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心得6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
“人中關羽,馬中赤兔。”這描述的是一個忠將——劉備的弟弟關云長。
關羽這一人物是羅中最用力刻畫的武將之一,《三國演義》中塑造的曹操——“奸絕”,諸葛亮——“智絕”,那么關羽就是“義絕”。
在故事中,關羽在劉備兵敗投奔袁紹之時,關羽孤身一人為保護兩位皇嫂,不得已投降,但對曹操有言在先:
第一,我和皇叔誓保大漢江山,如今我只降漢獻帝,不投降曹操;
第二,要按照皇叔的俸祿發給我的兩個嫂嫂,閑雜人等不能到其門口;
第三,一旦我知道了劉皇叔的去向,不論千里萬里,我都去投奔他。
關羽的'衣服破了,怎樣也無法補救那個大洞,曹操見了,送了關羽一件新的,但他也只把它穿在里面。
在關羽的眼中,投降是可以變通的,但惟獨他對漢朝之忠,對劉備之義,是永遠不可更改的。關羽之義絕不是一般的義氣,而是披肝瀝膽、義無反顧,他的義比泰山還重,比生命還珍貴,禁得住人間的種種考驗。
當然,我們要用現代的觀點去理解、體會這個人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的忠,是忠于師長、忠于工作;我們的義,是守道義、講信譽;我們的勇,是勇敢地面對挫折、敢于見義勇為;我們的氣,是做人要有骨氣、要有凜然之氣。這,就是我通過這個人物領會的最大感想。
以上內容由提供,如果您覺得本站的信息還不能完美解決您的問題,可以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內為您解答。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
今天,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又一次翻開了我國的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從《三國演義》里,我們可以看到那一幕幕精彩好戲:劉關張結義、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好戲讓我留連忘返,直呼過癮!
每一出戲都有精彩的主角,每一個主角都有獨特的性格。比如: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劉備的愛民如子,曹操的敢作敢為,司馬懿的陰險狡詐,趙云的英勇善戰,張飛的粗中有細,關羽的忠勇,魯肅的敦厚等等。每一個人物的性格都被羅貫中刻畫得淋漓盡致,如同一幅幅 動人的畫卷,令人讀后贊嘆不已!
而今天,我要著重說一下曹操和劉備。曹操和劉備,一個是將相之首,一個是漢室之后,但結局卻大不相同。
曹操心胸狹窄,甚至于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這樣的話,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他的多疑。而正是他多疑又心胸狹窄,從而導致一個個名士之死:楊修是他肚里的蛔蟲,偶爾跟他開點小玩笑,結果卻被他殺死了;華佗好心為他剖顱治病,卻被他起疑心殺死了……這一個個充滿鮮血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怕,不能不說是導致魏國衰敗的一個原因。
反觀劉備,論才智,他沒有曹操聰明;論謀略,他沒有曹操出色;論武功,他也沒有曹操高強。但他心胸寬廣!三請諸葛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他在長沙誠懇接收降將黃忠,從刀下救下魏延的命等等,這一個個充滿仁義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喜,不能不說是蜀國從弱小一步步走向強盛的`一個原因。
如果,曹操擁有劉備的胸懷,那么三國的故事是不是會不一樣呢?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想。從曹操和劉備的身上,我們又能想到哪些呢?
在生活中,不要為了得到一點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淺;在學習中,不要為了取得一點成績而驕傲自滿,裹足不前;在與人相處方面,不要為了一點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在班級內部,不要為了沒選上干部而心懷不滿,從此孤立自己。
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我國的俗話也說過“宰相肚里能撐船”。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心靈比海洋更遼闊、比天空更高遠的“船長”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3
《三國演義》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書中,作者經過講述三國時期吳國、魏國和蜀國的明爭暗斗,給世人展現出一個戰火紛飛的場景、生動的展示了許多歷史故事。在書中,作者寫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把事情描述的淋漓盡致,讓我看得耳目一新。其中,有些人物也給我帶來了一些道理。
曹操。在書中,曹操雖然是個奸詐、多疑、任性的反面人物。可是他卻雄才大略,擁有政治家野心。曹操有一點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每當曹操打敗仗的時候,從來都不氣餒,反而還是一笑而過,做出理智的確定,每每反敗為勝。他告訴我,在什么時候,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要勇往直前,不要灰心喪氣。
吳國,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其中能算得上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可是,之后也還是被諸葛亮給氣得歸天。盡管周瑜也足智多謀,可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就是嫉妒心的后果。在生活中,難免會有些人比我們厲害,你是會對他冷嘲熱諷,還是為他恭喜,或者暗暗努力呢?不一樣的心態決定了結果,如果你化嫉妒、郁悶或后悔為力量,那就會得到自我應得的成果,終究會露出成功的喜悅。
《三國演義》這本書,給了我很深的道理。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4
《三國演義》是一本讓我百看不厭的書,而在不同的時候讀這一本書,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看的《三國演義》不是我們現在看的文字書,而是一本本連環畫。它在我的心中是一個個傳奇和故事,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這一些故事都讓我一直無法忘記。
