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國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愛國觀后感 篇1
集結號響了,我卻聽不見……
——題記
戰爭,猶如一場死神的盛宴。一旦踏上戰場,就等于隨時準備獻出寶貴的生命。戰斗的號角早已吹響,在戰場上拼搏、廝殺……周圍的兄弟一個個倒下,集結號卻還沒有響起。
集結號響了嗎?難道我聽不見?
這是一群頑強的戰士,不消滅最后一個敵人,他們絕不離開。47名戰士,47個奮斗的生命,在那一聲轟爆聲中升華。
我的戰友呢?戰斗結束了嗎?九連連長谷子地,他還活著,但被解放軍當做敵軍俘虜。他打聽到自我原先的部隊番號已經取消。怎樣回去,回到自我的部隊?
谷子地就是谷子地,就是有一股別人沒有的沖勁兒。他設法加入了解放軍炮兵部隊,南征北伐,他只為給死去的戰友找回應有的榮譽。
或許是天意,或許是努力。谷子地這么多年來的找尋最后當年負責吹響集結號的.吹號手。當谷子地內疚地說,戰斗那時,戰友們都聽到了集結號響,自我的耳朵被炮火震聾了,聽不見,執意要戰斗,結果犧牲了那么多戰友……“集結號響了,我卻聽不見,聽不見!”可吹號手卻告訴他——集結號,沒有響,真的,沒有響!
每個故事都要有一個完美的收場。谷子地在煤礦下——當年血戰的舊窯場找到了47位戰友,建起了一座“九連紀念碑”。榮譽屬于這些“拋頭顱,灑熱血”的勇士們。縱使時光飛逝事過境遷,或許歷史會漸漸被人淡忘,以前的那份兄弟情義卻絲毫不減,谷子地的腦海里時常浮起他的那些兄弟的影子:王金存,焦大鵬,姜茂才,呂寬溝……集結號,吹響了,這次真的響了。
看到最后,沒有淚。心里只有一股無法平靜的波瀾:是為戰爭的殘酷,是為谷子地的執著,還是為在硝煙年代戰友情誼?
努力就會有結果。谷子地證明了這句話。在炮火中摸索前進,在硝煙中堅持戰斗,因為——集結號還沒有響,我們不能撤退,這是軍令!他們堅持!谷子地堅持!這場仗沒打完,他絕不放下;不找到自我的部隊,不還戰友一個榮譽,他絕不放下;不到最后,他絕不放下。他從未放下。從谷子地身上,我看到一種叫“堅持”的東西,一種叫“信念”支柱。
說到《集結號》,就不得不談到戰爭。“戰爭”二字足以顯示生命的脆弱,一場戰役之后,殘酷的戰爭讓多少有故事的人和他們的故事一齊被歷史掩埋,被人們遺忘。“白鴿飛舞的年代,你不會認識我,我的綠軍裝是最普通的顏色。假如一天風雨來,風雨中會顯出我軍人的本色。”如果沒有戰爭,或許他們已經忙著耕種了;如果沒有戰爭,或許他們還活得好好的;如果沒戰爭,或許一切杯具都不會發生……
集結號響了,它召喚著我們去奮斗、去堅持,這不是戰爭的召喚,但要銘記歷史;這是前進的召喚,這是和平的召喚。你,聽見了嗎?
愛國觀后感 篇2
今年,國家規定每年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消息傳來,立即受到全國各族人民和社會各界的同聲贊許與衷心擁護。其中一員的我充分利用國慶長假,實行“風景就在家門口”自駕游玩,有幸參觀了久負盛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礎——金口中山艦。
啊!這里的一草一木,這里的山山水水,令人抬起頭去深情仰望,敞開心扉遐想無限……
憶往昔,中山艦全體將士為保衛大武漢,置個人生死于度外,艱苦卓絕,為掀開中國革命史、奮斗史奠定了基礎。
啊!這里是革命圣地的先軀,啊!這里是紅色革命歷史的搖籃。怎能忘懷啊!多少腥風血雨,殊死奮戰,才換得勞苦大眾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多少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迎來共和國明媚的春天!
