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夜晚的潛水艇》讀書心得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夜晚的潛水艇》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夜晚的潛水艇》讀書心得1
毫無疑問,短篇小說集擁有獨特的魅力。我最喜歡的是他的一些遣詞造句以及他用的比喻,真的是很美的文字。并且從第一篇夜晚的潛水艇一直到最后一篇音樂家,我都努力把細節和故事都讀到了。
其實起初我并沒有去求證故事的真實性,有的地方我甚至還當真了或者是說我已經分不出虛實,我把它們當作故事,代入到情境中,跟著主人公走遍每篇故事。
前兩篇是我最能投入的兩篇,后面有傳彩筆、裁云記、釀酒師、《紅樓夢》彌撒、李茵的湖、尺波、音樂家,一起是九篇。
我注意到,這些短篇小說中的故事更像是假話混著真話說。不可思議的想象力,蛺蝶碑指向的藏身之處、孤獨的偉大創作、云彩修剪站的洞穴探險家、釀酒絕藝的傳承、《紅樓夢》的過去現在未來必然與偶然的關聯、夢和現實世界相對、椋鳥尋找灰燼之歌,都是這樣。
有的地方他是在寫虛構的情節,而現實的東西又在其中有跡可循。下面我特別以裁云記為例談談這一點。
裁云記,采用了倒敘、插敘,并行三條故事線。一是云彩管理局。說來有意思,大概是在暗諷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視察市容時領導隨口的一句玩笑話,覺得天上的云不修邊幅,就直接導致了全國云彩管理局的創立,并下設云彩修剪站,還規定了合法云彩的樣子。我覺得這個設定有意思,不是正說明現實中存在這樣的情況嗎。有的官員不作為亂作為,惠民之事不關心,表面功夫卻盡心盡力,最后導致了行政機構中的不良風氣,影響糟糕。
二是“我”關于洞穴的疑惑。“我”在修剪站的工作不忙,閑時便翻看運上山來的幾千本書,試圖找到一個領域作為畢生的事業鉆研下去。“我”將各個領域視為不同的`洞穴,但總是稍有投入便停住了,擔心一旦深入其中一個洞穴便無法脫身,沒了去其他洞穴的可能性了。后來想起老師的故友,便離開修剪站,去往對方的住處拜訪并請求解惑。住在那棟樓的剛好是一群在各自領域投入畢生精力的老人們。老師的故友也向“我”分享了他在的洞穴——一副有待完成的千字對聯。于是“我”得以釋懷,打算順其自然。而反觀現實的我們,這不就是類似的情況嗎。步入大學,對未來有迷茫和猶疑,我們也在洞口轉來轉去,有時踏足進入某個洞穴,沒多久又退回。但其實總有一天我們會度過這個階段,懷著堅定出發。只要我們是在前行著,那什么時候都不算晚。
三是“我”與山中的狐貍的交往。比起“我”這個人類,他一個狐貍反而更表現得對世俗興趣十足,他清楚縣城內外的大小事。故事中間提過,“我”拒絕了狐貍上次打牌的邀請,沒想到這也是為后面打牌的情節做鋪墊。故事接近尾“我”沒再拒絕第二次邀請。于是大龜、狐貍、“我”湊到三個來打斗地主,賭的是壽命。雖然沒有明示斗地主結果如何,但看“我”計劃往后如何探索感興趣的幾個洞穴的樣子,也就能知道“我”打牌贏了不少壽命。一開始我覺得這個結局很奇幻,還并不太懂狐貍相關的情節的出現意義何在。現在反復去讀結尾段落,倒是看出來一點自己的理解。我想起來,文學就是在探索一種可能性,所以關于洞穴的問題為什么不可以有第三種選擇呢,人應該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所以向著自己熱愛的領域大膽的一往無前吧,說不定你就是有那個壽命漫長的可能,可以去探索多個領域,充分而圓滿。
