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關(guān)于三峽澗的水的文章
廬山山南澗水無數(shù),最美者當(dāng)數(shù)三峽澗。澗位于棲賢大峽谷中,靈異險秀,勝似長江三峽。
三峽澗的水與別處不盡相同。澗中有二十四潭,潭奇水異,四季皆有不同。
走進(jìn)三峽澗,只見千年古橋觀音橋雄跨其上,如飛虹躍澗,氣勢險峻。觀音橋也叫三峽橋,素有“江南第一古橋”之稱。茅以升曾贊它“北有趙州橋,南有觀音橋”。此橋原為方便棲賢寺僧眾和信眾通行而建。橋由7道拱券107塊公母榫花崗石鎖扣而成。
據(jù)傳,民國時期,橋體曾被雷電擊中,有一塊榫頭脫落,懸掛在半空,后來竟在又一次電閃雷鳴中自然吻合,這個傳說為觀音橋更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古橋下的深潭叫“金井潭”,是三峽澗第一潭。潭壁上有黃庭堅親筆所書的“三峽澗”三個大字。潭水深不可測,水滿為深色,水淺則為淡色,所以春綠夏青,秋冬則為玉色。深壑間的潭水則如古井般幽暗神秘,站在橋上撫欄望潭,橋高潭深,叫人不禁從心底生出一股寒氣。
沿石級溯澗而上,遇一險崖處,亂石縱橫,水流湍急,飛雪噴蓮,聲如驚雷,一塊如棺材狀的巨石橫于澗中,落瀑之威立即減弱。傳說此石是建橋時觀音菩薩為鎮(zhèn)壓興風(fēng)作浪的孽蛟而降下的鎮(zhèn)澗之寶。
“靜潭”則如一面彩色明鏡鑲嵌在山谷中,岸邊映著巖石的深黃,不遠(yuǎn)處又襯著崖邊竹樹的'深綠,再遠(yuǎn)一點是潭底的深青。日光照在水里,微微泛著漣漪。潭的底部是一整塊的巖石,干凈無雜物。
水從出口處不動聲色地淌入下一潭,竟濺起無數(shù)玉白色的花朵,又如煮沸了一鼎玉鐲,仿佛能聽到金石撞擊的聲音。潭中可見石粒無數(shù),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方有圓,安靜別致,如一幅歐派油畫,美妙難以言傳。
“靜潭”是二十四潭中最美的一潭,每到酷暑時節(jié),總會有一大幫半大小子來潭中游泳嬉戲。
緊鄰“靜潭”之上的是“浴仙潭”,它形如一只天然的長方形澡盆,兩岸崖壁陡峭,如刀削斧砍,右側(cè)有一高聳的平臺,正好晾曬衣物。傳說此處為仙女洗浴之地,潭水深不可測,終年呈深青色。
坐在“聽濤亭”中小憩,隔著竹樹,可見深澗中狂濤怒浪,極速飛奔,聲震山谷。
“白羊石”這名字不俗,它不是站在岸邊的石頭,而是臥在潭中形似白羊的石灘。“白羊潭”是一處淺灘,整個石灘沒有一塊碎石,兩畝見方的地方,由一塊整石組成。中間稍微凹進(jìn)的地方就成了潭,潭中凸起的白石就成了白羊。
這里地勢開闊,一年四季,水清洌無比,石底花紋清晰可見。秋冬季節(jié),陽光照在谷中,燦爛溫暖,游人可臥在石灘上曬太陽,坐在石上觀景聽濤。
經(jīng)過臥瀑和“送子潭”,就到了三峽澗最著名的“玉淵潭”。玉淵潭之所以出名,一是因為它奇特的形狀,二是因為它神秘的傳說。
三峽澗的水聚匯了五老峰、九奇峰、漢陽峰等九十九支流而至棲賢寺前歸壑,眾水在此歸一,流經(jīng)寺前已有萬馬奔騰之勢,跌撲進(jìn)丈余深的“玉淵潭”時,氣勢極其雄豪,驚波噴空,濤飛浪涌,雪花千斛,響撼林谷。水跌落進(jìn)潭中化為玻璃色。“玉淵潭”地勢險要,潭壁的上部突出如飛檐,下部空凹如壺肚,水在潭中回旋翻轉(zhuǎn)。曾聽說有西方探險者,依仗自己無敵的水性,忽發(fā)奇想,跳入潭中沐浴,猛浪將他壓入潭底,他奮力掙扎跳躍,不能躍出水面,同行者下水救援,兩人都枉丟性命。還說此潭與湖海相通,相傳棲賢寺建寺時曾有無數(shù)佳木無緣無故從潭中不斷浮出,數(shù)目正好與建寺所需吻合。
三峽澗中二十四潭,不能一一描述。澗中水變幻無窮,色彩各異,流動時則動若驚鴻,入潭后則靜若處子。酈道元曾注《三峽》,“素湍綠潭,回清倒影”,也僅僅描繪出了那三峽水的清澈,遠(yuǎn)遠(yuǎn)不如這三峽澗的水之多變靈異。
【描寫關(guān)于三峽澗的水的文章】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