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香散文
紅薯香散文1
前幾天老家來人,給我捎來半袋紅薯。解開編織袋,看到那些還沾著星星點點泥土的紅薯,我的眼睛忽然亮了,記憶的閘門仿佛一下子被打開,童年時關于紅薯的一幕幕往事全都涌上心頭。
我小的時候,正是物質匱乏的年代,說吃不飽穿不暖一點都不為過。僅靠分來的一點口糧是根本無法度日的,于是紅薯成了我們的主食。
紅薯就像農村里的孩子一樣,極其容易生長。從夏天栽種到地里,就無需再施肥,瘋狂地生長著,紅薯秧四處蔓延,巴掌形的葉子把地表覆蓋得嚴嚴實實,陽光都漏不進去。到了秋天,紅薯便可以收獲了。用“沙場秋點兵”來形容那時農村刨紅薯的場面是再形象不過了。生產隊的男女老少個個手舞鐮刀,頗有些千軍萬馬齊上陣的宏偉氣勢。將薯秧割掉,一壟壟的土埂便裸露出來了,再用釘耙翻開泥土,一只只胖乎乎、紅撲撲的紅薯就冒出地面,人們歡呼著、雀躍著,別提有多熱鬧了。等“正規軍”戰斗完了,就是“游擊隊”的天下了。紅薯秧是四處蔓延的,生產隊在收獲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紅薯遺漏在土里。于是大家會在公家收獲之后去撿。我們小孩子也手持小釘耙,拎著籃子加入其中,奮力刨土,即使手上磨出了水泡,也毫不在乎。每每刨到一個,必定大呼小叫,仿佛找到的不是紅薯,而是金元寶。
回家的時候,大家常常把淘到的紅薯放在一起比較,如果誰淘到的紅薯又多又大,臉上必會露出無上的榮光,那淘得少的則會顯得尷尬,然后在大家肆意的嘲笑和奚落聲中怏怏而回。
到了生產隊分紅薯的日子,家家戶戶推的推,挑的挑,扛的扛,鄉間小道上,人來人往,歡天喜地,仿佛過節一樣。那一捆捆紅薯秧也瓜分殆盡,富裕一些的人家留著喂豬,揭不開鍋的則留著摻上粗糧烙煎餅吃。
紅薯分到家里后,為了能在來年開春青黃不接時有接濟,大家會把紅薯儲存起來。家家戶戶在門口向陽的空地上挖一個地窯,把沒有碰破皮的紅薯放在里面。地窯用木棍搭起,上面再放些草和土保暖。要吃的時候,通常是讓家里的孩子從很小的窯口爬進去,把紅薯一個一個地扔出來。那些破損的紅薯,母親把它們切成薄薄的片,放在鍋里煮熟,然后一片片攤開在葦席上晾曬,待晾干后收藏起來。等到過年的時候,母親就會把紅薯干拿出來,在熱鍋里翻炒,焦黃的時候起鍋,咬上一口,焦脆而又香甜,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紅薯也可以生吃,餓了的時候,就用袖子簡單擦去紅薯上面沾著的泥土,啃去外面一層紅紅的皮,便大口大口地咬著,脆生生,甜絲絲。最好吃的還是烤紅薯,做飯的時候,母親經常會揀幾只大個的紅薯,扔進燃著火星的灶灰里。等做完飯,用火鉗把紅薯夾出來的時候,紅薯的表皮已經烤成了焦黑色。有時烤得太久,外表就烤成厚厚的一層殼。像敲雞蛋一樣,敲破一層黑枷,里面黃澄澄的的肉才會冒出騰騰的熱氣,散發出濃濃的香味,聞得人都快醉了。捧在手里,還是滾燙的,便不停地在雙手之間顛來顛去,嘴巴湊近了噓噓地吹,卻始終不肯放下。等吃完一個烤紅薯,嘴角四周早已涂滿了一圈黑色,像長了一臉的胡子,好笑極了。