所以最后一段里作者寫道“我將通曉一切草木的名稱,熟知所有星星的溫度。如果掉進某個陷阱,那就死心塌地,一往無前。”
我看到虛實在作者筆下結成的果,虛構是那么明顯,現實是那么確切,這里沒有什么好拆分的,文學作品也是來源于生活,現實生活又何嘗不是會混雜著真假。這九篇故事,獨立又聯系,主角是他,是你,是我,是每一個人,是每個時刻,我們會陷入童年的想象,試圖把回憶留住,我們追求遠大的發展,對生活中逝去的一些事物感到惋惜,生活和人是多么復雜而矛盾。
不用真實的情節,卻勝似真實的情節。體味這虛實的果,探索我們人生的可能性,不去圈于暫時的無謂的困境,然后在現實中積極的前進吧。
《夜晚的潛水艇》讀書心得2
“那是一艘潛水艇。我的潛水艇。它行駛在永恒的夜晚。它將永遠,永遠地懸停在我深藍色的夢中”。
《夜晚的潛水艇》 是陳春成的首部小說集。
九個故事,游走于舊山河與未知宇宙間,以瑰奇飄揚的想象、溫厚清幽的筆法,在現實與幻境間辟開秘密的通道:海底漫游的少年、深山遺落的古碑、彌散入萬物的字句、云彩修剪站、鑄劍與釀酒、鐵幕下的薩克斯、藍鯨內的演奏廳…… 關于藏匿與尋找、追捕與逃遁,種種無常中的一點確鑿,烈日與深淵間的一小片清涼。陳春成的小說世界,是可供藏身的洞窟,懸浮于紙上的宮殿,航向往昔的`潛艇。
九個故事,雖情節各異,卻能反射出相似的主題范疇:
1、執政者的思想控制
《裁云記》的裁云站,負責將所有云裁剪成相同的規格;《紅樓夢彌撒》中執政者對于紅樓的抵制與篡改;《音樂家》中的樂曲審查辦公室只會留下政治思維的樂曲。
2、對創造者的扼殺
《夜晚的潛水艇》陳透納被期許做個“正常人”而放棄想象中的世界;《音樂家》中對薩克斯等樂器、搖滾等多元音樂的封殺。
3、故園情懷
《竹峰寺》中想要藏匿起的老屋的鑰匙及流傳于后世的蛺蝶碑,是對故園的緬懷;《李茵的湖》李茵在男友的陪伴下在小縣城漸漸找到幼童時的溫存。
4、極致的盡頭是虛無
《傳彩筆》中,最偉大的作品對于人們只是無字之章;《釀酒師》釀酒師喝了不屬于人間的美酒而消失;《紅樓夢彌撒》陳玄石和紅學會品味過紅樓的世界而滿足死去;《音樂家》譜出絕世的樂章化為灰燼;《尺波》中不可思議的流轉卻不知是誰的夢。
整部小說最讓我喜歡的是《竹峰寺》、《音樂家》、《尺波》。
《夜晚的潛水艇》
關于被扼殺的想象力,關于平庸的期許。
從詩人博爾赫斯向海里丟了一枚硬幣,多年以后富商崇拜者雇船員進行打撈,一次事故中潛水艇下落不明,有可能與“造夢者”陳透納有關,從而引出陳透納從幻想天才轉向“正常人”的經過。整個故事有點虎頭蛇尾、頭重腳輕,開篇講述詩人、富商、潛水艇找硬幣的情況,只經一句話“我國知名印象派畫家、象征主義詩人陳透納去世后公開的手稿中,有一篇他追憶早年生活的散文(也有人將其歸類為小說),也許能為這一神秘事件提供另一種解釋”便轉場到陳透納,而陳透納與前面的相關也只有一句話“遇到一艘潛艇卡在那里,不知是哪國的,我們出手救了它。”
潛水艇確實貫穿前后,但我覺得它應該可以有一個龐大的故事系統,短篇小說雖然要短,還是應該考慮一下故事的維度,將一個中長篇的體量塞進短篇的皮囊,才開始進入故事,故事結束了。
