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快樂的國慶節教案設計
一、課前準備
1.學生在國慶期間,問一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時侯是怎么過國慶的?他們有什么感想?找一找各地歡慶國慶的資料(圖片、照片、新聞……)想一想,今年你的國慶打算怎么過?
2.學生準備好美術包。
3.教師制作。
二、教學過程
(一)“七嘴八舌話國慶”
1.師:“小朋友們,這個國慶節你開心嗎? 七天的時間,我想你們一定看到很多關于國慶的新聞,誰愿意來向大家播報一下這些新聞?”——“新聞播報臺”
2.師:“同學們在感受著我們偉大祖國生日喜慶的同時,還收集了很多有關國慶的圖片、照片,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吧!”——“圖片展示廳”
設計思路:以學生生活的時間、空間為線索,分享學生國慶的所見所聞進,體驗節日帶來的快樂。學生熱烈交流的氣氛突出了“慶”國慶。
(二)“祖孫三代說國慶”
1.師:“老師很想知道,你是怎么歡度國慶的,有什么感受?誰想來跟大家一起來分享?”
學生分享經歷。
2.師:聽得出,小朋友們的國慶七天內容挺豐富,收獲也很多。那么,你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時侯是怎樣過國慶的?他們告訴你了嗎?
交流詢問情況,適時播放五、六十年代及八十年代人們歡渡國慶的場面。
3.師:“聽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時候是怎樣過國慶的,看了他們那個年代歡渡國慶的錄像,再想想自己這個國慶是怎么過的,你有什么想說的?”
設計思路:合理利用家長資源,通過“祖孫三代說國慶”,讓學生感受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為下面的“畫祖國”環節作鋪墊。
(三)“牽起小手畫祖國”
師:“祖國的變化真大呀!你們能用畫筆畫一畫嗎?”
小組合作完成作品——展覽,參觀
設計思路:用發展的眼光看世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小組合作,包括確定主題、安排分工、統一調配,教師給予恰當的指導和幫助。展覽、參觀時,教師應組織好學生,并加強評價指導,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四)“美妙童聲頌祖國”
師:“我們已經用手中的畫筆畫出了祖國的美麗和變化,我們還要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祝福祖國,表達希望國好、家好、國家好,國圓、家圓、共團圓的美好愿望。誰來試一試?”
1.可以用朗誦、唱歌等形式表達對祖國的歌頌。
播放MTV《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學生跟唱。
2.師:“中國,我們的祖國媽媽,曾經輝煌,曾經滄桑,走過風風雨雨,迎來蓬蓬勃勃。我們每個中華兒女都深深愛著自己的祖國,都祝愿祖國繁榮昌盛!小朋友們,課后,你們愿意去學唱一些贊美祖國的歌曲嗎?下周班會課,我們來比賽!”
設計思路:用美妙的童聲來贊美祖國是本課情感的升華,形式可以多樣。最后,把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使教育活動系列化。
三、制作和使用的設想
本課時的選取電影片斷中五、六十年代及八十年代人們歡渡國慶的場面,讓學生在比較中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四、對本課時教學的簡短提示與建議
1.第二課時的教學安排在國慶后進行。
2.選取的錄像片段要具有時代特征。
本課教學設計總體評價與反思:
《品德與生活》標準明確指出:“本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由此可見,構建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體系,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對品德與社會課有著特殊的意義。本課正是在這一理念下進行設計與教學的。本課的兩課時劃分,對“國慶”二字進行了剖析,先了解中國,再注重歡慶。第一課時重點在“過”,設計了“我來說一說、我來拼一拼、我來游一游、我來找一找”的環節,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中迸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激發學生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在知曉新中國誕生的經歷后,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歡慶國慶這一話題,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得直接體驗。在7天長假過后進行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在“慶”。通過“七嘴八舌話國慶、祖孫三代說國慶、牽起小手畫祖國、美妙童聲頌祖國”這四個環節,把熱愛祖國的情感落實到自己的行為之中,引導學生關注祖國的發展、學會用各種方式表達心中美好的感情。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快樂的國慶節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05-08
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的教學計劃04-17
小學二年級品德與生活的教學計劃范文05-03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計劃范文05-05
二年級下學期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04-29
二年級下學期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總結05-08
小學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05-09
二年級快樂的國慶節日記04-20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