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教師節收禮心得
談這個……的確是應景之作。沒辦法啊,開學就遇到教師節,離中秋節也不遠了。對于各位家長,尤其是剛剛成為家長的家長來說,這貌似是一個頗費思量的課題。中國人嘛,一向講究禮尚往來,對于老師那是更加在意了。說得高尚點,教師本來就是應當尊敬的,送個禮物表示心意未嘗不可;說得實際點,通過送禮和老師搞好關系,那也會對咱的孩子青眼有加吧?
問題是,這年頭……你是送什么好呢?最近幾天,不時有朋友請我支招。好吧,寫“送禮指南”怕是不太合適,但是分享一下自己的“收禮心得”,倒也是信手拈來,對您或有啟發。
首先,從教十六年,特別是在最初的十三年中,身處名校,我收過的禮物不計其數。給您說句大實話——教師畢竟是知識分子,有那么一點即使自己不承認也必然會有的骨子里的清高,咱不肯庸俗,不過收到禮物時也會有著未能免俗的心花怒放。誰不喜歡收到禮物呢?
我記得每到教師節,講桌、辦公桌上都會堆積如山,我記得有一年的教師節我應孩子們的要求拆了一節課的禮物然后出其不意地出了個練筆題目讓原本興高采烈的小家伙們叫苦連天……
他們一般送我什么呢?
來自孩子們的禮物五花八門:月餅(其中有一塊是啃一小小口的)、雞蛋、蘋果、橘子、香蕉、酸奶、蛋糕、餅干、大蒜(難道是驅邪的!)、包子、口香糖、康乃馨、賀卡、紙花、CD、日記本(帶鎖的)、潤喉片、巧克力、小紙條、小擺件、存錢罐、相框、小玩偶、鑰匙鏈……
我忍不住想摘一段《禮物也瘋狂》中的句子:
一袋牛奶?不用問,肯定是牛奶形象代言人蓬蓬的創意,他自己喜歡喝牛奶,就給說有的人送牛奶!一張超級女聲的最新CD,呵呵,是何諧送的!一個可愛的洋娃娃——“吳老師,別誤會,是給未來的師娘的,希望能給我們生一個可愛的小妹妹哦——最好長得像我一樣漂亮!”哈哈,是那個臭美的陳雪兒!一個毽球,嗯,是高星星:“吳老師是運動高手嘛!”毛達維這次比上回強多了,他送給吳老師的是——兩粒話梅糖!“咦?”莊小靜好奇怪的哦,“這種包裝的話梅糖應該是三粒才對啊!”毛達維不好意思地一笑,“嘿嘿,好事成雙嘛——另一顆,在我嘴里呢!”
來自家長的禮物就不一樣了:錢包、皮帶、領帶、手包、鋼筆、打火機(我不抽煙,不過聽說有的男老師抽煙幾乎不用自己花錢買)、精裝月餅(包括白酒、茶葉在內的)、紅酒、購物券、代金卡、貴賓卡、洗護用品……
聽說最近這么多年,家長們送禮的力度更大了,送金銀首飾、數碼用品、美容健身……的不在少數,還有一則新聞說是家長們湊錢給老師買房子!
都有錢啊,都是土豪。
那么,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看,送禮“管用”不“管用”?
我的經驗是,不管多大用。怎么講呢?哪怕是在我教36人的小班時,誰的家長送了什么禮物,最多兩周以后,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而作為一個還算講職業操守的老師,人家送不送禮,相對于我對孩子的態度沒有太大的影響。去年,有一幫子畢業多年的孩子來看我,說起對我的評價,他們竟然一致認為我的身上最讓孩子們信服的品質,是“公平”。驚詫之余,我暗自慶幸。我時常告訴自己,這些孩子啊,都會長大——看,他們長大了,實際上在他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非常清楚自己的老師是個什么樣的人。而從理論角度來看呢,一個把“禮物”看得太重的老師,尤其是很在乎禮物是否值錢的老師,你就是給他送一座金山,怕也不可能變成一個心底無私、給予孩子積極影響的好老師。教育,不是在課堂上在講臺上發生的,而是在無時無刻、細微之處,哪怕只是你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
你要是真的希望得到尊重,真的把自己看得挺高貴,就得“不為五斗米折腰”。
因此,從2006年起,我基本上不再收禮,除了極為個別的時候,如那個孩子的爸爸和奶奶從周口乘公交車輾轉趕來,送給我的金針菇和小磨油,我最終還是沒有推辭。
我愿我這個老師當得輕松些,純粹些。
所以,一位孩子的爸爸會在畢業典禮那天中午打電話給我:“王老師,我終于可以請你吃頓飯了。”于是,我們成了真正的好友,已七年。
前天,我的八十多歲的大姑被河南電視臺采訪了,因為她的幾個七十多歲的學生登門看望她。她像孩子一樣打電話給我,表達自己的喜悅。
哦,親愛的大姑,我也有和你相似的得意,因為我的學生也會在畢業后來看我。
有這么一件事,令我至今難以釋懷。
那是2000年的元旦。不知是哪個孩子帶了頭,給我送了一幅掛歷。起初,我沒當回事,更何況明明知道那掛歷是家長單位發的,收了,應該不算什么吧?
