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1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高,對學生的期望高。而學生又自己卻無所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么做教師?這是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在暑期潛心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使我受益匪淺。總觀全書,我將一些讀書體會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真實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現自己。 無論我們多么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于傳統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其實,學生也很清楚,老師不會的東西多了,對高中生而言,他們已經不再象小學生那樣認為老師無所不知。
所以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假裝什么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哼上一曲,可以調走得找不著了,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著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著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并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么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做一個有情趣的人不少人說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別快,大多因為他們沒有什么業余愛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沒事可干,反倒悶出病來了。因此,一個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兩種業余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么單調和乏味啊。“用藝術來‘宣泄’其實是最佳的方法。比如看悲劇。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看到劇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觀眾的感情得到了宣泄。”
“其實更幸福的是創作藝術。在藝術創作過程中,自己的主觀世界完全投入了進去,廢寢忘食樂此不疲,會使人十分滿足。他創作時簡直就是神,他無比自由,他感覺到世俗世界對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國就在他的創作中。”“只有關心老師的心靈世界,才是真正地關心老師和生命質量。”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2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教師又是本中之本,是學校教育的關鍵所在。與其他職業不同,教師職業是一種用心靈澆灌心靈的職業,正如雅斯貝爾斯告訴我們的:“教育意味著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工作的這一特殊決定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師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狀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同時,教師的心理健康,還直接影響到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生活、工作及家庭幸福,對教師個人工作的成敗也有極其重大的作用。 要使教師自己有積極健康的心理,教師個人可做以下努力:
一、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我
正確認識自我是建立健全自我意識的基礎。只有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才能改變自己、完善自己。與此同時,教師應該開放自我,擺脫自我封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悅納自我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接受自己的全部,無論優點還是缺點,無論成功不是失敗;第二,無條件地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程度不以自己是否做錯事有所改變;第三,喜歡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有愉快感和滿足感。
二、轉變教師職業角色
教師職業的角色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在當代社會中,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設計者。
作為引導者和設計者的教師,首先要轉變幾個教育觀念,即由重教師的“教”轉向重學生的“學”、由重知識傳授轉向重學生發展、由重老師的權威轉向重師生的平等交往與對話、由重結果轉向重過程以及由重統一規格教育轉向重視差異性教育。 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教師,應該首先從自身做起,轉變思想觀念,用現代教育觀念作為教學實踐的指南,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課程觀和教學觀;同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才有可能適應教師的角色轉變。任何教師都應該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使教師真正地從教書匠轉變為創造型教師,并在此過程中塑造教師的專業精神,養成教師的專業人格,進而最終實現教師的角色轉變。
三、構建良好的教育人際關系
1、妥善處理師生關系,伴隨學生一起成長。
(1)對學生心情感激之情。教師的崗位是學生提供的,學生既是教師的教育對象,又是教師的衣食父母。尤其是那些難教育的學生,他們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2)對學生的問題多做教育歸因。面對學生的問題,不要一味責怪學生,而要多想想造成這些問題的教育原因是什么。
(3)反復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心理和行為,提高自身的育人能力。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的能力,如果一個教師缺乏教育教學能力,缺乏對學生心理、行為的認識,這將難以處理好師生關系。
2、妥善處理師師關系,讓自己在群體中成長。
(1)珍惜同事這份緣。茫茫人海,能彼此相識,已屬不易,而貴為同事,自當格外珍視;
故應盡自己所能,熱心幫助同事。
