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幸福好文章品讀
理論上講,幸福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于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價值認知。說白了,幸福就是一種感覺,一點滿足,或一些興奮點。成功之人有成功之人的幸福,平常之人有平常之人的幸福。也許獲得幸福的途徑和內容不同,對幸福的理解有異,但作用于心理的幸福體驗是大同小異的。
世上聲名顯赫者寡而平常者眾。因此,感知平常之人的幸福更具普遍意義。
平常之人大多沒有值得炫耀的財富和令人羨慕的職務,甚至一生為衣食住行而忙碌奔波。在社會分工中,他們做著許多人不愿做不屑做而又必須有人去做的事情;他們不好高騖遠,不自怨自艾,也不自輕自賤;他們不吝惜汗水,心無旁騖;他們的興奮點不高,容易滿足。他們的夢往往就是孩子要比自己有出息,執著于明天會更好的念頭;他們默默無聞,偶爾面對鏡頭時臉會一下子紅到脖子根兒,甚至語無倫次;他們感恩時代,感恩社會,感恩親人和朋友;他們的快樂就是生活和工作中隨處可見的快樂,太陽落山時回到自己的家,晚飯后和家人一起看電視;他們喜歡和親人聊天,看孩子的嬉鬧,聽父母的召喚,一頭白發時身邊還有一個人陪著一頭白發;他們愿意在家里慢慢老去,直到表情凝固也透著真實,沒有惴惴不安的心事,沒有遺產分割的煩惱;他們不在乎千篇一律被總結得完美無缺的悼詞,甚至不去想那塊“永垂不朽”的石頭;他們走的時候和來的時候一樣,如花開花落,波瀾不驚。
平常之人幸福的根本在于平常的心態,在于腳踏實地做人做事,凡事想到糟糕的結果,而千方百計朝著好的方向去努力。因為不奢望,所以少失望。而事實上,往往興奮點較低的人興奮頻率會很高,幸福指數也高。反之,欲望越高,實現的幾率越小,弄不好會平添許多失落和煩惱。
尊卑貴賤乃別人之論道,坦蕩從容唯內心之境界。
其實,幸福是寬泛的。不分年齡,不分階層,不分尊卑,不分環境,甚至不分財富多寡,像空氣一樣觸手可及無處不在。所以,幸福又是簡單的`:
它是孩童手里新添的一個玩具,是放學回家的一串鈴聲;是青春期臉上的一抹紅暈,是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是相見時的一個微笑,是電話里的一句問候;是播種時的一場春雨,是鋤禾日當午天邊吹來的一縷微風;是攀登時腳下的一個臺階,是落井時手里抓住的一條井繩;是創業者淘得的第一桶金,是乞討者比往日多出的一枚硬幣;是有錢人出手時的一擲千金,是沒錢人討價還價的一點兒折扣;是疲憊時路邊的一處驛站,是到達目標后稍息時的一個回眸;是挫折時聽到的一聲安慰,是功成名就時的一次暢飲;是領導者手里不停轉動的魔方,是執行者游刃有余的貫徹落實;是離休之人悠然自得的一副恬淡;是退休之人一把蒲扇搖動的清閑;是夫妻白頭偕老的一種堅守,是情人相見恨晚的一絲幽怨;是健康時吃嘛嘛香的胃口,是大病初愈后又見深邃蔚藍的云天;幸福是予人玫瑰,幸福是初識榴蓮;幸福是一輩子沒有欺騙過別人,幸福是被人欺騙了卻一輩子蒙在鼓里沒人說穿……
幸福也是公正的。上帝為你關閉一扇門,也一定為你敞開一扇窗。不曾擁有,也就無所謂失落。幸福每每光顧的是勤奮和付出,卻從不偏袒懶惰與貪婪。
所謂幸福,各有各的取向,各有各的追求,各有各的體驗,也因此色彩斑斕,無法一言以蔽之。總之,在無悖社會道德和做人基本準則前提下,亦無可厚非。
其實,能一輩子把平常的事情認真做好的人就是不平常的人。這樣的人生是踏實的人生,這樣的幸福是接地氣的幸福,不在云里霧里,恰在前后左右,求之于過程,感之于內心。工作并快樂著,追求且微笑著,可謂幸福也。
創造幸福是一種能力,享受幸福是一種智慧。
【所謂幸福好文章品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