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德與社會培訓學習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品德與社會培訓學習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德與社會培訓學習心得1
1月24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興隆三小舉行的王薇老師主講的“怎樣調動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的積極性”的學習活動,并觀摩了一節“河北省小學教師品德與生活(社會)評優課”的錄像課,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王薇老師分別從:問題論斷,理論點撥,解決策略,三個方面,對“怎樣調動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的積極性”這一問題進行闡述并解讀,使我對怎樣上好“品德與社會”課,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看法,新的思路。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唯老師獨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老師應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
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品德與社會培訓學習心得2
20xx年1月24日我參加了假期品德教師培訓活動,教研室王薇老師講的《怎樣調動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的積極性》,我收獲甚多。
一、我的收獲
1、品社教師必須轉變思想。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真正做到想學生所想,樂學生所樂,用自己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個性影響學生的個性,用自己的心靈呼應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心心相印。
2、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變“指揮者”為“指導者”。要從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一種精神
關系,它滲透著師生間情感的交流,理性的共建,教學交往過程是師生雙邊交流的過程,師生通過交流達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應放下權威,爭做學生的同伴、朋友。要做到(1)尊重學生。(2)學會傾聽。(3)充滿愛心。(4)讓批評也是甜的。
4、在教學方法上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創設情境、揭示主題。
導入新課方法多種多樣,可采用講故事、猜謎語、錄音錄像或引用名人名言、詩詞、圖片展示、實物演示、談話激趣,還可以用語課文內容有關系的歌曲、游戲等引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啟迪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2)展現情境、情中悟理
通過具體事例的感知、分析,使學生逐步形成道德意識。可采用多種形式,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用激情學文、直觀演示、事例分析、行為辨析、錄音錄像等方法實施教學。
(3)再現情境、情理交融
美國休斯敦一家兒童博物館里有一句醒目的話:“我聽過了,就忘了;我見過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這句話告訴我們,實踐對掌握知識是何其重要,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重視學生體驗實踐活動是鞏固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
二、反思自己的不足
在課堂上,只是利用暢言、人教數字網等多媒體進行教學,沒有情感的創設,沒有讓學生親身實踐活動,形式單調,一堂課下來,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不深。
三、今后打算
1、利用網絡,多觀看一些名師課堂,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2、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用多種方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課堂上多以活動為主,讓學生親身體驗,懂情悟理。
品德與生活20xx年培訓簡報
20xx年1月24日,在興隆縣教育局和教研室支持下,由教研室品德與生活教研員王薇為興隆縣各學區帶來了一堂主題為《品德學科課堂教學的問題與診斷》的品德與生活課標解讀的講座。從教育教學的角度分析了品德與生活課標,深入淺出的解讀品德與生活怎樣聯系起來,并對具體的實例加以詳細的講解,從而使教師們以一個合作者引領孩子們走進課堂學習。
為期半天的培訓,拉開了20xx年興隆縣小學教師品德與生活學科培訓的序幕。此次培訓,將有力的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品德與社會培訓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與社會》新課標學習心得報告12-01
思想品德培訓學習心得范文12-01
全市品德與社會優質課學習心得03-11
關于思想品德的培訓學習心得12-05
品德與社會的工作總結11-25
品德與社會工作計劃02-22
有關《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12-05
《品德與社會》的優秀教學計劃11-20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