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夏天出門經典散文

時間:2019-06-11 08:08:44 經典散文 我要投稿

夏天出門經典散文

  一

夏天出門經典散文

  如果說此時我最鬧心的一句話,那就是“夏天的出門,冬天的行頭”――這個行頭不是戲曲家華麗的裝備,而是最平常的行李。行李這個話是很現代的話,直到我參加工作之前,在我的語言里是沒有這個詞匯的,當然在我的父輩那里也沒有這種“官”話。為什么把路上帶的物品包括衣物叫行李呢?行,上學之后是明白的,就是走路跑路嘛;李是怎么跟物品搭上關系的就叫人多有迷惑。算了,有些事情本來就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有說清道明的時間,早趕百十里路啦――如果在高鐵上,應當從鄭州到洛陽了。總之,這會兒火車上空調把溫度調得太低,只穿了件T恤的我渾身都是雞皮疙瘩,冷啊!過去無論天氣多熱出行都死死記住老一輩的話,要帶一件外衣長袖的――冬天的行頭,這次沒帶,偏巧遇上低溫。十來天前到北京鄭州還帶了件長袖襯衫,這次覺得要到天府之國而且天氣進一步地熱起來,前幾次帶了的厚衣服也沒用上,遲疑了下還是放棄了帶,誰能想到這時節能在火車上遭遇“寒流”?意外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老人早就說過“冬天的行頭”,我還是沒有牢牢記死――一般地記住不管用,要變成行動、不因過去沒遇到就放棄,這才管用。世上的事情大體都是這樣,你忽略了什么,擔心什么,很可能來的就是什么。據說世界上有幾十條諸如“墨菲”“二八”之類的定律,不知道我遇到的這種情況應當包含在那一條里。

  出門就怕帶東西,帶東西它重,它拖拖拉拉地麻煩啊。可是又不能不帶東西。去看親戚朋友,不帶點兒特產禮品,不帶點兒表達心意的物品總不是回事兒。或說,現在經濟好了,帶著錢就好。有錢當然沒問題,“走遍天下”嘛。不過,還有些不是錢能購買得到的東西,比如有地域特色的物品,帶著人情溫度的小玩藝兒,給親人朋友的感覺與拿錢隨便哪兒買得到的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記得小時候聽一位農家大伯在憶苦思甜授課后接受一副畫作的時候講“紙輕禮義重,雙手拿不動”,他的話簡短夸張,意義深遠。有些時候你帶的禮物不見得貴重,卻是一份多少財物都不能相比的感情。感情這東西無法出售,能用錢買到就早被有錢人買光了。我出行經歷了大包小包――輕裝――適當的行李、該帶的物品不怕麻煩3個階段。不用說你就知道,大包小包是物質極不豐富的時代,我剛參加工作的1976年到2000年前后,同時也是父母在家的時候。早年間,每次探親,都處心積慮地把城里有的家里父母妹妹弟弟沒見過的食品帶回去,春節還得給每個人帶件衣物。由于沒有多少錢,那個時代的大包小包也沒多大,一個大提包,斜背個掛包就了不得了。之后多帶的是單位分發自己節省下來的福利,包括老家沒有的大米、色拉油,冬天還要帶些帶魚、蝦之類的稀罕食品回家過年。有父母啊,哪樣東西不帶回去都覺得心不甘、食無味。食為天嘛。《左傳.鄭伯克段于鄢》中有一段講有個叫穎考叔的以貢獻的事情見莊公,莊公賜其食,他把肉放在一邊不吃。莊公問為什么,他說他的母親沒吃過君上的食物,請求允許帶給母親。文章用吃東西引出穎考叔為莊公解開與母親姜氏“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的死結,但給母親帶肉的事情,能夠讓人感受到孝的感天動地來。我談不到孝,只能說是戀家,放不下每天行走在土地上的父母親人。后來所以輕裝,是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有些過去要帶回去的東西,成了現在要“返流”的物品。比如父母種植的新鮮食品,每次回來都要帶回來些與妻兒一起共享,臨別在父母手里放點兒錢,就覺得非常自然了。可惜的是,父母分別于2006、2008年先后辭世,讓我不能更多地盡孝,回家帶什么不帶什么,已經無關緊要了。

