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門的隨筆
關于門的隨筆1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房子都有至少一個門,走進走出,外邊的人想停下腳步進去歇一會,里邊的人想走出來看看外邊的世界有多美。
其實任何事都是有兩面性的。有的人覺得自己現在擁有的沒有別人擁有的好,就努力想走進去別人的那扇門,于是,你進去了,他出來了,等到兩個人都在彼此的世界呆了一陣,卻發現,也沒什么新鮮的,都只是一處風景,一處與自己的世界相似而又不同的風景,于是,就又想到回到自己的世界,然而命運卻不是那么完美的,或許當初你拋棄你的世界的時候,他也選擇了拋棄你,你想到將它挽回的時候,他已經不在了。所以呢,人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知足,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才是最美麗的.事情最享受的事情。
門內的人想出去奮斗,門外的人想進來歇息。可是生活的腳步無法停歇,不要羨慕別人擁有數萬資產,那你知道他們休息的時間有多少嗎?他們很累,你也可以去奮斗,可是,你在門內,你想到出去,于是,你就不能再停下腳步回到你的屋子,來歇息,而是整天過得都是催命般的生活,你能忍受嗎?也有的成功人士,想讓時間停留一下,歇息一下,于是,放棄了事業,去享受,可是等到錢用完了的時候,卻茫然了,想要重頭再來,可是已經沒有以前那么大機遇了。
關于門的隨筆2
門是什么?門是建筑物上開的一個洞,然后在洞上裝上可以開關的裝置。有了門,于是分了門內和門外,有了內外之分,就可以讓一部分人進的同時,拒絕另外一些人。這道理可以饒舌地稱之為:限制的同時就是允許,肯定的同時就是否定。門外漢如果得不到允許,只得三過閨門而不得入。進不去卻又不甘心,大多數的人就會像卡夫卡《城堡》中的主人翁K一樣,窮盡一切辦法,爭取一切機會,在一個又一個夢魘中,掙扎再掙扎……
門內有什么?只有進去才能知曉!就像看電影,手里握著的電影票,是你能否欣賞電影的前提條件——我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我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作家……事實證明,我皆不得要領,幾番尋門而不得,心有不甘的我,便指望撞南墻能撞出個門來——墻是堅固的,熱情或虔誠遠遠抵不上一把小小的鑰匙。
同時,這世上還有許多假門和假鑰匙,《誰動了我的奶酷》中的匆匆和嗅嗅,在迷宮中,遇到太多“門常設而不開”的門后,久而之之,他們便失去了探索的欲望,而因為放棄,他們也便失去了打開光明之門的機會。有時候,放棄是種選擇,有時候,放棄是一種可恥的選擇……
那么,無門可進而又極想與屋里的人見面,便須另避蹺徑。《牡丹亭》中的張生和《紅與黑》中的于連就是代表,他們越墻爬窗。當然,作為小說中的情節,這很“浪漫”,但對于現實中的當事人,結局似乎好的并不多。諸葛亮把城門洞開,那是不得己而為之,更似一場并無把握的,至于越墻爬窗者,有多少摔斷胳膊或腿后卻不敢聲張,只獨自躲在陰暗的角落里,默默療傷或在寂寞痛苦中死去……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我的路在何方,誰來幫我打通任督二脈?我在門外轉悠,冥想著楊修,希望有門,希望有“闊”, 《馬太福音》上說:“你那門是窄的,路是大的……那門是寬,路是小的……”但我卻是找不到家門的迷途羔羊,哪里是路,哪兒有門?
我的鑰匙丟了,或許我壓根兒就不曾有過鑰匙。民以食為天,以居為安,然而房價太貴,理想太高。我看不到我的家在何處,我只能在小區的圍墻邊徘徊。我所看見的是別人家燈光、別人的幸福。更有那別墅,那高墻大院,那紅墻碧瓦,那古樹蔥郁——我無門,有的人不僅有門,還有許多的房子、許多的鑰匙——我只上過初中,進不了大學的門。我無錢無權,入不了屬于自己家的家門……
據說古人家里的院落高低,就代表這家主人社會地位的高低。于是,有門就有了院,有院就有了階層,不過,現代社會,有形的院墻很少——但我怎么感覺處處是墻,時時碰壁……“上帝關上了一扇窗,也許同時就為你打開了一扇門。”我如此想著,一個呵欠,睡眠之門已經打開,睡眠可以讓我暫時脫離階級,脫離有門沒門的煩惱。是的睡吧,一定有把鑰匙在夢中,熠熠生光……
——我卻夢見:有人進入了法院的大門,有人進不了醫院的大門……
【關于門的隨筆】相關文章:
1.門和墻隨筆
2.門與走廊隨筆
3.關于門的謎語
7.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