中山艦是中國近代史、民國史的一個縮影,見證了近代中國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對昨天的記憶誘導我不可抹去,警惕的眼睛永遠不得松弛,奮發圖強的精神永遠不能丟棄。警示是機遇,警醒是理智,警惕是責任,這就是中山艦精神這本歷史教科書蘊含的深刻哲理。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而不尊重歷史的人,往往容易重蹈覆轍。在世界這個大競技場上,更需要用偉大的中山艦精神理順和修正與時代不協調的精神狀態,振奮人心、凝神聚氣,弘揚中國正能量,導航引路前進。
偉大的中山艦精神啊,讓我們永遠銘記!代代相傳!肩負著新時期歷史使命的審計人啊,讓我們高舉右手莊嚴宣誓:忠誠于黨,報效祖國,堅定理想信念,熱愛審計事業,瞄準審計“全覆蓋”這條主線,恪盡職守,勇于擔當,開拓創新,不懈追求,為持續穩步推進審計事業科學發展前景更加美好,為祖國的明天更加輝煌燦爛,做出我輩審計人的畢生貢獻!
英烈已經沉睡,忠魂昭示后人。今天,我國之所以設立烈士紀念日,就是要牢記歷那段血與火的歷史,革命先烈義無反顧的抉擇、以身許國的情懷,是愛國主義的真實寫照。
銘記烈士是一種歷史責任,設立烈士紀念日,是以一個國家的名義向烈士致敬,讓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英烈永遠受到后來者的緬懷和敬仰。
在緬懷英雄時,我們所觸摸的,不是虛無縹緲的道德大義,而是富有血肉的歷史真實。因為真實,所以可信;因為具體,所以可學。先烈們用生命鑄就的豐碑,生動詮釋著奉獻與犧牲的時代內涵,為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中國夢、強國夢必將會早日如期實現注入豐厚的精神養分。
愛國觀后感 篇3
生為中國人的我們,是一定要看愛國主義影片的。這天,學校就組織我們觀看了這部電影《太行山上》,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這是抗戰史上的奇跡,是中華民族抵抗侵略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前輩的光輝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影片中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愛兵如子的場面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雪紛飛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一個年紀很小的士兵在站崗,就上前噓寒問暖。當小戰士把手放在嘴邊哈氣取暖時,朱總司令就把小戰士凍僵的手放進自己的懷里去暖。最后干脆自己替小戰士站崗,讓小戰士跑步熱身。當時我看了很受感動,他指揮作戰已非常勞累,晚上就應該好好休息,可是他卻這么關心一位普通的小戰士,從這件小事中就能看出這位偉人的平易近人、關心士兵的高風亮節。
影片中獨臂將軍賀炳炎那奮力殺敵的形象也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那瀟灑的殺敵動作,凝結了中華民族的仇恨。當他接到上級撤軍的命令時,生氣地將大刀向下一扔,好像消滅多少敵人都不能解除中華民族的仇恨。
在看到一位日本中將在太行山區考察被炸死時,我感到發自內心的喜悅。看到愛國將領郝夢齡說:“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時我感到:我們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多么可敬的將士啊!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布戰役勝利后,他們不約而同地舉起手,由衷地發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壯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么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是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啊!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脊梁,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有著這樣的革命先烈,中華民族才能永遠屹立在是世界的東方。
觀看了這部電影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為身處和平年代的少年,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來報答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后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把祖國建設的更美好!
