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地理科學專業綜合野外實習報告

時間:2022-12-07 04:10:04 實習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地理科學專業綜合野外實習報告范文

  本次野外綜合實習以提高專業素質、驗證和鞏固地理科學知識、學習地理科學方法、端正地理科學態度、更好地領會地理科學精神為目的,主要對石羊河流域(全流域)和黑河流域(中游地區)的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植被、人文景觀(農業結構、城市結構、古人類遺址、烈士陵園、風俗民情)進行綜合性考察。

地理科學專業綜合野外實習報告范文

  20xx年7月10日,地理科學專業的一百多名同學在學院賈老師和董老師的帶領下,奔赴武威、張掖相關區縣。自7月11日至16日,學院師生爬山涉水,不畏艱辛,在數十處野外實習地點進行了實地觀察、考察等活動。通過老師的講解,大家在野外這樣一個最真實的環境中,對課本知識有了進一步的拓展,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民勤沙生植物園、神州荒漠野生動物園的參觀學習,使我們對沙生動植物有了一些比較客觀理性的認識與理解;對東灰山遺址、駱駝城遺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等人文景點的參觀,更是增強了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張掖國家級濕地公園的游覽,讓我們了解和見證了濕地的重要性;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更是給了我們不小的視覺沖擊。7月17日,實習任務圓滿完成,我們從張掖乘坐火車回到蘭州。

  一、實習目的

  1、本次實習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在實踐中驗證自己在學校中、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并用這些知識去描述、分析大自然中的地理現象,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通過本次野外觀察,能夠準確、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常地理學術語去描述地理現象、地理常識。

  3、通過野外實習,加深對地理學基本原理和實際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地理學的空間觀察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通過本次實習,學生能夠對河西走廊整體的自然景觀有一個宏觀的理解與認識;對河西走廊的人文景觀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觀察和思考。尤其對河西走廊典型的灌溉農業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觀察與認識。

  5、通過本次實習,同學們的野外生存能力能夠得到提升,吃苦耐勞的精神能夠得到加強,團隊協作的意識可以得到內化。同時對于同學們正確的環境觀、資源觀的樹立能夠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實習內容

  (一)、動員大會

  7月9日16:40,我們召開了野外實習動員大會。實習地點是武威和張掖的部分市縣,在大會上帶隊老師說明了實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習的目的和意義,并對我們提出了具體要求和安排,主要告訴大家野外實習的注意事項。

  (二)、具體行程

  7月10日

  17:55從蘭州坐火車出發。大約晚23點,我們到達武威的開陽商務賓館,并安排了住宿。

  7月11日,實習第一天,陰。

  第一站:南營水庫

  (37°47′N,102°31′E,海拔:1930m)

  南營水庫修建于1968年,設計庫容為1383萬立方米,位于涼州區南營水庫堤壩一角,建于金塔河上,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發電的中型水庫,屬于山區型水庫,氣溫低,蒸發量較弱,且處于內陸地區。山區型水庫優點:蒸發

  弱;缺點:壩高越高,成本越高,對下游可能造成威脅,南營水庫對促進武威市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祁連山階地:河流發源于祁連山北麓,河流下切,形成階地,越向西,河流階地級數越多,抬升越高,活動比東邊劇烈。

  石羊河流域河流階地約5~7級。階地發育形成為兩個階段:1.距今15萬年—45萬年,祁連山北麓河流階地發育第一階段,此階段每隔10萬年發育形成一級階地,約4級,距今45萬年發育了第一級階地,距今35萬年,25萬年,15萬年分別發育形成了一級階地;2.距今15萬年為第二階段,此階段每隔3萬年發育成一級階地。金塔河屬石羊河水系,金塔河右岸有5級階地,4~5級階地為基座階地,1~3級階地為堆積階地。武威綠洲威山前傾斜凹陷平原,形成荒漠草原植被。

  第二站:祁連山

  (37°39′N,102°23′E,高程2750m)

  祁連山原為古生代的大地槽,后經加里東運動和華力西運動,形成褶皺帶。白堊紀以來祁連山主要處于斷塊升降運動中,最后形成一系列平行地壘(或山嶺)和地塹(谷地、盆地)。

  我們所處的地方為祁連山盆地,周圍有許多山脈,中間多夾盆地,是地質構造抬升造成的。此處,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降水量有所增加,形成了山前草原帶—森林草原帶,且森林呈斑塊狀,多分布于山體陰坡和半陰坡,因為陰坡半陰坡光照弱,蒸發少,水分多,易形成森林,且主要森林類型為青海云杉林,分布較廣。陽坡和半陽坡主要分布草原,陽坡也分布森林,主要類型為圓柏,而河谷主要為白楊樹。隨著海拔的升高,主要為亞高山草甸,灌叢草甸,約為3300m,在海拔4500m以上冰川分布廣泛。