再說故事本身,陳透納極具天賦的想象力,因為要成為一個正常人,被自行關停。想象也是生活的一種方式,或許只是與眾不同,但這個社會不包容另類的生活方式。這艘潛水艇,終究永遠擱至在海中。
富商明白找到的希望微乎其微,但他認為找尋的過程本身就是在向博爾赫斯致敬,像一種朝圣。其間所耗費的財力之巨大和歲月之漫長,才配得上博爾赫斯的偉大。
我能在蓮蓬里睡覺,到云端游泳,在黑板上行走,追蹤墨水瓶里的藍鯨,我能一邊挨老師的罵一邊在太空里漂浮,誰也管不著我,誰也捉不住我。無數個世界任憑我隨意出入,而這世界只是其中的一個罷了。那是一艘潛水艇。
我的潛水艇。它行駛在永恒的夜晚。它將永遠,永遠地懸停在我深藍色的夢中。
《夜晚的潛水艇》讀書心得3
一本由想象力織成的短篇小說集非常符合年輕人的思維,天馬行空式的劇情讓人沉迷,整本書當中我最喜歡的是《音樂家》一文,濃濃的諷刺意味與想象力結合,我個人認為是全書最佳。
《夜晚的潛水艇》一文是將現實與虛幻折疊,想象中的事物能夠在現實當中得到應驗,這就是我們從小到大所夢寐以求的,“我的潛水艇。它行駛在永恒的夜晚。它將永遠,永遠地懸停在我深藍色的夢中。”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一艘潛水艇,什么時候我們選擇將它永遠停留?或許有人會說這便是成長的代價,那么這代表又是否過于昂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吧。
《竹峰寺》中我嗅出了一絲逃離的味道。躲在黑暗中,痛痛快快哭一場,逃離世俗能夠更好地尋找到自己。城市的改建,讓那些記憶所存之處發生了改變,走進陌生的城市,找不到自己的歸屬感,“那些我自幼生長于其間完全無法想象會變更的事物,造夢的背景,一閉上眼都還歷歷在目的一切,全沒了。”曾經爺爺指著村中的廟,說著曾經的故事,而現在這一些都被拆遷、破壞,留下的是無言的沉默,我們的記憶喪失了存在的基礎。
我們將自己的幻想隱藏,將自己的記憶封存,唯有我們自己知道它的存在,我們通過想象力與之連結。我是一個無法忘記過去的人,且是珍惜著過去,曾想過用筆記錄,卻發現一是無法堅持,二是認為有些事或許還是該忘卻吧,不如選擇封存。
而讀《傳彩筆》時,我當時想到的是太宰治,“不能取悅自己的文章,再怎么讓世人驚佩也沒多大意思。”一篇好的文章首先是要讓自己滿意,所以我們去讀太宰治的文章也會發現他的文章是為自己而寫的。不過這篇文章在套路上還是比較老的,并沒有過多的新意,在全書當中也屬一般。
《裁云記》與《音樂家》是我最喜歡的兩篇文,因為偏好社科類,所以對這種帶有諷刺意味的文章情有獨鐘。《裁云記》所反映的是形式主義的影響,“元首一風趣,從此天底下的云彩全遭了殃。視察結束,云彩管理局隨即成立,負責管理城市上空所有過境浮云。”但是這篇文章的'核心并不局限于對形式主義的批判,而將重心擺在對“洞穴”的探索上——有的人注定會掉進某件事情里去,繞也繞不開。有的人不會,因為他們一輩子活在洞穴和陷阱之外。
對于真理,我們是否應該執著,這些所謂的真理對我們究竟有什么作用?也許它真的只是一個真的道理,不一定會有實踐意義,實用主義不斷消磨著我們對世界的探知欲這讓我不禁發出這樣的唏噓——究竟什么才是有用的?一生為管制音樂辦事,作文一生與自己沖突,不斷思考,不斷懷疑自己的行為,最后與音樂和解,與自己和解,我想《音樂家》是用一種沖突放大了這個社會的矛盾。意識形態與文學的自由化之間的共通之處在哪?難道這兩者之間只有沖突嗎?
