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紅河的文章精選
紅河是多彩的,紅河是神秘的,紅河是美麗的。
紅河就如她的名字一樣,因一條紅河貫穿境內而得名,紅河是這塊紅土地的母親河。很小的時候,除了故鄉,對于紅河我所知道的地方就是兩個:開遠、個舊,因為這是紅河州唯一的兩個市。個舊因錫而聞名、錫因個舊而生成,因為有世界最大的錫礦,個舊成為了云南近代工業的發源地,順著滇越鐵路,一噸噸通過工人開采、冶煉、加工而成的錫礦運送到世界各地,個舊也被稱為“世界錫都”。在近代工業中對于錫的應用大家并不陌生,其實錫在古代就是非常重要的東西,有錫的地方就是兵家常爭之地,江蘇無錫古代就是兵家常爭之地,以致后來錫開采完了,改名無錫,昭示天下此地沒有錫礦了,讓當地老百姓休養生息。
紅河因地域遼闊,南北差距較大,南部高山河谷,雄偉壯麗。高速路沒通前,出了蒙自往南走,順著山頂一路螺旋式環繞而下,一圈又一圈,把頭甩的暈暈的,哼完《山路十八彎》,別樣風景撲面而來。高大的木棉樹紅火紅火綻放在紅河兩岸,激情燃燒,映襯著邊疆的藍天白云,讓從鋼筋水泥建筑群走出來的人們心情豁然開朗。再看公路四周的山上,“頭頂香蕉、腳踩菠蘿”,想吃自己去摘就行,只要你背得動。巨大的香蕉葉一片一片搖曳在風中,一坨一坨的香蕉墜在樹桿上,似乎樹桿已經承受不住壓力,隨時要掉下來。遇到成熟季節,忙碌的蕉農正把香蕉一坨一坨割下來,一群一群的馬兒在山腳等著托運。
只樣的場景,我每次路過都會找到陶淵明筆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感覺,立刻心生當蕉農的沖動。一路向南,終點站就到了“一城兩國”風景的河口。站在河口的街上,紅河的左岸是中國、右岸是越南,兩岸不同的建筑風格、不同的服飾、不同的口音,讓你充滿了異域情。即使在河口街上,越南人開的店和中國人開的店都融和在一起,都會講簡單的中國話、人民幣通用,你會忘了我是在中國還是在越南。河口口岸自古就有著交通優勢,是商貿流通樞紐,有史書記載“大船三百,小船千艘,來往如蟻,盛況空前。”由于河口通江達海的優勢,千百年來,引得無數人從這里出去追尋外面的世界,商旅們帶回了財富,愛國志士漂洋過海到西方去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孫中山先生當年也是從河口出發經越南幾經輾轉到達美國的'。
紅河南部的高山峽谷,對于旅行者是美麗的風景,可對于當年生活在這里人民可是艱巨的。然而勤勞的哈尼人民創造了人間奇跡,把險峻的大山通過人工勞作改造成了一級一級的梯田,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紅河兒女。在現代工業文明的今天,哈尼梯田因其偉大的人類創造被書寫進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大典,讓后人敬仰。在舊時,勤勞而勇敢的紅河人就敢于做追夢人,山間鈴響馬幫來,紅河男兒離開家園去闖蕩外面的世界,有的還漂洋過海到了今天的東南亞、南亞搞商貿。衣錦還鄉時,通過馬背又馱回了金和銀,在家鄉修建大房子,紅河縣迤薩鎮就是云南省三大“僑鄉”之一。迤薩人從百年前開始,就愉快地接受了西方人帶來的建筑文化,并把它與中華文化有機融合在一起,洋為中用,建蓋了中西合璧式的房屋,如今你去到迤薩城內都還能看到依山而建、節節升高的古建筑群,每一棟建筑都珍存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和人文故事。
然而紅河北部卻又情況迥異,這里受中原文化的影響頗深,文獻名邦石屏、千年古鎮臨安隨手可以觸摸到古風古韻。元、明、清各朝代的寺、廟、塔、樓、橋隨處可見。建水孔廟是中國境內規模僅次于山東曲阜的文廟,每年一次的祭孔儀式一直流傳至今。朱家花園、團山民居、雙龍橋、鄭營古村......那里的每一扇窗、每一道門、每一口井、每一塊磚都會為你講述一個故事,讓你在時光的隧道中穿梭,去回味前世、今生和來世。
說到紅河北部,就不得不說彌勒。彌勒作為紅河州一顆新欣的城市冉冉升起,讓人矚目。首先其名字就讓人著迷,佛名、部落首長之名,關于她的緣源就像考古發現一樣,七分依據、三分傳說,耐人尋味。由于彌勒自古就受佛教文化的影響,這里的人民樂觀、大度、開放、包容。這里人杰地靈、資源富集,養育了明末兵部尚書楊繩武、清末巨商王熾、抗日名將張沖、數學泰斗熊慶來等一代名人巨匠。這里空氣中彌漫著甘蔗的香甜、烤煙的香醇、葡萄的芳香,這里有紅酒的浪漫、溫泉的養生、高爾夫的激情。這里曾因煙草鑄造輝煌,又從煙草一枝獨秀中實現第二次蛻變、華麗轉身,這就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彌勒。行走在彌勒的大街小巷你不必行色匆匆,這里會讓你的心靈得到棲息,靜享慢生活,“湖泉映月盡浪漫,油菜花海春光媚”。來到鄉村你可以圍在阿細人的篝火旁,歌舞聲中不思歸。
而作為現在紅河州府的蒙自,則有著許多個近代歷史的第一。云南第一個海關、第一個電報局、第一個郵政局、第一個外國銀行、第一條民營鐵路、第一個外資企業、第一個駐滇領事館、第一個火電站、第一次黨代表大會等諸多“第一”先后在這里產生和召開。這許多個第一道出了蒙自這個中國邊陲小城的滄桑與厚重、榮光與輝煌。
紅河其實可以領略和感受的東西還很多很多,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用你的腳步來丈量、用你的眼睛來發現、用你的心靈來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