愛國觀后感 篇4
今天,我用了一個多小時鐘的時間,收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特別節目——《開學第一課》。通收看我受到了極大地震撼和教育。我知道了“愛國”、“勇敢”、“團結”、“自強”的真正含義。
開學第一課的第一節課講的就是“愛國”。從中我知道了國歌是怎樣誕生的,她鼓舞著我國億萬中華兒女,奮起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因此我對國歌更加敬重了。我還知道了趙一曼、左權等革命英烈的故事,他們給了我戰勝困難勇氣和努力工作刻苦學習的決心。我明白了在戰爭年代,抗擊侵略、保家衛國、為祖國獻身是愛國;今天,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發奮工作刻苦學習就是愛國。我們每一個人要在各自的崗位,奮發圖強,勇于進取,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開學第一課的第二節課講的就是“勇敢”。這一節課向我們講述了王二小的故事和南京大屠殺的事件。這一節讓我明白了,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不怕犧牲勇敢戰斗是勇敢。現在,不怕困難,勇于擔當也是勇敢。南京大屠殺的事件,讓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就要被lingru。我們絕不能讓悲劇重演,我們勇于擔當,用自己的才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
開學第一課的第三節課講的就是“團結”。她向我們講述了我新四軍為了營救五名“飛虎隊員”,而犧牲了一百四五十戰士的故事。這就是團結協作,否則那五名飛行員就會落到敵人的手里,就會給抗戰造成重大的損失。從中我體會到只有團結才能戰勝敵人,取得勝利。一個民族只有團結才不會遭到外敵的欺負。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只要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偉大的中國夢就一定會早日實現!
開學第一課的第四節課講的就是“自強”。這一節講述的是,在抗戰期間的愛國學生們,走出校門奔赴抗日前線的故事。那時,無數的愛國學子,唱著畢業歌“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走出校門,奔赴了抗日的.戰場。他們把青春獻給了偉大的抗戰事業,把一腔的熱血,灑在了殺敵的戰場上。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頌歌。我們是新世紀的少年,肩負著實現中夢的偉大重任,我們要自強不息,發奮學習,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富強!
愛國、勇敢、團結、自強是英雄先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實現中國夢所必備的精神。實現中國夢的偉大重任已經落在我們的肩上,我們一定要發揚偉大的抗戰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愛國觀后感 篇5
許多年前,看過一部《冰山上的來客》,一直沒忘。昨天按照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安排,組織全體干部觀看了《冰山下的來客》,心中疑惑頗多,片子只有一字反差,最初就在一種錯覺的引導下展開聯想,《冰山下的來客》是對《冰山上的來客》的延續與對接嗎?由于片名造成的懸疑,從一開始就緊緊抓住了我的'好奇心,隨著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環環相扣,有序推進的展示富有變化的畫面時,才幡然醒悟,影片通過與《冰山上的來客》影片人物關系的緊密聯系,展現出"上"與"下"的巧妙對接,在時間和空間上延續了《冰山上的來客》戌邊、興疆的故事線索,構成了前赴后繼的戰斗對接。通過楊排長后人援疆干部楊冰和邊防老戰士阿米爾老人自然真摯的情感交流,抒發了白山縣各族人民對援疆大業的感激之情,展示出新世紀白山縣各族人民群眾團結奮進、興疆富疆的感人場面。
場景之一,雪山腳下,綠草大漠間,神圣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把沉睡在庫區戰友安置在更加神圣的地方,阿米爾老人在新修的墓碑前飽含熱淚莊重敬禮的感人場面等,展示了邊疆各族人民愛國精神,大愛情懷,大局意識,令我肅然起敬。
場景之二,看到楊冰在爺爺的墳前百感交集,長跪不起,仿佛聽到他那繼承祖輩遺志,前赴后繼完成黨的事業,讓新疆各族人民過上好日子錚錚心聲。
