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同世界的文章
今天,實現“大同世界”的外在條件已經成熟,理由有三個:
第一,目前整個世界生產的物質已非常豐富,足夠每個人享用,現在僅僅是分配方式出了問題;
第二,互聯網、手機、飛機、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現代化工具,可輕松解決信息處理和物流問題,使合理的分配制度迅速落實;
第三,網絡可在全世界每個毛孔里普及專業和生命教育,讓各個階層經過教育滋潤后,不但能達到工作專業要求,以做到“各盡所能”,而且能提升精神境界,以做到“各取所需”。
雖然現在各個利益集團已把全球絕大部分利益瓜分完畢,并設置了重重壁壘,讓全球陷入劇烈的沖突和動蕩之中,但有遠見的人仍在不懈探索治理地球的方略,并已看到了和諧的曙光。
——筆者2010年4月北京大學哲學博士面試綜述
中國儒家的最高社會理想是大同世界,儒家經典《禮記?禮運》中描寫大同世界的社會景象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大同世界是人類的一個蒼老夢想,在歷史的天空中飄蕩了數千年,始終沒能落地,生根,發芽和結果。到了現在,人類已把大同世界的夢想比作海市蜃樓,鏡花水月,雖看似美輪美奐,馨香無比,令人向往,卻可望而不可及。從字面上解釋,“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就是“各取所需”,“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就是“各盡所能”,換句話說,大同世界仿佛共產主義社會一樣,在人們眼中,已經成了理想主義,乃至“幻想主義”的代名詞。
理智分析一下《禮記?禮運》中關于大同世界的這段話語,若僅從物質發展的角度來說,大同世界絕非無法人類實現的美夢。大同世界在物質上的要求是“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無非是小康社會的標準,吃飽肚子,穿暖衣服,解決基本的社會福利問題,在今人看來,這要求很平淡,一點也不“理想”。若追溯一下大同世界產生的時代背景,不難理解人們為何對大同世界無比向往和急切盼望。想古時的人們,由于自身同大自然抗爭的力量很小,不得不時時忍受天災和野獸的肆虐,再加上人間制度的不公正,就會被置于忍饑挨餓、妻離子散的境地。所以,能吃飽飯,能穿暖衣,能看得起病,能過上太平的日子,就成了他們心中長久不滅的美夢。這本是中國淳樸老百姓的憨厚愿望,談不上什么高標準,就好像鄉下一個老農民,他所能想象到的慈禧老佛爺的最好生活就是每天能吃上白面饅頭和肉包子,不敢做更大的非分之想。孰不知,慈禧老佛爺的生活標準遠甚于次,一次壽宴即可吃掉海軍軍費,這能買上堆積如山的饅頭和包子。慈禧太后可以說過著隨心所欲,“各取所需”的生活,可她不見得就是生活在幸福洋溢的“大同世界”里。在王宮的爾虞我詐中,慈禧太后整天提心吊膽,不得心寧,連正常人的生活也不如。可見,物質豐富的要求僅是大同世界的.一個必要條件,但還不充分,還需要人們精神境界的提升。
中國的儒家率先提出了大同世界的理念,中國人自然也曾嘗試著努力沖進這個理想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人發起了“大躍進”運動,直接視“大同世界”為“大鍋飯世界”,霸王硬上弓,妄圖在一代人的時間之內,實現躍進大同世界的夢想,直接進入“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社會。其結果是,躍進的力量不夠,在半空摔了下來,摔個半死,餓死了幾千萬人。力量不夠,有兩個層面的原因——外功和內功。外功者,提高生產力的工具也;內功者,人們的思想境界也。換句話說,外在條件和內在條件都不成熟,導致了“大躍進”運動的慘烈失敗。
時代發展到今天,從當今輝煌燦爛的物質文明來看,我個人認為,實現大同世界的外在條件已經完全具備了,理由有三個。第一,目前整個世界生產的物質已非常豐富,足夠每個人享用,讓每個人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現在僅僅是分配方式出了問題,才造成了“朱門酒肉臭”和“路有凍死骨”的貧富不均現象。拿地貧物乏的中國來說,只要我們能從貪官、貪商等人手里摳出他們一輩子也吃不掉的糧食,一輩子也花不光的財富,中國養活二十億人也綽綽有余。所以,從生產力方面來說,現代人已有足夠的力量托起“大同世界”的夢想。
第二,互聯網、手機、飛機、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現代化工具,可輕松解決信息處理和物流問題,使合理的分配制度迅速落實。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研究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讓世界的分配制度合理化,讓群體的利益均衡化,讓地球的資源都放在最需要的地方。中國古人提出大同世界的理念,有“大道之行”的主張,但缺少“天下為公”的方法,今天,全球有卓越遠見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應該在前人探索的基礎上,走得更遠一些。
人類已有能力改善地球
