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讀書倡議書
現如今,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倡議書,在寫作上,倡議書有一定的書寫規范。一聽到寫倡議書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讀書倡議書,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生讀書倡議書1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在碩果累累的金秋九月,在xx河畔的xx山腳下,xx小學積極響應“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的號召,在xx小學校園里舉辦“校園讀書節”!
本屆讀書節我們的活動主題是“書香潤澤校園,閱讀濡養童年”。“走向閱讀社會”,讓我們每個人都捧起書籍,實現師生同讀、親子共讀、全員閱讀!讓我們在閱讀中開拓眼界,在閱讀中盡情歡笑、在閱讀中莊嚴思考、在閱讀中奮發圖強,在閱讀中學會創造!
老師們、同學們,書籍是祖先賦予我們的最大的一筆財富,是人類智慧和精神力量的結晶,是文明傳承不可替代的載體。雖然小學生活只有短短的六年時間,但我們的教育要延伸社會50年!想積累厚重的人生底蘊嗎?想擁有快樂幸福的童年嗎?那么,讀書吧!與書籍為友,與經典對話,與智慧同行!讓我們的童年因閱讀而更加豐富多彩!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與經典為友,同好書相伴,開拓視野,陶冶情操,頤養身心,積極營造健康向上、清新高雅、和諧文明的校園讀書氛圍。
今天,在讀書節啟動之際,我鄭重提出如下倡議:
1、堅持閱讀讀好書。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與志向,選擇喜歡的書籍,每天至少用三十分鐘以上的時間讀書,并持之以恒,使讀書成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讓那散發著淡淡墨香的書本成為我們童年最親密的伙伴。
2、筆墨留痕多讀書。讀書可以讓我們增長知識,開闊眼界,陶冶情操,多讀書吧!閱讀書籍、走近名篇、品位經典,在閱讀中汲取知識的營養。同時,做個讀書的有心人,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讓閱讀的快樂充盈我們純潔的心靈。
3、牽手閱讀同讀書。讓我們每個人都積極參加讀書活動,實現師生同讀、生生共讀、親子閱讀,與學生、家長、教師共享讀書的美好時光,分享讀書帶給我們的濃濃樂趣!
“讀書成就自我,閱讀豐富人生”,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讀書吧!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讓校園處處飄溢書香,讓我們的童年因讀書而更美好。最后,讓我們一起喊出我們我們的讀書口號吧:“快樂讀書,快樂成長!”
20xx年x月x日
學生讀書倡議書2
親愛的老師、同學、家長們: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中國的圣賢告訴我們“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可見,古今中外,讀書都為世人所推崇。一個人不讀書,他會變得無知,一個民族不讀書,會變得落后。讀書的多少更成為一個人、一個民族素質高低的象征。
為了讓全體師生、家長愛上讀書,享受閱讀的快樂,使我校真正成為書香校園,使每個師生、家長的素質在書本中得到提高,學校特組織讀名著活動。在此我們向全校師生、家長發出如下倡議:
1、選擇好書,并堅持閱讀。根據自己的興趣與志向,選擇所喜歡的'書籍,每天擠出30分鐘以上的時間讀書,每學期至少讀三本名著,并持之以恒,使讀書成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博覽群書,并寫下讀書筆記。讓我們懷著渴求和虔誠的心,閱讀各種課外書籍,在這些凝結著人類千百年文明的經典中汲取成長的營養。同時,做個讀書的有心人,養成讀書就動筆的好習慣,讀讀寫寫,隨讀隨寫。
3、朗讀語文、英語書上的經典課文。讓朗朗讀書聲回蕩在校園,回蕩在家中,讓朗讀的快樂充實我們的心靈。
4、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比賽活動,如講故事、朗誦、演講、書簽設計、成語接龍等等,為我校讀書活動增添光彩。
我閱讀,我快樂。書山有路樂為徑,學海無涯巧為舟。老師們同學們,家長們快快捧起書本吧,與書為友,讓讀書成為每個師生及家長的習慣,用朗朗讀書聲裝點校園、家庭吧,讓校園因讀書而美麗!讓家庭因讀書而快樂!
20xx年xx月xx日
學生讀書倡議書3
親愛的同學們:
莎士比亞說過: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讀書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陶冶情操和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
又到暑假了。很多同學都在睡覺、玩電腦和出去玩消磨了時間。并且讀書的同學很少了。但是無論古今中外,對于書,人們總給予最高的肯定與特別的關懷。手工精制的紙特別適合中國書畫之用,分生宣和熟宣兩種。
人類許多偉大的創造,大都經過漫長歲月的發展的過程,并聚合無數人的心力,時刻成長、壯大,圖書也不例外。以我們中國為例,它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發展歷史,其間人們所投入的智慧與勞力,更無與倫比。圖書在迭次的創造改進,才有今天的面貌。大體來說,歷史上,除了某些為特殊目的所制作的圖書之外,書籍的發展,略有脈絡可尋。最早人們的`交往,在彼此示意之時,可能只借手勢或音量做為媒介。其后,從經驗的累積,進而確定一些固定的音節,來代表某種特定的意義,于是人類跨出了有聲無言的時代,邁入到有言無文的社會。
有了語言,人類往往借助于記憶力,把聽到的話,牢牢記住,再對別人復述出來;或將心中的理想,個人的經驗,借語言加以傳播。這種目的及辦法,與日后圖書的功能相近,因此,可以稱之為口傳的活書。人類的記憶到底有限,有時更會走樣,口傳的活書,必然有許多缺陷。于是,聰明的人類起而發明了許多幫助記憶的方法,其中最富代表性的便是結繩。以結繩的大小、松緊、多寡及涂上不同顏色等方式,來表示各種不同的意義,我們可稱之為繩書。
繩書能傳到遠方,也能長期保存,比起語言,自有某些長處。然而終因其式樣變化有限,無法滿足快速進步中人類社會的需要。于是,人類再著手改進,乃從模仿天性里,描繪外界形像加以簡化,使之蛻變成為簡單的圖像,再用它來做為意象的符號。這種圖畫,已有文字的雛形,一般人稱之為文字畫。之后,經過再改良演進,漸漸成為定型的象形文字。又經過長時期的發展,終于成就了無數的字體,供人們應用。文字的出現,既為人類文明開拓了嶄新境界,也為書奠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的記言文是在記事文之先發展的。商代甲骨卜辭大部分是些問句,記事的話不多見。兩周金文也還多以記言為主。直到戰國時代,記事文才有了長足的進展。古代言文大概是合一的,說出的、寫下的都可以叫作辭。卜辭我們稱為辭,《尚書》的大部分其實也是辭。我們相信這些辭都是當時的雅言①,就是當時的官話或普通話。但傳到后世,這種官話或普通話卻變成了詰屈聱牙的古語了。
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學生讀書倡議書】相關文章:
學生讀書倡議書05-26
小學生讀書倡議書08-18
小學生讀書倡議書11-03
讀書倡議書12-08
讀書倡議書11-26
經典讀書倡議書12-16
有關小學生讀書節的倡議書12-07
學生倡議書03-07
讀書倡議書的范例12-04
關于讀書的倡議書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