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學習心得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學習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弟子規》學習心得1
星期二干部培訓班安排了觀看《弟子規》講座,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非常詳細的解讀了《弟子規》,一本只有一千多字的小冊子卻包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和余力學文等思想,也是一本少兒行為規范的典型讀本。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二十四個子簡潔明了的解釋了弟子規,它是儒家思想的延續,在編寫不足二百年的歷史下,卻創造了一個奇跡。
入 則 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當錢文忠教授講到這個地方的時候,舉了幾個例子,非常深刻 ,當他問道有幾人能做到父母呼應勿緩時卻很少敢說我做到了,的確父母呼應勿緩這是我們生活中必須經歷的而且是非常多的。但我仔細回想起我時卻萬分慚愧,這么簡單的一個行動自己卻沒有真正的做到,更多父母呼時看到的`是對自己的利益。父母呼喚,應及時應答,不要拖延遲緩;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古人這樣來要求自己的行為規范,現在自己就光父母呼就難以辦到了。孟子和他的母親能夠達到心有靈犀你的境界,母親要自己的手孟子能感到心疼,我們真的沒有必有去知道是真是假,母子是有一條無形的紐帶的。父母的教誨,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 看到這條解釋時,只有了反省,每每犯錯父母指責是,自己那幾次又是在恭敬地聆聽的,又有那幾次沒有進行過反駁,錢文忠教授的講解,讓我感到了一種真正的羞愧,之前的沒有做到的太多,心想自己賺錢了來孝敬他們,而我卻真的不懂他們要的是什么,每次的電話總有幾句問寒噓暖的嘮叨,是的,現在看來那是幸福,最起碼在你上大學,遠離家鄉的時候,還有人對你說這幾句話,這是一種幸福,我知道以后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會越來越少,而當有一天你再也聽不見他們的嘮叨的時候,后悔已于事無補。
不錯的,《弟子規》不僅僅是一本行為規范,它更是一本讓人反省的經典,做不到像王祥冬天為繼母捕魚的事情,但能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讓父母不操心,讓父母安心,認真的聽每次電話那端父母的叮囑,記得每周給父母的電話,記得節假日對父母的祝福,他們的要求很簡單,只要你健康,快樂,多陪他們。
《弟子規》學習心得2
說來覺得可笑與慚愧,長這么大第一次接觸《弟子規》,前幾天打電話給爸爸,本來想得到一番表揚,沒料到爸爸說7歲的表弟也在學習,我無言以對,我知道硬式教學會讓這些孩子們背的滾瓜爛熟,但其中國學的博大精深的神韻要細細思考方可吸收。
可以說在我身上80后的一切表現得淋漓盡致,自私、任性、輕浮、嬌縱。所以,面對挫折也相當浮躁與脆弱。一直以來,我是父母眼中的唯一,他們會給我我想要得一切,會從心底原諒我在他們面前所有不被理解的思想與狂躁。
翻開《弟》,細聲朗讀,那些嚴謹簡潔的.文字,從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到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在現在看來那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物與道理,試問自己又做到多少?書上說這是一本父母教育子女的啟蒙讀物,我覺得對于不是為人父母的每一位,這無非不是個精彩之處,因為我們會完全換位到父母來看這些,把自己想象成是父母,此時的我應該是這般這般的教育我的孩子……原來作為父母應該是這般這般的不易……很自然腦海中又模糊地浮現了很多當年父母教育我們的歷歷在目……
我知道了從現在開始熱愛生活的涵義,最愛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然后才是自己,而這種愛才應該是理性而又深穩的愛,與其說父母賦予了生命這樣高潔的贊美,不如說是肉體與生智的延續的坦白,而懂得了這些不是要多么的謳歌國學的什么,而是一種體會,我想體會在心,付之行動,方算得上吸收了精髓。
