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飛機科技節手抄報
航天飛機科技節的手抄報應該怎么制作?手抄報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航天飛機科技節手抄報,歡迎大家閱讀。
航天飛機科技節手抄報1
航天飛機科技節手抄報2
航天飛機科技節手抄報3
航天飛機科技節手抄報4
航天飛機科技節的作文
通過上個月,我們學校開展了令人期待而又讓人躍躍欲試的科技節。這可是四年一度的科技節啊,同學們都興致勃勃,個個摩拳擦,準備大顯身手。
尤其是旅游,我們從科技館中學到了許多的知識。如:廣州大學城科技館占地45萬平方米,位于廣州大學城小谷圍島,是廣東省最大的科技場所。“德躍運洋拖輪”,它誕生于1979年,是我國最大的救助船,最大航速度可達21。47節,續航能力達14600海里呢!還有我們的時代是這樣演變而來的:先從“石器時代”——然后“銅器時代”——然后“青銅時代”——“然后“鐵器時代”——然后“鋼時代”——然后“半導體時代”——然后“復合材料時代”——最后才到“新材料時代”。
還有本校的展示品。有:蠟筆畫的作品、手抄報的作品、電子小報的作品還有刮蠟畫的作品。我和同桌畫了了一副刮蠟畫,后來得了“一等獎”,還有我個人的手抄報的得個“三等獎”。
還有科技小制作,讓我們與父母一同做,還有個人的思想制作的,還有個班的小制作,雖然我們班沒有得獎,但是我們是有付出的,無論幾等獎,我們還是很高興。
這一次,讓我大吃一驚。原來我們班的手藝也不錯嘛!。他們還把自己的知識用于在自己的創作里呢!
從我個人的角度想,學校辦的科技節,培養了我們的科技知識,我們應該感謝老師的指導和幫助,感激學校讓我們又一次帶領我們走上了科學的道路上,讓我們明白了:知識是大陸的源泉,只要你發揮了,就有相應的報答。
航天飛機的簡介
航天飛機(英語:Space Shuttle),是一種為穿越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高度100公里的卡門線)而設計的火箭動力飛機。航天飛機結合了飛機與航天器的性質,像有翅膀的航天器。
迄今只有美國與前蘇聯曾經制造能進入近地軌道的航天飛機,并曾實際成功發射并回收,而美國是唯一曾以航天飛機成功進行載人任務的國家。其他國家發展的類似計劃則尚未有實際發射并進入軌道的紀錄。由于人類開始將太空探索的目光投向火星,對于服務于近地軌道的航天飛機來說已經沒用武之地。但此技術繼續用作獵戶座計劃、太空發射系統、空天飛機、宇宙飛船等。
誕生歷史
1969年4月,美國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種可重復使用的'航天運載工具的計劃。1972年1月,美國正式把研制航天飛機空間運輸系統列入計劃,確定了航天飛機的設計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復使用的固體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兩個外掛燃料貯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軌道器三個部分組成。經過5年時間,1977年2月研制出一架企業號航天飛機軌道器,由波音747飛機馱著進行了機載試驗。1977年6月18日,首次載人用飛機背上天空試飛,參加試飛的是宇航員海斯(C·F·Haise)和富勒頓(G·Fullerton)兩人。8月12日,載人在飛機上飛行試驗圓滿完成。又經過4年,第一架載人航天飛機終于出現在太空舞臺,這是航天技術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雖然世界上也有許多國家都陸續進行過航天飛機的開發,但只有美國與蘇聯實際成功發射并回收過這種交通工具。但由于蘇聯瓦解,相關的設備由哈薩克接收后,受限于沒有足夠經費維持運作使得整個太空計劃停擺,因此全世界僅有美國的航天飛機機隊可以實際使用并執行任務。[2]
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總長約56米,翼展約24米,起飛重量約2040噸,起飛總推力達2800噸,自重68噸,能裝運36噸重的貨物。它的核心部分軌道器長37.2米,大體上與一架DC—9客機的大小相仿。每次飛行最多可載8名宇航員,飛行時間7至30天,軌道器可重復使用100次。航天飛機集火箭,衛星和飛機的技術特點于一身,能像火箭那樣垂直發射進入空間軌道,又能像衛星那樣在太空軌道飛行,還能像飛機那樣再入大氣層滑翔著陸,是一種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飛行器。[3]
另外,太空游客也是航天員。乘坐飛船或者航天飛機上天的人都是航天員,也就是說這些人在上天前都已經具備了航天員的要求。在飛天之前,這些普通人都是經過嚴格的身體檢查和長時間的正規的航天員培訓,經考核合格的只是“太空游客”所承擔的太空飛行任務不同,他是作為航天載荷任務專家參與飛行的,他與駕駛員、工程師的任務不同,所以對身體的要求相對低一些。航天飛機升空時的重量比火箭大許多,所以加速度較小,一般是3G(火箭是4-4.5G)。
組成部分
航天飛機實際上是一個由軌道器、外貯箱和固體助推
火箭助推器
器組成的往返航天器系統,但人們通常把其中的軌道器稱作為航天飛機。
(1)軌道器:軌道器是航天飛機的核心部分,是整個航天飛機系統中唯一可載人、可重復使用的部分。
(2)固體助推器:固體助推器的作用是助推,用于補充主發動機推力的不足。以供再用。
