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健康長壽的文章
導讀:健康長壽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目標。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對健康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
健康長壽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目標。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對健康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然而,養生是直接涉及人們身體健康的一門科學,不容“張悟本們”戲說。所以最需要那些準確、權威、科學的聲音。本期記者在陜西省中醫藥研究會門診部專訪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中醫內科主任醫師蘇禮教授。蘇教授鄭重提醒,養生不是追求長生不老,養生的目的其實就是養護生命,盡其天年。
人到底能活多少歲
“盡享天年”是人類一直以來孜孜以求的目標,但人的“天年”到底是多少歲,陜西省中醫藥科技開發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蘇禮教授指出,人的天賦壽命叫天年,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曾講到,人要“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按照這個說法,人的壽命應該是100多歲;藥王孫思邈是我國隋唐時期杰出的醫藥學家,相傳藥王孫思邈活了一百多歲。蘇教授告訴記者,藥王山上,登上藥王大殿的臺階正好是143個,不少人都說,這143級臺階暗和了孫思邈的壽命,他活了143歲;蘇教授說,根據自然壽命系數學說,哺乳動物的壽命一般為生長期的5-7倍,人類的生長期按18歲到20歲計,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活到100-120歲。雖然考證方法不一,卻大多把人類壽命的終點指針定格在了120歲左右。
養生目的就要“盡享天年”
可惜的是,雖然理論上人類最少也能活到120歲,但大多數人的生命車輪總是在行進到大半時便戛然而止。蘇教授指出,中醫養生不是什么教你長生不老,它就是讓你用最自然的養生方式,養護自然的身體,能快樂的“盡享”天年。養生需要“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要使生命力旺盛,不受疾病危害。若等到疾病爆發,再來關愛生命,養護身體,可就為時已晚了。蘇禮教授指出,理念能給人們帶來更大的幫助。中醫養生學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探索和研究中國傳統的'頤養身心、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實踐證明,中醫養生的理論和方法,是指導人們保健活動的實用科學。
養生不可重術輕道,舍本逐末
中華養生之所以稱為養生之道,不稱養生之術,是有道理的。蘇教授指出,中華養生的道在于兩個字——“順天”。“順天”也可以稱為順應自然,也就是順應自然節律,順應生命規律。順應規律是道,吃什么,喝什么,怎么做,怎么動是術。術應服從道。否則,術就失去依存,甚至會轉而為害。
有句諺語:一口吃不成胖子。養生與此同理。世上不可能有什么靈丹妙術,讓你短時間內達到養生的目的。而我們很多人卻常常會犯這類常識性的錯誤,專門熱衷于所謂靈丹妙術。今天聽說吃某種食物或藥物對身體有益,馬上就購來食用;明天聽說某種妙術對身體有益,馬上就跟著實施,成了典型的追風族。蘇教授強調,中醫養生一定是辨證的,針對個體,一定不是千人一方,所以不能盲目的效仿。當然,正確的養生在于時時處處均應遵循養生之道,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慎重的選用適合自己身體素質的“養生之術”,
持之以恒,堅持下去,就一定能達到“養護生命,盡其天年”的目的。
【關于健康長壽的文章】相關文章:
1.健康長壽勵志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