《弟子規》學習心得3
“孝”自古以來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直倍受重視,是一個人為人之根本,也是每個人必須認真學習的。
父母一生為子女操勞,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對父母尊重理解,更要從自身小事做起,為父母分憂解愁,盡孝道,做好為人子女的本份。
弟子規開篇第一章就講到孝,可見孝的重要性,可能有人認為弟子規中講的孝已經不在適合于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但其中為孝的精神本質是始終不變的,需要我們認真學習,并結合當今社會和個人的家庭進行落實!案改负魬鹁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從弟子規所述內容上看,實際上很多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很容易做到,也很容易被忽略,關于“孝”的很多事情我們都知道,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少,所以我認為,對于行孝,一定要能夠知道而做到,只有做到了才算真正和孝,知道而不做到,反而比不知道更要批評。而且要注意細節,從周圍的小事做起。對于其他做人做事亦是如此。
做任何事都有方法,盡孝道也是如此。我們可以向周圍做的好的人學習,結合自已的家庭情況,合理處理和父母之間的問題。供養父母是基本,與父母多溝通交流,更能體現孝的`真諦。很多現代青年和父母關系緊張,抱怨有代溝,盡量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因為不管父母做什么說什么,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子女好,畢競想害子女的父母還是世間罕有的,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決定了你的盡孝的態度。
我們應努力做到能尊新,不辱親,能養親。為自己立人生,為別人做榜樣。
《弟子規》學習心得4
《弟子規》第三篇‘謹’。這一章總共二十四節,所說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生活小事。圣賢教導童蒙,教導初學都要制定一些生活的規范,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來修煉自己的誠敬之心。誠敬是我們學圣賢,最關鍵的一種心態。
《中庸》講‘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誠,就是天道。人的行為能夠時時用真誠,這就符合天道了。人道是‘誠之者’,我們心地至誠的時候,已經跟天道相應了。何謂圣賢?‘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這樣的人稱為圣人。他的行為是自然而然,沒有一點造作。所行的都是中道,沒有個人的執著、分別、妄念,這種人就是圣人。但是沒有天生的圣人,圣人是靠教、靠學出來的。如何學?就是要‘誠之者’!\之者’,就是要‘擇善而固執’,一心為善。言語、動作、起心動念都與本性本善相應。做到了圓滿就稱為圣人。而人的誠敬心,是要在生活點滴中來養成的。 當我們每時每刻都不放松自己,而養成誠敬心的時候,誠敬就變得自然而然,不用刻意。古人講‘誠于中,形于外!瘡纳畹男袨楸憩F出我們的心地。如果放縱自己,行為上一定有虧缺。有智慧的人,是誠敬到了極處的人。他觀察任何事情真的是入木三分。從很小的動作神態上,就可以看出個人的心地,就可以預知一個人吉兇禍福。因為人的一生吉兇禍福,都是他的心地決定的。他的心善,他的.境界,他所遇到的任何的人、事、物都是善的。如果他的心地不善,那么他的一生,必定有很多坎坷。
一個人如此,一個國家也如此。有智慧的人,他百姓心態,從國家的媒體里播放的內容,從一個領導人的言行,就可以預知這個國家的興衰!吨杏埂氛f,‘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zhen)詳;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shi)龜,動乎四體;禍福降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至誠如神’,也就是說他觀察問題敏銳。心地清明有智慧的人,看到了他馬上就明了情況,他能從一些小事,小的現象里面看到整體,甚至能夠預知未來。因為未來的禍福,興亡都有前兆。這個前兆,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小現象,而粗心大意的人就忽略了。吉兇禍福表現在人的動作形態上!娭T蓍龜’。蓍龜,是用來預睹未來的東西。‘蓍’是一種草,‘龜’是龜殼。古人用來占卜用的。何以能占卜?因為必定有一個前兆,這個前兆就是一種像。這種像能夠預卜未來。