《列子》中有“伯牙乃舍琴而嘆曰:‘
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全文所要表達的不就是這樣一個思想嗎?陳春生雖然年輕,但其文風的確非常不錯,能夠引發我們的共鳴,這便是文學吧。
《夜晚的潛水艇》讀書心得4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根本都不知道這個書更不知道它的排名,甚至還曾如此火過一段時間。網上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我僅僅想來說說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說書好、書壞或其難負盛名什么的。對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幻想,幻想十分的美麗與奇炫但更真實,幻想更真實?似乎有點離譜,但我總覺得這些幻想不是為了寫下幻想而誕生的幻想,是作者曾真實擁有著它們,并讓它們在自己的頭腦中生長著、發酵著,正猶如其一篇《釀酒師》中寫道:“整個釀酒期間,翁都在鳴叫”,直至一日成熟,將它們酣然寫下。讓我覺得更為真實的是自己能與幻想發生著共鳴,讀著讀著,不禁會覺得是作者把自己小時腦中那些稚嫩的幻想一一描繪出來,并讓它們更進一步生長開出鮮艷的花朵,對幻想生長與描繪這是我所不能及的,這也正是我佩服作者的地方,或許能與小時自己的共鳴是為什么大部分人對這本書的喜愛了吧。這本書有潛水艇的非凡幻想,有竹峰寺的寧靜與柔和,有“李茵的湖”的淡淡憂傷,有裁云與神筆的`有趣荒誕,有釀酒的古怪多變,有紅樓夢與無形之劍的離奇與合理,也有音樂家的壓抑與無耐。我最喜歡的是《竹峰寺》這篇小說(也是我感想寫的最久的一篇),文中筆法的柔和,所追求的柔和真的讓我心安與寧靜,這是我所能想到的生命最柔和的時刻。
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這本書,我也看了某些評價,有人對單調的“貼文章”技巧嗤之以鼻,有人對這本書推崇至極,有人覺得這是一群人所上演的皇帝新衣的再現。但書嘛,喜歡就讀,喜歡的就看,靜靜去跟隨作者看看他眼中的世界,就算不喜歡沒過多久也能忘的干干凈凈,帶著些柔和與自然去讀書,我覺得甚好。
《夜晚的潛水艇》讀書心得5
在參加這次閱讀會之前,我曾經閱讀了這本書的《夜晚的潛水艇》和《竹峰寺》兩章,可能是因為第二章給我的感覺太過于平淡和深邃,在嘈雜的環境中。我無法進入到書中的世界中。這次活動,讓我從《傳彩筆》開始跟大家一起閱讀。這一章的開頭就讓我想到了江淹的江郎才盡的典故。故事的敘述者是第一人稱,所講的故事是關于葉叔這個人的神奇經歷。作者并沒有證實過這個故事的真假,所以文筆成風如夢似幻,在盡力保持現實邏輯的同時,又一心相信了葉叔的經歷。作為一名寫作愛好者,發現夢境不對的時間點是很簡單的——夢境與現實的交匯處可能只是一句話。只是在這篇中缺少了這樣一句話。假如這個故事是真的,隱秘而偉大的寫作和他人的認同,你更想要哪一個?我想作者的想法已經解借由葉叔這個任務說了出來。為了佐證我的想法和我對文段的理解,我補充了隨機波動播客對陳春成的采訪,他說他更想饕餮過諸神的盛宴之后,更想得到別人的認同。我想從這一篇開始,就可以看到陳春成對自己很是誠實,對于自己的內心從未放棄過探索和挖掘。
《裁云記》中“我”鐘情于偏僻地點單調枯燥的工作,只因為有足夠的自由時間可以多看看周圍的'世界。從這篇文章里我感受到了陳春成文筆間的黏度,或者說他的風格前后統一,伏筆眾多順應情理。在人生選擇的岔路口,很可能孤注一擲放棄世俗的榮譽和溫暖,在世界的某個點上鉆了牛角尖,無暇他顧,從而拋擲了一生。對于創作者來說,沉浸于“藤蘿月”對“草木風”的對聯中,就是他所選擇的一往無前、死心塌地的陷阱,這里也契合了之前的伏筆“牛角尖”。不過,與其站在洞口吹陰風,亦或是聽到洞口中他人的一舉一動,選擇自己的道路更是重要。
《釀酒師》是我覺得最為完整,應該也是作者框架構思最長的故事。主人公叫作陳春醪,一個想要把釀酒過程從時間的手里奪去的釀酒師。這一篇有種野史的意味,壺中君釀酒的過程也在不斷地完善著人生的追求。我最喜歡的一段話就是:這壇中原本只是清水,我對著它日思冥想,設想制酒的種種步驟,放入虛無之曲,投入烏有之米,靜候了不可計量的時辰,直到它真正變成了酒。讀到這里的時候,感覺參透了人生,將一切遺忘至虛無,無論這一生的經歷是否配得上生來的智慧,飲完這碗五方酒,忘卻凡俗的經歷。