場景之三,楊冰的妻子,生活在條件非常優越的內地城市,為了挽救楊冰因長期分居婚姻瀕臨破裂,為了得到一個愛情的結晶,她瞞著楊冰毅然參加了援疆醫療隊。當久別的夫妻相逢時,將妻子緊緊擁抱在懷里,妻子不停地拍打著丈夫,那一刻感人至深的畫面浸濕了我的雙眼。
場景之四,阿米爾老人為了幫助楊冰和丁一竹解決生育問題,帶著百靈上雪山采藥,不料遭遇危險腿部受傷,楊冰聞訊帶人上山施救,因阿米爾老人傷勢嚴重楊冰背起走下山,當村民趕來接應,楊冰因高原反映、勞累過度而昏迷倒地,這一場面更是感人肺腑,折射出各民族大團合,相互交融的民族關系。
楊冰作為援疆干部的一個縮影,天山南北盡顯援疆者身影,從東到西隨處可見援疆帶來的可喜變化。他們為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信奉職守,任勞任怨,同甘共苦,辛勤付出,努力工作,留下了援疆固邊的奮斗足跡,書寫了援疆建設的華彩篇章,鑄就了民族團結的歷史豐碑。
愛國觀后感 篇6
青春,是一朵嬌艷的花,永不凋謝;青春,是熾熱的驕陽,永掛天邊;青春,是一首壯烈的贊歌,永遠回旋于心房。《青春之歌》透過青年知識分子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來反映了一場歷史大風暴,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青年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我們作為熱血青年,更加就應把握青春,學會成長。人,總是要一天天長大的,任何人都回避不了這個事實。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會成長起來的,它需要我們的'勇氣。此刻的青年學生,不少人害怕長大,不想長大。
只是一味地玩世不恭,遇到什么事情都找父母,求朋友,而自我就根本什么都不去想怕辛苦,怕麻煩,怕失敗,怕承擔,怕勞累,怕職責……他們習慣了讓別人安排好一切,走被別人設計的人生,迷迷糊糊,并自以為順理成章、盲目地一路走下去。林道靜雖然有著悲慘的命運,但他卻一向與命運作斗爭,無論是多大的困難,都沒有將林道靜擊倒。應對后母對她的刻薄;官僚特務一次次的苦苦相逼;余敬唐的欺詐;愛人余永澤的懦弱、自私、迂腐和專制,他并沒有委曲求全,為保生命過安逸、舒適的生活。
我真的很佩服她的勇氣,她的剛毅和那一顆勇于應對生活中不幸的心。成長,確實需要勇氣,需要承擔,這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經歷之一,是不可逃避的,就讓我們勇敢地站起來吧!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迷失,迷惘,但是從中會得到教訓、教育,林道靜正是這樣,一點一點成長起來的。所以,我們要在我們青春時期多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知識武裝頭腦。增長知識的同時多累積生活閱歷。學著去應對,學著在逆境中生存,學著在困境中磨練心志,逐漸成熟。幸福的生活得來不易。那是我們一代代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取來的,他們用鮮血譜寫新的歷史,他們用鮮血澆灌大地,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依然勇于扛上歷史的重任,把自我的生命與祖國母親的關懷下茁壯地成長起來的精神。林道靜那充滿坎坷、充滿荊棘的,但又豐富多彩的人生隨著她一步步成長,一步步成熟,這也是黨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寫照。我們青年一代要勇于成長,善于成長,牢記革命精神!
愛國觀后感 篇7
一百多年前英帝國主義把鴉片輸入中國,道光皇帝特派禁煙派首領林則徐當差,赴廣州禁煙。林則徐在兩廣總督鄧廷楨、廣州水師提督關天培以及以鄺東山為首的漁民相助下。在虎門把煙土全部焚燒。事后道光竟把林則徐革職發配新疆。
歷史人物傳記片《林則徐》是新中國電影中的經典性作品,也是我國在美國上映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編劇葉元和呂宕創作的劇本曾獲中國作協和文化部“全國電影文學劇本評獎”活動的三等獎。導演鄭君理和岑范又著力追求和表現鮮明的民族氣派;并將林則徐等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與當時重大的歷史事件的敘述密切地結合在一起,“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頑強的反抗精神。”使得全片具有一種雄偉壯闊的藝術風格。