能有預知未來的本事這個人很神,而學了傳統文化就能夠培養出有智慧的人。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神情動作,吉兇禍!畡雍跛捏w’。看一個人四肢的動作,就知道是吉兇還是禍福了?傊,動作輕薄無禮的人就無福。動作恭敬,待人謹慎厚道的人就有福。因此‘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善先知之,不善也必先知之,都是因為讀了圣賢書,學會了怎樣去看待事物、看人。當然學習最關鍵的不是去看人,而是要反觀自己。希望自己這一生有福,就要在‘謹’上下功夫。過去沒人教我們,現在學習是“亡羊補牢”也不算晚。 “1(38)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鹪纾姑哌t’是講我們的起居作息要有規律。要勤奮。早上要早起,晚上不要睡得過早。因為如果睡眠占據的時間太多了,我們寶貴的光陰就給睡掉了。人一生光陰本來就不多,如果一天睡八個小時,一天就去掉了三分之一了。再忙于日常生活的瑣事、生病了要調養、休閑娛樂,這樣又去了三分之一。剩下來就只有三分之一時間,可以用來學習和工作。了解了這個情況,我們就要格外珍惜時間,努力進德修業,抓緊每一寸的命光。
古今中外,大凡是有成就的人,決不會浪費光陰。很多人專心于工作,精力集中就沒有什么妄念,這種人反而睡眠會少。因為,他的心比較清凈,心定消耗的能量就比較少。
有統計表明,一般人的時間,百分之五十是花費在煩惱未來?偸窍胫鴮碓撛趺醋觯芏鄳n慮,很多規劃。百分之四十人的時間,是用在后悔和回憶過去。總之百分之九十的時間,不是妄想未來,就是追憶過去。過去的事情過去了,追憶也沒用。未來的事情還沒到,想也是妄想。人真正有用的時間,只有百分之十,真正幫助我們的只有當下。緬懷過去、期望著未來,都是浪費時間。如果能夠把這些妄想、憂慮減少,就可以省出很多時間來了。
我們自己的學業、事業,也都要抓緊時間去提升。古人講得好,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不要等到年紀老了,才悔恨自己浪費了時光。
這里的‘朝起早,夜眠遲’,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標準才是比較正當的?現在很多人都‘夜眠遲’做得不錯。你問他晚上幾點鐘睡覺,可能十二點,可能是一、兩點甚至三、四點都沒睡。‘夜眠遲’他做到了。但是‘朝起早’他做不到。要知道古人講,‘朝起早,夜眠遲’意思不是讓我們凌晨兩、三點鐘還不睡覺。
古人的作息是隨著日頭,所謂‘日出而做,日入而息’。晚上七、八點鐘天就黑了,就入夜了!姑哌t’晚上九、十點鐘這就很遲了,那個時候就該休息了。早上幾點鐘起來比較合適?最好是五點前,不要超過六點。這樣就比較符合‘朝起早,夜眠遲’。這是有科學根據的。
依照中醫的理論來看,一天可以分為四季,早上三點到上午九點是春季;九點到下午三點是夏季;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是秋季;晚上九點到第二天早上三點是冬季。人在春夏秋冬一天里的四季,應該遵循什么時間起居?春發萬物生長,人開始蘇醒應該起床了。夏天是做事的時間。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冬天一定要躺下睡覺。這是最符合生理衛生的。
《弟子規》學習心得5
今天認真并且朗讀了《弟子規幸福教育手冊》,每一次讀過之后都感觸頗深,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很經典,更值得我們學習。
孩子自上初中學習《弟子規》以后,改變很多,每次父母出門,孩子都會叮囑路上慢點,知道了關心父母。從以前的頂嘴到現在的微微一笑,知道了父母都是為了自己好。
花錢方面知道心疼父母掙錢不容易,不買奢侈的`東西,也不比吃穿,真的很欣慰。
當然也有許多做的不夠好的地方,希望以后通過繼續學習《弟子規》慢慢地一點一點改正,做一個品德高尚之人,健康快樂成長!
《弟子規》學習心得6
張老師您好!
