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事隨筆散文
舊事可大可小,卻不可以不說。大到歷史傳記、名家回憶,小到鄰里間的閑聊。一句“想當年”這舊事就得重頭談起。
一個人活一輩子,就免不了要和別人分享“舊事”。因為人與人之間的話題可以說無所不談,這當年事不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總得涉及一些。“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春去秋來,歲月無常。經歷滄桑,百般舊事,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句,要不然怎么說“往事不堪回首”。
“舊”的繁體字有一個草字頭,想必我們的祖先,看到草本植物的那一歲一枯榮,轉眼翠綠變蒼黃,于是有萬分感慨,想必這個“舊”字也是從此而來。
舊事,入了廳堂被人神話,就可能成為傳說;經過歲月洗禮,要是沉淀下來,就或許變成典故。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不論政治的風云變幻,文人的風韻故事,還有塞外的金戈鐵馬……,總有那么一些令我們后人向往的`年代,甚至想去穿越。也難怪外國人說中國人太喜歡過去,似乎中華民族就是一個懷舊的民族。東方文明偏于一隅,雖然也有一些戰爭比起西方的殖民年代,還是表現的特別文雅。
未來可以不想,但是舊事卻不能不提,我甚至覺得舊事尤為重要。“萬里長城今猶在”,那舊事可是真真切切的發生的身邊;烏托邦形同的美麗,到底是一場鏡中花。要是哈利波特,那只能算是童話。
好友電話襲來,說我還欠他十元錢呢?舊事有的雖小,卻也不請自到,甚至躲都躲不開。楊白勞就沒有躲開黃世仁的討債,最后死在了大年夜。這楊白勞也是封建舊事里,那勞苦大眾的一個代表罷了。
如今我們面對歷史,想想那些悲慘的舊事,安慰一下自己。如今的安定生活,真是來之不易。這樣的回憶雖然沒有必要卻有意義,我若到了一個城市,我會打聽一下周圍古跡,如果有烈士墓或者紀念碑我都會去看看。這些烈士墓有大有小,大的烈士陵園有不少學校每年都去掃墓,作為一場愛國主義的教育;小的烈士墓可能永遠遺忘在深山里,把幾株蒿草后,面對這死得其所的烈士,身后只能在這里寂寞了。
魯迅先生寫的《立此存照》,如今看來也是舊事舊感了。可惜先生發表的不多,也就七八篇,要不然也是民國時代的“笑林廣記”了。政治里的舊事,是史學家必須面對的課題;文人們的舊事,我們可以在歷史另一面尋找一些雅趣;娛樂圈里的舊事,從民國的名伶開始,也是一段不衰的八卦史了;老百姓的舊事,只能是彼此聊天的談資,或者是日記上的自我存照了。
學校放寒暑假的時候,老師除了必要的數學語文作業,還得寫這若干天的日記。不過那個時候哪有寫日記的習慣,只能在快開學的前幾天編造一番。
寫日記也不見得就是一個必要習慣,不過如果寫了最好得堅持下去。我在大學的時候翻起中學的日記本,有一些事情如果不看,真的想不起來。如此來看,日記也是保存個人舊事的漢字展。
看日記也有往事如煙的感覺,真是悲喜千般如夢幻。我覺得這“往事”倒不是說真的如煙一樣,說散開就散開了。應該是歲月無情,一不小心,已經舊事漣漣。來得讓人有點猝不及防,似乎一眨眼,剛才那一瞬間,就已經成為舊事了。
【舊事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4.城南舊事閱讀隨筆
6.那點舊事兒 散文
7.城南舊事經典散文
8.金陵舊事經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