  祁連山垂直地帶性表現為:淺山地帶,約2000米以下,為荒漠帶;2000~2300米為荒漠草原;2300~2500米為典型草原;2500~3200米為森林草原;3200~3800米高山草甸;3800~4000米為寒漠帶;4000米以上為雪線,4200米以上多分布冰川。

  我們一路走來,農業結構的變化明顯,從下游到上游,在下游地區主要是經濟作物,主要為:棉花,小茴香,向日葵,瓜果等;中游地區,農作物較復雜,有小麥,玉米,洋蔥,葡萄等,既有糧食作物也有經濟作物,再往上游大面積的種植小麥,且隨著海拔的升高,麥子由黃變綠,在祁連山盆地,小麥較少,主要為洋芋和油菜。

  從農業結構的變化反映出了氣候的變化:祁連山地具典型大陸性氣候特征。一般山前低山屬荒漠氣候,中山下部屬半干旱草原氣候,中山上部為半濕潤森林草原氣候,亞高山和高山屬寒冷濕潤氣候,山地東部氣候較濕潤,西部較干燥。

  從我們所在的地區可以看到明顯的夷平面,所謂夷平面指各種夷平作用形成的陸地平面。包括準平原、山麓平原、風化剝蝕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夷平作用是外營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漸變為平面的作用。主要分為三級:青藏高原隆起后形成,海拔為4500—5000m,為第一級夷平面,主要形成于漸新世紀晚期、中新世中期;再往下為第二級夷平面,海拔為3000—3300m,形成于距今2000萬年—3600萬年;第三極夷平面為2200—2700m,形成于3.6—1.7萬年,從高處傾斜下切。

  董老師為我們講解了所在地的一些寒生植物,如鳶尾、大白蒿、萹蓄豆、金露梅、銀露梅、忍冬、麥瓶草、冰草、苔草、車前草、棘豆等。

  第三站:神州荒漠野生動物園。

  神州荒漠野生動物園位于武威市城東20多公里處科技示范園區內,占地1萬公頃,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包括中國西部最大的瀕危野生動物研究中心、沙產業展覽館、錢學森沙產業實驗室等。于1994年經原國家林業部批準,在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的基礎上設立,是集瀕危動物保護,繁育、研究,觀賞和沙漠生態旅游、科普教育、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旅游景區。

  如今的在公園中,存養珍貴動物有賽加羚羊、普氏野馬、金絲猴,野駱駝、野驢,扭角羚、白唇鹿、梅花鹿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16種200多頭(只、匹);建成百鳥苑、鴕鳥館、羊館、雄雞館、寵物館等動物館舍2100平方米.引進孔雀、大天鵝、黑頸鶴、鴛鴦、鴕鳥、紅腹錦雞、巖羊等各類觀賞動物41種300多只;建成800平米的標本展覽館,制作展出各類動植物標本800余件。現在,神州荒漠野生動物園不僅環境優美、布局合理,而且餐飲娛樂等各項旅游服務設施已逐步完善,深受游客喜愛。同時,這里生活的野生動物,也是游客來此爭相參觀的重點。

  7月12日,陰轉晴

  第一站:紅水河橋

  (38°10′N,102°45′E,海拔高度:1450m)

  紅(洪)水河是景電二期工程的重要渠道。景電二期延伸向民勤輸水線路是從景電二期總分水閘開始,至紅崖山水庫庫尾。輸水線路分三段,第一段總分水閘至大土溝段,線路長49.6~42km,有南北兩條線路比選,推薦北線方案;第二段大土溝至洪水河橋段,線路長94.8km,有東西兩條線路比選,推薦西線方案;第三段洪水河橋至紅崖山水庫庫尾,線路長28.8km~29.8km,有東西兩條線路比選,推薦西線方案。輸水線路總長166km~174km,調水流量為6 m3/s,年調水量4000萬m3。

  石羊河是一條古老而美麗的河,系甘肅省三大內陸河之一,位于河西走廊東端,發源于積雪皚皚的祁連山北麓的冷龍嶺。流域總面積4.16萬平方公里,自塔兒莊出山,入河西走廊東段為中游,過武威接納沖積扇緣泉水復向東北,名石羊大河。紅崖山以北為下游,河全長250公里,全水系自東而西,流成了大靖河、古浪河、黃羊河、雜木河、金塔河、西營河、東大河、西大河,匯集而成了滔滔奔流的石羊河。

  石羊河流域深居大陸腹地,屬大陸性溫帶干旱氣候,氣候特點是: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溫差大、降水少、蒸發強烈、空氣干燥。流域自南向北大致劃分為三個氣候區:①南部祁連山高寒半干旱濕潤區:海拔2000-5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年蒸發量700-1200毫米;②中部走廊平原溫良干旱區:海拔1500-2000米,年降水量150-300毫米,年蒸發量1300-2000毫米;③北部溫暖干旱區:海拔1300-1500米,年降水量小于150毫米,年蒸發量2000-2600毫米。跨流域調水工程:在景電二期工程的基礎上開始建設的景電二期延伸工程開始使用,這使黃河水繼續經過荒漠戈壁流向民勤,以緩解民勤水資源枯竭、生態惡化的狀況。自2001年開始,景電工程目前累計為民勤總調水4億立方米,有效地緩解了民勤水資源危機、土地沙化、生態惡化等問題。

