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植樹節在哪一天
大家知道嗎?為紀念植樹節的成果,中國曾多次發行植樹節的相關紀念品。接下來小編搜集了中國植樹節在哪一天,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中國植樹節在哪一天
中國植樹節在每年的三月十二日這天。是中國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在該日,全國各地政府、機關、學校、公司會響應造林的號召,集中舉行植樹節儀式,從事植樹活動。中國曾于1915年規定清明節為植樹節,最初由林學家凌道揚等創議設立 ,而后在1928年將植樹節改為孫中山逝世的3月12日,以紀念革命先驅的植樹造林愿望。這一設定被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沿用至今。此外,一些省市還根據當地的氣候規律,規定了其它的植樹日、植樹周、植樹月。
新中國植樹節
新中國成立之后,政府逐漸加深了對植樹造林重要性的理解。在1979年2月23日的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林業總局的提議中,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中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并且要實現得更好。
在1981年12月13日的第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這次決議指出,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決議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人人動手,每年植樹,愚公移山,堅持不懈”。1982年的植樹節,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鄧小平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各地區植樹節日期
生態意義
中國設立中國植樹節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護森林,增種樹木。
每一棵大樹的生長都對于我們人類社會有相當大的積極作用。國外曾經有學者對樹的生態價值進行過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
成群的樹林能對生態系統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一公頃林地與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儲水3000立方米。1萬畝森林的蓄水能力相當于造價千余萬元、蓄水量達100萬立方米的水庫。有專家預測,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約有450萬個生物物種將不復存在,陸地上90%的淡水將白白流入大海,人類面臨嚴重水荒。森林的喪失更會使許多地區風速增加60%~80%,因風災而喪生的人可達數億。
在城市中,行道樹同樣可對人類社會作出有益貢獻。一棵樹一年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如1公頃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夾竹桃、銀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人口稠密缺少綠化的城市每立方米大氣中有細菌3.4萬個,是森林的一萬倍,而城市內種植一定數量的數目后,大氣含病菌量可減少約80%。“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氣濕度,一株成年樹,一天可蒸發400公斤水,使空氣濕度上升的同時,亦可降低城市的溫度,減緩熱島效應。城市林帶、綠籬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寬30米的林帶可降低噪音6~8分貝。城市防護林具有減緩風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圍在樹高40倍以內,其中在10~20倍范圍內可降低風速50%。
【中國植樹節在哪一天】相關文章:
植樹節在哪一天05-07
植樹節是在哪一天?05-07
中國植樹節是哪一天05-07
父親節在哪一天05-08
中國植樹節時間05-07
中國的植樹節在幾月幾日05-07
中國植樹節幾月幾號05-07
中國植樹節是幾月幾日05-07
中國植樹節的是怎么來的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