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與雨抒情散文
對于水,我常常心存感激,又常常懷有畏懼。
我感謝水喂養著我們,滋潤著世間的萬事萬物,它讓歲月的條索一節一節從不斷開地扭轉下去,讓宇宙由此永恒。水的清涼、甘甜,我是刻骨銘心的,在那個酷暑的夏季,我去深山里走訪一位農民,到達目的地后,在我干渴的視線里,一瓢水從長者的手中傳來,帶著盛情遞向我,我激動了,眼睛潮濕。當我把這個故事講給我父親聽時,父親告訴我:滴水之恩,應當涌泉相報!這是父親對水與情的理解,也是他給自己兒子打上一個如何感恩于別人的烙印。
就是在那些干旱的季節,通過網絡上一組組鮮活生動的照片,我感到在那一片土地上,對于水的渴盼,不再只是哪一個人,哪一株禾苗,而是所有的妻兒老小,所有的稼禾牲畜。他們無不渴望一場甘雨的滋潤。在那里,即便鉆井取水,也不能解眾人之渴。雨呢?雨到哪里去了?人們對雨的需求,開始叩問著碧空萬里的蒼穹。
在與自然災害斗爭的時候,人總是主動出擊,聽說在一個干旱地區,一位村支書為解決村民的飲用水,他四處尋找水源,在一個山坡上,他丟下了一只布鞋,以身拭入,竟滑到了只有一人身粗的無底山洞里,再也沒有起來,以至后來的發現者都無法從深洞里將他撈起,生命的探測儀在那里也失去了作用。一只布鞋,留給村民無盡的思念和悲痛,所以在特殊的`時刻,我不恥笑村民祈神降雨,我理解他們迫切的心情,但我也不相信什么東海龍王送雨。我知道,總有一天雨是會下的,它會落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沒想到這一場雨,局部地區內澇成災。一連幾天的大到暴雨,讓江滿河溢,兇猛的洪水更像一頭脫韁的野馬,任性狂奔,卷起滔滔濁浪,一路沖毀莊稼,使圩堤崩塌。
是什么讓我們在洪水的面前顯得如此軟弱無力?從電視上看到內河洪澇,村民紛紛轉移,我的心就痛得厲害。我是從農村里走出來的,是農村的雨水將我濡養成人,看到報紙上山體滑坡、棉花被淹、雨夜萬人大轉移、筑牢“護民壩”等一篇篇報道時,我感到我的父老鄉親又在經受著一場自然災害的考驗。我走上一段內河大橋,擠身于眾人之間,看混濁的河水卷席著草木、樹樁順流而下,在老家,我兒時爬過的藤條是否安在?也許它被洪水沖斷了,沖走了,說不定現在正從我眼前經過呢!想到這里,心里便有一股憂傷之感,這種感覺,絕不同于孔子當年站在河岸上看著浩浩蕩蕩、洶涌向前的河水發出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之慨。
這些年,我從農村來到城市,后又多次深入農村,當我一次次去接觸那些樸實的農民,了解他們的心聲時,我聽到最多的是:祈求年年風調雨順;祈求魂牽夢縈的防旱排洪的水利工程,不再是種企盼,而是現實中的一種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