話,讓閑暇的愉悅滋生青蔥的智慧;一次大膽的才藝展示,讓大家分享一席成功的盛宴……不要讓枯燥乏味的說教污染你的晨會課,不要輕易讓指示、命令的威嚴聲音在孩子耳際縈繞,更不要讓訓斥、冰霜的言語去封凍孩子的心靈。
晨會課,只有班主任才有的陣地,好好地打扮好屬于你——班主任的舞臺吧!” “讓贊美包圍你。”—每天輪流贊美一個學生,讓自信的微笑蕩漾在課堂。“小故事,大智慧。”——一則小故事,啟迪我們的靈魂,撫慰我們的心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舞臺。”——展現充滿個性、朝氣蓬勃的你。你的舞臺你設計,你的舞臺你做主。“說說我的家”——讓家的溫馨、家的幸福、家的甜蜜在課堂上搖曳,在課堂上綻放、流淌。“聆聽脈搏的跳動……”
在安靜的聆聽中,讓孩子們感悟時間的可貴、人生的短暫,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識。“眾人劃槳開大船”——班級是我們共同的家,經常交流、經常探討、經常反思,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風,集聚人心的班級才能煥發出無窮的潛能。“與先賢對話”——一句名言、一條警句、一則傳記,或許能洞開學生的心扉,蕩滌學生的靈魂。
是啊!多少個晨會課我都是與學生在布置任務和嘮叨、訓話中結束的啊,要是能像陸其忠老師老師所給的這些建議一樣去上晨會課,我想收到的不僅僅是這10幾分鐘的效果。
7.帶好“差班”大有學問。
第一要義:調動起全班學生內心深處的拼搏激情。
第二要義: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第三要義:需要班主任發揚“打持久戰”的精神。
第四要義:班主任要做最優秀的班主任。
8.學生宿舍應推行文化管理
① 讓學生給自己的“家”起一個美麗的名字,并用簡練的話語結實其含義
② 每一個宿舍為自己的“家”選一句座右銘,也可自擬,然后貼在正對門口的墻上。
③ 用宿舍成員的名字串成一段話,主題要體現全宿舍團結和睦、積極向上
④ 舉行朗誦會。
9.體驗建構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
給學生構建起一個能活躍其中的道德世界,讓學生在里面自我體驗、自我鍛造,從而讓學生逐步成為一個富有崇高的“德行”和人性的現代人。
書中“和學生相處有藝術”一節內容讓我感觸很大。“藝術”畢竟是個抽象的東西,似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回想自己的工作經歷,雖然邁入教師行業已將近十幾年了,擔任班主任工作也是十幾年的光景,嘗盡了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這期間,我也一直在思索諸如一個班主任怎樣才能成為學生的“朋友”,怎樣才能具有人格魅力?一個班集體又是如何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樂園”,如何才能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等一系列的問題?班主任工作能夠“藝術化”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一書使我對班主任工作又有了重新的認識,也學到一些實用的工作方法。
另外班主任要學會冷處理。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工作紛繁復雜,事務性的工作往往讓人喘不過氣。面對這樣的工作,除了需要班主任大量的辛勤付出,更需要的是班主任的睿智。在實際工作中,面臨突然起來的事件,往往老師會先入為主。老師會以自己所了解到情況和對自己的判斷進行處理。這樣固然是及時處理了班級事務,然而效果如何,有待商榷。有時候,班主任情緒不佳,處理起來還會有失分寸作出過激的舉動。所以這時候的冷處理,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到自己剛做班主任的時候,學生有錯誤,進行嚴厲的批評,以為可以“嚴師出高徒”。但事后發現,這樣“大嗓門”看似威嚴,其實無力。這樣教育既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只不過是發泄了自己當時的不良情緒而已。應該針對每個學生一個一個進行交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樣做可以讓學生覺得受到了尊重,并且可以配合你改掉缺點,并單單“訓斥”效果來得好。
教師就要象如來佛,既要有博大的胸懷,又要有收服他的能力。這樣才能“氣定神閑”見怪不驚。如果學生和你頂,你也和學生頂,那你也就和學生一樣的水平。教師不是教書匠,教育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告訴學生應該怎么樣。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應該明白、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學會因人施教,循序漸進,對學生既要“歸其行,更要收其心”。
所以,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請千萬不要在自己生氣時處理問題。給自己幾分鐘,讓自己冷靜下來,為學生找點借口,找找自己的問題,什么事都會有妥善的處理方法。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比懲罰更重要。”
“情在左,愛在右,站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收獲。”無論是應對突發狀況的“冷處理”,還是在生活中尋找教育的契機,都要從關愛學生出發,以尊重學生為本。陶行知說:“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我想,教育中的“情”與“愛”,便是貫穿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價值。
讀完這本張萬祥老師《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我深深感受到:讀一本好書,猶如在干渴時找到一泓清泉。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讀書是促進我們教師人生發展和工作成長的最好途徑。只有不斷汲取書籍的力量,才能具備合格教師所必須的一種博大而高遠的精神,一個充實而圣潔的靈魂,一份虔誠而溫馨的情懷和追求完美的人生信念。朋友們,沏上一杯香茶,讓我們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吧,讓書香靜靜飄溢在我們美麗的西彭一小校園。
【《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的讀書心得體會04-24
《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讀后感工作心得04-24
年輕班主任工作心得05-10
給年輕人的忠告-送給年輕人的建議04-01
年輕班主任的工作心得體會03-30
年輕班主任工作心得體會04-09
給年輕女孩的建議 The Advices For the Young Girls-英語作文06-20
年輕的戰場讀后感05-04
優秀年輕校長的心得體會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