紅薯還能加工成粉絲。做紅薯粉絲是小時候家里的一件大事,需要全家人一齊上陣。先是將紅薯削皮切成小塊,用石磨打磨成漿,然后把漿倒進粉絲模子,漿從粉絲模子里流出來,直接掉進開水鍋里,略微一煮,就成了粉絲,把粉絲從鍋里撈出來晾干,保存一年半載都不壞。只有在家里來客人的時候,母親才會將紅薯粉絲拿出來,或燉、或炒、或煮,許多菜配上細長滑嫩的紅薯粉絲就會增色不少,讓人垂涎欲滴。
后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紅薯漸漸從我們的食品中淡出了,家里很少再吃紅薯了。時隔多年,紅薯卻因為其豐富的營養、較高的醫療價值,又走進了都市人的餐桌。我們不僅可以在超市看到它的身影,還有精明的生意人把它變成了酒樓里的佳肴,身價倍增。大街小巷也經常能看到一些小販用煤油桶改裝成的鐵皮爐子烤紅薯賣,生意很是紅火。看著年輕人樂滋滋地吃著烤紅薯的那份神態,我仿佛又聞到童年時那一縷縷在初冬的天空里彌漫著的紅薯香味……
紅薯香散文2
紅薯又名山芋,既能充饑又能甜口,稱得上美味佳品,也是農民在種植的多項農作物當中產量最高的。不但在經營管理上省工省力,而且在食用上男女老少皆宜,吃法多樣且從無吃膩之感。
記得剛剛解放那幾年,我只有十幾歲。那時家家都很窮。為了填飽肚子,家家都是糠菜半年糧。每年為了充饑,莊戶人家選擇了在地里栽種上春夏兩季的紅薯,圖的是用不著投多大本錢,又省工,而且產量高,一年收下的幾千斤紅薯儲存在地窖里,從冬仨月到青黃不接的春天,心里就有了主心骨。一日三餐里沒有糧食也能充饑,從地窖里提上一籃紅薯洗凈放在鍋里,灶里填上幾把柴禾,燒上幾開兒水蒸熟,一鍋香噴噴的紅薯端上飯桌,成了天天吃不膩的美食。
到了走社會主義合作化道路的年月,剛有生產隊那幾年,由于三年自然災害,生產隊收的糧食除了上交國家的,社員每人每天只能分得六、七兩口糧。家家吃不飽,生產隊仍然偷著在地里的溝邊壕沿閑散地上栽上一、二十畝紅薯,收下來連薯秧一起分給社員。紅薯蒸熟能充饑,而薯秧曬干用鍘刀鍘碎,裝在石磨上磨成面,摻上一半棒子面,貼餅子、蒸窩頭,湊合著讓一家人糊口填飽肚子。改革開放后分田到戶,家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了起來,吃穿花都不愁,可受過饑餓之苦的人們,仍然記住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富日子當窮日子過。對成年累月吃不膩的紅薯情有獨鐘,多數人家每年仍然栽種上畝八分的紅薯,收下來后在院子里挖個小窖,隔三差五地或城里親朋好友來時,提上點來蒸熟或烤紅薯片,讓大家吃個生口解饞。又因為紅薯含蛋白質,淀粉含糖量都很高,每到春節來臨時,家家都把幾百斤紅薯沖洗凈,用粉漿機打碎,用包去渣過濾曬成團粉,再漏成上等粉條,以備過節食用或是送人。
如今,國強民富,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家家飯桌上的雞鴨魚肉、海鮮品,大米白面早已被吃膩,家家都希望吃些五谷雜糧,野菜野果,紅薯更受人們的喜愛,被推上了改善人們生活的飯桌,蒸紅薯、烤紅薯。孩子們還專到超市購買用紅薯加工成的薯條、薯片。每到入冬,你就會看到,農貿市場上的鮮紅薯、街頭賣的烤紅薯成了的搶手貨。紅薯更成了鄉里人向城里親朋好友送禮的上等佳品。
紅薯香散文3