作為一部人物傳記片,它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民沾其惠”“夷畏其威”的封建時代政治家林則徐的銀幕形象。
林則徐銀幕形象的成功,當然是與表演藝術家趙丹的努力分不開的`。趙丹在表演中吸取中國寫意畫中大落筆的手法,從人物形象的整體把握和規定情境出發,全局在胸、張弛有致。
為使影片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編導在人物刻劃上繼承了中國古典藝術傳統,力求做到情景交融,從意境的營構中烘托出人物的情感。
總之,影片《林則徐》在表現林則徐這位愛國主義者在反帝禁煙的艱巨斗爭的同時,又表現出他在這一點上與人民意愿相一致的立場。由于整個清王朝的腐敗,所以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只能落得一個悲劇的結局。然而,影片在敘述林則徐的失敗時,也同時表現出,人民的抗英運動卻正在蓬勃地展開:被謫貶的林則徐正看到三元里人民的“平英團”消滅英國侵略軍的驚心動魄的斗爭。從此,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可以說,影片《林則徐》正是中國人民抗擊侵略斗爭的形象史中的光輝一頁。
這部電影讓我深刻了解林則徐等重要的歷史人物和和虎門銷煙等歷史事件,了解我國清朝末期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認識到外國列強的侵略、沒落的封建專制制度和綜合國力的衰弱是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根本原因;認識到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堅定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奮斗的信念,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和志向,逐步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也讓我們樹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愛國觀后感 篇8
少女穆然觀后感
“人要活得精彩,死要死得有尊嚴。”
這是電影《少女穆然》中16歲少女張穆然說的一句話。她說完這句話后便停止了呼吸,平靜地走了……這時同學們已泣不成聲,眼淚化作一汪湖水,淹沒了同學們激動的心。我也哭了,為主人公的堅強而哭,為主人公短暫而輝煌的一生而哭。
影片質樸感人,沒有影壇巨星加盟,沒有高投資,沒有大創作,但純樸自然。影片取材于現實生活的真人真事:穆然從小成績不太好,被人嘲笑,又遠離媽媽,生活很艱苦,但她像一只勇敢倔強的荊棘鳥,活潑、樂觀,不幸小小年紀就得了癌癥,但她仍然頑強地和病魔作斗爭,決不放棄。
影片猶如催淚劑,使同學們淚眼模糊,潸然淚下;同學們心跳加快,心潮澎湃;影片猶如營養液,使同學們感受堅強,精神煥發……我止住眼淚,贊嘆道:“好倔強的穆然啊!”當她病入膏肓,疼痛無比,護士想給她打止疼針,她卻說:“我在體驗痛苦,體驗痛苦就是體驗活著。”好勇敢的穆然,一個樂觀的女孩,一個愛美的.女孩,由于化療,頭發都掉光了,但她十分堅強,沒流一滴眼淚,卻把歡樂、希望留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穆然這種樂觀面對困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面對不治之癥,她沒有灰心,還關心著別人,希望幫朋友辦幾件事,希望把媽媽的戶口辦回北京,還希望自己能和崔永元一起主持節目……她短暫的生命煥發出燦爛的光芒,就像劃過天邊的流星,稍縱即逝,但她留給身邊每個人卻是永恒的回憶。
對照影片中的穆然,我覺得我們這些小學生都是蜜罐里泡大的,哪個不是“小皇帝”、“小寶貝”?誰沒有爺爺奶奶寵、爸爸媽媽疼?但很少有人想起關心父母,有的人耍性子、使脾氣,刁蠻得很;有的人碰到困難就唉聲嘆氣,打退堂鼓;有的人在困境面前尊嚴掃地,乞討偷生……寒假期間我就目睹這么一件事:一個十五六歲少女,長得眉清目秀,卻成長啟讀。
每天跪在金珠小學門口,或穿行在馬路上,伸手乞討,她在紙上哭訴生活的不公、命運的悲慘。我想,她完全有能力養活自己,因為她身體健康,四肢健全,至少當個保姆也能賺錢。
是啊!朋友們,人生哪會一帆風順,請不要抱怨生活對你的不公,也別抱怨人生給你的磨難,人生路上難免有風風雨雨、有暗礁、有荊棘,只要我們心中有燦爛的陽光,哪怕滿天陰霾?只要心中有光明的未來,哪在乎眼前的挫折?只要心中充滿關愛,還怕戰勝不了大困難?來吧,讓我們也像只勇敢倔強的荊棘鳥,沖破重云,沖過暴風雨,迎接挑戰,沐浴新世界的燦爛陽光吧!
