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徒步的小小感悟隨筆
戶外徒步的小小感悟隨筆1
徒步的時候在想什么?
我不知道別人在徒步的時候會想些什么。對我而言,突然間我會在想,大家徒步的時候會在想什么?我又在想什么?發現自己,大部分時間是什么都不想的,等到我想起來要想點什么的時候,往往是特意為之的事情了。想的最多的便是,這次徒步有沒有讓我受益的地方,有沒有讓我感動的地方,或者有沒有讓我震撼的地方。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最好的方式是當時就記錄下來。因為回來后,常常是記不起來太多的。我會想起陳坤發起的“行走的力量”,它倡導通過“止語”行走,倡導內觀自我,提升自己的內心力量,傳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生活理念。但是其實很難做到的。也許可以耐著寂靜,可是看到大好風光,很難壓抑住內心的喜悅的。徒步的時候,我很少說話的。經常是埋著頭往前走。也許這就是一種內觀自我吧。喜歡這種感覺。
戶外徒步的小小感悟隨筆2
從何說起?
其實第一次想要徒步,完全是因為那段時間遇到點事情,精神狀態實在太糟糕了。又逞強地一個人熬著,然后偶然間看到有徒步的,便報名參加了。我很少單獨行動,特別是出門較遠的地方,一是沒有安全感,二是沒有方向感。一旦把我放到人群中,會自動地收起熟悉人群中那份唧唧咋咋的熱鬧勁,轉而像是鴕鳥一般,一聲不吭。但是我非常非常非常喜歡大自然中的一切。花草樹木,小溪流水,還有各種鳥叫聲,水流聲,哪怕是呼呼的風聲,也會感到親近。一旦沉浸到這番情景,整個人就會安靜下來,又會不由自主地欣喜起來。第一次徒步記錄是20xx年11月26日寧波天童寺。
戶外徒步的小小感悟隨筆3
旅行和徒步的意義?
我很喜歡俞敏洪,不是因為他是成功的企業家,而是因為他愛讀書愛旅行,同時每次的讀書和旅行他都能夠記錄下。我喜歡那種有自己想法,并且能夠清晰表達出來的人。他非常倡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巨大的信息量使我們必須不斷接受各種新思想,因此就必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是這樣,由于世界變化太快,現在整個世界都是我們的舞臺,了解世界就變成了成功的一個前提條件。不管有沒有錢,旅行這件事情對我們來說都非常重要。如果沒有足夠的錢,我們可以窮游。并不是有錢的旅行就為了享受,吃得好、睡得好,而是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來了解你所旅行地方的風俗民情、社會習俗。旅行的意義跟窮游和富游沒什么關系,重要的還是要走出去,要有準備的走出去,旅行的意義才能體現出來。
還看到過一段話,忘記是誰的,大意是“他說旅行的意義不是走過多少地方,看過多少風景。而是當你在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你會發現,他們并不像你所認為的那樣活著。然后,你會變得包容,學會尊重,懂得慈悲。”
哈佛300多年來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福斯特:"每年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這是我對自己的'一個要求,也算是一個規劃。這個習慣從小就有,一直持續到現在。"
對我來說,不管是旅行還是徒步,是富游還是窮游,都是讓我開眼界,讓我感受這個世界,感知這個世界。想想世界這么大,人生這么多短,得多抓緊時間才能游遍世界呢,得多賣力才能走過每一個角落呢。走的多了,看的多了,再回來,發現自己變得包容多了。同時像我們這種經常類似團隊徒步,能夠學習到很多。怎么與人相處,有沖突有矛盾的時候如何去調節,有突發事件的事情如何去處理。怪不得會有人建議,想要和一個人結婚,先和他/她去一場旅行吧。非常贊成。
旅行,有各種意義。可以說整個人的一生都可以濃縮在每一次的旅行中。確切地說,很多時候,旅行回來讓我更珍惜現在的生活,也會更激勵我更積極地去生活。
戶外徒步的小小感悟隨筆4
徒步會上癮?
都說健身會上癮,其實徒步也會上癮。不管是輕裝,重裝,長線,短線,總有一個吸引你的地方,讓你想盡辦法想要再去。感覺?!那種讓你又愛又恨的感覺吧。曾經問過好幾位徒步的驢友,你為什么喜歡徒步?有說,一開始就是覺得好奇,跟著朋友走走看。誰知道他越走越遠了,朋友倒是不再去了。有說,一開始是想減肥,誰知道走著走著一發不可收拾了,上癮了。有說,本來就喜歡運動,戶外徒步剛好適合,工作之余剛好減壓健身。我呢?一開始是想要釋放壓力,想要躲到大自然中。后來呢,發現居然能夠做到曾經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于是愈發開始要挑戰自己,挖掘潛力。不過我想所有的前提是,我們都是因為感受過大自然的美,才會這么一發不可收拾的吧。時不時也會問自己,背著沉重的包,蹣跚在山間,攀爬在山脊,疾步在亂石堆中,為什么我還會一次又一次去找虐受。到底是為了什么?我想是因為我喜歡那個徒步在大自然中的自己吧,堅韌,有勁,放松,自由。那是純純的自己,只有自己。
【戶外徒步的小小感悟隨筆】相關文章:
1.感悟的隨筆
2.服藥小小班隨筆
4.小小總結雜文隨筆
5.戶外活動隨筆
7.感悟的生活隨筆
8.人生感悟的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