自那天接到您的電話,我的心情很是沉重,閉上眼睛反省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確實做得不夠好,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我已經向孩子作了道歉,并與孩子約定好一周至少有兩次心靈上的溝通。
在此也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歉意,感謝有您的陪伴和教誨,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在這個假期里,我和孩子一起學習了弟子規幸福教育手冊,從中悟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古人訓誡,徹頭徹腦給世人以警醒,深深體會到做人首先要端正德行,好的品德是做人之根本。
從學習弟子規以來,孩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之前的小心眼、任性變得大度了,遇事能夠沉著淡定,不再那么浮躁。在家里本來就很乖巧的她變的更加懂事,常常沒有大人刻意安排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收拾垃圾、幫我洗小件衣服等,每次和她一起出去,重的東西都是她爭著提。
弟子規教導說好話、做好事,她懂得了說話的語氣方式和技巧,比如,這個假期我接她回老家,見到姥姥先給個大大的擁抱,當姥姥把飯菜做好時說:也不知道咸淡味道如何,孩子馬上接上說,咸淡都好吃,只要是姥姥做的什么都好吃。老人聽了這話心里很是高興,連聲夸她越來越懂事了!
這些都是她學習弟子規以來得到的提高!最關鍵的是,由于這段時間對她的關心和教育不夠,孩子的思想和行為都有所變化,經過我們之間深情的溝通之后,孩子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勇于擔當,向我做了保證,以后有什么事情首先要告訴媽媽,和媽媽進行溝通,多聽家長的意見,以后會用自己的行動向我證明她的決心,在學習上會更加努力,多向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請教,以便于更好的提高自己!
相信有您的深切關懷和教導,孩子會根據自身的情況,把不好的東西徹底清除掉,把好的優點繼續保持下去,力爭成為一個優秀的好學生!
《弟子規》學習心得7
學習力行《弟子規》,感受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么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會呢?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還有余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通過這幾天來對《弟子規與幸福人生》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做的實在太多過錯了,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痛恨教育的缺失?戳说茏右,才知道什么才是我們要追求的,讓我心靜下許多。我知道這些東西我小學,初中,高中都沒有人教育我,所以有幸學習這門課,是沒有理由拒絕的。
記得第一節課播放了《跪羊圖》視頻,聽后很感動,許久不能平復,心中覺得虧欠父母太多太多了。就像老師書上所寫的:孝中有言: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偹忝靼卓蓱z天下父母心的那么心酸,做人飲水要思源,才不愧對父母恩。
《弟子規》能帶給我們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東西得靠我們自己去悟,去體會。做人,不但需要被愛,還要去愛人,更要愛自己,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世間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愛,才會找到一條比旁人更美麗,更寬廣,離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說,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說,已成為遙不可及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快樂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快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關鍵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勇敢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
來到部隊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每天打開電腦忙碌,其實我也不知自己是為了什么而忙碌,打開QQ,和異地的舊時好友聊天,心卻靠的不那么近了。
那時,寫信是最常見的交流方式。想念了,疲累了,需要傾訴了,就洋洋灑灑地寫下來,再塞進郵筒寄出去。在八十年代人心里,白紙黑字意味著一種承諾,拿起筆時哪怕片言只語也要字斟句酌。心境與現今看電郵時大不相同,筆尖落紙留下的每一線條都是心靈的跳動,書者的氣息與體溫也隨之附于墨香。
如今的年輕人已很難體會,那些書信寄出后甜蜜的思念和焦急的等待,還有收到久盼的書信時那種難以言喻的激動與喜悅。那時,我們常手持素箋,一遍一遍地細讀其詞句、咀嚼其內容、回味其含意,悠長的歡樂在心底兒化開去。有人說如今是一個即使愛得焦頭爛額也不會靜下心來寫信的時代。
當懷念已成習慣,我們固執地懷念往昔,是因為風景如昨,而青春已逝!就像羅大佑在歌中所唱到的:“不再是舊日熟悉的你,也不是舊日熟悉的我。”“刻畫了多少美麗的詩可是終究是一陣煙!蔽覀儍A聽的不再是單薄的音符,而是一種沉淀在歲月里的心情。
每一段光陰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又是一首樂章。而青春,更是樂章中最富于變化的音符,跳動在每一根琴弦上,彈奏著少不更事,彈奏著年少輕狂,彈奏著離別過往——軍營民謠記錄了年輕人的夢想與激情,留下了無悔青春的印記。
《弟子規》,若人們能依教奉行,道德可興,和諧之境近矣!
