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白居易:問劉十九

時間:2022-11-22 13:59:29 唐詩三百首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白居易:問劉十九

白居易:問劉十九【原文、翻譯及賞析】

白居易:問劉十九

原文:

《問劉十九》

作者: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注解】

(1)劉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詩作中,提到劉十九的不多,僅兩首。但提到劉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 劉二十八實際就是與白居易同時代的詩人、白居易的密友劉禹錫,因其在同輩族人中排行二十八,故又名劉二十八。劉十九乃其堂兄劉禹銅,系洛陽一富商,與白居易常有應酬。 白居易二十八歲時就考中進士,一舉成名,十分得意。詩作多有豪氣和對世事的抨擊,直到四十四歲被貶為“江州司馬”時,他的生活和創作上來了一個大轉換。在沉郁中,他寄情山水,詩作才漸轉為不問世事的風格,到了晚年時隱居洛陽,最終皈依佛教,潛心修行。本文選自《白氏長慶集》。 《問劉十九》乃白居易晚年隱居洛陽,“天晚欲雪,思念舊人”時所作。也有人誤認為此詩作于元和十二年(817),但詩人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不可能邀約洛陽故舊對飲。

(2)綠蟻:指浮在新釀的沒有過濾的米酒上的綠色泡沫。醅(pēi):沒有過濾的酒。 綠蟻新醅酒:酒是新釀的酒。新釀酒未濾清時,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綠,細如蟻,稱為“綠蟻”。

(3)雪:下雪,這里作動詞用。

(4)無:么,嗎。

 

【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要來啦……能否共飲一杯否?老兄!

 

【翻譯】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制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 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講解】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渣,香氣撲鼻。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是用紅泥燒制成的。“綠蟻”,是指新釀的米酒,在未過濾時,酒液面上浮有一層酒渣,色微綠,細如蟻,故稱為“綠蟻”。“醅”,是指沒有濾過的酒。

這兩句以“綠蟻”、“紅泥”相對列出,色彩的配合極為鮮艷明麗,首先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酒是新釀的,迫不及待地等人共品。紅泥做的小火爐,小巧又樸素;爐火旺旺的,既可取暖,又可溫酒。這真摯的情意真是比酒還淳厚。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要下雪,你能來我這里共飲一杯嗎?“天欲雪”,說明天氣正當寒冷。此時,與朋友圍爐對酒、促膝夜話,不失為人生一大樂趣。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喝酒,講究的是“興”;酒中,又寄托著情。這兩句正好道出酒中真趣,洋溢著美好人情。

“晚來”,就是晚上。“來”,是語助詞。“雪”,即下雪,此處用作動詞。“無”,是表疑問的語氣詞,相當于“否”、“么”。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評價說:“末句之‘無’字,妙作問語;千載下,如聞聲口也。”

 

【評析】

??詩意在描寫雪天邀友小飲御寒,促膝夜話。詩中蘊含生活氣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來,遂成妙章。語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細細品味,勝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全詩描寫詩人在一個風雪飄飛的傍晚邀請朋友前來喝酒,共敘衷腸的情景。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托,沒有華麗辭藻,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詩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選擇和巧妙安排。全詩表情達意主要靠三個意象(新酒、火爐、暮雪)的組合來完成。“綠蟻新醅酒”,開門見山點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釀好的,未經過濾,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顏色微綠,細小如蟻,故稱“綠蟻”。詩歌首句描繪家酒的新熟淡綠和渾濁粗糙,極易引發讀者的聯想,讓讀者猶如已經看到了那芳香撲鼻,甘甜可口的米酒。次句“紅泥小火爐”,粗拙小巧的火爐樸素溫馨,爐火正燒得通紅,詩人圍爐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臨的屋子,照亮了浮動著綠色泡沫的家酒。“紅泥小火爐”對飲酒環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氣氛的作用。酒已經很誘人了,而爐火又增添了溫暖的情調。詩歌一、二兩句選用“家酒”和“小火爐”兩個極具生發性和暗示性的意象,容易喚起讀者對質樸地道的農村生活的情境聯想。后面兩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這樣一個風寒雪飛的冬天里,在這樣一個暮色蒼茫的空閑時刻,邀請老朋友來飲酒敘舊,更體現出詩人那種濃濃的情誼。“雪”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暢飲的闊大背景,寒風瑟瑟,大雪飄飄,讓人感到冷徹肌膚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襯出火爐的熾熱和友情的珍貴。“家酒”、“小火爐”和“暮雪”三個意象分割開來,孤立地看,索然寡味,神韻了無,但是當這三個意象被白居易納入這首充滿詩意情境的整體組織結構中時,讀者就會感受到一種不屬于單個意象而決定于整體組織的氣韻、境界和情味。寒冬臘月,暮色蒼茫,風雪大作,家酒新熟、爐火已生,只待朋友早點到來,三個意象連綴起來構成一幅有聲有色、有形有態、有情有意的圖畫,其間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陣陣芳香。

