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杜荀鶴:春宮怨
杜荀鶴:春宮怨【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
《春宮怨》
作者:杜荀鶴
早被嬋娟誤,欲歸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注解】
1、嬋娟:形態美好貌。
2、若為容:又教我怎樣飾容取寵呢。
3、越溪女:指西施浣紗時的女伴。
【韻譯】
早年我被容貌美麗所誤,落入宮中;我懶得對鏡梳妝打扮,是沒有受寵。
蒙恩受幸,其實不在于俏麗的顏面;到底為取悅誰,叫我梳妝修飾儀容。
鳥兒啼聲繁碎,是為有和暖的春風;太陽到了正午,花影才會顯得濃重。
我真想念,年年在越溪浣紗的女伴;歡歌笑語,自由自在地采擷著芙蓉。
【評析】
歷來寫宮怨的詩大多不著“春”字,即使是寫春宮之怨的,也沒有一首能像杜荀鶴這首那樣傳神地把“春”與“宮怨”密合無間地表現出來。
前兩句是發端。“嬋娟”,是說容貌美好。宮女之被選入宮,就因為長得好看,入宮以后,伴著她的卻只是孤苦寂寞,因而拈出一個“誤”字,慨嘆“今日在長門,從來不如丑”(于濆《宮怨》)。此刻,她正對著銅鏡,顧影自憐,本想梳妝打扮一番,但一想到美貌誤人,又不免遲疑起來,懶得動手了。上句一個“早”字,仿佛是從心靈深處發出的一聲深長的嘆息,說明自己被誤之久;次句用欲妝又罷的舉動展示怨情也很細膩。這兩句在平淡之中自有自然、深婉的情致。
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對,上下句文意相續,如流水直瀉,一氣貫注,進一步寫出了欲妝又罷的思想活動。“若為容”是“怎樣打扮”的意思,這里實際上是說打扮沒有用。宮女說:“既然被皇上看中并不在于容貌的美好,那么,我再打扮又有什么用呢?”言外之意,起決定作用的是別的方面,例如勾心斗角、獻媚邀寵等。
五、六句忽然蕩開,詩筆從鏡前宮女一下子轉到室外春景:春風駘蕩,鳥聲輕碎,麗日高照,花影層疊。這兩句寫景,似乎與前面描寫宮女的筆墨不相連屬,事實上,仍然是圍繞著宮女的所感(“風暖”)、所聞(“鳥聲”)與所見(“花影”)來寫的。在欲妝又罷的一刻,透過簾櫳,暖風送來了動聽的鳥聲,游目窗外,見到了“日高花影重”的景象。臨鏡的宮女怨苦之極,無意中又發現了自然界的春天,更喚起了她心中無春的寂寞空虛之感。景中之情與前面所抒寫的感情是一脈相承的。
“風暖”這一聯設色濃艷,《詩人玉屑》(卷三)把它歸入“綺麗”一格。風是“暖”的;鳥聲是“碎”的──所謂“碎”,是說輕而多,唧喳不已,洋溢著生命力,剛好與死寂的境界相對立;“日高”,見出陽光的明麗;“花影重”,可以想見花開的繁茂。綺麗而妙,既寫出了盛春正午的典型景象,反襯了怨情,又承上啟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聯想。
眼前聲音、光亮、色彩交錯融合的景象,使宮女想起了入宮以前每年在家鄉溪水邊采蓮的歡樂情景:荷葉、羅裙,一色裁成,芙蓉似臉,臉似芙蓉,三人一隊,五人一群,溪聲潺潺,笑語連連。“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紹興,是當年西施浣紗的地方,這里借指宮女的家鄉。這兩句以過去對比當下,以往日的歡樂反襯出此時的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為悠遠的神韻。詩的后四句雖是客觀的寫景與敘事,然而揭開字句的帷幕,卻可以聽到宮女隱微而又極其傷痛的啜泣之聲。
