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象山元宵節的習俗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因是一年中最早一次月圓,故稱上元節。象山的元宵節非常獨特,過十四,而不過十五,它的由來與明代嘉靖年間,沿海抗倭寇有關。
據說,有一年的正月中旬,倭寇乘著民眾忙于過節,大舉入侵昌國、石浦、南田一帶。戚繼光的軍隊和老百姓一道奮起抗擊,最后取得了勝利。正當大家殺魚宰豬歡慶抗倭大捷,各種菜肴正準備下鍋的時候,不料,探子來報,另有一股倭寇前來報復,進犯我地。
軍情危急,來不及一盤盤燒煮,伙夫就匆忙把切好的各種小菜一起倒進鍋里,煮燒一段時間后,加上米粥、薯粉,做成“糊粒”,立刻叫大家吃起來,既當飯又當菜。將士們吃飽后,士氣大振,經過一陣拼殺,最后大獲全勝。這天正好是正月十四。因此象山就在正月十四過元宵。這種現象一直流傳至今,已沿襲成為一種民俗活動。
象山元宵節習俗很多,既有全國通行的,也有象山地方特色的。是日夜,開始“上燈”,丹城興吃湯圓,石浦興吃糊臘,鄉間多食炒年糕。糊臘也叫“糊臘羹”、“發財羹”,以牡蠣、蝦仁、蟶肉、肉絲、魚肉等為主料,芋艿、蘿卜、年糕等為輔料,混合在一起煮熟,用番薯粉調成雜燴羹。
舊時十四夜,鄉間有放野火、燒“田坎毛”之習俗,是夜,在田頭、田塍點火燒野草“驅邪”,俗叫“驅蝗蟲”,田塍干草燃著時猶如條條火龍在田野上滾動,故又稱“燂火龍”,在夜幕下觀看很是壯觀。
十四夜,舉行燈會,街巷懸掛燈彩,地上小孩子拉著各式動物燈,俗稱“行會”。丹城五境(丹城分東境、南境、西境、北境、章穆鏡)燈隊,爭芳斗妍,各放異彩,蔚為壯觀。石浦 、昌國有跑馬燈,跑船燈、提魚燈等活動。每年一到正月十四日晚上,玩燈、觀燈、猜燈謎的人成千上萬,熱鬧非凡。此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象山元宵節的習俗】相關文章:
元宵節的習俗 關于元宵節的習俗03-09
元宵節的習俗-元宵節有哪些習俗03-09
元宵節的習俗06-20
元宵節習俗精選12-07
元宵節的習俗12-07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06-08
元宵節的來由及習俗08-20
貴州元宵節習俗12-02
元宵節習俗作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