《弟子規》學習心得8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彼囊馑际牵翰还芨改、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币馑际牵盒值芘笥岩ハ嘧鹁,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扣,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 現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盡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于別人怎么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么才能做呢?學知識。怎么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
還有一句印象較為深刻的“心眼口,信
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開這句的解釋:讀書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這三到都要實實在在地做到。讀書是正在讀這一段就不要想到別的一段。這段還未讀完,不要應為沒有興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別的.一段,而東翻西閱,比坑定寫信來,按部就班地讀完。讀書是要有規范,讀一本書或一門功課,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為時間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開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誤事情,所以一規劃好就要開始趕緊用功。
原來是這意思?磥,《弟子規》中的文言文字雖少,但表達的意思卻很深奧 ,值得我們去學習,探究里面豐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時,我在寫作業時經常分散注意力,一會兒玩筆,一會兒喝水,一會兒想別的事。記得有一次,我汗流浹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東西后,就急忙打開
語文評價手冊來訂正。沒有仔細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題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寫了下來。結果,第二天老師批改完后發下來,我打開本子,上面寫著三個鮮紅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細的熟讀原文。“找到了,找到了!本褪沁@句,我高興地說?磥,只有認真仔細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規》里還有著許多“規矩”,等著我們去學習,去理解,去體會...
《弟子規》學習心得9
《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只有懂得時刻反省自己,規正自己的人,才有長足的進步。這才應該是人一生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希望能給孔子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的形成及發展影響是最大最久遠的,孔子不僅用他的言行教育著他的弟子們,同時也給我們后人們留下了深深的教誨。
為了繼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幼兒園組織全園職工學習《弟子規》,在初讀《弟子規》時,覺得應該是孩子要好好學習的書。但通過初讀《弟子規》書中的入則孝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對照自己,想想自己的父母,雖然自己已經很孝敬爹娘,細讀《弟子規》后,總覺的我們以后還應該做到即時父母沒有呼喚自己時,也要常常回家,多做家務事,去聆聽父母的教誨,與父母說話時和言悅色,聲調柔和不要嫌父母嘮叨,因為自己也有老的一天,還要做到為父母著想,關心父母的健康,定期帶父母體檢,對父母的喜好要做到了如指掌,及時過問父母的生活和開心的事情,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能讓父母為自己擔心,多做讓父母高興和順心的事,及時為父母做事。想想父母對自己的呵護,從初生到成人,付出的辛苦真是一言難盡……當我們自己為人父母之后,才開始去體諒父母,知道父母對子女的付出是不圖任何回報的,做為父母的子女我們為父母做任何的'事,都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做子女的本分。
所以說:“對待父母我們不能有任何的借口,忙!忙!忙!”要學會及時的關心自己的父母,知道父母的疾苦和需要,讓父母感受到兒女的關心和溫暖。在與同事相處時,要做到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在與長輩相處時要有禮貌,講禮節,做到關心幼小,尊重長輩,尤其是遇事不能急躁,耐心對待任何事情,做人做事要誠實守信,誠信待人,在工作,學習中要努力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同時,還要多利用業余時間多讀有益于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書籍,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自身素質、充實知識,將中華傳統文化落實到行動中。
我們要用孝心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讓“百事孝為先”成為每個人的行動,教育子女延續古人的優秀傳統文化,把《弟子規》發揚光大,讓中華兒女在孝敬父母的同時,學會感恩,學會報答,學會孝敬社會,知道如何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學習心得10
為人子女,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一個比較孝順的人,自從學習了弟子規以后,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很不孝順的女兒!兜茏右帯烽_篇入則孝頭兩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汗顏啊,哪一條也沒做到。以前在家時,早上媽媽叫我起床,經常裝作聽不見,直至第三遍聽出媽媽要生氣罵人了,才極不情愿的答應著起床;媽媽讓我刷碗,做家務也及其不愿意,經常推三阻四的;認為父母沒自己的見解高等,直至學了《弟子規》才發現原來自己有多么的不孝順。弟子規里告誡我們對于親人傷感情的話要忍住,可是反思一下自己,有時覺得自己很有理,就硬是要去力爭,現在想想就算是你再有理為此傷了親情值得嗎,贏了理又怎么樣呢?傷了我們最愛的人和最愛我們人的心,我們真的贏了嗎?家庭的和睦融洽會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會幸福嗎?我們的`最愛的家人會幸福嗎?