上了初中之后,我讀起了原著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現在的《三國演義》比原來的連環畫更加讓我明白了對書的理解,以及對故事中人物的認識。
上大學我又看了一次,而我最崇拜的人是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中顯示了他的才華和他的智慧。而且他和劉備一起,擊退了曹軍多次,在三國鼎立的年代,成為三分天下的霸主。劉備死后,諸葛亮掌控著蜀國的`大權。而諸葛亮沒有趁機奪取蜀國的王位,并且一心輔佐劉備的兒子劉禪,想把蜀國變得更加強大。相比之下,東漢末年的丞相曹操,他也是一個有大智慧、有雄才偉略的人才。但他并沒有效忠漢朝,而是想發展自己的勢力,成為霸主。由此可見,諸葛亮是一個忠心耿耿、品格高尚的人。其實諸葛亮也沒有次次打勝仗,他也有失誤的時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和柳列城,丟失了兩個軍事重地,給自己也降了職,這也說明諸葛亮是一個秉公執法的人。但他如果做錯了什么,他也照樣會懲罰自己。連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也這樣,所以我們沒有理由去責罵和怪罪別人,也不應該因為一點點好事而驕傲,人沒有完全完美的人,所以我們要盡力改掉自己的缺點和自己的缺陷。
另一個我喜愛的猛將是張飛,他雖然武藝高強,身體健壯,但做什么向來都是十分十分沖動。不過他也是劉備的好兄弟和好幫手。可是張飛也沒有永遠與劉備一起去對抗曹軍,而是在深更半夜的時候被范、張兩人給暗殺了,所以張飛也是一位英雄。
《三國演義》這一本書給我們講述了古代三國時期的故事,書中的人物和故事也讓我們回味無窮。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5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身為中文系的一員,對于我國的四大名著,我自然是要有所了解的。雖然這部小說是根據歷史故事改編而來,其間夾雜著作者自己的觀點,不能完全當做歷史來看,只能作為小說來閱讀。但是它還是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的。
《三國演義》講述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這幾百年間歷史上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三國群雄爭霸的形勢寫得淋漓盡致,其中的爾虞我詐和愛恨情仇使劇情更加充實飽滿,更加吸引讀者閱讀。當然,里面的各種人物的刻畫也是特別形象,每個人的不同性格都非常生動。其中有好幾個人物讓我不得不忽視。
曹操,在我看來他是一個矛盾的人。他足智多謀,卻又心狠手辣;為民謀福利,卻又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聰明機智,善于隨機應變,他實行了一系列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同時他又有一腔熱血,滿懷抱負,對兵書有著強烈的熱愛,在對朝廷失去信心后,他便開始了他的征程。但他生性多疑,也正是為了達到他的目的,他做出了很多狠毒的'事情。孫權評價他說:“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我個人認為這句話用來形容曹操再合適不過了。
劉備,作為蜀國的開國皇帝,他自然也是有過人的才華。劉備與張飛、關羽的兄弟情義是我非常佩服的。在我看來,張飛、關羽都是那種桀驁不馴,英勇無敵的人,可是他們愿意為劉備效力,這也歸功于劉備的個人才干和他們之間的情誼。在我看來,劉備最正確的決定便是三顧茅廬請了諸葛亮這個軍師,諸葛亮過人的謀略世人皆知,自是不必再說。他能請動諸葛亮為他效力,這也為后來的一系列戰役的成功以及蜀國的建立作了鋪墊。
而孫權,他的父親孫堅、兄長孫策都是一等一的梟雄,他自然也不差。自孫策遇害,他接任孫策的位置后,雖經歷了重重坎坷,但好在自己有能力,而且又多像呂蒙、周瑜等的忠臣,吳國建立也是必然的。
一口氣讀完整本書,感覺那么多年的歷史就在自己眼前轉瞬即逝,不禁感嘆歷史巨大的變遷。那些英雄已經成為過去,而他們的故事卻流傳下來為人們津津樂道。若現在的人們能吸取古人的優秀品質與足智多謀,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6
今天我成功讀完了《三國演義》這部名著,因為自從買上了《三國演義》這一本書后,一直還沒有來得及細讀,幸好有了這個很長的假期,才讓我品讀一番。
故事主要從黃巾起義開始,終于西晉統一,以魏,蜀,吳三國興亡為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銳復雜的統治軍事斗爭。三國演義里面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如:劉備、關羽、張飛、曹操、諸葛亮……
我最喜歡里面的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他也是故事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人稱“臥龍”先生。他擁有治國治軍的才能,匯聚了愛民的品格,為后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助,他向劉備提出了“連吳抗朝,據有晉益,三分天下”的策略。他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最后去世于北伐五義園。他借東風,三氣周瑜,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蘘殺魏延。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三國演義》真是讓我開了眼界那。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讀書的心得03-24
讀書三國演義心得11-24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05-05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05-10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05-25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06-14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05-05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1-10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06-15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范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