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會實踐回憶錄:婺夏·紀事
社會實踐回憶錄:婺夏·紀事
熟練地打開WPS,敲開一篇空白的文檔,一如一個多月前每天都要不斷重復碼稿的那些事,以致現如今每每敲擊著鍵盤所有的情緒都會回到當初,都會深陷回憶中——我們的,永遠的婺水毅方。
一·調研那些事兒
前后20多天的實踐,與此同時絲毫不曾落下的調研,讓我們在這個夏天收獲了很多,感悟了很多,成長了很多。如今思來,回憶洶涌依舊... ...
(一)永盛廣場
婺城區的第一站,也是婺水毅方的第一仗,至關重要。為保證實踐和調研同時進行,在準備表演活動的忙碌之余,大家伙兒還要時時關注周圍流動的人群,不時地抓住機會上前禮貌地問好,讓路人幫忙填寫問卷。
說來這還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給別人發問卷,雖然和發傳單性質差不多,但區別是你還要全程關注被發送問卷對象的反映,這就要求我們對問卷提問設置的目的、調研的內容與意義非常了解,有不清楚的要隨時講解。好在永盛廣場是位于市中心的購物廣場,人流量還是比較大的,所以一天緊張的活動下來,回收的問卷頗為豐厚,這讓我們對接下來的調研充滿了信心。
(二)塘雅鎮
集體生活在塘雅燥熱的暑氣中正式到來。在領隊們的一番協商之后,我們決定趁中午午飯后的空閑時間將剩下的問卷發放給村民。小鎮不同于人流密集的廣場,要將手中的問卷成功送出去不容易啊,因此伙伴們分成了七組分別上路,兒向來路癡的我只能捏著一疊問卷屁顛屁顛地跟在小組長的后面順便拍拍照。
午后的塘雅,氣溫在蟬鳴中爬升,村民們極少外出,大多在家中休息。我們沿著紅瓦房邊的青石板小道,挨家挨戶地敲門詢問。看到我們曬得臉紅紅,有熱心的阿姨招呼著我們進屋坐下,在我們的講解中填完了問卷。但因為我們不懂金華方言,也有脾氣不太好的村民因無法溝通拒絕我們進屋。
總體來說,在鎮上發放問卷的難度還是相當大的,青壯年們這個時候都在外工作,村里大部分是留守的爺爺奶奶。老一輩不識字,再加上溝通的障礙,常常我們填完一份問卷就花去了半個來小時,效率實在是低。
天無絕人之路,機緣巧合之下,我們趕上了塘雅鎮的首屆村民運動會。義務當裁判員也讓我們有了與大批村民接觸的機會,在來參賽的叔叔阿姨的幫助下,我們總算是成功收回了每一張問卷。
(三)總結篇
在這次調研活動以前總覺得調研什么的過于理論化,沒有實踐活動來的那么實在。但真正參與到調研中去之后才發現,很多路還是要靠自己去走的,很多數據還是要靠自己去挖掘、整理與收集的。單單從網上搜索來的大致的數據,相似的調研成果都不是自己真實的調研。一如我們遠赴金東區塘雅鎮,讓當地的村民填寫我們的問卷,接受我們的訪談,沒有這樣的深入調查,我們無法理解金東區市民對家鄉的水的熱愛,對家鄉水污染治理的熱情... ...