  石羊河流域地勢南高北低,自西向東傾斜。全流域可分為南部祁連山、中部走廊平原區、北部低山丘陵區及荒漠區四大地貌單元。中部走廊平原區,由東西向龍首山東延的余脈韓母山,紅崖山和阿拉古山的斷續分布,將走廊分為南北盆地。南盆地包括大靖、武威、永昌三個盆地;北盆地包括民勤盆地、金川—永昌

  盆地。

  第二站:蔡旗橋水文站

  (38°13′N,102°45′E,海拔高度:1440m)

  蔡旗橋水文站是控制性水文站,主要擔負調水的職能。蔡旗橋水文站主要監測石羊河水系的出水量,為下游地區的來水量作統計,監測紅崖山水庫的水量。蔡旗橋是涼州區和民勤縣的交界處,河岸兩旁植物生長較好,主要有檉柳、沙棗、蘆葦等。

  石羊河的流量由于氣候、人為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年代段的流量也各不相同。由于上中游用水量增加,同時民勤盆地自身需水規模的不斷擴大,民勤地區地下水開采超過限度,致使民勤縣的生態環境惡化,并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要求上中游地區節水,尤其是涼州區,并向民勤地區調水,實現兩個目標。2010年目標,保證下游地下水采補平衡,要求開采地下水不能超過0.89億立方米,中游地區用水不能超過8.82億立方米,中游地區地下水開采不能超過4.18億立方米;遠景目標,到2020年,地下水要回升,青土湖湖區地下水埋深少于3米,要求民勤地區地下水開采不能超過0.86億立方米,六河中有開發利用不超過8.22億立方米,中游地區保持不變。

  第三站:紅崖山水庫——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

  (38°23′30.9″N,102°54′27.8″E,高程:1420m)

  紅崖山水庫,建于1958年,被稱為沙海明珠,位于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下游,處于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的包圍之中,距民勤縣城30公里,是一座沙漠洼地蓄水工程,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水庫西面為紅崖山,三面為壩,壩址最高處為15.1米,壩長8060米,總庫容量1.27億立方米,由于有一定的泥沙沉積,實際庫容為980萬立方米,庫水面積30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13400平方公里。水庫建有輸水洞、泄洪閘、非常溢洪道(西壩)等,以蓄水灌溉(60—70萬畝耕地)為主,兼具防洪、養魚、旅游等綜合利用效能。

  關于紅崖山水庫的修建起初就存在爭論,不修的人考慮到建成后會造成下游地區沙化,修的人認為在發大水時可將大量的水儲存起來,避免水資源的浪費,并對民勤綠洲進行灌溉,最終還是“修”戰勝了“不修”。水庫落成后不久,位于民勤縣北部的青土湖完全干涸,由于氣候的干濕變化,張中游地區是用的水量大大增加,主要表現在大量開墾耕地,大量開采地下水,使得下游地區邊緣地帶無地下水補給地表水,進一步導致紅崖山水庫進水量逐年減少,每10年減少約1億立方米,造成民勤地區的生態問題。但紅崖山水庫的建成也帶來了一定的好處:水庫的修建為當地或者沿途遷徙的鳥類提供了一個新得棲息場所,具有很重要的生態學功能;紅崖山水庫的修建,對民勤當地的經濟發展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便于宏觀調控。

  平原地區建水庫的利弊性分析:利:將分散的水資源聚集,提高水的利用率;弊:水深淺,水域面積大,蒸發量大,使更多的水無效蒸發到大氣,不能夠利用,這也是紅崖山水存在的一個大的問題。

  第四站:民勤沙生植物園

  民勤沙生植物園位于甘肅省民勤縣,是中國西北地區荒漠植物的科研、教學和國內外學術交流的活動場所。以沙生、旱生植物的引種馴化為中心,主要從事發掘沙區野生植物資源、選育良種、繁殖推廣等工作。同時,開展荒漠植物的生物學、生理學、生態學的特性觀察、測定及探索經濟利用途徑等的實驗研究。

【地理科學專業綜合野外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綜合地理野外實習報告12-08

野外綜合的實習報告03-29

人文地理野外綜合實習心得體會05-01

南京地理綜合實習報告范文04-18

野外實習報告04-06

地理科學專業大學生暑期實習報告04-18

地理科學專業大學生暑期的實習報告04-18

地理科學專業大學生暑期實習報告精選范文12-08

地理科學專業大學生暑期的實習報告范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