秋風乍起時,路上行人都來去匆匆忙于生計,可是,即使是在鬧市的街頭,由不著你的,一陣陣的醇香,從人行道的拐角,從小吃店的旁邊,就那么真真切切的傳過來,刺激著你的食欲,吸引著你的眼光,似乎是很遙遠的記憶也被這香氣所喚起:不禁然的在心里叫一聲:“烤紅薯!”沿著那濃香,急速地奔過去,在曖曖的烤爐前,拿上幾個,像是在他鄉聽到了相同的口音,還有一種把幸福攥在了手里的感覺,心里竟然踏實了許多,思緒也慢慢飛揚起來。
紅薯,又稱地瓜、白薯、甘薯、番薯、紅苕等,為旋花科一年生植物,是一種藥食兼用的健康食品。有資料表明,紅薯含有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a、b、c、e以及鉀、鐵、銅、硒、鈣等10余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很高,被營養學家們稱為營養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而被列為13種最佳蔬菜的冠軍。而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農村,因為它高產,受土質和氣候影響小的緣故,紅薯的確是人們的主食,并不知道它的這些神妙的作用的。
初栽紅薯,是極辛苦的:在長長的田壟上,將新剪的莛苗栽好,就得連續好幾天給它澆水了,直到它扎根,長出嫩芽。說到紅薯,對它最鮮明的記憶就是這極為曬人的澆水了,雖然我那時只是在地邊等大人把水擔到地頭,再由我用瓢給每棵紅薯苗分攤下去。
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裝紅薯的地窖了。夏天熱,紅薯容易爛;冬天又會凍著煮不爛,生硬生硬地不好吃。人們就挖了地窖,選那些沒有破傷的紅薯放在冬曖夏涼的地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能保持紅薯的清脆香甜。所以呢,每次往窖里貯藏或是往外掏的時候,總有小孩子在那鉆出鉆進,一是喜歡那里面的空調般氣溫,間或也有些體驗地道戰的豪爽和快樂在里面。
煮紅薯是我們小孩常做的家務,放學回家后,就忙著洗好紅薯,放入鍋里煮著,再搬把凳子,一邊往灶里填柴一邊做作業。等家人從地里收工回來,屋子里早已滿是紅薯的香氣,我們也寫完了作業。各自把紅薯拿在手里,呼呼吹著熱氣,慢慢地吃,渴了就喝碗煮紅薯的水汁,也有清香,淡淡的甜味。紅薯豐收的當兒,大人們還要把薯切成片兒,在太陽下曬干了收起來,等到天冷時,紅薯和南瓜就大顯身手了。(說也怪,同是我們兒時的主食,我至今還對南瓜耿耿于懷,再也不想吃了,無論是把嫩的南瓜和面做成餅,還是老南瓜做的湯或佳肴。只對紅薯情有獨鐘。)把干紅薯片兒洗凈放在水里煮熟,再往鍋里灑些面粉攪拌勻了,就是一頓飯了,吃一口紅薯片兒,喝一口面糊,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
又想起有一次對兒子進行憶苦思甜教育時,神色凝重地講小時我們的艱難生活,說除了吃紅薯還是紅薯。兒子卻一臉的羨慕。只是他體會不到那種一日三餐盯著一種食物吃的滋味,更不用說還有沒長出紅薯時,以紅薯葉為主食,要不就是逮著紅薯桿吃個飽時,然后腹脹、燒心、泛酸直想吐;餓的又快,刮腸般的難受。他們這些孩子,總是看到別人的快樂,卻看不到他人快樂的背后更多的是辛酸。
吃一口燒紅薯,熱呼呼的,直到內心,連同悠遠的思緒與我一路同行!