猶記得實踐隊義務參加薌溪河河道清理的那一幕幕,我在采訪了現場的多位村民后了解到,埋頭在河道邊撿垃圾撿得滿頭大汗的叔叔阿姨們都是附近村里自愿過來幫忙的,不求其他回報,只求家鄉的水質能變好。
不同于在教室中、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這些都是調研帶給我們的不一樣的體會。看著填寫問卷的村民驕傲地提起家鄉的水,圍坐一團聽村里的爺爺將過去的故事,聽鎮上的書記分析五水共治的現狀,這些都成為了今后鼓舞我們參與調研活動的極大的動力。
二·實踐那些事兒
翻開略顯陳舊的日記本,所有的小小心事,所有甜蜜與憂傷依次浮現。
一月的經歷,一月的冒險,我總是覺得我們三十三個人是特殊的存在,像是外院開辟的一個獨立的新班級,卻能比朝夕相處更加親密,比同進同出更加患難與共。
那段時光很苦,但對我們來說卻甘之如飴。記得通過婺水毅方實踐隊面試時的欣喜,記得初見伙伴們時內心的緊張與雀躍交織,記得塘雅鎮一起吃大鍋飯,一起住教室的緊密相連,記得匯演當晚分別在即難掩的淚水,記得擁有不同的風景的我們共同的想念。
(一)贊助篇
初到婺水毅方,對這樣向往已久的集體我有一種小小心愿終得圓滿的感恩。時間緊迫,實踐隊的第一次會議緊抓著六月的尾巴,毫無準備地,我迎來了和婺水毅方的第一次碰面。
例會的大部分內容集中在實踐前期的任務分配和伙伴間的相互認識上。大家都很好,但是那時候除了幾個同班的,其他的小伙伴都不太熟,后來那樣深的羈絆,三十二個人之間的默契,對于當時抱著像盡力完成一篇學科論文般公式化地完成實踐的我是不曾想到過的。
長達六天的拉贊助的磨練,給人的改變真的很多。每天兩趟來回均長達兩小時的公交車,頂著大太陽挨家挨戶地跑企業跑店面,被各種理由拒絕,常常一整天下來一點收獲都沒有。也曾抱怨與其去拉這不靠譜的贊助,還不如集體去打工來得可靠,卻不知領隊們的良苦用心——拉贊助不只是鍛煉膽量,也是磨練一個人在陌生人面前的交際能力。
實踐前期不斷重演的贊助和匯報例會以及每日一新的任務分配,開完大會開小會回到寢室繼續奮斗到斷網前艱辛交稿,任務之余還要抽空在盛夏燥熱的額外院大廳排練節目,實踐還沒正式開始就被任務折騰得身心俱疲,那段時間窩在座位上碼宣傳稿的我看見室友們沉浸在零食和電視劇的享樂也曾問自己這一切值得嗎,但我始終相信的是,我的付出,我所走過的路,我的苦心經營會讓我看見以前看不見的風景,擁有別人羨慕不來的回憶。
(二)例會篇
精疲力竭的前期工作之后,我們的成長才剛剛開始。
第一天實踐,壓抑了很久的心情,那種對未知的冒險的期待,對集體生活的向往,以及一股莫名的興奮像是找到了一個宣泄口,在踏上大巴車的那一剎時放了。在筆記本上被反復摩挲的塘二村終于展現在眼前,沒有想象中的破舊和艱難,裝有空調的會議室,干凈的餐廳,并排的寢室,一切都是驚喜,讓我們有些忘乎所以。
晚上的例會,隊長突然嚴肅的神情和死寂般的沉默將我們一棒子打醒。剛到塘二的我們雀躍得如同春游的小學生,無組織無紀律,將學院賦予的厚望和 “實踐精神”拋之腦后。
一天的情緒感覺都濃縮在了例會那短短的兩小時,汗水和淚水一同爆發,大家都如孩子般為自己的委屈,為別人的委屈抹眼淚,空氣中飄散著咸咸的味道,像是一頭扎進蘇打水缸中,苦澀的滋味再也無法忍受。積壓了許多的工作還沒完成,起初對耗時的流程式的每日例會不抱有好感,但在那一天這圍坐一團的溫暖姿態卻成了每個人自我剖析的儀式,將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統統曝光。每個人都有話要說,其實也都沒有什么話可以說,在我們心中無關痛癢的一些話隨時可能會成為傷害別人的利刃,讓誰一想起來便會淚流滿面。領隊們帶頭紅了眼眶,接著是我們。直到現在我們才懂得是誰辜負了誰。習慣了習慣了你們的好,習慣了你們提供的安全感,我們變得貪婪,卻還沒習慣根本沒有誰欠誰這一事實,一切均是緣,緣讓我們走到一起,我們還來得及去珍惜。
本以為是打發時間的例會從那一天起成了我們一天的情緒的發泄口,相互地鼓舞與勉勵,對生活的感恩與實踐中收獲的感動,一切都值得在夜晚的沉淀之后與大家分享,因為我們是一體的。
(三)生活篇
第一次過32個人一起吃飯的集體生活,第一次睡在鋪了14張涼席的教室,第一次和宣傳小組的小伙伴們一起熬夜寫報道,第一次摸著黑和小伙伴去公共澡堂洗澡,第一次穿著睡衣去男生寢室借吹風機... ...