《孝經》里把孝順父母分了三個等級,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而養父母之身只是最初級基本的層次,所以每個月不管給多少給父母,并不代表你真正孝順父母,每月給父母錢,確經常指責頂撞父母也是大不孝。
為人父母:
已經是為人父母的朋友們,建議先不要拿《弟子規》當做標準,看孩子哪哪都不對而指責孩子,學習《弟子規》不是讓我們拿著《弟子規》的標準去批評指責別人,而是要學習力行《弟子規》讓我們身邊的人認同我們,使我們的家庭和睦,人際關系變得更加友善。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本質是以身作則!坝呓套邮棺錾埔病保毯⒆幼錾屏嫉娜。所以不要抱怨孩子不聽話,想想我們時如何對待我們自己的父母的,還記得中央臺早年的那則公益廣告嗎?媽媽給自己的母親洗腳,孩子看見了,也學者打盆水給媽媽洗腳。這就是以身作則的力量。
還有不要太溺愛孩子,從小就寵著慣著什么家務也不讓做,有一天你覺得孩子長大了,或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應該幫你做家務時你覺得孩子會做嗎?那是誰養成孩子的習慣的呢?所以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有所警覺,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利于孩子一生。
《弟子規》學習心得11
春節之前,我回娘家遇到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有研究的老叔。我們一見面他就問我三個問題:“1,想讓你的孩子考上大學嗎?2,想擁有健康的身體嗎?3,想讓自己的工作一帆風順嗎?”當時我在想,這不都是廢話嗎,誰能不想。〉亲焐戏笱艿幕卮穑骸跋!比缓笏f:“那太容易了!贝藭r心里除了懷疑還是懷疑。接著他遞我一本書《弟子規》,并告訴我盡快背會再落實行動,然后讓孩子也照著做,就OK了。
好在年前閑著沒事,我硬著頭皮開始看這本書,一邊看原文一邊看解釋。第一章是“入則孝”,我越看越慚愧,連最起碼的.孝順都沒做好,竟然還自以為是這么多年。原以為對老人,只要給她們錢,她們就高興了,其實不然,他們需要的是發自內心的關心和體貼。如書中所說“冬則溫,夏則凈,晨則省,昏則定……”當我背會“入則孝”后,讓女兒拿著書檢查我背的是否正確,在我背完的時候,女兒用詫異的眼神看著我并且給我加個問題:“號泣隨,撻無怨。”是什么意思?我仍然對答如流,這時她小聲說:“真厲害”。接著我開始背第二章,照例讓她考我,我仍然很順利,這次女兒不服氣的拿起《弟子規》說:“我明天就能攆上你”。果然當我背到第四章時,她已經把一本書(共七章)都背完了,身教大大勝于言教!
一邊學習《弟子規》一邊落實行動,快到春節了,親自幫三位老人買衣服,辦年貨。無論是回娘家還是婆家,徹底改掉了往日的“懶”的毛病。三位老人看著我的變化,臉上露出比以往更幸福的笑容,老公也對我越來越滿意,更重要的是:我所有的變化女兒都看在眼里,當她和我大聲說話時,她會用“怡吾色,柔吾聲”來約束自己,當她感到學習太累,想懈怠時,她會用“親所好,力為具”來鞭策自己,第一次月考盡管成績不是很突出,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女兒已經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這是我最想看到的,無論她做什么,只要盡力就好。
現在我不得不承認《弟子規》的力量很神奇,但這種神奇的力量只對接受它的人生效。我學習這本書接近四個月,受益匪淺,愿看到這篇日志的朋友能有所觸動。相信《弟子規》能幫您圓幸福美滿人生之夢!
