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盤點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時間:2022-12-07 14:13:41 元宵節 我要投稿

盤點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元宵節的習俗之舞獅子

盤點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

  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于軍隊,后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為盛行于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

  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

  元宵節的習俗之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也叫“龍燈舞”。它是我國獨具特色的傳統的民間娛樂活動。“耍龍燈”在我國漢代民間就已相當普遍了。唐宋時期的“社火”“舞隊”表演中,“耍龍燈”已是常見的表演形式。“耍龍燈”的表演,有“單龍戲珠”和“雙龍戲珠”兩種。在耍法上,各地風格不一,各具特色。

  在藝術創作中,經過民間藝人的不斷加工創造,“耍龍燈”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形式完美、具有相當表演技巧和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舞蹈藝術,深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

  元宵節的習俗之猜燈謎

  猜燈謎是一項妙趣橫生的游藝活動。燈謎起源于西漢的隱語,后發展成為民間謎語,又叫“打燈謎”。

  據記載,在南宋,猜燈謎就已經成為元宵節的一種游戲方式

  了。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中云:“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這“藏頭隱語”,即是謎語。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稱為燈謎。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深受歡迎。

  我國民間所產生的燈謎浩如煙海,千變萬化。人們有時用“像老虎一樣難以射獵”來形容謎語難猜,因而“燈謎”又稱為“燈虎”,其中用文句作謎面的叫“文虎”,用詩句作謎面的叫“詩虎”,猜謎就叫“射虎”或“打虎”。

  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著眼于文字意義,并有謎格24種,常用的有卷簾、秋千、求鳳等格,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

  燈謎文化至今風韻不絕,特別是到了元宵節,不少地方于街道鬧市懸掛燈謎讓人猜射,使節日的氣氛更加熱烈。如今,民間猜謎已不限于元宵,有的地方平時朋友相聚也會猜上一陣子燈謎,猜謎已成為人們日常文化娛樂的一種形式。

  元宵節的習俗之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我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并趨并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從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蹺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長木縛于足行走,還能跳躍和舞劍,高蹺分高蹺、中蹺和跑蹺三種,最高者一丈多。據古籍中記載,古代的高蹺皆屬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撐點,以便放腳,然后再用繩索縛于腿部。表演者腳踩高蹺,可以作舞劍、劈叉、跳凳、過桌子、扭秧歌等動作。

  北方的高蹺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漁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喚起觀眾的極大興趣。南方的高蹺,扮演的多是戲曲中的角色,關公、張飛、呂洞賓、何仙姑、張生、紅娘、濟公、神仙、小丑皆有。他們邊演邊唱,生動活潑,逗笑取樂,如履平地。

  據說踩高蹺這種形式,原來是古代人為了采集樹上的野果為食,給自己的腿上綁兩根長棍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蹺技活動。

  元宵節的習俗之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元宵節的習俗之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于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墻角、邊放嘴里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元宵節的習俗之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

  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盤點元宵節的傳統習俗】相關文章:

元宵節傳統習俗盤點04-30

小雪節氣傳統習俗大盤點05-12

秋分傳統習俗有哪些-秋分習俗盤點04-03

元宵節傳統習俗05-03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05-03

盤點元宵節的習俗05-04

元宵節傳統習俗活動02-27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作文03-21

關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精選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