人生中太多的第一次都獻給了婺水毅方,所以這段回憶才彌足珍貴。從開始的菜不夠分到后來的剩出很多,從開始的教室熱得睡不著到后來被螞蟻咬了也不管不顧,我們漸漸學會在心中留出位置給我們身邊的人,也感動于被周圍的人關心的溫暖。
記得實踐后期,在艱苦的條件下,許多小伙伴身體吃不消了,大到急性腸胃炎,小到中暑,那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有人“倒下”,每個人都神經緊繃,一看到身邊的伙伴精神不振就緊張得不得了,我的犯困狀態也招來了不少“問候”,有點小愧疚,但更多的是滿滿的感動。實踐在幾乎全員掛上了刮痧后的淤紫中進行著,越到后期,心情越是復雜,想家,卻也想將這一刻定格,讓最后的匯演無限延期。記得毛里西溪演出結束那晚,給媽媽打了一個電話,幾乎是在聽到她聲音的那一刻整個人就軟弱得不行,一邊哭一邊笑,實踐的辛苦與共同奮斗的快樂,我懷念的,直到永遠。
(四)支教篇
雖然說按照現在的人生規劃,我將來會成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師,但是目前的我對站在講臺上面對一群難搞的學生,洋洋灑灑地講下45分鐘的一節課還是有點力不從心,尤其面對還是從年齡參差不齊的從未謀面的塘雅鎮的孩子們。
支教生涯的第一節課在前溪邊展開,雖然只有七個孩子,但略顯枯燥的書法課記錄還是有點難把握。塘雅鎮的小朋友不像以前書法班的孩子們會安安靜靜地看著老師在黑板上如何把一個字一筆一劃寫好,往往是字帖一發下去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動筆,這樣準備很仔細地講字形結構的我非常無力。無奈之下只好臨時改變戰略,增加孩子們練習的時間,對孩子們進行單獨輔導,對虧了幾位一直陪伴著的助教小伙伴,書法課也算順利地完成了。
可最終事實還是不盡人意,由于條件限制,塘二村的課堂沒有桌子。第一節書法課,孩子們只能跪在地上,將不平整的長椅當做臨時桌面,幾個小小的身體擠在同一張椅子上,腳都麻了也不愿放下手中的筆,也會有孩子因為擠不下沒辦法寫字而無辜地向我求助。從講臺處只能看到孩子們一排小小卻執著的背影,感覺心口緊緊地難受,充滿了罪惡感和深刻的無奈,一度讓我想放棄這樣的書法課。
后來的在塘二村的書法課以改成游戲課告終,前溪邊的課也因排練問題取消了。心里頭說不出的遺憾,雖然可能和孩子們相處的時間,交給孩子們的東西沒有其他的小伙伴們多,可我知道,塘雅鎮的孩子們,都是一群你一接觸他們的目光就會很想真心對他們好的小天使,正如孩子們一貫付出的真誠,與小小年紀但早已懂得的感恩。
(五)演出篇
永盛廣場,毛里西溪,塘雅大戲臺,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演出讓我們越來越肯定自己的存在,即便開始的開始,我們都是步履蹣跚,相互扶持小心摸索,唯恐滿盤皆輸。
可能一開始我們的演出沒有博得好彩,但是我們從未放棄過嘗試。永盛廣場一遍又一遍的走秀,話筒壞了只能憑借自己的聲音支撐全場的主持人,從未停歇的音樂,一次次被汗水沖掉顏料的“小藍人”,都是一次次的感動。從觀眾稀疏到贏來全場的掌聲,從天明到天黑,從瑩白到深藍,當我們大舉著“婺水毅方”,大唱著隊歌定格下永遠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們贏了,這一站,是起點,也能成為回憶中的永恒。