  再一次把行李箱裝滿,是到兒子這里,是把家里留存、兒子處需要的物品一樣樣地搬回來。既然兒子需要,他為什么不帶?你算是問著了,你四下打量一下,現在的孩子們,有多少愿意拖拉著沉重的行李走路?他們的思想非常現代:“帶什么帶,需要的話買就行了”。他們說得多輕松,好像錢能從地上撿起來似的。他可沒有我這種想法,家里有的,盡量少花錢。可是我無法說服他,有道理的話他也是有選擇地聽,聽那些能讓他更輕松些的道理而不聽那些加重負擔的說法。所以落下的行李就只能有當父母的扛了。話說到這里,又不能不承認孩子們的觀點有他們自己的道理,我們這算是“自討苦吃”。說起來,拉一箱行李也不值多少錢,最多價值千兒八百的吧,現在哪兒還缺這個數啊!可是這樣的苦我還是愿意吃的。因為無論300還是1000,都不能白撿,能省一分是一分,勤儉持家是傳家寶啊!

  來來回回地走,拉過大包拎過小箱,背過行囊又撿起大箱,現在知道出門的行李還是寬松些好。別一味地圖輕松省力,別一味地減輕負擔,拉一個大箱,把能帶的物品都帶上,牢牢記住老人的老話,后悔的時候要少得多。

  二

  好些事情都是有預兆的。比如7月會遇上寒冷。比如炎熱的氣候竟然在火車里被人為滯后了。

  那天早晨起來去吃早餐,就遇上一陣冷雨。要知道,這個西北小城里并不像南方那兒有朵云就能下雨的,但今天早晨的天兒飄來一團云,雨就紛紛而來下了。好在不大,噼里啪啦響了七八分鐘就煙消云斂。太陽沒有如約而至,繼續躲在稀疏的云影后藏貓貓。弟弟把我們送到車站上,氣溫不是高了,而是更冷――越到祁連山下,“(車)窗”含南山(祁連山的別稱)千秋雪了呢!至于千秋還是萬年的事情,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長;山有多大,雪有多年吧。如果非要弄個清清楚楚,就找百度吧。

  想不到本身就是件悲哀的事情。為什么想不到?因為我們太沒有危機意識。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想不到還因為我們在太平盛世里養尊處優神經麻痹,把人的基本生存之道都拋棄了。人有哪些基本生存之道?首要的恐怕就是敬畏天地、居安思危。由此便能有居熱思涼、居寒思暖、居飽思饑等等。能想到,便能預防,時刻準備著,便沒了遇事的慌張與后悔。是的,此時被空調調得渾身發涼,只能后悔,為什么沒把老話記死,多帶件衣裳。雖說行李已重、已擠,也不多一件衣服啊。好在在臥鋪里,可以鉆在被窩里,可以披被而作――這模樣一定很有意思,像電視里看到過的那樣,只是老鉆在被窩里躺著也受不了啊。

  好在還有旅伴著的歡笑,談話,玩鬧。路邊是莊稼地,看不到大豆高粱,能見著玉米小麥。玉米剛剛起身,小麥已然麻黃。地域不同,莊稼不同。一個月前河南半月前陜西的麥就顆粒歸倉,到處是麥茬上的金黃了,河西走廊的'麥才陸續由東到西抽穗、灌漿。南方是稻谷,應當是另一番景象。車上的四川男人不住地發出議論:郎個玉米咋則個樣子?則么窄個行行,辣么稠個株株,咋個長嘛!在我們辣里行距20株距30才要得的。它這個苞米棒棒能有一巴掌長吧!看他悲觀的樣子,好像這地是他的被別人糟蹋了。我對他說,這里的玉米收成也很好的,陽光好,地有勁,不怕長不起來。一畝地打一千多斤毫無問題。我沒對他說,我家過去種過玉米,地里密不透風,一個棒子十來公分,過去沒有機器,收起來費勁著呢……他說他是綿陽的,在新疆打工多年,做裝修的,不曬太陽,好掙錢些,這次回家接孫孫去新疆耍。耍這個詞在四川人這里被用得活靈活現、淋漓盡致。玩是耍,找女朋友是耍,假日游樂也是耍,三五好友逛街還是耍,實在是要得的很!一邊一位老家在廣元的女子說她在建筑工地上,每天做工十二三個小時,累著呢。男人說咋不找個好些的活干,女從笑說沒哪個本事,就只能出苦力的了。做苦力也好,臉上堆滿了笑,也沒被新疆的大風陽光吹曬太黑,不錯的了。對啊,干什么重要的是活個心情。有個好心情,還管做什么呢!