紅薯香散文4
走在冷意漸濃的街上,迎面飄來一股烤紅薯的誘人香氣,濃郁的香味,讓人垂涎三尺。偶爾,駐足買一塊焦黃香甜的烤紅薯品嘗,暖手暖心,柔軟甜美的滋味,頓時綿延開來,在明媚陽光的照射下,心里覺得美滋滋的……
小時候,我最喜歡吃烤紅薯了。冬天出去游玩,只要看到有賣烤紅薯的,總是纏著母親,軟磨硬泡地非要買一塊,得償所愿后,就像一只貪吃的小貓,嘴角都是黃黃的紅薯渣。烤紅薯有紅瓤的,黃瓤的,紅瓤的黏稠,吃起來有點像栗子或土豆的感覺,黃瓤的最甜最軟了。一塊軟軟的烤紅薯,拿到手心里,暖暖的,香香的,和紅薯皮連著瓤被烤的冒了油,像蜜一般的甜,最好吃了。黃橙橙的,香噴噴的烤紅薯,吃得我渾身暖和,心花怒放。吃完后,還會戀戀不舍地用舌頭舔舔嘴角,一副回味無窮、意猶未盡的樣子。看著滿足了我的愿望,我開心可愛的模樣,母親慈愛地笑了。
知道我喜歡吃烤紅薯,只要有機會,父母出門總會給我帶回一塊。天氣冷的日子,父親會把烤紅薯揣在懷里,回來時變戲法一般逗我,掏出依舊熱乎乎的紅薯,我迅速剝皮后狼吞虎咽地大口吃完,一抿嘴笑了。有時候,我會纏著母親在家里自己烤一塊,可終是烤糊了,外面黑黑的,烤焦了里面還不熟,完全沒有外面賣的鮮美好吃。
吃著烤紅薯一路長大,上學的日子里,冬天寒氣襲人,在放學的路上,同學們買上幾個烤紅薯一邊暖手,一邊解饞,渾身暖洋洋的,一路吃著走著,笑聲一路,香飄一路。
長大后,忙碌的工作,使我淡忘了飄香的烤紅薯,而且還顧忌著在路上吃烤紅薯的樣子不文雅,很長一段時間,噴香的烤紅薯淡出了我的生活。
偶爾閑暇的時候,看到鄰居家的孩子不顧燙手,津津有味地抱著一大塊烤紅薯呼哧呼哧吃得正香,滿嘴吃得黃黃的,黑黑的,也顧不得擦,看著他使勁大口的吃著,濃郁的香氣撲面而來,沉淀在記憶深處的烤紅薯的誘惑,不可阻擋的泛濫開來。
“烤紅薯嘍,又香又甜的烤紅薯……”不遠處,又響起了熟悉的叫賣聲,走過去買一塊,外面包著一張紙,炙熱的放到微涼的手心里,軟綿綿的,輕輕咬上一口,久違的香甜,滋潤味蕾。在冬天的街頭,飄散一縷香甜,滾燙的甜蜜感,溫暖著我的身心。哦,那香甜、松軟、焦黃的烤紅薯喲,是童年時期美好的回憶……
紅薯香散文5
我出生在“瓜菜代”的年代,自然跟紅薯結下了不解之緣。要知道,那年月紅薯是人們不可或缺的主要副食。
窮人家的孩子要吃水果簡直是一種奢望,精打細算的外婆會在紅薯大量上市,賤得一毛錢能買五、六斤時不失時機的買上一堆,除了拌在飯里蒸著吃外,還會挑出一些放到竹籃里,掛在不起眼的通風處,讓它慢慢脫水。入冬了,紅薯竟甜得象蘋果脆得象梨。
童趣中最有意思的算偷地瓜,孩子們的暗號叫“偷地雷”。第一次“偷地雷”是那年初春。剛進校門就遇上了大饑荒,俗話說,“饑寒起盜心”,饑腸轆轆的我經過一塊薯苗地,見暗紅色的薯苗煞是愛人,心想地下的薯種一定更可愛。顧不得瓜田李下,佯裝系鞋帶蹲下,飛快的刨出一只,不待洗凈就啃起來。又苦又硬又澀的薯種,竟讓我不敢再偷“春雷”了。后來才知道出苗的種薯是不能吃的,有毒。