從詩的意境來看,《春宮怨》似不只是詩人在代宮女寄怨寫恨,同時也是詩人的自況。人臣之得寵主要不是憑仗才學,這與宮女“承恩不在貌”如出一轍;宮禁斗爭的復雜與仕途的兇險,又不免使人憧憬起民間自由自在的生活,這與宮女羨慕越溪女天真無邪的生活又并無二致。它不僅是宮女之怨情,還隱喻當時黑暗政治對人才的戕殺。
這首詩以“風暖”一聯飲譽詩壇,就全篇而論,也是一首意境渾成的好詩。
【賞析】
漫漫暑期,百無聊賴。既無避暑之佳處,又無消暑之余糧,糧者,錢也,無錢不能買糧,無糧不能生活。曾惴于暑假“猛賺哥們”四下跑竄,人民幣若酒后之余泄滾滾而至,愚也立下宏圖,想以暑假為契機猛賺一筆,補貼家用之余還能博佳人香吻多枚,可醞釀半個暑期也無良方佳計。看自己的那舒適堪大夢一場的安樂窩,再看自己這柔弱不堪風雨的小身體,還是罷了吧,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為金錢勞勞于世者又安知我方寸乾坤之樂乎?于是需說服五旬之母的饜金之念,再需勸解六甲之妻的少金之思,一番斗智斗勇,一番情感碰撞,再配以“藝術人生”式的懷舊煽情樂,于是搞定。我才得以端坐電腦前,手托杯盞,內沖冬凌草,下火之用,似我這般多思者必備之物,樂哉!翻卷之余感覺唐詩最為賞心,而賞心處宮怨詩最為得緣,得緣處又頗多雜思,于是便有了這讀“杜荀鶴《春宮怨》有感”。
杜荀鶴《春宮怨》題材并無奇新之處,唐前后宮怨詩多矣,而詩文中“香草美人”傳統自屈原后頗多承傳,而我最喜其敘事之婉曲。中國詩學,假如這個名詞成立的話,向來重神思,重頓悟,重妙旨,少線索之系連,少故事之周緣,從而使詩既成孤品又成絕品。杜詩開篇即言宮閣春怨,記敘迷失前因,女子以妝容示人,容顯則貴,不顯則如水自飄零花自落,可見嬋娟之誤深矣,怨者自然“欲妝臨鏡慵”。敘事顯然不是破空一喝,周緣之至。若不妝容,又大不合適,女子立身之本不過如此,于是懶然而為吧。卻又思忖何妝最好,往昔妝容最佳君不來,現今懶散為之君何來,怨者悲然道:“教妾若為容”?為誰?為何?是個極深的命題,宮娥至于哈姆雷特,異曲同工。杜詩婉曲之處騷人極矣。于如此難解處,按古詩慣例當有景物躲避之,雅語寓情于景,愚極不喜此法,于當避處閃避未必是好,固然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三:“諺云:‘杜詩三百首,唯在一聯中’。‘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是也。”可見其寫景句極佳妙,不需贅言。景物雖妙,情也極濃,但原沒到戛然絕響處,杜荀鶴于是又蕩來一筆。怨者不覺思來根底之自由,越溪女伴芙蓉共采擷。于今往昔,對比極強,發人深省。此處擱筆,最為佳處。詩雖完,而情意在,故事完存,這便是此詩敘事之妙。
中國古詩情理最多,字詞鍛煉最煩,而古人樂此不疲,敘事之詩又難有極品,白居易難求折中之策,下里巴人睚眥于陽春白雪。而敘事周緣者又極少,事語景語無非情語罷了。所以,故事至于古詩,兄弟鬩于墻,由來久已。愚不喜李白滾滾天思豪情,亦不喜杜甫糅煉搓打之詞,最不喜商隱地府幽曲婉轉,相較于三者或三者之流,愚最喜小民詩人酒后小詞,飯后小思,故事完足,可把玩,亦可蕩思,又可拖沓為隨筆小品或記敘小文,幸甚矣!
【杜荀鶴:春宮怨】相關文章:
《鶴沖天》杜安世詩詞鑒賞12-03
王昌齡:春宮曲03-31
春宮曲翻譯賞析04-04
昭君怨12-09
李白:怨情03-31
王昌齡:長信怨03-31
李白:玉階怨03-31
閨中怨經典美文12-09
鶴的歇后語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