沒想到,第二天,講桌上就放了十來幅。
我笑:“你們以為我是賣掛歷的嗎?”
大家都笑。
笑完以后,是掀起了送掛歷的狂潮——全班六十多個孩子!
始料不及,不知所措。
而其中一幅掛歷,則讓我感到心頭一疼。
那是一幅絕對與眾不同的掛歷——別人送的都是山水人物等等,格調高雅,其中一幅甚至是立體而且貌似鍍金的,而這一幅呢?是比基尼女郎。
哄堂大笑中,那個女生低下了頭。
我的臉,比她還要紅。在那一剎那間,我完全明白這個孩子的心思。別人都送了,她也想送。可是,別人家的父母都是省直機關的公務員,而她的父母是開理發店的。她抱著掛歷來學校的時候,是忐忑的,也是有那么一點興奮的。可是,就在我展開掛歷的時候,同學們的笑聲讓她好像明白了什么……
多年以后,我重新想起這件事,認識到責任完全在我。
如果我從第一幅掛歷開始,就拒絕,那么,孩子的攀比之風自然就不會興起。
那些單純的善良的可愛的孩子們啊……
那些可憐的孩子。
插播廣告吧:
加斯頓幼兒園小學明令“三不準”(不準接受家長饋贈的禮品,不準接受家長的宴請,不準利用家長關系辦私事),在我看來,是對老師的保護,也是還家長以輕松,更是給孩子以減少干擾的教育。
話也說回來了,正如有的家長苦笑著說的:“教師節,人家都送禮了,咱們怎么好意思不送?是啊,老師也許記不住誰送了什么,但是一定能記得住誰沒送什么。”
我也陪著苦笑。
我相信我的同行并非社會所認為的那么……看重小恩小惠。就我認識的老師們來講,真的“不太有出息”的有沒有,也有,少之又少。
但是我理解家長們的在意乃至“惶恐”。
哪一個孩子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
不就是花點錢嘛,能用錢解決的事兒,都不算什么事兒。
我支招,您看著辦?
第一,禮物并不是越貴越好。這么多年里,我最中意的禮物其實是一位孩子爸的明信片,他經常出差,每到一處都不忘寫張明信片給我。我記得有兩張最特別,一次是在北京參加全國人大會,一次是在珠峰中國登山隊大本營。你送的禮物如若銅臭味太重,只能說明你有錢任性,卻無法表達你的真心實意。
第二,相比較禮物,老師更愿意得到家長的認可和支持。你以為送個什么禮物就能給老師留下美好的印象?未必。也許你什么都不送,但是能夠做好對孩子的陪伴和輔導,能夠積極響應班級活動,能夠給予老師以包容和幫助,就足夠了。我們老師時常關起門來聊,說跟某某家長交流非常愉快,跟某某家長簡直沒法溝通……就是因為這個。
第三,送禮物給老師個人,不如送禮物給班級,也就是給咱們的孩子們。這兩天,我已經給幾位朋友建議了,建議他們給班級買花買書。這樣一來,教育環境更為優雅,孩子絕對受益,老師肯定滿意。這遠比送老師個人一支口紅幾張購物券有高度,有意義。對了,如果你想送書,歡迎選購本人的“我們的非凡小學系列”和范葦老師的《我有好習慣》、《我要好方法》!(明天就會把給范老師寫的書評發布出來……)
說了這么多,不知有用否?
教師節,是個好日子。
希望這個日子,是個真正的好日子,是個讓教師感到幸福的好日子。
【我的教師節收禮心得】相關文章:
教師節、中秋節不收禮倡議書范文03-30
圣誕節到了你收禮了嗎03-25
教師拒絕收禮倡議書11-08
關于教師不收禮的倡議書范文12-06
收禮物這件事有時真的很鬧心,送什么的都有01-10
教師節心得范文12-02
我最期待的教師節作文12-09
教師節我的感覺教學周記03-31
教師節我心中的感嘆情感文章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