《弟子規》學習心得12
在清明小長假期間,我和孩子一起學習了《弟子規》,54――85頁的相關內容。感覺到學習《弟子規》就是一次心靈的凈化,靈魂的升華。是讓我們終身受益的好書。
一,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我最關心孩子的人格發展。平時也提醒他不要交到行為不好的朋友,染上壞習慣,這一點,孩子例行的很不錯。但有時,覺得自己長大了,老覺得我啰嗦。但說是說,在許多事情上,還是先跟我們父母說,這一點例行的很好。
二,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本節通過閱讀《羅綸還釧》的故事,反映了"慎獨"的意義,教育每個人都要做好"慎獨",內心敞亮,有執著的信念,不愧對己心。
三,親所好,力為具。這一節,通過《子思盡孝》的故事,教育我們:孝敬好長輩,為孩子做好榜樣。平時,無論再忙,我都要和父母團聚團聚,買上爸媽愛吃的點心,陪他們去公園轉轉,讓父母多多開心……
四,身有傷,貽親憂。本節通過《肝腸寸斷》的故事,教育我們要知道父母為我們操碎了心,要愛護好自己,多親近善友,給自己創造道德學問提升的機遇,讓親人安心,幸福!
五,德音雅樂。美德活動:與父母心相應。歌詞唯美。教育我們要懂得感恩。懂得感恩,是幸福的源泉。孩子也會和父母心心相印……
六,德有傷,貽親羞。德行是做人根本。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受人愛戴,被人信任,自己也會倍增信心,干事也會更有力量,就像孩子成績出不來時,我就多鼓勵他,其實你有這個能力,多給他講解,路就通了,他也信心滿滿,覺得不難了。我就告訴他,父母永遠以你為榮,品德好的孩子,你只要加強意志力,肯去學,一定能學有所成。咱們只和自己的'過去比,比縱向,即使比上一次提高一分,就是進步。
七,親愛我,孝何難。教育我們要懂得父母的恩重如山,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她(他)們。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那么盡孝道就不是問題。在做任何事情上,都會有很好的人格流露,會得到別人的贊美。
八,德音雅樂:《相親相愛一家人》。創造良好家庭氛圍好,父母關系和諧,孩子才能快樂!身心才能健康成長!
以上是我們一起學習的一點切身感受,讀了《弟子規》,才知與圣賢的德,行相差很遠,更加要鞭策自己努力學習,給孩子樹立榜樣,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弟子規》學習心得13
弟子規這本書教導我們怎樣待人接物,蘊含著許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規》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然后再去學習知識,正確做人。
孝順父母, 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了解父母的言行,努力去奮斗為父母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要學禮,懂禮等。學校里遇到學長學姐要打聲招呼,主動問好,發自內心的去尊敬他們。
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然后衣著要端正,說話要文明,要懂得反省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弄虛作假。在學好良好品德的前提下,再去學習知識,學習謙虛、忍讓的態度,并且行為上也要處處為他人著想。
弟子規給了我的生活一個指導一個方向,要找準人生目標,并為了目標,腳踏實地的去奮斗,這樣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
《弟子規》學習心得14
我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為此很郁悶。
因為長期身體不好,手術就做過四次。
住院期間,父母家人既要照顧我,還要給予我經濟上的幫助,讓我非常愧疚。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身體不好源于自己的身心不和諧。
一次學習中,有學長問我是否有按時起床、睡覺的習慣時,我突然醒悟:身體不健康是因為自己的壞習慣——賴床、不注意飲食造成的。
回想結婚前,一直是媽媽喊我好幾次我才起床,而且經常不吃早飯就去上班,為此媽媽既心痛又上火,真的是不孝又不敬。
結婚后,因為公婆是非常勤勞、節儉的人,真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我感到很不適應。
面上不敢反對,但心里抵觸不接受。
有時,因為自己起晚了婆婆臉色不好看,我就心生怨氣,認為婆婆不如媽媽對我好——其實婆婆對我并沒那么嚴厲,各方面對我都很好。
直到婆婆去世,我心里對她仍有揮之不去的陰影。
那天晚上,我靜下心來回想從前婆婆待我種種的好,猛然醒悟到是自己錯了,我真誠地在心里向婆婆道歉:“媽,我錯了!對不起!”