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工具的提升,可讓人類控制社會發展的能力逐漸增強,只要人類的大腦不出現嚴重問題,整個人類社會必將變得越來越美好。在2008年美國拍攝的電視劇《霹靂游俠》中,有一段救火過程讓我感觸良多。為了幫助著火的汽車滅火,技術人員在電腦中模擬汽車著火的場景,并加入各類滅火物質,進行模擬實驗。在模擬實驗中,如果將某種物質灑在汽車表面后,結果表示可以滅火,就立刻在現實中將該物質向汽車著火部位噴灑,即可達到滅火的效果。我曾聯想,為何不能用電腦來模擬人類的歷史呢?制定出某種治國綱領和社會制度后,讓電腦在很短時間內模擬出人類未來幾百年的發展歷史,以測試此種社會制度是否合理,壽命到底有多久,在什么時候,在什么結構點上會出現問題,如何修正才能讓社會往好的方向發展,這樣人類就可以減少許多以前必須犯錯誤、吸教訓才可避免的損失。這種想法并非無稽之談,現在人們已經可以通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在高樓大廈平地而起之前,模擬其建起之后對周圍環境會造成什么影響,從而把高樓大廈建成之后的一些沖突點提前規避掉。如果把這種技術運用到當年埃及尼羅河阿斯旺大壩的建造上,那大壩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惡劣影響就可以提前規避了,這必將會節約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電腦科技的發展速度如此迅猛,通過電腦來模擬人類的發展歷史,可能性已越來越大。目前,已有相關報道指出,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正在開發研制“活地球模擬器”,這種模擬器預計將能夠模擬地球上所發生的一切。不管是全球氣候種類、疾病的傳播,還是國際金融交易,甚至連凱恩斯主義的應用都可以被復制到這個模擬器上。如果這種地球模擬器某天研發成功,并能成熟運用,且不斷完善,屆時,治國者就仿佛軟件編程師一樣,制定出國家向前發展的政策方針,并在模擬器中模擬,提前把bug弊端預防和修正,然后放入到現實生活中實施,那么,整個人類就會把歷史發展過程中所犯的錯誤降低到最少,把所有的力量用在正面的發展上,從而事半功倍,飛速躍進“大同世界”,享受共產主義社會的果實。
可以實現大同世界的第三個理由是,網絡可在全世界每個毛孔里普及專業和生命教育,讓各個階層經過教育滋潤后,不但能達到工作專業要求,以做到“各盡所能”,而且能提升精神境界,以做到“各取所需”。
理所當然,隨著科學技術的越來越發達,人類的思想境界也需要相應提升,頭腦保持正常,不出問題,否則,人類難免會陷入赫胥黎所說的“美麗新世界”中,被發達的科學技術所奴役,毫無獨立的思考能力,走向自我毀滅的路子。目前,網絡時代的聲光化電已為教育的普及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電子圖書館可以在全世界每個角落里誕生。借助這些現代化工具來施行全球人類的教育,已經不是難事。通過普及全球教育,讓人們迅速提升精神境界,以做到“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也就是“各取所需”,以及“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也就是“各盡所能”,從而為實現大同世界創作內部條件。
大同世界的澄澈美麗
可見,實現大同世界的外在條件已經相當成熟,內在條件也很容易被衍生出來。一位名叫麥克斯?格拉克曼的人類學家曾經說過:“科學是一門學問,它能使這一代的傻瓜超越上一代的天才。”現代社會里,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天才,因此,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大同世界已不是無法實現的夢想,仿佛登月一樣,只要愿意去做,就一定能實現。古人總把登月視為天方夜譚,而對現代人來說,登月卻是舉手之勞。實現大同世界又何嘗不是呢?只要人類在一念之間去掉貪嗔癡,立刻就能實現大同世界,一如佛家所說“頓悟”。即使從“漸修”的角度來說,從古至今,在人類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探索治國、平天下方略的先哲很多,幾千年的積累,已經形成了各種成熟的治國綱領,在此基礎上,我堅信,現代的學者和專家完全能在前人探索的基礎上,借助現代化的生產工具,醞釀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治理地球的理論系統出來,并把這些理論思想通過手機,互聯網等工具,迅速傳播到大眾心田,發芽,開花,并結果,從而為大同世界的到來塑造文化氛圍等軟性條件。雖然現在各個利益集團已把全球絕大部分利益瓜分完畢,并設置了重重壁壘,讓全球陷入劇烈的沖突和動蕩之中,但有遠見的人仍在不懈探索治理地球的方略,并已看到了和諧的曙光。
中國的維新志士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描述了大同世界的美好社會,生活其中的人們在物質上已沒有任何競爭和搶奪的必要可言,因為物質已極大化,貧富不均已完全消失,人們再沒有生存上的恐懼,所注重的只是精神領域上的競爭,對大眾做出貢獻多少的競爭,提升生命境界的競爭。我相信,人類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過上大同世界的生活,在那美麗的大同世界中,充滿了真誠和善良,全部人類都很幸福、和睦,擁有尊嚴,且彼此尊重,不知罪惡為何物,更不知為何要作惡。用我國著名人文學家費孝通曾說過的一句話來結束本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