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寶寶愛吞小物品的居家安全知識
一兩歲的孩子,對于自己好奇的東西會把它放進嘴巴去嘗試。父母這個時候要注意不要在孩子身旁放小的物品,如硬幣、小螺絲帽、別針、磁鐵等。
一、一周內兩個幼兒誤吞硬幣
在5月18日晚上,一名才1歲的小寶寶被家長送到了東莞市兒童醫院,家長說,當日下午1時許,姐姐拿了個硬幣給寶寶玩,玩耍時他就把硬幣吞下去了。東莞市兒童醫院兒科醫生洗志峰接診后,當即為這名小寶寶進行拍片,硬幣果真在孩子的體內。隨后,孩子被送到手術室,經食道鏡進行異物取出手術。
在5月21日早上,另一名兩歲的小女孩也因為誤吞硬幣13個小時被家長送到了東莞市兒童醫院。洗志峰說,與前一個寶寶一樣,拍片檢查確認異物位置后,孩子同樣被推進手術室,硬幣取出來了。
不到一周的時間,僅東莞市兒童醫院就接診了兩個誤吞硬幣的孩子。東莞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萇江說,平時還接診過誤吞筆帽、礦泉水瓶蓋的孩子。東莞市婦幼保健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醫生王遠明也診治過很多這樣的孩子。僅他們醫院這個科室,一年就要接診一兩百例誤吞異物的孩子。“吞什么的都有,吞硬幣的是最常見的”。
醫生告訴記者,孩子吞到食道或氣道里的異物千奇百怪,從常見的花生瓜子等堅果到硬幣、筆帽、紐扣、彈珠、電池等,還有讓人意想不到的耳塞、別針、磁鐵、螺絲釘、燈泡,無奇不有。
二、提醒:發現孩子誤吞異物要早就醫
洗志峰說,硬幣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食道異物,像上述兩個患兒,硬幣卡在食道里,而且都在食管上半段,影響進食,還容易弄傷食管,因此,發現孩子誤吞異物時,要第一時間送到醫院治療。
東莞市婦幼保健院王遠明醫生和市兒童醫院張應洪醫生都說,從臨床上來看, 5歲以下孩子尤其是0~3歲孩子喜歡用嘴巴來感受世界,常會本能地把東西往嘴里塞,這個年齡段特別容易誤吞異物,很多孩子都是由于家長看護時,一不留神,孩子就把異物吞下去了。
王遠明特別提醒, 如果發現孩子誤吞異物,切忌自行吞服飯團、饅頭、韭菜等食物,以免加重損傷,增加手術困難,應及時就診,盡早明確診斷、取出異物,對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有重要意義。食道異物若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嚴重并發癥。
三、注意:這些東西孩子都愛吞
1.女童把打開的別針吞到肚子里
康華醫院胃腸甲狀腺疝外科接診了一個兩歲女孩,她把一枚打開的兩厘米的別針吞到肚子里了。康華醫院胃腸甲狀腺疝外科副主任張云生說,這個小女孩非常幸運。別針經過食道、胃、小腸、大腸,最后有驚無險排出體外。但醫生也提醒,女孩送到醫院時,別針已經到小腸了,隨時有可能刺破腸子。
2.1歲半男童吞下3枚螺絲釘1枚吸鐵磁
東莞市兒童醫院兒科前年還接診過一個1歲半的男孩,醫生馬可澤說,孩子經檢查發現他吞下3枚螺絲釘,1枚吸鐵磁,小腸都被螺絲釘刺穿孔了,大意的家人竟不知孩子什么時候吞下的,幸好經過緊急搶救,小孩脫險出院。
3.1歲9個月孩子吞下媽媽金戒指
去年7月,1歲9個月的小寶貝歡歡被媽媽抱到醫院,喉嚨里卡著東西,憋得難受,急診拍片提示一枚直徑約22mm戒指卡在歡歡小小的食道里,上不去下不來。原來,孩子趁媽媽不注意,把放在桌子上的金戒指吞下去了。
東莞市兒童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張應洪說,被吞戒指的邊緣不平滑,戒指沒有繼續往下走,如果讓戒指繼續往下走,很可能會對食道、腸道造成嚴重的損害,醫生及時使用胃鏡將戒指順利取出,解除孩子的危險。
4.9個月大寶寶把耳塞吞下去
前年,康華醫院耳鼻喉科還接診過一個9個月的寶寶,他在床上玩時把爸爸的耳塞吞下去了。醫生梁志晟說,拍片發現,耳塞已經到寶寶食道中段,幸好耳塞比較圓,沒刮傷食道, 當天就給寶寶做了手術,通過食管鏡把直徑1.5厘米的耳塞取出來,寶寶健康出院。
【小寶寶愛吞小物品的居家安全知識】相關文章:
怎么預防尖利物品扎傷孩子的居家安全知識05-12
寶寶居家安全知識05-09
居家安全知識宣傳05-09
居家安全知識的兒歌05-09
居家飲食安全知識06-13
兒童居家安全知識11-02
與幼兒安全相關的居家知識05-09
有關居家的醫療安全知識05-09
居家消防的防火安全知識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