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后感

時間:2024-03-27 13:31:30 讀書心得 我要投稿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后感范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后感范文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后感范文1

  我們離名師有多遠?

  看過李鎮西所著的《愛心與教育》,也在教育論壇上感受過竇桂梅、薛瑞萍的成長歷程,我被名師們在平凡瑣碎的工作中,體現出來的超越于常人的胸襟所感動,同時也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愛心,一顆博愛的心,一顆寬容的心。然而,這次讀書我最深的感觸不是作品的內容,也不是名師們在文章中體現出來的教育睿智,而是他們那一種敬業精神。

  我在反思:我們跟名師的距離在哪兒?我們離名師有多遠?

  至今為止,我看過了竇桂梅老師的《梳理課堂》《做一名有尊嚴的教師》、魏書生的《教學工作漫談》還有《做聰明的`教師》等等,這些有名師們所編寫出來的專著,不是漫無邊際的理論,而更多的是他們日常工作中所積累的案例以及反思。我頓悟:我們跟名師并非那么遙遠,只不過是名師手中比我們多了一本書、一支筆而已。

  是的,同樣平凡的工作,但是他們追求的是工作的的最高境界,因此他們不懈學習,善于積累反思。在教育論壇上,竇桂梅老師早些年的一些原始的教學反思仍然閃爍著光明;薛瑞萍老師《心平氣和的一年級》的雛形仍在論壇;張祖慶更是至今仍在論壇上耕耘……

  如此看來,我們與名師的距離真的就是一本書、一支筆的距離了。我們日常找借口說工作太緊張了,壓力太大了,而懶于思考,懶于動筆反思,懶于積累。讓我們來看看李鎮西老師每天所做的工作吧。李鎮西老師在每周21節課的工作量下,依然每天堅持完成好他的“五個一工程”——上好一堂語文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不少于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日記。如果,我們也能像他一樣做好這“五個一”何懼我們成不了名師?回想我在新世紀學校的這兩年,我深刻感受到這兩年是我工作以來感覺到壓力最大的兩年,但也由于這份壓力,我才懂得了真正用心去工作,用心真正地愛每一個學生,用心備課、用心上課,再慢慢地學著寫工作日記,寫反思。

  在學習中仰望名師,讓自己一點一點的蹣跚學步,把距離慢慢縮短;在反思中發現自己的失誤,一點一點地改正,同時一點一點地進步。我想,正因為如此,我深深地感覺到這兩年時間里,我學到了之前十年里所沒有學到的東西;也正如此,我的教學水平漸漸有了起色。雖然距離名師路途遙遠,但正如李鎮西在《做最好的老師》的序言中所說:雖然也許你永遠成不了“家”,但通過努力,你卻完全可以成為最好的你。我相信,只要我能朝著名師的方向堅持不懈地努力,盡管我成不了名師,但明天的我一定會比今天的我更精彩。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后感范文2

  很喜歡聽李鎮西老師講的課,也聽說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非常感人所以便買來閱讀。讀上這本書,我就有一種被磁石吸引的感覺,書中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生動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震撼著我。“愛心”充滿了李鎮西老師《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的每一個角落,讓我明白了當一名教師最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真誠的愛孩子的心,也讓我明白了應怎樣去愛這些孩子。

  “愛學生就必須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鎮西老師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班里的每個孩子都會引起他的興趣,如孩子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么上面,孩子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么,孩子們的快樂和痛苦有哪些,他都了如指掌,如:家境困難而品學兼優的寧瑋善良節儉,父親病逝,家庭欠債的伍建有了輟學的念頭,高考落榜寧瑋情緒波動很大。他總是能及時地發現孩子們哪里需要他的幫助和指點,他把學生當成朋友,學生也把它當成朋友。

  “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我認為教育不應違背兒童的天性。當然,“不是違背”并非一味遷就,而是把童趣引導到正當的途徑和允許的范圍內發揮,這將會使學生的`心和教師貼得更緊。

  如果教師本人甚至也保持或培養一點“兒童的天性”,那么,簡直可以使師生之間的心靈融為一體。”他堅持每天利用午休,給學生讀《紅巖》《愛的教育》《鳳凰琴》……,學生筆記本上寫上小詩,李老師正是因為有這樣一顆童心,使他和學生一起歡笑,一起流淚;這顆童心,使他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情感世界,也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撥動著他的心弦。他常說:“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

  李老師對“后進學生”的愛更能體現他愛孩子的心。他說:“教育者對“后進學生”的愛,絕不是為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誠的人道主義情懷的自然流露。”萬同,一個典型的“后進學生”。父母離異,家庭復雜,和社會上的一些混混有過一段流浪的生活。

  針對像萬同這樣的頑童,李老師不是向他們“灌輸”,而是引導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并且讓全班學生幫他找優點,幫助他們樹立“我是一個有缺點的好人”的道德自信。還專門印制“報喜單”,如果某位“后進學生”覺得自己在某一周犯錯誤的次數減少了甚至沒有犯錯誤,就可以主動來領一張“報喜單”,拿回去向爸爸媽媽報喜。李老師還經常與“后進學生”談心,把教育主動權交給“后進學生”,讓他們在自我教育的同時又接受集體的監督。

  萬同的每一點變化,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時好時壞的反復,更是考驗老師的耐心。李老師把對“后進學生”的轉化在他的教育手記中寫了將近五十頁,我深深地感到轉化一名后進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和對怎樣轉化后進生的和童心,真誠的去愛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們感受師愛的雨露,讓孩子在我們愛的滋潤下茁壯地成長!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學習李鎮西老師《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12-03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精選12-09

《愛心與教育》讀后感03-24

愛心與教育讀后感12-06

愛心與教育讀后感09-29

《愛心與教育》讀后感12-09

《李鎮西校長和他的同事們》讀后感01-29

李鎮西作者的心靈寫詩讀后感范文12-03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范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