毛里西溪是一個精彩的意外。
原定于施光南廣場的表演因天氣問題被迫轉移到毛里西溪。溪邊狹窄的人行通道,布滿了卵石凹凸不平的溪底,像是當頭一棒,讓我覺得接下來的表演毫無希望。爭分奪秒地鋪設著溪底,演出還是要如期進行。我能感覺到每個人都是硬著頭皮不管不顧地上了,一切慌亂而又有序地進行著,原本不被看好的毛里西溪的演出成了實踐以來最大的勝利,以金華廣播電視臺為首的多家媒體報道了我們的毛里西溪演出。
歸途上,每個人臉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悅。原來即便是沒有最好的設備,最好的場地,咬著牙堅持到最后一刻也不放手的力量是如此強大,足以讓我們為自己,為并肩作戰的伙伴盡情地驕傲。
(六)感懷篇
走到如今,與婺水毅方的分別已有月余,胸中的感想卻常常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我向來是一個獨善其身的人,不太愛出風頭,除非是無法拒絕或是特別向往的。高中的埋醉在寡淡的日子中,屬于理科生的日日夜夜的數不完的題,沒有時間去思考自己為何總是習慣一個人,公交車玻璃上孤單的倒影,那三年的生命排在第一位的是高考,是付出任何代價即便頭破血流也不肯,亦或是不敢放棄的全部的希望。如今畢業已滿一年,卻始終未曾找到能讓自己奮不顧身的事,進入大學之后唯一比較關心的也只有學習,其他事情基本上是抱著打醬油的態度,所以感覺大學也不過如此,時常浪費青春上自己不喜歡的課,平時玩手機,努力全看考前兩周夠不夠拼,連自己都要嘲笑自己無趣的生活。
直到遇見婺水毅方,我才漸漸懂得,很多努力可以不是為了自己,很多付出可以不是為了回報,很多精神可以讓不喜言行的人動容,很多堅持可以讓你一輩子為自己驕傲。婺水毅方讓我感受到的是以前從未有過的為某件事全心全意拼搏的自己。原來那一段幾乎每天只有三個多小時的睡眠時間卻還是可以奮斗一整天的人是我,原來那個為制作隊服電子稿熬夜到凌晨三點終于忍不住睡去的人是我,原來那個拍了數百張精彩照片卻甘愿里面沒有一張是自己的人也是我。婺水毅方改變了我很多,讓我認識了很多新面孔,讓我的生命中多了許多溫暖和讓我深深眷顧的回憶。
尾聲·結束語
2014年暑假的小小插曲,我們從孤單的一個人成長為33人緊密相連的婺水毅方。其中挫折與磨練,甜蜜與歡愉,我們自知。我們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我們懂得了堅持到最后一刻的人最勇敢,關心身邊的人而忘記自己的人最幸福,為共同的目標而流血流汗的人最執著。今夕何夕,雖分別在即,我們仍能成為彼此心中,這個夏天最美好的回憶。
作者:陽光大學生網友 浙江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 林丹妮
【社會實踐回憶錄:婺夏·紀事】相關文章:
中秋紀事11-23
回憶錄:THEWOW03-10
回憶錄美文欣賞12-09
小兒假期回憶錄04-15
近日詩詞紀事賞析12-09
回憶錄初中優秀作文11-21
李泉清回憶錄捕魚11-23
學生作文:高中回憶錄12-09
母校回憶錄生活隨筆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