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心理健康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心理健康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教師,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積累了一些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
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態。教師的工作很辛苦,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很容易受到影響。因此,我們要學會放松自己,調整心態。可以通過聽音樂、閱讀、運動等方式來放松自己。
其次,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的工作需要與很多人打交道,包括學生、家長、同事等。如果與他們的關系不好,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負擔。因此,我們要學會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系,尊重他們的意見,理解他們的需求。
再次,要有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教師的工作很繁忙,需要處理很多事情。如果沒有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很容易被工作壓垮。因此,我們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分配好各項任務的優先級,避免因為一些瑣碎的事情而耽誤了重要的工作。
最后,要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師的工作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如果沒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容易受到影響。因此,我們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可以通過自我調節、尋求幫助等方式來管理自己。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希望我的心得體會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心理健康心得體會2
8月22日——8月26日,我在教師進修學校參加了光澤縣首期小學村級骨干教師培訓班培訓,期間認真聆聽了黃國才、黃英琳、黃淙濱、官紅梅等老師的講授,受益匪淺,感受頗深,反思如下:
一、加強了學習
以前培訓也較多,對新課改也有一定的認識,但通過這次培訓,我才發現自己的認識不系統、不全面。特別是黃國才老師的《小學教師做研究寫論文與專業成長》《在教學實踐中改進教學,在改進教學中提升境界》、黃英琳老師的《農村小學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思考與策略》,黃淙濱老師的《幸福人教幸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加強了學習,學到了知識。
我特別喜歡黃淙濱老師關于幸福的言論:早上想上班,晚上想回家,一定的活動是生理幸福的必要。是啊,學會面帶微笑才能享受生活,懂得播種快樂才能收獲幸福。我想,我會在今天的工作中享受著教育的幸福,把一堂課精彩地演繹,把每一句話精心地鍛造,把校園變成追求卓越的教育夢工地。,你的那一杯杯清涼的水滋潤著我的心房;你的.那一絲絲微笑讓我懂得了享受教育的快樂幸福,你的那一一句親切的話語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如果讓我給你評個級,我會毫不猶豫地寫上“優”。
實驗小學林遐老師的《走進學生的心靈》讓我學到了許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方法。
(1)把孩子的學習以外的事放在心上。
(2)賞識學生是良方。
(3)講究批評的方式。
李坊中小的曾立軍老師讓我明白了片斷教學的基本要求和教學方法。
二、找到了差距
培訓其實是一個反思、進步的過程,與授課老師所講的標準、與優秀老師、與教學大師相比,自身不足很明顯。今后只有快馬加鞭,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才能不虛此次培訓。
三、解決了一些不惑
當老師的確有些問題總解決不好,我也一樣,如新理念的實施,怎樣減輕壓力,當好老師等問題也讓我困惑不解,這次培訓使我在這些方面有了一些新認識,解決了很多疑惑。
華美英教師談到在古詩“初聞涕淚滿衣裳”教學中,“裳”的讀音為“cháng”,而我們日常教學中卻讀成了輕聲,聽了這堂課后我受益匪淺。
四、作了反思
通過培訓,我認識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一定離不開反思。反思讓我認識了自身在教育教學上的不足,反思也讓我認識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做好一名教師。作為語文教師,不是只懂一些語文理論知識就行,我們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培養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這樣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身上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要在以下幾方面加強自身修養。首先是情感上要豐富而真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教學是情感教學,主要體現在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教師,教師與作者及學生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上,通過交流來感受對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教師要身正為范。在言行上要有風度。言的風度即指教師的語言有感染力,這主要包括語言的運用和表達上要有藝術性。“行”的風度主要一點就是用自己的行動來教育學生,做學生行為的表率。最后,語文教師要學高為師,有較高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發現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導其去感受,去創造美。
好的語文教師是一座橋。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課本,學生與社會之間的橋。在教學中,教材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并把這些知識遷移,運用到自身發展中去,教師這座橋就是為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汲取知識養分而鋪設的一條通道。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教材,運用好教材。我們不能把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強加給學生,而是要給學生發揮的余地。同時也要承認學生對教材理解的差異性,總之,教師要扮演好橋的角色,就是讓教師不要越權代替學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論。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與教材交流。也就是說,教師應該是學生與教材聯系的紐帶。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作為引導者出現,而不是主導者。