入秋后,早薯成熟了。薯壟被脹得裂開一條條縫,分明告訴孩子們,地瓜長大了!赤條條的孩子泡到小河里,摘下柳條做成偽裝圈戴在頭上,把自己掩蔽起來,游到河對岸,潛到紅薯地里,象鬼子偷雷般的小心翼翼扒開土,摘下大個的紅薯,滾下河去。可不能動了地雷的“弦”,不然太陽一曬,苗蔫了,準會被人發現,說不定過兩天我們還會光顧的。
三年“自然災害”,國營糧店也會搭售紅薯,為主糧的百分之十,一斤指標能買十斤紅薯。我會跟著外婆一老一少挑回一大一小兩擔喜悅。紅薯能把肚子撐得個渾圓,總比空著半節腸子的弟弟要好受,因為他不愛吃紅薯。不過上課可遭罪了,紅薯制造的氨氣在教室里此起彼伏,炮聲會不時響起。
下鄉后更是與薯為鄰了,稻谷要交足公糧,紅薯便成了農民的半年口糧。山區地多人少,廣種薄收,旱地到處都插滿了紅薯,碰上旱年,稻田種不上晚稻,也只好插上薯苗,收獲的紅薯堆成了山,會吃得你眼珠都發綠的。吃過飯,扒開灶膛里的紅灰,埋上幾只紅薯,收工回來,你就能吃上香噴噴、熱騰騰的煨紅薯。農家自然是煮紅薯湯當早點,蒸紅薯作晚餐,連大米飯也要摻上一半的紅薯干。一到深秋,收完茶籽,家家都忙著挖薯窖藏過冬的薯,還有的刨薯絲、洗粉、做粉條。晾在竹篙上的粉絲,在陽光下竟象一排排晶亮的瀑布。
走在大街上,遠遠傳來烤紅薯特有的焦香,推著烤薯爐的小販的吆喝里加入了那些“抗癌、美容、養顏、祛病”的現代元素,使你不得不駐足瞧瞧。你怎么也不能把穿著入時的女郎和土得掉渣的紅薯聯系起來,顧不得儀容端莊,剝開皮竟當街啃起來。
擋不住誘惑,我也會買上一只掰開。我從撲鼻而來的.焦香里,嗅出了田園的謐靜,泥土的芬芳,鉤起我對往事的回想……
紅薯香散文6
初冬的暖陽從山后邊爬上來,透過門前的小樹林,懶散地照到了院子里。
母親將煮熟的紅薯加上桔皮紫蘇搗成紅薯泥,然后在自制的小木板上開始刮紅薯片。院子里升蒸起的白霧一簇一簇,在陽光的照射下,與對面的群山相互映襯,有點像西游記里孫大圣騰云駕霧的場景。
小女兒在一邊搗騰著,說是幫忙,其實有點類似搗蛋。她時而挑一坨紅薯泥往嘴里塞,時而在母親刮好的紅薯片上捏捏。幾個螺紋手指印就印在了上面。母親并不生氣,笑裂著嘴對她說,“采采,這印了手印的都留給你吃。”女兒索性在每一塊紅薯片上按上手印。笑著對奶奶說,“這都歸我了!”
小女兒采采喜歡吃紅薯。當我第一次跟她講,我小時候每天都要吃紅薯,吃到看見紅薯就怕。女兒一臉的懵懂,然后露出羨慕笑意,說,爸爸,你小時候真幸福!天天有紅薯吃。在女兒的詞典里,紅薯絕對算一等一的美味,要不,她怎會如此羨慕我小時候天天有紅薯吃呢!
