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節一定要掃墓嗎
清明,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大家都知道清明節要掃墓,那你知道為什么要掃墓嗎?下面就隨小編來了解一下。
清明要掃墓的原因
中國人講究慎終追遠,與此觀念相適應的有關祭祀活動曾多得不勝枚舉。隨著歷史的推移,這類活動現已大多式微,唯有清明時節的掃墓,傳承至今依舊不衰,因而被專家視為生命力量最為悠久的民俗事象之一。
一般觀點多認為清明掃墓的習俗是承襲寒食節的傳統,“唐朝以前掃墓,都在寒食節期間。將清明與寒食節相混淆,大約起自唐朝;將寒食掃墓混淆為清明掃墓,大約也只是從唐朝才開始”
那么寒食掃墓的習俗又是從何時開始的呢,這又是一個宋代以來就爭論不休的問題。
宋人歐陽修謂:“五代禮壞,寒食野祭而焚紙錢。”(清趙翼《陔余叢考》卷三十)換句話講就是寒食掃墓的習俗是從五代才開始的,而且這是禮制廢弛的結果。
其后有人指出,寒食掃墓的習俗至少在中唐時已經流行,根據是憲宗元和七年(812)詔:“常參官寒食拜墓,在畿內者聽假日往還,他州府奏取進止。”再往后,又有人注意到《舊唐書·玄宗本紀》里“寒食上墓,宜編入五禮,永為恒式”的記載,便以寒食掃墓始于盛唐玄宗時作為定論,如《湖廣志書》稱:“墓祭,士庶不令廟祭,宜許上墓,自唐明皇始。”這一結論影響很大,不少介紹清明掃墓的著述都予沿襲。
有人從《唐會要》卷二十三《寒食拜埽》里查出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宜許上墓”詔令的原文:“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世相傳,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廟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許上墓……,仍編入禮典,永為常式。”由此可見,這道詔令只是運用法令的形式,對已在民間流行的寒食上墓風俗給予認可,而非該習俗的起源。
民間傳說中寒食掃墓的源頭,則有兩說。一說三國時諸葛亮治蜀,深得人心,但他去世后朝廷卻沒有為之蓋廟,于是百姓在寒食期間于田野道路上拜祭。其后朝廷自省措置不當,正式附祭諸葛亮于先祖(劉備)廟,但寒食野祭的風俗卻已經形成,并演變為各人祭掃先人的墳墓;另一說則稱寒食掃墓的習俗與寒食節同時形成于春秋時期,都因紀念隱士介子推而起。
還有人認為,寒食掃墓來源上古先民在春分時祭祀高禖的.習俗。高禖即高母,在人們只認其母,不認其父的原始社會,高母就是祖先。祀高禖就是祀祖先。而寒食節的原本節期就在二月下半月,在時間上與古時祀高禖的時節是一致的,故唐玄宗立寒食為祀祖節。后世寒食節縮減成最后三天或兩天,或者直接與清明節結合在一起,所以寒食掃墓也就成為清明掃墓了。
更有人作“釜底抽薪”之論:不僅寒食掃墓不自唐玄宗始,連清明掃墓亦非從寒食節俗轉化而來。據《唐會要》卷二十一《緣陵禮物》載,永徽二年(651),有關部門向高宗奏呈:先帝(即唐太宗)在世時,逢“朔、望、冬至、夏至伏、臘、清明、社(日)”向獻陵(即唐高祖墓)“上食”,現在先帝的喪期已結束,陛下也宜循行故例。高宗“從之”。可見李唐皇家清明墓祭的制度自唐太宗時就已確立。再往前溯,又可發現這一禮制實際上在漢代就已形成,唐章懷太子在為《后漢書》作注時,便引用了應劭的《漢官儀》:“秦始皇起寢于墓側,漢因而不改,諸陵寢皆以晦、望、二十四氣、三伏、社、臘及四時上飯其親。”應劭所謂“二十四氣”,自當包括清明在內。因為早在《淮南子》及緯書《易通卦驗》、《孝經援神契》這些漢代的著錄中,二十四氣就已經跟現今的二十四氣完全一致了。
那么,漢代的清明墓祭又是因襲什么傳統?“二十四氣”皆有墓祭又是如何改變成唐初的“惟朔、望、冬至、夏至伏、臘、清明、社上食”的呢?唐皇家的清明墓祭與已經流行于民間的寒食上墳是并行不悖各有所本,還是同源殊流而最終合一呢?看來,不把這些問題一一辨析清楚,是無法徹底揭示清明掃墓之由來的謎底。
清明節掃墓燒紙的緣由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公歷四月五日前后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據史書記載,秦漢時期,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記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
可是為什么要在清明掃墓燒紙呢?這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到先人的墳墓,會親自察看墳墓是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掃時,給墳墓鏟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燒豬,燃香奠酒,焚燒紙錢及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祖先的懷念。
過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響,紙錢不焚燒,而是掛在墓地的小樹上、竹竿上,或用石塊壓在墳墓邊。這樣,凡是祭掃過的墳墓就有紙幡飄飄,構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觀。沒有紙錢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墳了。后來,一般不再講究禁火,就把紙錢燒掉。舊時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燒包袱”。所謂“包袱”,被祭祀者當作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敦親睦族、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清明節因此也成為全球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不少海外僑胞、華裔,都有清明回鄉掃墓的習慣,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愛國之情。
清明上墳掃墓注意事項
1、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里,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
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
2、清明節掃墓有民族之分嗎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我國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因此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不過提醒朋友們也有些民族會在其他日子里進行類似活動。
3、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序如何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干凈。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托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然后叩頭行禮祭拜。
古人會在祭拜后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相關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
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別…
4、清明掃墓越早越好嗎
這里涉及的是兩個時間問題:其一,是清明節當日掃墓還是前后時間均可?越早越好嗎?我們認為只要在清明節期間均可,看自己方便。當然,各地都有一些當地的習俗,我們要尊重這些習俗。還有,對于某些風水習俗來說,給去世一年內的親人掃墓和給已經去世超過一年以親人掃墓,時間上也有些差異。不二堂提醒朋友們要遵守當地的相關習俗去做。
其二,掃墓當日出發的具體時間越早越好嗎? 答案是并不是,需要根據自己情況,最好是在5-7點,即卯時。不過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完成。因為此時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的人,很容易會招惹陰靈纏身或騷擾。
5、懷孕的婦女能清明節去掃墓嗎
通常來說懷孕的婦女要避開清明拜山活動,不僅如此。嚴格說來,女性來例假,最好也不要參加此類活動,特別是不能在下午三點后參加清明拜山活動。不二堂提醒朋友們:咱們祖國遼闊,南北方對于掃墓的習俗略有不同,比如:南方通常兒女均前往掃墓,而北方一些地方,則通常女兒不前往掃墓,如果是出嫁的女兒則隨夫前往掃墓。
6、清明節可以在家拜祖先嗎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由于種種原因,很多人不能回鄉參加清明拜山活動,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陽臺或客廳,朝家鄉方向,擺上祭拜用的食品,燒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關詞語。然后,再燒紙錢祭祀。
【清明節一定要掃墓嗎】相關文章:
清明節掃墓征文12-08
清明節掃墓的作文12-02
清明節掃墓作文精選12-06
清明節掃墓作文09-04
清明節掃墓的作文11-17
清明節掃墓日記02-04
清明節哪天宜掃墓04-20
清明節烈士掃墓作文12-02
清明節掃墓話題作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