愛國觀后感 篇9
愛國,是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每個人對祖國的一種強烈的熱愛之情,是每個人骨子里與生俱來的,深深藏著的那股對國家最質樸的忠誠。從“位卑未敢忘憂國”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無不是這種強烈而深沉的情懷的體現。
愛國需要我們都口耳相傳,也需要我們都銘記于心,但是歸根結底,愛國是行動。從字面上來分析,“愛”是一個動詞,而“國”則為一個名詞,組合起來實際上就是一個進行動作。因此,愛國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紙空談,它需要我們切實的行動,是我們行動的自然之舉。
真正的愛國,不是每天張嘴大喊,高調宣揚,實際上卻絲毫起不到作用,而是將愛國之情藏于心中,將它轉化為無窮的力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用行動來表達對國家的熱愛之心,用行動默默地付出。國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需要無數有志向,有夢想的人共同為之而努力。一磚一瓦是增強國家的力量,一舉一動是提升國民的素質,一朝一夕是強壯國家的靈魂。
落實到每個人的身上,那就是做好本職工作,把個人前途命運同祖國發展繁榮結合起來,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屬于自己的價值,而這些價值綜合起來就是國家的價值,是國家發展的資本。而對于我們學生來說,當下最實際也是最重要的行動,就是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可用之才。“你若喜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著名詩人歌德這樣說。我們要體現自己的價值,唯有經過辛勤的努力,實實在在地增強本領,才能得以實現,要將愛國之情轉化為動力,時刻保持著十足的沖勁,在不斷的進步之中體現自己的價值。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里這樣說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的肩上背負著責任,所以,刻苦學習,勇于鉆研,應是我們的磨練方法;腳踏實地,勤奮認真,應是我們的做人之本;放眼未來,面向世界,應是我們的理想所在。
順境,要開拓進取,發揮潛能:逆境,要迎難而上,發奮圖強。要知道,我們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考上好大學,找份好工作,有個穩定的生活,在更高的層面上講,我們學習,也是為了國家的發展,國家的進步。如果我們發展好了自我,也就是為國家出了一份綿薄之力。
不要再抱怨,不要再煩悶,忍一忍,努力拼一把,也就過去了,但你收獲的,或許遠不止這些。
藏于心,現于行,匯聚愛國之大力量,讓愛國,成為推動國家前進,創造國家價值的行動。讓愛國,成為推動自我進步,創造自我價值的動力!
愛國觀后感 篇10
愛國,是一種深切的情感。每個人都愛養育自己的父母雙親,都愛自己的家,愛自己舒適的小院,進而愛自己生于斯的故土、長于斯的祖國。愛國不是一種抽象化的概念,它時刻蘊藏在人們的心底,人們對祖國的感情,就像與父母家人一樣,永遠割舍不斷。
愛國是我們心底的激情,又是我們心中的信念。每一個中國人,熱愛自己的祖國是理所應當的事。這種信念植根于我們祖國歷史上無數愛國英雄的心中。愛國將領史可法堅持抗清斗爭,被俘后英勇不屈,慨然就義;飛機設計師馮如為國爭氣,設計我國第一架飛機,在國際上引起轟動,而他不為國外榮華富貴所動,毅然回國……這些事跡說不盡、數不完,可以說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愛國主義的歷史,一步民族自強不息的歷史。作為這部歷史的'續寫者——我們愛國的信念,正是在祖先們愛國精神的滋養下,開始抽芽、長大,并堅定的樹立起來。80后的大學生們喊出來這樣的口號:在我們心中的價值天平上。祖國是最重的砝碼!愛國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更應該是中華子孫的美德。
愛國更是一種責任。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長年累月地堅持。郭明義,16年捐出工資總額的一半參加希望工程,資助特困學生180多人,撐起了180個家庭的天;20載累計獻血6萬多毫升,相當于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條鮮活的生命。他7次發起無償獻血倡議,600多名礦業職工積極響應;他8次發起捐獻造血干細胞活動,1700多人踴躍追隨;他發起的捐資助學活動已有2800多人參與,資助孩子1000多名。他不但以德束己,而且以德樹人,他的高尚行動,感染甚至教育了很多人;他不僅獨善其身,而且兼善天下,很多人,特別是那些因貧困而失學的孩子,因他而感受到人間的溫暖;他積極獻血、熱心公益,他的愛心和感召力,使他一個人的力量最終形成了一個團隊,一個集體,以致推動整個社會風氣的改善;他不但正己,而且正人,他用自己踏踏實實的工作,端正了社會風氣,增強了人們對社會公平公正和奉獻社會的理解和認識。這種精神,包含著當代公民具有的責任意識、參與意識和自主意識,表現為當代公民濃烈的人文關愛、國家情懷與自覺擔當。這種精神,內化為個人品質,就是崇高的公民道德與良好的公民素質;外鑄成社會力量,就是為他人奉獻、為社會分憂、為國家盡責。
愛國是一種深切的感情,是一種堅定的民族信念,是一種振興中華的責任感。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推動著我們,為了祖國光明的前途,為了民族燦爛的未來,干!拼!