每次回老家,母親總會變著戲法把紅薯弄成各種式樣給采采吃。蒸著、煮著、烤著、做紅薯坨、紅薯餅、紅薯片。臨走還不忘塞上滿滿的一大袋與紅薯相關的零食,采采便會樂顛顛地往車上搬。
其實,父母年事已高,已做不動農活了。可看著孫女這么喜歡吃紅薯,特意在山坡上種了好幾塊地。一到秋收時節,紅薯堆滿了屋子。一時吃不完,母親就把它做成紅薯條,紅薯片,紅薯粉,然后用儲存罐裝起來,這樣收著,幾個月都不會壞。
不到半晌工夫。母親做的紅薯片就掛滿了整個院子,一排一排,井然有序,像懸著長長的簾子,又像一面面迎風飄揚的彩旗,煞是好看。
對于紅薯,我有著比較復雜的情感。喜歡過,討厭過,也害怕過。
我家住在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曉霞山腳下。這里山多田少,人平不到三分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生活非常清苦。一日三餐除了紅薯還是紅薯。早上吃蒸紅薯,中午咸湯鍋里下紅薯,晚上燒一大碗紅薯粉做菜。那個時候,我們那里流傳著一句話:“有女莫嫁石潭壩,紅薯坨坨呷發怕。”意思是這里窮得沒飯吃,一年四季只能吃紅薯。要是碰到收成不好的年份,恐怕連紅薯都吃不上。
在兒時的記憶中,雖然有過短暫的一日三餐吃紅薯的印象,但畢竟吃的時間不長,也沒感覺有什么特別的苦。即使是到了五荒六月,斷了糧食,父母也會盡量到鄰居家借上幾升米,補充一些米飯,來滿足我們長身體的營養需求。
讀小學的時候,我們中午一般不回家吃飯,幾個玩伴就會偷偷地溜到山坡里去拔幾個紅薯充饑,然后,跑到茶樹林的空地上挖一個洞,揀一些干牛糞和枯樹葉點燃,把紅薯丟進去煨,只留一個小小的氣孔出煙。一到放學,我們就會直奔茶樹林,收割我們的戰利品,吃著香勃勃的煨紅薯,心里總會騰升起一種打靶歸來的英雄豪氣。然而,這個秘密很快被一群放牛娃子發現了。不等我們放學,他們就會捷足先登,去茶樹林把我們的煨紅薯一滅而光。由于我們的力量不能與之匹敵,所以,每次也只能眼巴巴看著他們在另外的山頭享用本該屬于我們的戰利品。
后來,稍大些,我們就參加了隊里的集體勞動。其中有一項勞動就是“拾秋”,所謂拾秋其實就是到秋收后的田野上撿拾剩下的稻穗。山里沒有稻穗可拾,我們就拎把鋤頭帶個竹籃到山坡上去拾紅薯。我們尋一片已經刨收過的紅薯地重新翻挖,尋找他們遺漏的紅薯仔。面對一個個起伏不平的“戰場”我們細心尋找,即使饑腸轆轆,即使手被磨出了血泡也樂不思返,看著竹籃里沉甸甸的收獲,心里的美不言而喻。
斗轉星移。人們的幸福感也是不斷變化的,兒時的記憶中,吃紅薯,那是被動的,因為餓,不吃紅薯,沒得別的選擇。吃多了脹氣、打屁,有時看著紅薯都惡心了。那會有什么幸福感呢?
如今,紅薯不僅成為餐桌上的美味,還成了年輕人享受美好時光的休閑食品。它營養豐富,香甜可口。不僅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膳食纖維,抗癌物質和鉀;還有美容減肥,抗癌,預防肺氣腫,抗糖尿病,有益于心臟等功能。更有商家把它包裝成包治百病的食療良藥,時間讓紅薯登上了美食的盛宴。
如今,在鋼筋水泥構筑的城市里,偶然從街頭巷尾飄過煨紅薯的香味,不斷勾引年輕人的味蕾,也勾起如我一樣有些年代感的人久違的鄉愁記憶。其實,紅薯的味道還和原來的味道一樣,沒有改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紅薯的情愫變了,我們吃紅薯的心境也發生了改變。時間改變著所有,也承載著人們經歷滄桑的悠悠情愫。像今天,一家老小,圍坐在這山沖的院落,炊煙裊裊,暖意融融,紅薯飄香,又何償不是我們承前啟后兩代人之間的幸福滋味呢?