(3)外貯箱:航天飛機的主發動機是液體火箭發動機,推進劑是液體燃料液態氧和液態氫。液體推進劑不裝在航天飛機上,而是裝在一個獨立的可以拋棄的外貯箱里面。采用這種結構形式,可以減少航天飛機軌道器的尺寸和重量,否則航天飛機的軌道器非常龐大。
美國研制過5種型號的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發現號航天飛機、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和奮進號航天飛機。
蘇聯研制過暴風雪號航天飛機,1988年對暴風雪號航天飛機成功地進行了無人軌道試飛,其后,由于蘇聯1991年解體,計劃終止。
基本組成部分
航天飛機是一種借助外掛助推器垂直起飛、自身可以水平降落的載人航天器,它以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發射到太空,能在軌道上運行,且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軌道之間,可部分重復使用的航天器。它由軌道器、固體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儲箱三大部分組成。
外部燃料箱
外表為鐵銹顏色,主要由前部液氧箱、后部液氫箱以及連接前后兩箱的箱間段組成。外部燃料箱負責為航天飛機的3臺主發動機提供燃料。外部燃料箱是航天飛機三大模塊中唯一不能重復使用的部分,發射后約8.5分鐘,燃料耗盡,外部燃料箱便被墜入到大洋中。
火箭助推器
這對火箭助推器中裝有助推燃料,平行安裝在外部燃料箱的兩側,為航天飛機垂直起飛和飛出大氣層進入軌道,提供額外推力。在發射后的頭兩分鐘內,與航天飛機的主發動機一同工作,到達一定高度后,與航天飛機分離,前錐段里降落傘系統啟動,使其降落在大西洋上,可回收重復使用。
軌道器
即航天飛機本身,它是整個系統的核心部分。軌道器是整個系統中惟一可以載人的、真正在地球軌道上飛行的部件,它很像一架大型的三角翼飛機。它的全長37.24m,起落架放下時高17.27m;三角形后掠機翼的最大翼展23.97m;不帶有效載荷時質量68t,飛行結束后,攜帶有效載荷著陸的軌道器質量可達87t 。它所經歷的飛行過程及其環境比現代飛機要惡劣得多,它既要有適于在大氣層中作高超音速、超音速、亞音速和水平著陸的氣動外形,又要有承受載人大氣層時高溫氣動加熱的防熱系統。因此,它是整個航天飛機系統中,設計最困難,結構最復雜,遇到的問題最多的部分。
軌道器由前、中、尾三段機身組成。前段結構可分為頭錐和乘員艙兩部分,頭錐處于航天飛機的最前端,具有良好的氣動外形和防熱系統,前段的核心部分是處于正常氣 壓下的乘員艙。這個乘員艙又可分為三層:最上層是駕駛臺,有4個座位,中層是生活艙,下層是儀器設備艙。乘員艙為航天員提供寬敞的空間,航天員在艙內可穿普通地面服裝工作和生活。一般情況下艙內可容納4~7人,緊急情況下也可容納10人。
航天飛機的中段主要是有效載荷艙。這是一個長18m ,直徑4.5m,容積300m3的大型貨艙,一次可攜帶質量達29t 多的有效載荷,艙內可以裝載各種衛星、空間實驗室、大型天文望遠鏡和各種深空探測器等。為了在軌道上施放所攜帶的有效載荷或回收軌道上運行的有效載荷,艙內設有一或二個自動操作的遙控機械手和電視裝置。機械手是一根很細的長桿,在地面上它幾乎不能承受自身的重量,但是在失重條件下的宇宙空間,卻可以迅速而靈活地載卸10t多的有效載荷。航天飛機中段機身除了提供貨艙結構之外,也是前、后段機身的承載結構。
航天飛機的后段比較復雜,主要裝有三臺主發動機,尾段還裝有兩臺軌道機動發動機和反作用控制系統。在主發動機熄火后,軌道機動發動機為航天飛機提供進入軌道、進行變軌機動和對接機動飛行以及返回時脫離軌道所需要的推力。反作用控制系統用來保持航天飛機的飛行穩定和姿態變換。除了動力裝置系統之外,尾段還有升降副翼、襟翼、垂直尾翼、方向舵和減速板等氣動控制部件。
航天飛機是一種為穿越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高度100公里的卡門線)而設計的火箭動力航天器。它是一種有翼、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由輔助的運載火箭發射脫離大氣層,作為往返于地球與外層空間的交通工具,航天飛機結合了飛機與航天器的性質,像有固定機翼的太空船,外形像飛機。航天飛機的翼在回到地球時提供空氣剎車作用,以及在降跑道時提供升力。航天飛機升入太空時跟其他單次使用的載具一樣,是用火箭動力垂直升入。因為機翼的關系,航天飛機的有效載荷比例較低。設計者希望以重復使用性來彌補這個缺點。
航天飛機除了可以在天地間運載人員和貨物之外,憑著它本身的容積大、可多人乘載和有效載荷量大的特點,還能在太空進行大量的科學實驗和空間研究工作。它可以把人造衛星從地面帶到太空去釋放,或把在太空失效的或毀壞的無人航天器,如低軌道衛星等人造天體修好,再投入使用,甚至可以把歐空局研制的“空間實驗室”裝進艙內,進行各項科研工作。
航天飛機的飛行過程大致有上升、軌道飛行、返回三個階段。起飛命令下達后,航天飛機在助推火箭的推動下垂直上升,直至進入預定軌道,完成上升。進入軌道后,航天飛機的主發動機熄火,由兩臺小型火箭發動機控制飛行。到達預定地點后,航天飛機開始工作。航天飛機完成任務后,便開始重新啟動發動機,向著地球飛行。進入大氣層后,航天飛機速度開始放慢,并像普通滑翔機一樣滑翔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