愛國觀后感 篇11
“人要活得精彩,死要死得有尊嚴。”
這是電影《少女穆然》中16歲少女張穆然說的句話。她說完這句話后便停止了呼吸,平靜地走了……這時同學們已泣不成聲,眼淚化作汪湖水,淹沒了同學們激動的心。我也哭了,為主人公的堅強而哭,為主人公短暫而輝煌的生而哭。
影片質樸感人,沒有影壇巨星加盟,沒有高投資,沒有大創作,但純樸自然。影片取材于現實生活的真人真事:穆然從小成績不太好,被人嘲笑,又遠離媽媽,生活很艱苦,但她像只勇敢倔強的荊棘鳥,活潑、樂觀,不幸小小年紀就得了癌癥,但她仍然頑強地和病魔作斗爭,決不放棄。
影片猶如催淚劑,使同學們淚眼模糊,潸然淚下;使同學們心跳加快,心潮澎湃;影片猶如營養液,使同學們感受堅強,精神煥發……我止住眼淚,贊嘆道:“好倔強的穆然啊!”當她病入膏肓,疼痛無比,護士想給她打止疼針,她卻說:“我在體驗痛苦,體驗痛苦就是體驗活著。”好勇敢的穆然,個樂觀的女孩,個愛美的女孩,由于化療,頭發都掉光了,但她十分堅強,沒流滴眼淚,卻把歡樂、希望留給身邊的每個人。
穆然這種樂觀面對困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面對不治之癥,她沒有灰心,還關心著別人,希望幫朋友辦幾件事,希望把媽媽的戶口辦回北京,還希望自己能和崔永元起主持節目……她短暫的生命煥發出燦爛的.光芒,就像劃過天邊的流星,稍縱即逝,但她留給身邊每個人卻是永恒的回憶。
對照影片中的穆然,我覺得我們這些小學生都是蜜罐里泡大的,哪個不是“小皇帝”、“小寶貝”?誰沒有爺爺奶奶寵、爸爸媽媽疼?但很少有人想起關心父母,有的人耍性子、使脾氣,刁蠻得很;有的人碰到困難就唉聲嘆氣,打退堂鼓;有的人在困境面前尊嚴掃地,乞討偷生……寒假期間我就目睹這么件事:個十五六歲少女,長得眉清目秀,卻成長啟讀。
每天跪在金珠小學門口,或穿行在馬路上,伸手乞討,她在紙上哭訴生活的不公、命運的悲慘。我想,她完全有能力養活自己,因為她身體健康,四肢健全,至少當個保姆也能賺錢。
是啊!朋友們,人生哪會帆風順,請不要抱怨生活對你的不公,也別抱怨人生給你的磨難,人生路上難免有風風雨雨、有暗礁、有荊棘,只要我們心中有燦爛的陽光,哪怕滿天陰霾?只要心中有光明的未來,哪在乎眼前的挫折?只要心中充滿關愛,還怕戰勝不了大困難?來吧,讓我們也像只勇敢倔強的荊棘鳥,沖破重云,沖過暴風雨,迎接挑戰,沐浴新世界的燦爛陽光吧!
【愛國觀后感】相關文章:
愛國現代文愛國短語10-25
愛國文章觀后感11-22
愛國的詩歌11-03
愛國詩歌05-15
愛國的詩歌03-10
愛國經典語句12-09
愛國詩歌12-09
愛國的經典名言03-24
愛國詩歌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