桿稱的文章
稱,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種老式的稱量工具,人人熟悉又常見的一種東西,年齡稍大一些的人都會使用它。
稱是我國獨有的,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生產斗爭中和生活實踐中,運用杠桿原理發明的。
據說秦始皇當年統一度量衡時,下面的人問秦始皇稱怎么定斤。秦始皇自豪地說:“天下公平”。他的一句話定乾坤。手下人很快就理解了“天下公平”四個是十六劃,所以十六兩定為一斤。直到一九五七年,國家才把一斤改制為十兩,結束了半斤八兩之說,給計算斤兩和計算價格都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稱,是有威嚴的的。在它面前,人人平等,誰也沒有特權,幾斤幾兩,稱干有星,一清二楚,認為有誤,可在公平稱上復議。在2000多年的.漫長歲月里,稱一直站在公正的立場上,不攀高貴,不辱低賤,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奉獻著。平時不出頭露面,總呆在不起眼的地方,掛在墻上,立在門背后,墻角旮旯里待著,有人使用它,隨叫隨到,聽從指揮,毫無怨言。
千百年來,稱一直是人們的好朋友,伴隨著歷史的變遷,它也經歷風風雨雨和戰火的洗禮。在茫茫的人海里也有極少數鬼迷心竅,喪盡天良的人,在稱身上做一些手腳,竟然把稱干掏空,灌進水銀,也有人在秤砣底部開個小孔,塞進一小塊磁鐵,還有人在稱砣的底部加一個小塊磁鐵等,司稱時大模大樣,進稱時砣重,出稱時砣輕,達到多進少出的目的,做些短斤少兩的見不得人的勾當,例如:四川省大惡霸大地主劉文彩莊園收租院里的稱就巧妙地運用了這種手段,不知道坑了多少佃農,直到解放。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大磅、電子秤、彈簧秤的普及,桿稱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交易市場見不到桿稱的影子了,唯獨收破爛的人手里還拿著桿稱,不久的將來,桿稱也會成為現代文物了。
稱雖說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我們絕不會遺棄它,一如既往地保護它,愛護它,收藏它,把它放在歷史博物館里,讓我們的子孫后代知道稱的歷史地位,永遠弘揚它那種公平正義的精神!
【桿稱的文章】相關文章:
1.那桿旱煙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