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節必備民俗」-春節傳統民俗
大年初一到初九過年禁忌詳解:
大年初一禁忌
大年初一忌打破碗、鏡子等玻璃、陶瓷器物品,以防破財破運,若真不小心打破了補救方式就是用紅紙包起來,先放置在神桌上,默念“歲歲平安”吉祥話語,等待破五日再丟棄。
大年初一早上忌洗澡、洗頭、洗衣物,才不會將財富與財運洗掉。
大年初一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
大年初一早上忌吃稀飯、忌吃葷食與忌吃藥,古時后窮人才會吃不起飯而吃稀飯,若于大年初一吃稀飯會導致一整年的貧窮,另外大年初一忌殺生,所以也不適宜吃葷食,因而臺語有句俗諺“初一早吃菜恰贏吃一年齋”,初一也盡量不要吃藥,除非重病外,健康的人不適宜在這一天吃補藥。
大年初一不煮新飯,要吃除夕留下的過年飯。寓意去年的東西吃不完,到今年還有剩余。
大年初一忌睡午覺,依古訓“禁晝寢”勸人不要懶散,若于大年初一睡午覺會影響事業運。
大年初一、二忌洗衣,傳說者兩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
大年初二禁忌
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由于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
大年初一、二忌洗衣,傳說者兩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
大年初三禁忌
大年初三老鼠娶親忌點燈。
大年初三赤狗日忌拜年,赤狗為熛怒之神,遇之不祥,因此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
大年初四禁忌
忌出遠門,這一天是民間習俗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與家神回來守護家人,灶王爺會點名,所以不宜外出。
大年初五禁忌
一定要將過年期間所制造的垃圾清掃干凈,謂之“送窮”,否則會帶來窮困。
大年初七禁忌
大年初七,為七煞日,諸事不宜尤其是出遠門。
大年初九禁忌
大年初九為天公生,為玉皇上帝圣誕,忌曬衣服,也不能挑肥糞。
中國傳統過年十二禁忌:
禁忌一:“大年三十晚上忌人”。
三十晚上,普通人家都要“大團圓”,出遠門的親人也要千里迢迢、迎風冒雪往家里趕,回來跟家人一起吃三十晚上的團圓餃子。這頓晚餐在南方叫“年夜飯”,北方人食面,就吃餃子,民謠說:“三十,合家歡樂吃扁食。”三十晚上,一家團圓,外面揚風飄雪,屋里燈火通明、熱氣騰騰。玻璃窗擦得干干凈凈,水珠還從玻璃上面往下滾。時不時傳來陣陣鞭炮聲。家家享受著天倫之樂,其樂融融。為了保證自家人歡樂的大餐,一般不愿外人突然闖入,無論外人來說話、串門以至討債,都一樣會起著干擾一個家庭內部歡樂的團圓,所以除夕之夜,對“家韃子”之外的人都一律拒絕。
禁忌二:“出嫁女大年三十不看娘家燈”。
“三十晚上,出嫁的女兒不能看娘家燈,看娘家燈會死娘家人”,這一條夠厲害的,但“師出有名”。因為舊社會是以男性為主的;出嫁的'女兒往往多“婆媳不和”,如果已成為“人婦”的女子(尤其是有錢有勢出身的)盡往娘家跑,那婆婆家就不能保持大團圓了。為了保證婆婆家一家團聚,所以傳衍了這一條民俗,目的是好的,形式是“莫須有”的。既無法律規定,又不見經傳,卻起了凝聚與和諧的作用。
禁忌三:“正月不剃頭”。
老天津,剃頭匠從三十早起就干活,無論剃頭打辮子,還是洗、剪男頭,一直干一夜,直到初一早晨。那時剃頭師傅多是寶坻人,天一亮就卷包兒回老家了,再剃頭,找不到師傅了。這是督促人們,在新年前做好一切清潔衛生工作。
禁忌四:“不許摔壞東西”。
年下不許摔壞東西,摔了趕緊說:“碎(歲)碎(歲)平安。”這是提醒人們過年別得意忘形,也應小心翼翼、以求吉利,是一種心理暗示、沒別的意思。
禁忌五:要說好話,忌罵孩子。
傳統認為孩子初一若挨了罵,就要挨一整年的罵。尤其要求初一這天要說好話,不能說粗口不雅之言,有些地區萬一小孩說溜了嘴,大人會馬上跟著說:“孩童之言,百無禁忌”;若是不小心摔破了東西,就會說“打發打發” (發財之意)。
禁忌六:忌打掃,忌將垃圾掃出門外。
過年前要拜“灶王爺”,送走后“灶王爺”,年三十夜以前要打掃完畢,叫“掃揚塵”,有除舊迎新的意思,到過年那幾天則忌打掃。初一至初五忌倒垃圾,也不能將垃圾掃出門外或往外倒污水,恐將家中的財氣掃掉。
禁忌七:初一、初二忌洗衣。
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忌諱在這兩天洗衣服。
禁忌八:初一忌催人起床。
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認為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會被人催促著做事。
禁忌九:已婚女子忌初一、四、五回娘家。
過年期間,嫁出去的女子和女婿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女方娘家,據說這樣才不會把娘家吃窮。
禁忌十: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
年初一忌跟還在睡夢中人拜年,須等到對方起床后再拜年,否則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上。
禁忌十一:忌吃魚頭、魚尾。
過年期間魚是必備菜,曰“有余”。吃魚時,應將頭尾留下不吃,這樣就表示來年不僅有吃穿,還有剩余。
禁忌十二:忌討債。
傳統認為,過年期間不管是被人要債還是向人要債的人這一整年都會很倒霉,因此忌諱向人討債。
新年歌: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瞑;十一請子婿,十二查某子返來拜,十三食暗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
“初一早”:因為過年期間要到很多親戚朋友家拜年,因此要很早起床出門,這樣才可拜訪很多親友。
“初二早”:傳統上大年初二是出嫁的女人回娘家的日子,古時候媽媽嫁人後因交通不便,很難得可以回娘家,遇到大年初二當然很興奮期待,當然一早就準備好出門羅。
“初三困到飽”:因為經過前兩天的忙碌後,大家在初三都會睡到很晚才起床。這天也是傳說中的老鼠娶親的日子。
“初四頓頓飽”:大年初四是傳統接神的日子,因此會準備拜神的供品,菜色也特別豐富,因此三餐都很豐盛,才會說頓頓飽。
“初五隔開”:這一天很多人都已開工,準備做生意了,也代表年假日要告一段落,生活作習也要調整正常了。 古時候的.諺語真的很有智慧也很有意思,可以用很短的詞句就可以把過年期間的活動描述的很完整。
初六挹肥(掏糞便,農事開始);初七七元(取菜、果等七樣做“七寶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天公生日);初十地公瞑(土地公生日);十一請子婿(女婿來吃飯);十二查某子返來拜(女兒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食暗糜配芥菜(糜即稀飯,連日吃膩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結燈棚(看花燈);十五上元暝(元宵節)。
【「春節民俗」-春節傳統民俗】相關文章:
春節民俗作文02-05
春節民風民俗作文11-03
民俗春節民風作文01-07
春節的民俗作文400字04-23
潮汕春節民俗的作文04-23
關于春節民俗的作文04-24
家鄉的春節民俗作文04-24
春節民風民俗作文04-24
春節民俗順口溜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