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優秀的科技手抄報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迅猛,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明顯,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新的形勢必然會呼喚新的思路與對策,必然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導素質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下面是關于簡單優秀的科技手抄報,歡迎閱讀。
簡單優秀的科技手抄報
科技小知識: 仙人掌的形狀就像一只奇形怪狀的大手,極力地張開著,外表著實不好看。一身黃中透綠的衣裳,渾身溢滿了小刺兒,只要你的手指與其親密的接觸,那怕是輕輕地一觸,定會扎上那么一根,嚴重時,還會有血痕呢。也許“仙人掌”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吧。
新科技手抄報資料: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
科技手抄報內容:衛星
衛星是環繞一顆行星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不過,如果兩個天體質量相當,它們所形成的系統一般稱為雙行星系統,而不是一顆行星和一顆天然衛星。通常,兩個天體的質量中心都處于行星之內。因此,有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與冥衛一應該歸類為雙行星,但2005年發現兩顆新的冥衛,又使問題復雜起來。
月球就是最明顯的天然衛星的例子。在太陽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衛星。太陽系已知的天然衛星總數(包括構成行星環的較大的碎塊)至少有160顆。天然衛星是指環繞行星運轉的星球,而行星 又環繞著恒星運轉。就比如在太陽系中,太陽是恒星,我們地球及其它行星環繞太陽運轉,月亮、土衛一、天衛一等星球則環繞著我們地球及其它行星運轉,這些星球就叫做行星的天然衛星。土星的天然衛星第二多,目前已知61星。木星的天然衛星最多,其中63顆已得到確認,至少還有6顆尚待證實。天然衛星的大小不一,彼此差別很大。其中一些直徑只有幾千米大,例如,火星的兩個小月亮,還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外圍的一些小衛星。還有幾個卻比水星還大,例如,土衛六、木衛三和木衛四,它們的直徑都超過5200千米。
太陽系內最大的.衛星(超過3000公里)包括地球的衛星月球、木星的伽利略衛星木衛一(埃歐)、木衛二(歐羅巴)、木衛三(蓋尼米德)、木衛四(卡利斯多)、土星的衛星土衛六(泰坦),以及海王星捕獲的衛星海衛一(特里同)。更小的衛星參見各個相關行星條目。
這里是以各個直徑劃分的一個太陽系衛星分類表,其中一列也包括了部分顯著的小行星,行星及柯伊伯帶天體。
為減少篇幅,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已有名字之衛星以阿拉伯數字表示。
而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研制出了各種人造衛星,這些人造衛星和天然衛星
一樣,也繞著行星(大部分是地球)運轉。人造衛星[2]的概念可能始于1870年。第一顆被正式送入軌道的人造衛星是前蘇聯1957年發射的人衛1號。從那時起,已有數千顆環繞地球飛行。人造衛星還被發射到環繞金星、火星和月亮的軌道上。人造衛星用于科學研究,而且在近代通訊、天氣預報、地球資源探測和軍事偵察等方面已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
自1957年前蘇聯將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環地軌道以來,人類已經向浩瀚的宇宙中發射了大量的飛行器。據美國一個名為“關注科學家聯盟”的組織近日公布的最新全世界衛星數據庫顯示,目前正在環繞地球飛行的共有795顆各類衛星,而其中一半以上屬于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它所擁有的衛星數量已經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擁有數量的總和,達413顆,軍用衛星更是達到了四分之一以上。
科技手抄報內容:21世紀高科技知識
1.光電子信息產業
在本世紀微電子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21世紀將把光、電、聲、磁等物理特性加以綜合開發利用,形成包括光電子器件、激光配置 、光纖系統、 全息圖像、光是集成電路、光計算機等基本內涵為新一代光電子信息產業。這一新產業將全面更新現有的各類信息手段,以適應人們對信息的最廣泛的需要。
2.軟件產業
在21世紀,世界范圍內的信息處理和知識處理業務將空前活躍,軟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產業的成長將加快步伐;大量的、遍及各個領域的數據庫、信息庫、知識庫將普遍建成并廣泛應用;基本軟件、應用軟件、智能軟件、專家系統等軟件產業,并在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中占有越來越突出的地位。
3.智能機械產業
在21世紀,傳統的各種機械工具將廣泛地與微電子、光電子和人工智能機械產業。這個產業提供的智能機器人、智能計算機、智能工具(智能汽車、船舶、火車、飛機、航天器等)、智能生產線、智能化工廠等等,不僅在體力上, 同時也在腦力上部分替代人類的各種勞動,使人類的智能獲得新的解放,從而人類可以開展更富創造性的工作。
4.生物工程產業
以現代生命技術的四大組成部分(微生物、酶、細胞、基因)為基礎,到21世紀將逐步形成以動植物工程、藥物及疫苗、蛋白質工程、細胞融合、基因重組、生物芯片及生物計算機等為基本內涵的生物工程產業。這個產業將改造和創建若干高效益的生物物質,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發生巨大變化。
5.生物醫學產業
在疾病診斷、醫療手術、人工合成材料新成就的基礎上,在21世紀人類能安全地掌握生物的或人工的臟器(心、肺、腎、脾等)、骨骼、血管、知覺(視、聽、嗅、味、觸)的移植和再造技術, 從而使新的醫療技術達到能對人體各單位進行有效替換和重建的高水平,生物醫學產業必將成為令人矚目的高技術產業之一。
6.超導體產業
下個世紀,超導體產業將崛起。超導材料的某些獨特性能將改變傳統的若干概念和理論。超導電機、超導輸電系統、超導儲能裝置、超導磁浮列車、超導計算機、超導電子器件等一系列高技術成果將大批地實用化、商品化,從而改造現有的強電、弱電、微電、光電等整個技術格局。
7.太陽能產業
21世紀,人類將面臨能源緊缺的困境。除寄希望于核聚變能源之外,現實的選擇是:發展太陽能技術、研制和生產各種太陽能跟蹤,捕獲、轉換和存貯裝置,在地面和太空中更多地搜集和利用無污染的太陽能,建立起高技術的太陽能產業。
8.空間產業
全世界每年投入4000多億美元的空間活動經費,為21世紀的空間產業奠定了知識和技術基礎,包括衛星發射、載荷搭載、太空旅行等空間商業活動和服務,以及利用微重力、超潔凈的太空特有的環境進行科學試驗和高精尖產品生產,這些將成為下個世紀國際產業競爭的重要領域,在地球圈外開拓新的疆域,在外星上采掘新的資源,是人類進入21世紀后空間技術及其產業發展的第一批目標。
9.海洋產業:
目前,人類最多只能下潛到200多米深的海區, 對海洋深處的狀況知道得很少。21世紀,人類在地球之外擴展高邊疆的同時,也能在地球之內擴展低邊疆。可以相信,人類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從資源密集的低疆域獲取的效益,會比從資源離散的高疆域獲取的效益多得多。南極開發,海水利用、深海采礦、海底城市建設等將成為下世紀海洋產業的基本內涵。
【簡單優秀的科技手抄報】相關文章:
3.優秀科技手抄報
8.科技節手抄報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