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大象歇后語
大象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棲息群居性哺乳動物,通常以家族為單位活動。大象的皮層很厚,但皮層褶皺間的皮膚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蟲叮咬。象牙是防御敵人的重要武器。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關于大象歇后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No.1 大象嘴里拔牙——膽子不小;好大的膽子;辦不到;別想
No.2 大象抓鳳凰——眼高手低
No.3 大象喝水——有肚量
No.4 大象逮跳蚤——有勁使不上
No.5 大象吃豆芽——不夠塞牙縫;不夠嚼
No.6 大象呼吸——雙管齊下
No.7 大象身上的跳蚤——微不足道;微乎其微
No.8 老鼠啃大象——難下口;無法下口
No.9 小耗子欺大象——全憑會鉆
No.10 大象逮老鼠——有勁使不上;有力無處使
No.11 大象吃蚊子——無從下口;無法下口;難下
No.12 大象走路——穩重
No.13 老鼠給大象指路——越走越窄
No.14 大象的屁股——推不動
No.15 啞巴說大象——不可言狀
No.16 毒蛇做夢吞大象——野心勃勃;野心太大
No.17 猴子吃大象——虧他張得開嘴
No.18 騎著大象數著雞——高的高來低的低
No.19 大象換老鼠——不上算;不合算
No.20 羊群里的大象——突出
No.21 大象的鼻子——能屈能伸
【拓展知識】
歇后語的含義
歇后語是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將一句話分成兩部分來表達某個含義,前一部分是隱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義的解釋。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后語。
歇后語也叫俏皮話,可以看成是一種漢語的文字游戲。歇后語是熟語的一種,熟語包括成語、諺語、慣用語和歇后語四種。
歇后語由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歇后語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
古代的歇后語雖然很少見于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恒言錄》所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后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為人們所使用。
最初的歇后語與現今的歇后語的表現形式并不相同,是對當時通用的成語、成句的省略。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稱之為“藏詞”。例如用“倚伏”代替“禍福”(出自《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種歇后語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圍受到了限制。
后來的歇后語在結構上是“比喻——說明”式的俏皮話。使用的人往往只說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釋部分則讓對方自己領悟。
【大象歇后語】相關文章:
保護大象作文05-11
關于大象的作文10-04
老鼠和大象05-11
關于大象的作文04-16
大象與老鼠作文04-30
騎大象作文09-12
大象的印章經典兒童故事04-09
大象的鼻子睡前故事05-12
描寫大象的唯美句子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