《<紅樓夢>彌撒》是一場大膽的虛幻想象,運用反諷的手法暗示了封建時代重新席卷而來,我推測這一背景是在公元2100-2200年。“我在博物館的二十一世紀展廳醒來時,發現旁邊的展柜里是一只皮卡丘的手辦。”紅樓夢在世間的存在慢慢被抹去,暗中進行了幾個世紀。結局中提到“盛筵必散”,死亡若是成為了自己喜歡的歷史的一部分,便也不再可怕。一本小說里可以了解到創作者的生死價值觀,又能有所共鳴,實在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李茵的湖》表面上看是我和李茵談戀愛的經歷,事實上是我對李茵的回憶感興趣并伴她尋找的過程。在耽園發現閃閃發光的材料,有時會覺得受到了宇宙的眷顧,愣是相信了腦子里無端的牽連。這很像是我曾經一做三年的一場夢,在現實中見到夢里的事物,心靈會感到相似的戰栗和神秘的安寧。這種賦予生活宇宙玄妙的人的記憶,是我對李茵感情的起源,卻也是結束的伏筆。當得知李茵死訊的時候,作者的心理反應仿佛是之前的李茵。就是簡單的淡漠——我感到一種近乎抽象的悲哀;悲哀沒有想象中的持久,我有點慚愧,慚愧也轉瞬即逝。比起情侶而言,李茵更像是走在我前面的領路人,但我和她已經走向了不同的探索之路。
在《尺波》中,作者又借由巫師之口對自己的夢進行了解釋:如果人清晰地夢見一樣陌生的事物,而這樣的夢不止一次,那么他就是真實存在的。夢中之物應向夢中找尋,用未知的空間和物質的流轉來解釋夢,就是在用未知解釋未知。文學不就是造夢的好東西嗎?
《音樂家》里這個角色人格分裂的鋪墊十分到位,唯有第一節里引入的大學生角色仍然可以更加融入情節之中。小說偏創作者的心理活動,情節的連貫性就會更強。
陳春成的寫作足夠誠實,就可以吸引到足夠的讀者。愿意敞開內心的作者會擁有更多的讀者。
《夜晚的潛水艇》讀書心得6
第一次這么節制地看書,陳春成的《夜晚的潛水艇》,一天只允許自己看一個故事,每句話都值得細看,每句話都即將錯過。如七堇年所說:一筆青云,滿紙春成。
隨著作者神游海底與云端,作者寫得暢快,我也看得暢快,一翻開書,云蒸霞蔚,氣象萬千。每一頁都像灑了金邊的芍藥,傍晚時分兀自燃燒,暗香浮動月黃昏。的確是漢語的一種風度與可能性。
每一個故事看完,就像在腦海中放完了一場電影,作者用文字建造了一個個奇幻的國度,每座宮殿都刻上了自己的名字,你能感受到,這是屬于他自己的美學風格,迷人極了。故事倒沒有多曲折離奇,不像快餐小說里猛擊你的痛點虐點和淚點,難得的是他精確捕捉到了生而為人,難免失落悵惘一絲絲的情緒:隨年紀增長被打磨掉的靈氣,顧盼自雄卻無法為外人賞識的孤獨,夜夜夢回的童年意象……在這場旅途中,每一絲光線,都構成了這一旅途的獨特體驗,打開書你就能聞到花香,閉上眼睛你也能看到月亮。
九個故事,都很喜歡。最驚艷的是《夜晚的潛水艇》《竹峰寺》《紅樓夢,彌撒》《李茵的湖》,現實與幻想交融,讓人驚嘆原來還有這么盛大的想象,這么瑰麗的比喻,這么幽微的感受。文筆洗練華美,肆意飛翔的感覺,我真的.懷疑他擁有了那支傳彩筆,胸中所想,盡可達至筆下。才30歲,你說氣人不氣人?
有些書和口紅色號一樣,你欣賞不了她的美,可能是時機未到。但有的書仿佛就是為了這一刻而來,與君初相識逢,猶如故人歸。緣分這東西,很奇妙,好的文字也要等到她的有緣人。
看采訪說作者熱愛古詩詞,文章卻中沒有刻意顯擺,但文章中所描繪的情景與境界,空靈氤氳,真的像現代漢語中的古詩,有深沉的古意。如果堅持看古詩詞能寫出這么美的文字,那我一定會繼續看下去。從這個意義出發,是這本書點亮了我。
【《夜晚的潛水艇》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魚鰾和潛水艇說明文500字11-15
二戰的故事-潛水艇中的15個小時12-02
夏天的夜晚10-28
美麗的夜晚10-27
美妙的夜晚04-10
美好的夜晚12-09
可怕的夜晚08-01
難忘的夜晚作文03-15
美麗的夜晚作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