父母是孩子的.影子。
由于我沒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和我一樣地賴床,不知愛惜身體。
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雖然對我來說醒悟得太晚,但我仍感覺身心輕松了許多。
感謝學長的提醒,感謝祖宗的護佑,使我有機會在儒蓮這個平臺明白許多道理,學習到改變自己的方法。
今后我要努力學習,學會按照自然規律生活,讓自己變得身心和諧,變成讓父母家人省心的人。
《弟子規》學習心得15
《弟子規》學習心得:孩子成長路上“引路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又到了我們中(2)班學習弟子規的時間了,孩子們像模像樣地朗讀著弟子規。
在生活中都是家長對孩子毫無怨言的付出,無微不至的關心;而孩子們把這種關心當成了一種必須,以至于為了一點的委屈或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大呼小叫、亂發脾氣。孩子們從沒有想過要去孝順父母,關心父母的生活哪怕是短短的一聲問候。我們曾經做過一份調查,有哪些孩子記得自己父母的生日,結果知道的人只有幾個。這雖然是一件小小的事例,但從中我們感觸頗多。教育者的使命是關注孩子的一生幸福,我們不但要教給他們知識文化,更要教會他們做人。《弟子規》像一盞透著光明的路燈,教育著我們要有孝心、恭敬心和感恩心。它更像陽光一樣,給倫理失綱,人心不古,精神缺失的現代社會的人們指引了一條光明之道。
在孩子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我們采用的是循序漸進的方法,每周學習四句話,每天用不同的形式圍繞這四句話進行教學,孩子們先大聲的朗讀經句的內容,讓他們能熟讀、熟記。然后通過將故事的形式讓孩子理解經句的'含義。他們的年齡較小,光靠單一的講故事形式,幼兒不能很快地接受,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們常常會通過課件、情景表演來幫助幼兒理解。
如:在理解“冬則溫夏則凊”這句經句時,我們讓個別孩子做爺爺、奶奶,他們因為寒冷凍的直發抖,寶寶給他們拿熱水袋、水壺、抱著爺爺奶奶等給他們驅寒保暖。在理解“出必告反必面”時,我們也是請個別小朋友充當家長、孩子的角色,讓他們理解在出門時要告知家長有事外出,回來也要和父母打聲招呼,告知自己回來了,以免家長擔心。通過多種形式我發現我們班孩子學習《弟子規》的興趣更濃了,他們常常會在散步時、游戲時不經意間說出《弟子規》中的經句,他們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也更強了。
《弟子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點名環節中老師喊“寶貝們”,孩子們立馬回答“哎”,這不就是“父母呼,應勿緩”嗎?看到有個別幼兒要悄悄地拿東西了,就會有小朋友說“事雖小”其他孩子馬上附和“勿擅為”……《弟子規》成了糾正孩子不良品行的有力武器。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愿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切遵照圣賢教誨,給孩子做一面好的鏡子,從孝開始,從仁愛之心開始落實。讓《弟子規》這種傳統文化影響每一個人,學以至用,重在力行,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弟子規》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弟子規的學習心得03-17
弟子規學習心得04-07
《弟子規》學習心得05-11
弟子規學習心得(15篇)03-04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02-02
弟子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06-14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15篇03-02
弟子規作文12-25
學習弟子規心得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