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進喜鐵人事跡學習心得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王進喜鐵人事跡學習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王進喜鐵人事跡學習心得1
隨著一段塵封的記憶打開,仿佛又回到了半個世紀前。火車載著王進喜和他的1205鉆井隊,從甘肅玉門油田到了大慶。王進喜用血肉之軀和剛毅的意志,開鉆出大慶第一口油田。晴天一頂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紅,他們經受三自然災害的考驗,寧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慶油田的英雄氣概,在今日,也絕不遜色。
父親看完電影,一種大慶情結,溢于言表,說不出的`激動,我能看出,石油工人,工地,等,那些難忘的場景,讓他的記憶復活,讓他生活的那個年代復燃。對于我們80后一代,是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的。黑白影像的效果,歷史滄桑感和生活場景的實感十分鮮活,作為王進喜徒弟的劉文端,因耐不住工地的艱苦而臨陣逃脫,鐵人沒有責備,而是一邊數落他不爭氣,一邊把饅頭和米袋子扔給他,那種愛之切責之深的感情,難能可貴。
鐵人是一個時代的符號,鐵人的精神永可是時,尤其是今日,面臨金融風暴的席卷,地震災區重建工作的緊要之時,缺乏的正是一種精神的鼓舞,沒有了人拉肩扛,饑寒交迫,可是,社會提高和物質誘惑,無不侵擾著人們的思想。王進喜的那種,井塌了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背著井架爬回來,有誰能做到呢?80后,90后,一代代新生的青年人,應當以怎樣的行動,獻出自我的力量呢?用于擔當,不怕吃苦,獻出青春的力量和熱情!
王進喜鐵人事跡學習心得2
大慶,從一個荒蕪的平原到現在諾大的城市,從一個普通的油田到現在全國聞名。如果問這是為什么,我只能答:“因為有一些無私的人!有他們!”他們是誰?他們就是有“鐵人”精神的人提起“鐵人”精神,我們絕不會忘記一個人——王進喜,1960年春,我國石油戰線傳來喜訊——發現大慶油田,一場規模空前的石油大會戰隨即在大慶展開。
王進喜從西北的玉門油田率領1205鉆井隊趕來,加入了這場石油大會戰。一到大慶,呈現在王進喜面前的是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沒有公路,車輛不足,吃和住都成問題。
但王進喜下定決心:有天大的困難也要拿下大油田!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老一輩大慶人在開發大慶油田的過程中,不畏艱辛,用他們辛勤的汗水鑄就而成的。
老一輩石油人的.努力,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的社會,各種思想層出不窮,而我們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過時了嗎?我要說:“不僅不過時,而且正當時!”城市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了,但是我們就更應該繼承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新時期的大慶人,我們更不應該忘記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決不能丟掉老一輩人優良的傳統,我們一定要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傳承者。
想想鐵人王進喜,不顧個人安危,舍身跳進泥漿池,甘當攪拌機,把國家的利益,集體的利益放在前面,這是怎樣的一種態度,怎樣的一種精神,這難道不是“鐵人”?這就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這是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繼承和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傳承者,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影響到千千萬萬的人們,而我們——作為新時期的大慶人,作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傳承者更應該發揮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我們要敢于創新、勇于實踐。將“愛國”的情懷深深的植入我們的思想深處,努力學習,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傳承者,為建設更加美。
王進喜鐵人事跡學習心得3
鐵人王進喜是新中國第一代鉆井工人。感人的是王進喜不顧一切為我們挖石油,在我們中國石油短暫的局面,他以強烈的'責任感,高昂的政治熱情投入到為祖國找石油的工作之中。
1960年3月,王進喜率隊從玉們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戰會,到達薩爾圖車站,下了火車,他一不問吃二不問住,而是詢問鉆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里,這里的鉆井記錄是多少,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出來,把貧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面對極端困難和惡劣的環境,沒有吊車和拖拉機,汽車也不足,他組織全隊職工把鉆機化整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鉆機,奮戰3天3夜把井架豎立在荒原上。打第一口井時為解決供水不足,王進喜帶領大家用臉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就50多噸,保證按時開鉆。打第二口井時突然發生井噴,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石粉,王進喜決定用水泥代替,沒有攪拌機,他不顧腿傷,帶頭跳進泥漿池里用身體攪拌,經過全隊工人奮戰,終于制服井噴。