(2)認同強者。強者是自己成長的動力,強者為自己的成長提供了榜樣。教師要做一個會“自私”的人,正是強者的存在,讓自己意識到了差距和不足,有了可供效仿的示范,他們是求之不得的師者。
(3)不怕“吃虧上當”,得失從長計議。不要埋怨“能者多勞”,而要看到“勞者多能”的收獲。通過提高自己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追求。不要把自己的成功,寄希望于他人的不努力甚至失敗上。不要羨慕“旁門左道”得到的好處,一段時期之后回頭看,“旁門左道”者往往得不償失。
3、處理好與學生家長關系,構建家校教育合力。
(1)端正交往動機。教師與家長交往的目的是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優化孩子的成長環境,舍此無他。
(2)尊重學生家長。尤其要尊重家長中的弱勢群體,尊重“問題學生”的家長。
(3)交往中積極主動。要熱情、主動地與家長交往。
4、處理好與學校管理者關系,做好溝通。
(1)關心集體,服從領導,支持領導工作。教師要從集體利益出發,自覺執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服從領導對各項工作的安排,勇挑重提。
(2)盡心做好本職工作。做好本職工作是協調教師與學校管理者關系的根本措施。
(3)主動并善于與領導溝通,讓領導對你有正確的了解。
四、擺脫緩解職業壓力和職業倦怠
1、尋找工作的興奮點
每天盡管從事的是同一種工作,然而教師的教學本身就是極具創造性和藝術性的,不僅教學內容和方法是動態的,而且所面對的學生又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這充滿活力的教學環境中,每一在都不可能是單一重復的。因此,教師就應該善于發現新的興奮點,以此來刺激自己的精神,喚起自己的情趣和熱情。
2、改變自己心理
由于教師“倦怠心理”的產生與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學生發展的新特性的有關,所以教師一方面要以開放的心態去學習并認同之,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改變自己內在固有的認知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適應心理。
3、要善于獎勵自己
保持樂觀的工作態度,就是要學會稱贊自己、獎勵自己,要多關注自己成功的點點滴滴,哪怕是一丁點兒的成績,也要積極地進行自我肯定。為自己喝彩,你就會發現每天的你都是全新的,這樣你就會增強工作的效能感。
4、努力創造自我
教師在創造學生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創造自我,比如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探索歸納出獨到的教育模式、研究創造出獨具個性的理論成果等,努力成為教育家。這樣,自己就會大大增強事業的成就感和魅力感。
5、鍛煉和放松
注意勞逸結合,足夠的睡眠,找理由休息,將閑暇和各種娛樂活動作為工作的必要補充。
6、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豐富的文化生活可以極大地改善一個人的心態,調節一個人的情緒。無論工作多么忙,都應該善于忙里偷閑,參與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在多彩的生活中培養自己的生活情趣,增強自己的生活樂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對職業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 總之,教師要努力塑造自己健全的個性,使自己能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有正確的自我意識,能正確地看待環境,從而既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又能對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造成積極影響。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3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輕輕地讀著這句話,我內心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欽佩油然而生。盡管如今的教育形勢與他所在的時代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教育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師而言,絲毫不過時。 蘇霍姆林斯基將自己30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凝聚在《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教育巨著中。書中作者以“建議”的新穎形式,懇切地與讀者談心,使人聽來毫無刻板、說教之感。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憂解難,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講了一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來聽課的人很多,他們本來都打算在課堂教學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像往常一樣聽完課后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記錄都忘記了。他們坐在那里,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這位歷史老師的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學生一樣。課后有聽課的老師請教他:“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他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 初聽這句話,我十分詫異,因為很多教師,包括自己在內,每次在上公開課前都已經將一堂課的教案背得滾瓜爛熟,準備的時間,可能是幾個星期,幾個月,但往往不需要所謂的一輩子的時間。課堂完全按照預設的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卻忽視了課堂是一個生成的過程。一節課用一輩子來準備,他說的'就是積累:文化的積累、知識的積累、思想的積累、技巧的積累。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上出一堂好課。
讀大師平凡樸實的語言,如品香茗,默默引領著我們的教育思想。那串串寶典般的教育心得,如降甘霖,時時啟迪著我們的教育智慧。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書教師心得體會11-29
教師讀書活動的心得體會11-20
教師暑假讀書的心得體會07-11
教師讀書分享心得體會12-03
教師關于讀書的心得體會12-02
關于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02-08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04-02
教師讀書活動心得體會01-03
青年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