教師心理健康心得體會3
最近與一位搞心理咨詢的朋友聊天,談及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朋友說,現在我們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一些,而教師這塊關注得比較少,這是不科學的。我很贊同朋友的觀點,尤其翻閱了《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與心理健康》,更是覺得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教師心理健康是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關注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不斷改善教師的內心狀態,能有效促進教育教學工作更好更快的發展。
一、積極改善自己的心理環境
教師有積極的心理環境,就會對教育工作充滿信心,對教育學生有興趣,就會以工作的勞苦為歡樂,教學效果就會好。反之,當一個教師的教育心理環境不良,有教育偏見,厭煩學生,他的情緒、教育行為都會異常表現,對教育教學工作會產生負面影響。教育心理環境的好壞會隨社會大環境、時間、個人閱歷、觀念的變化而變化,可以在自己的主觀努力下得到改善。
二、努力提高承受焦慮的能力
教育工作要求教師遇到事情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鎮靜,能接受困難的挫折的考驗。如果教師無承受教育焦慮的能力,遇到困難就不知所云,不如意就灰心,那是無法搞好教育工作的。有的教師在工作中缺乏魄力,遇到事情不想管理,怕引起麻煩,對學生方法簡單,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沖動,都是承受教育焦慮能力較弱的表現。現在教育受到了社會的空前重視,在每個家庭,孩子的教育被放在壓到一切的頭等位置,由此也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幾近于苛刻的要求。這種要求化成巨大的精神壓力、教學壓力、職稱壓力、繼續教育壓力、競聘壓力等,幻化出七行八狀的繁瑣而無多少實際意義的工作,你不做也得做,做也做不完,做得你汗流浹背,枯燥乏味,做得你身心交瘁,直到無力教學,不能教學。教師的工作很多時候就像是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不停地往山上推石頭,滾下來推上去。如此循環往復,教師的幸福感一點點被偷了去。
時代發展,知識更新,教師要接受培訓是有必要;但培訓一窩蜂飛來,教師是吃不消的。當然,影響教師幸福感的還有其自身的很多因素。如性格的孤僻壓抑,不善于排解壓力,不會尋找快樂元素;工作的盲目低效,業務不能勝任;對自己沒有準確的定位,嫉妒同行,這山望那山高等。但是,無論是誰偷走了你的幸福感,都請你把它找尋回來吧。能承受一定的焦慮有利于教師加強責任心,有利于教師心理品質的鍛煉,有利于促進教師形態溫和、樂教善管,誨人不倦的教育風格。
三、樂于改進周遭的人際關系
教育的人際關系主要是教師和學生、教師和教師、教師和領導之間的關系。這種人際關系構成教師工作、生活的特殊環境,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的教師善于主動搞好學生、同事、領導的正常人際關系,消除隔閡,相互理解,縮短相互之間的心理距離。采取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多發現別人的長處,從好的一面理解客觀環境中的各種現象,是改善教育人際關系的有效途徑。
四、把持好對待學生的良好心態
其實大多數教師最大的煩惱莫過于學生的進步與否,我們的教師可以不計較得失,不懼怕付出,但卻總是苦惱于“恨鐵不成鋼”之中,也因此而懷疑自己的能力,進而疑惑選擇這個職業的正確性。我們教師應當學會調整心態,在與學生的日常交往中,用一種平常心態去欣賞他,不斷尋找他身上的優點。學生犯錯時,冷靜旁觀,委婉地、不露痕跡地幫助他,去照亮他們的心靈,用大愛的胸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要知道手指有長短,人才有良莠,對待這些外在的因素,我們不是去抱怨、去抵抗,去氣急敗壞,而要以良好的`心態來處理問題,來保護自己。這樣,心胸開闊了,心態樂觀了,心情舒暢了,職業幸福也就到來了。
五、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人生之所以有意義,就在于人生有追求,有目標。對有追求、有目標的人來說,困難就不是困難,而是磨練;挫折也不是挫折,而是動力。沒有價值追求的人,再輕松也不一定有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感,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揭示:“人的自我實現”是人的本質需要。教師應當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所追求,樹立積極的人生觀,用樂觀的人生態度主宰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贏得社會學校家長的認同。我們可以對照這次的汶川地震中的師生們,在那么艱難的條件下依然不放棄理想與信念,將學習教育放在自己的第一位,這么積極的人生觀難道不值得我們這些教師去學習嗎?教師就應該在自己的追求中,不斷地進行著創造,增強自己的認知內驅力和自我提高內驅力,不斷地走向成功的彼岸,在實現自己職業理想中,盡享職業的幸福。
六、及時加強心理健康防護
因為人的內心狀態是在客觀世界的作用下一點一點形成的,并隨外界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特別是在社會大變革的今天,教師更容易被一系列不容回避的社會問題所捆擾,,容易造成心理狀態失衡,導致心理水平下降。教師只有主動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吸收正面的心理健康影響,抵制削弱心理健康的影響,正確對待生活上的不如意的工作中的挫折,加強心理健康防護,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
教師心理健康心得體會4
此次,我再次學習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深深感受到教師心理健康對于教師的重要作用。教師是一個普通的社會人、自然人,也同樣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師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因為教師要用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熏陶學生,而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源于教師的心理健康。而幼兒教師應該怎樣維護和增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呢?