紅薯香散文7
走在冷意漸濃的街上,迎面飄來一股烤紅薯的誘人噴噴鼻氣,濃烈的噴噴鼻味,讓人垂涎三尺。有時,容身買一塊焦黃噴噴鼻甜的烤紅薯品嘗,暖手暖心,優柔甜美的滋味,立時連綿開來,在明媚陽光的照射下,心里認為美滋滋的……
小時刻,我最愛好吃烤紅薯了。冬天出去游玩,只要看到有賣烤紅薯的,老是纏著母親,軟磨硬泡地非要買一塊,心知足足后,就像一只貪吃的小貓,嘴角都是黃黃的紅薯渣。烤紅薯有紅瓤的,黃瓤的,紅瓤的黏稠,吃起來有點像栗子或土豆的認為,黃瓤的最甜最軟了。一塊軟軟的烤紅薯,拿到手心里,暖暖的,噴噴鼻噴噴鼻的,和紅薯皮連著瓤被烤的冒了油,像蜜一般的甜,最好吃了。黃橙橙的,噴噴鼻噴噴的烤紅薯,吃得我全身暖和,心花怒放。吃完后,還會戀戀不舍地用舌頭舔舔嘴角,一副回味無窮、意猶未盡的樣子。看著知足了我的欲望,我高興可愛的模樣,母親慈愛地笑了。
知道我愛好吃烤紅薯,只要有機會,父母出門總會給我帶回一塊。氣候冷的日子,父親會把烤紅薯揣在懷里,回來時變戲法一般逗我,掏出依舊熱乎乎的紅薯,我敏捷剝皮后風卷殘云地大年夜大年夜口吃完,一抿嘴笑了。有時刻,我會纏著母親在家里本身烤一塊,可終是烤糊了,外面黑黑的,烤焦了里面還不熟,完全沒有外面賣的鮮美好吃。
長大年夜大年夜后,勞碌的工作,使我淡忘了飄噴噴鼻的烤紅薯,并且還顧忌著在路上吃烤紅薯的樣子不高雅,很長一段時光,噴噴噴鼻的烤紅薯淡出了我的生活。
吃著烤紅薯一路長大年夜大年夜,上學的日子里,冬天涼氣襲人,不才學的路上,同窗們買上幾個烤紅薯一邊暖手,一邊解饞,全身暖洋洋的,一路吃著走著,笑聲一路,噴噴鼻飄一路。
有時閑暇的時刻,看到鄰居家的孩子掉落落臂燙手,津津有味地抱著一大年夜大年夜塊烤紅薯呼哧呼哧吃得正噴噴鼻,滿嘴吃得黃黃的,黑黑的,也顧不得擦,看著他使勁大年夜大年夜口的吃著,濃烈的噴噴鼻氣迎面而來,沉淀在記憶深處的烤紅薯的誘惑,弗成阻擋的泛濫開來。
“烤紅薯嘍,又噴噴鼻又甜的烤紅薯……”不遠處,又響起了熟悉的叫賣聲,走以前買一塊,外面包著一張紙,炙熱的放到微涼的手心里,軟綿綿的,輕輕咬上一口,久違的噴噴鼻甜,潤澤津潤津潤味蕾。在冬天的街頭,飄散一縷噴噴鼻甜,滾燙的甜美感,暖和著我的身心。哦,那噴噴鼻甜、松軟、焦黃的烤紅薯喲,是童年時代美好的回想……
【紅薯香散文】相關文章:
1.香棗慈母散文
2.蘭香撲鼻散文
5.經典散文茶香滿滿
6.藥香現代優美散文
7.夢里槐香的散文
8.香頌心情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