其次是色彩的合理搭配。詩畫相通貴在情意相契,詩人雖然不能像雕塑家、畫家那樣直觀地再現色彩,但是可以通過富有創意的語言運用,喚起讀者相應的聯想和情緒體驗。這首小詩在色彩的配置上是很有特色的,清新樸實,溫熱明麗,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悅目怡神之感。詩歌首句“綠蟻”二字繪酒色摹酒狀,酒色流香,令人嘖嘖稱美,酒態活現讓讀者心向“目”往。次句中的“紅”字猶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溫暖了人的身子,也溫熱了人的心窩。“火”字表現出炭火熊熊、光影躍動的情境,更是能夠給寒冬里的人增加無限的熱量。“紅”“綠”相映,色味兼香,氣氛熱烈,情調歡快。第三句中不用摹色詞語,但“晚”“雪”兩字告訴讀者黑色的夜幕已經降落,而紛紛揚揚的白雪即將到來。在風雪黑夜的無邊背景下,小屋內的“綠”酒“紅”爐和諧配置,異常醒目,也格外溫暖。 。

最后是結尾問句的運用。“能飲一杯無”,輕言細語,問寒問暖,貼近心窩,溢滿真情。用這樣的口語入詩收尾,既增加了全詩的韻味,使其具有空靈搖曳之美,余音裊裊之妙;又創設情境,給讀者留下無盡的想象空間。詩人既可能是特意準備新熟家釀來招待朋友的,也可能是偶爾借此驅趕孤居的冷寂凄涼;既可能是在風雪之夜想起了朋友的溫暖,也可能是平日里朋友之間的常來常往。而這些,都留給讀者去盡情想象了。

通覽全詩,語淺情深,言短味長。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發現詩情,用心去提煉生活中的詩意,用詩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暉,這正是此詩令讀者動情之處。

《問劉十九》。詩從開門見山地點出酒的同時,就一層層地進行渲染,但并不因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極富有包蘊。讀了末句“能飲一杯無”,可以想象,劉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詩之后,一定會立刻命駕前往。于是,兩位朋友圍著火爐,“忘形到爾汝”地斟起新釀的酒來。也許室外真的下起雪來,但室內卻是那樣溫暖、明亮。生活在這一剎那間泛起了玫瑰色,發出了甜美和諧的旋律……這些,是詩自然留給人們的聯想。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簡練含蓄,所以不僅富有誘惑力,而且耐人尋味。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詩中蘊含生活氣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來,遂成妙章。

 

【賞析】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綠蟻:酒面上綠色的泡沫。古人常以此代稱酒。醅:尚未濾過的酒。這首詩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富于生活氣息的情趣,寫出了朋友間誠懇親密的關系。《唐詩三百首》云:"信手拈來,都成妙諦。詩家三昧,如是如是。"《唐詩評注讀本》:"用土語不見俗,乃是點鐵成金手段。"《詩境淺說續編》:"末句之'無'字,妙作問語,千載下如聞聲口也。"