我看了這一段,王進喜只是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我們祖國有多少這樣的共產黨員,他們為國出力,不怕犧牲自己的身體,他不怕苦不怕累,不為名不為利一心為國為革命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黨的陽光下,我們要像王進喜一樣掀起社會主義建設高潮。
王進喜鐵人事跡學習心得4
《鐵人王進喜》影片把我們帶到了建國初期那艱苦卓越的年代,鐵人忘我拼搏、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震撼之余,我更深刻體會到了歷史賦予我們沉重的責任感,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以鐵人為榜樣,艱苦奮斗,永不服輸,敢想敢干,勇于創新,以學生為本,愛崗敬業,做祖國的稱職的園丁。
鐵人對祖國、對民族、對工作、對同志充滿激情,是一個有信心,負責任的人,正是在鐵人這種以苦為樂,不向困難低頭精神的帶動下,大慶油田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在那種要啥沒啥的環境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業績。
石油大會戰期間,鐵人的腳被砸傷了,但他還是拄著拐杖,腳上打著繃帶,堅持奮斗在工作第一線,就在這個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鉆井發生井噴,在這關鍵時刻,一位同志提出去安達找領導要重晶石粉壓井,鐵人聽了大吼一聲等你們去安達找領導要回重晶石粉壓井,鉆機早掉進地球里頭去了,鐵人當機立斷,采用水泥來壓井,大家投入了大量水泥,但是池內的水泥一時也不能和泥漿混合,鐵人一看急了,扔掉拐杖,奮不顧身的跳進泥漿池,用自己的身體攪拌泥漿,最后在他的帶動下,在場工人也都紛紛跳入池中,井噴終于被止住了,鐵人卻病倒了。看到這我無語凝噎,在座的同事也都掉下了感動的熱淚,鐵人也是人啊!寒冬臘月,就是一個健康的年輕人跳進冰冷的泥漿中都受不了,何況是一位腳上有傷渾身是病的人,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啊!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保衛油田,作為祖國接班人和培養接班人的我們豈能夠躺在前輩用鮮血跟生命創造的舒適的搖籃中,不思進取,我們要把鐵人的精神帶到工作和學習中去,努力拼搏,把鐵人精神發揚光大。
鐵人精神是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需要我們發揚光大并傳承下去。我們要以鐵人精神為榜樣,在工作中,忘我拼搏、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祖國的明天培養棟梁之才而奉獻青春熱血!
王進喜鐵人事跡學習心得5
今天我看到了一篇振奮人心的文章,正如名字《鐵人王進喜》王進喜身上正是有著那鋼鐵般的精神不怕困難,勇敢無懼,為國著想,愛國的精神。
課文主要寫了在新中國時期,由于國內生產力低下,所以王進喜帶著一個團隊抱著打不著油不回家的心理開始在大慶打油,終于在他不怕巨難,勇敢無懼,為國著想的精神帶領下,終于打出了油。
讀到這里,我不禁想到生活在重重保護傘下的我們,缺少的正是那王進喜的勇敢無懼,不怕困難的精神。
記得我有一次,參加了一次闖關游戲,爸媽在一旁都給我加油打氣,可是才闖過了兩關,我就說不玩了,太難了,死活不往下闖,爸媽一再的鼓勵我,我也無動于衷。最后爸媽再三的讓我闖過去,我才慢吞吞的繼續闖。第三關的我不小心碰住了鼻子,就倒在地上哭了起來,死活也不起來。所以沒辦法我爸媽就棄權不參加了。就這樣,好好的.一次游戲被我帶的大家都不開心。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時要是有鐵人王進喜堅持不懈,勇敢無懼的精神就好了,這樣即使是失敗了,爸爸媽媽也會高興有我這樣勇敢的孩子。所以,我決心以后一定要學習王進喜身上那鋼鐵般的精神,讓爸媽為我而自豪。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對王進喜以及所有為新中國奮斗的人心生敬意。我代表全家像您們說一聲謝謝.我學習你們身上那鐵人精神。將來報答祖國。
王進喜鐵人事跡學習心得6
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風是電扇,大雪當炒面,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好大油田。干!干!干!在觀看完《鐵人王進喜》之后,我為他吃苦耐勞,戰斗一線的精神所震撼著,打井缺水,他就帶著全隊人馬用臉盆、水盆從幾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沒有吊車,他就以自我的身體做吊車;壓井噴的水泥散不開,他就跳進泥漿池里用身體攪拌。他就像一個真正的鐵人一樣,用鋼鐵般的意志支撐起了自我的血肉之軀,用滿腔的愛國情刻畫中國石油工業的未來。他的精神震撼到了我,也令我產生深深的敬意,不禁使我想起那些戰斗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們,他們也是如此,他們樂于奉獻,吃苦耐勞,不畏懼,不退縮,他們日以繼夜的勞苦作戰才使得人民的生命得到了保障。他們是時代的`楷模,鐵人精神最好的典范,不就是他們嗎?
當下,時空流轉,我們再也沒有以往那么艱苦的工作環境,可是先輩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我們仍應繼承,尤其是當下的年輕人。我作為一個大學生,即便我不是石油專業亦或是與之有關的專業,可是我也需要在學習和工作中以鐵人精神時時刻刻激勵著自我,知難而上,進取應對挑戰,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提高。我也需要學習他那種在工作上刻苦鉆研的精神,學習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他滿腔的愛國熱情和高度的職責心。
【王進喜鐵人事跡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弘揚鐵人精神·傳承不朽力量學習心得12-05
鐵人公園美文欣賞05-03
“弘揚鐵人精神傳承不朽力量”學習心得體會12-24
人生與鐵人生哲理05-02
鐵人精神的故事作文03-19
張麗莉事跡學習心得04-19
張麗莉事跡學習心得范文04-27
任長霞先進事跡學習心得04-20
農加貴事跡學習心得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