1、讓教師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是一個心理健康教師應具有的特點。只有坦誠地承認自己的缺陷與不足,并肯定自己、尊重自己的優點,才能獲得別人對自己相應的尊重。
2、不斷改善教師的心理環境。一個教師具有樂觀積極的自身心理環境,就會對教師工作充滿信心,對幼兒感興趣,以工作的勞苦為歡樂。反之,當一個教師的心理環境處于消極狀態,她的情緒、教育行為就會異常表現,對教育教學工作會產生負面影響。在工作評價方面,重視客觀、公開、公平、公正,為教師積極地工作創設良好的精神氛圍。同時,注意將“獎懲性評價”逐步轉變為“發展性評價”,使每位教師看到自己每個階段的進步與發展,讓教師在工作中找到努力的方向,看到了成功、感受成就感,從而激勵教師不斷努力進取。
3、重視改進教師人際關系。教師與其他各行各業的人一樣,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際關系之中。幼兒教師的人際關系主要是教師與幼兒、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領導等之間的關系。這些人際關系構成了教師工作、生活的特殊環境也是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教師與家長是“平等”的,他們是“教育的合作伙伴”;領導與教師是“平等”的,他們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教師與教師是“平等”的,他們是同一條戰豪里的“戰友”。教師要用兒童的眼光去分析幼兒,改善自己的教育行為;教師之間應建立互幫互學制度,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形成一個團結、健康的`學習工作氛圍,使教師的心態處于“平穩”的狀態。
4、加強教師心理健康防衛。雖然幼兒教育工作與其他職業相比性質較單純,園內的人際關系也相對簡單,但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人的內部心理狀態是在客觀世界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并隨外界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特別是在社會大變革的今天,教師更容易被一系列不容回避的社會問題所困擾,容易造成心理狀態失衡,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應該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心理健康講座,組織一些社會活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
教師心理健康心得體會5
11月26日至28日,我有幸參加了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班。短短幾天的培訓學習,讓我真切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對成就孩子健康人生的現實性和重要意義,讓我受益匪淺。
在培訓過程中,北京的心理健康專家和魯東大學專家教授給我們做了精彩的講座,他們用一個個鮮明的事例,闡述了心理健康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通過理論學習、自我剖析等讓我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基礎教育,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可以減少甚至杜絕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要實現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發展的目標,教師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從專家們的講座中,我深深地認識到,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嘴頭上說說,也絕不是每周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就能實現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常規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
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
需要教師潛移默化的培養。所以學校日常活動就成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王惠萍院長《親子關系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讓我們明白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家長的只有給孩子一個可以依戀安全的氛圍,給孩子學習的榜樣,注重人格培養,才能防止童年的創傷性經歷。使我們認識到單親家庭孩子、隔代撫養孩子出現問題的深層原因。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更多的關注這些學生,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關注他們人格的培養。王院長的一句話,給我很大的觸動“一個優秀的母親可以帶出一個優秀的女兒,卻帶不出一個優秀的兒子。”這道出了當今男孩子教育培養問題,這也是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所應注意的。
通過這次培訓,我覺得學校今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加強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做好對教師進行心理教育的培訓工作。向老師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及方法,并要求班主任和老師在自己班內嘗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擴大能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
二是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發展。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進行。一是團體輔導。針對不同年級、年齡段學生開設不同心理活動輔導課(或活動),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群體向上的精神。二是心理咨詢。開展“心晴小屋”心理咨詢室,優化心理咨詢室的環境,創造寬松和諧的咨詢氛圍。每周定期接受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的咨詢,做好檔案積累和跟蹤研究。在咨詢室外設立心理咨詢信箱,解答學生疑惑。三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此次心理健康培訓的時間雖然僅僅4天,但在我的心里卻激起了層層漣漪。這次培訓給與我的東西決不止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性,影響著我的生活和工作…今后,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并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教師心理健康心得體會6
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以下是我學習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我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會;是圣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為工作奉獻,并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著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肴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松,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二、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么辦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在寬松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為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并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系。在考慮學生一般心理規律的同時,也要對暴露出來的個別學生的個別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在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中,我一方面通過心理輔導室兼職心理教師的個別咨詢輔導,另一方面也進行了個別談心與輔導,打通教師和學生的心理通道,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
【教師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12-06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09-06
關于學習教師心理健康心得體會09-25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2-19
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12-07
教師心理健康標準12-07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09-26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