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越南端午節的由來
農歷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越南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有著悠久的歷史,越南人民將端午節視為民族傳統節日的滅蟲節。下面我們來看看越南端午節的由來,歡迎閱讀借鑒。
越南端午節的傳說與中華民族端午節是異多于同。在越南夏季五月就是氣候轉換的階段,疫病易發,于是人民就在此日揮動百姓抓昆蟲,消除對莊稼,稻田有害的一些樹木,其中發現許多不同種類的昆蟲可當做食品,而且有些昆蟲專吃稻子因此體內帶有營養漸漸成了民間無價的美食。古人認為就在農歷五月五日應吃酒餅可將隱蔽在體內的腹肉寄生蟲通通地消滅。因此,陰歷五月五日成為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節日。各地過節日的習俗確是五花八門,豐富多彩。越南文化中農歷五月五日將是甌姬國母的忌日,民間流傳的歌謠:
“Tháng Nm ngày tt oan dng.Là ngày gi M Vit Thng Vn Lang.”(每逢五月端陽節,知恩越裳國母功)
一直到今天,經過時局頗多的變換,端午節無疑是越地人民一個魅力無窮的風俗節日,蘊含著神圣意義做人的道理。
中越端午節活動內容相同之處
①懸艾葉宮蒲習俗
中國有民諺:“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時,家家灑掃庭除,把葛蒲、艾條插在門眉,懸置于堂中。用艾葉、葛蒲、龍船花、蒜頭、榴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的艾人、艾虎和佩飾、花環,婦女們爭相佩戴,以驅處瘴氣。越南人民過端午節時,也少不了農歷五月五日采葉習俗,越南人一般把采到的藥葉煮成藥水確有治療感冒的功能,還有些村女們將采到的新鮮葉藥拿去曬干以后帶到市鎮營業,而越南家家華人將藥葉捆綁起來即掛在門嵋以示驅邪除病之意。
中醫講“艾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具有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葛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殺蟲滅菌的藥物!笨梢姡灏筒芷芽梢栽谝欢ǔ潭壬项A防疾病。端午節因此也被漢族人稱作“衛生節”。中國人民在端午節飲雄黃酒,而越南人民卻飲米酒,這些可以激濁除腐,殺菌防病。而上山采藥則是端午節時兩國共同的習俗。
②佩香囊辟邪驅瘟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帶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里有多種藥材,清香四溢,包之以五色絲,形狀各異:如桃子形,楊桃形,辣椒形,此外還有頗多動物的形狀等。端午節給小孩佩香囊習俗無疑起源于中國民間傳說:“在山西鄉村,不論豐年欠歲,貧富之家,端午節孩子們的香袋、長命線、艾葉虎是非做不可的。一個小小的香袋為什么能這樣牽動人心,千年不絕?傳說古時候,每年的四、五月間各種蟲害、瘟疫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玉皇大帝便派了一位神仙下凡,察訪民情,治理瘟害。神仙發現同是天下人,心眼不一般,有的人好,有的人歹,便懲惡護善,掏出五色香袋對善良的人說:每年五月初五,你們同家里的小孩戴上它,“身上戴香包,門上插艾篙,瘟病全除掉,吉祥光高照!逼婀值氖,從那以后凡是帶香袋的大人小孩,蟲害見了便逃之夭夭,而沒有香袋的惡人們不免被蟲害毒疫毒死了。傳說中難免有神秘迷信之義,可是端午節給兒童們戴上香囊的習俗確有科學道理,由于香囊里的物件均以殺蟲,防止病害,消毒防病的藥葉為主,兒童們戴上的香囊不但可以治病除臭驅蟲散濁,薰香去汗味,又是人們盼望孩子們健康平安心愿的表露,為孩子們增添了如意的玩物,真是一舉多得。由此,農歷五月五日給孩子們佩香囊的習俗確是兩國節日中重要,特殊的活動,帶有健康平安,驅兇向吉之含義。
①吃粽子的習俗
中國人民在端午節時都會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簡粽,是一種夏令食品。古時,每逢端午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扎成三角形或四角形狀的粽子。粽子的品種繁多,有有的在糯米中摻進一些肉,水果等,吃起來味道豐富濃郁。中國浙江嘉興做出來的粽子最為有名。農歷五月五日期間吃粽子是中華民族千年盛行不衰的風俗,而且還流傳到了世界各國,如朝鮮,日本等。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取天圓地方之意。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越南粽子包有糯米、綠豆、豬肉和胡椒粉,味道十分獨特;粽子的外形呈四方,另外使用橫豎兩根竹篾扎起來,外形像田地,代表新年五谷豐登的意思,而豬肉則表示出入興旺。
【越南端午節的由來】相關文章:
端午節由來的作文04-24
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04-20
端午節名字由來05-09
端午節的名稱由來05-09
端午節是雞蛋的由來05-07
端午節名稱的由來05-08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04-03
端午節掛艾草的由來05-07
關于中國端午節的由來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