這首詩可以說是邀請朋友前來小飲的勸酒詞。給友人備下的酒,當然是可以使對方致醉的,但這首詩本身卻是比酒還要醇濃。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酒是新釀的酒(未濾清時,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綠,細如蟻,稱為“綠蟻”),爐火又正燒得通紅。這新酒紅火,大約已經擺在席上了,泥爐既小巧又樸素,嫣紅的火,映著浮動泡沫的綠酒,是那樣地誘人,那樣地叫人口饞,正宜于跟一二摯友小飲一場。

酒,是如此吸引人。但備下這酒與爐火,卻又與天氣有關。“晚來天欲雪”──一場暮雪眼看就要飄灑下來。可以想見,彼時森森的寒意陣陣向人襲來,自然免不了引起人們對酒的渴望。而且天色已晚,有閑可乘,除了圍爐對酒,還有什么更適合于消度這欲雪的黃昏呢?。

酒和朋友在生活中似乎是結了緣的。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所謂“獨酌無相親”,說明酒還要加上知己,才能使生活更富有情味。杜甫的《對雪》有“無人竭浮蟻,有待至昏鴉”之句,為有酒無朋感慨系之。白居易在這里,也是雪中對酒而有所待,不過所待的朋友不象杜甫彼時那樣茫然,而是可以招之即來的。他向劉十九發問:“能飲一杯無?”這是生活中那愜心的一幕經過充分醞釀,已準備就緒,只待給它拉開帷布了。

詩寫得很有誘惑力。對于劉十九來說,除了那泥爐、新酒和天氣之外,白居易的那種深情,那種渴望把酒共飲所表現出的友誼,當是更令人神往和心醉的。生活在這里顯示了除物質的因素外,還包含著動人的精神因素。

詩從開門見山地點出酒的同時,就一層層地進行渲染,但并不因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極富有包蘊。讀了末句“能飲一杯無”,可以想象,劉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詩之后,一定會立刻命駕前往。于是,兩位朋友圍著火爐,“忘形到爾汝”地斟起新釀的酒來。也許室外真的下起雪來,但室內卻是那樣溫暖、明亮。生活在這一剎那間泛起了玫瑰色,發出了甜美和諧的旋律……這些,是詩自然留給人們的聯想。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簡練含蓄,所以不僅富有誘惑力,而且耐人尋味。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年~8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少年時讀書刻苦。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十八年,與元稹同舉書判拔萃科。二人訂交。以后詩壇元白齊名。十九年春,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罷校書郎,撰《策林》75篇,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縣尉。作《觀刈麥》《長恨歌》《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職,十一月授翰林學士,次年任左拾遺。四年,與元稹、李紳等倡導新樂府運動。五年,改京兆府戶曹參軍。他此時仍充翰林學士,草擬詔書,參與國政。他能不畏權貴近臣,直言上書論事。元和六年,他因母喪居家,服滿,應詔回京任職。十年,因率先上書請急捕刺殺武元衡兇手,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次年寫下《琵琶行》。開始“吏隱”,在廬山建草堂,思想從“兼濟天下”轉向“獨善其身”,閑適、感傷的詩漸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還京,累遷中書舍人。因朝中朋黨傾軋,于長慶二年(8)請求外放,先后為杭州、蘇州刺史,頗得民心,杭州人為了紀念他還把靠西湖邊的一面,命名為白堤。文宗大和元年(8),拜秘書監,明年轉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陽。后歷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以刑部尚書致仕。在洛陽以詩、酒、禪、琴及山水自娛,常與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會昌四年,出資開鑿龍門八節石灘以利舟民。75歲病逝,葬于洛陽龍門香山琵琶峰,李商隱為其撰寫墓志銘。
 

【白居易:問劉十九】相關文章:

《問劉十九》詩詞鑒賞12-03

問劉十九翻譯賞析04-04

贊美白居易的文章-描寫白居易的作文11-26

白居易:草03-31

白居易:后宮詞03-31

白居易的哲理名言03-31

最有深度的十九句話語12-09

古代詩歌十九首欣賞12-09

白居易詩詞原文及鑒賞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