  傍晚從蘭州上來一個“兒童團”。看上去像是初中畢業的孩子們,乘著假期去看西北的。少男少女一堆人,立刻把原本有些冷清的車廂擠得火暴,似乎空氣也沒那么冷了。孩子們嘰嘰喳喳像誰把蜂窩捅了一竿子,晚上休息的燈關上還嗡嗡了半天。我迷糊中睜開眼睛看手機時間已過11點。目光所及,坐著躺著的娃娃手里盡顯手機顯示屏的光芒,無不是游戲或大或小的聲響,由不得暗自長嘆一聲,娃娃們的眼睛啊!

  孩子們的熱鬧渲染了次日一天的旅程。幸虧他們,車廂里的寒冷逐漸隱去。當然當然,秦嶺一翻,也是南方風情了。對面是個換來換去倒到同學堆里的小胖子,他的上邊同樣是個換票換過來的小女孩,我的中鋪也是個小女孩。兩個女孩有點想象,尤其是一笑那鼻子嘴型,是什么親嗎?對過上邊是個小男人。小男人似乎很有女孩緣,好幾個女孩都圍著他轉,他像個皇上一樣,時而彈一下女孩的頭,訓幾句,沒有著惱的。對面的小胖子能吃能睡,早晨醒來見他袒胸露腿,呼呼大睡。醒來開始吃,還一遍遍問誰要吃香腸:哪個吃香腸?不知道這是句孩子們中間流行的戲言,還是什么。吃飽了的他們開始嬉鬧,于是那個小胖子又會不時發出感嘆:我真的要懷疑我的人生嘍!這話用四川方言講出來,別有風味,令人忍俊不禁。不信,你試試看。這肯定是句流行語。而他用童趣川腔講出“懷疑人生”來,在讓人感覺好笑之外又心生酸澀――當他過幾年真正懷疑人生的時候,不知道還會不會想起今天的戲謔之言!曾幾何時,我們在小學時編各種戲言的聲音音猶在耳,等對照現實明白一語成讖的時候,已是明日黃花!至于其他孩子們你追過來他瘋過去,一個小男孩過來充電被頭頂上這個小男人趕走,臨走狠狠對了小男人一拳;好幾個好看的小女孩圍過來跟小男人說話玩鬧,有一個個子很小的小伙子拿著寫好的數學還是物理題給幾個女孩講題,快到成都的時候又紛紛傳說每個人考試的分數的事情,層出不窮,就不一一例舉了。慢慢地,與周圍幾個小孩子就熟了,中鋪那個小女生拿出她在旅途中購買的葡萄干給我們分享的時候,我們毫不猶豫地接住了――吃,也是一種信任!

  好在還有車窗外的風景變幻。要說旅途的豐富,恐怕找不到從祁連山下到成都一路而來的差異與多樣化了。從祁連雪,荒漠戈壁,到蘭州前后的黃河流域,黃土高坡,這是黃色基調;經天水過寶雞,越秦嶺進四川,這是綠色風光。黃有黃的味道。火車翻過了二十多公里的烏峭嶺隧道,跨黃河到甘肅省會蘭州。河北黃土山嶺層層疊疊,丹霞地貌五顏六色;河南高天厚土壑深溝幽,種草種樹三十余載禿嶺見綴。天水之城半夜經過,但它小江南的風貌我早有目睹,包括寶雞,曾經利用轉車的機會參觀過好幾個景點。這里不僅景色宜人,而且是中華民族發源之所,文化內涵極其深厚。天一亮已經身處秦嶺北麓的鳳縣附近,所見一派蔥翠,所望碧嶺高聳。穿山越嶺來看你,你卻藏身山背去。山背還有山背處,不知何時能見你。越過一個山洞,就有一幅美景,層翠疊嶂,近青遠黛,云煙裊裊,人影淡淡。或江邊行,看小舟自橫,沙堆累累;或山間過,看車頭進洞,龍尾擺身;或田中走,看稻谷搖曳,白鷺張望,荷葉田田,溪水潺潺……

  萬畝核桃漫山遍野,一條高架直通南北。多么想這車再快些,像北京到西安的5小時候,西安到鄭州的不到兩小時。我這一趟,要30多小時啊!

  火車從到蘭州的晚點2小時到成都的晚點53分鐘,一切都那么出乎意料。據說是湖南等南方暴雨成災的緣故。一切都是傳說,列車廣播里沒有講過一句為什么晚點,為什么趕回來了一個來小時。我們就認為是水災吧,為自然災害所耽擱,無怨無悔。火車還要遠去,祝余途更加順利!

  2017年7月3日追記

【夏天出門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1.夏天的靈感-經典散文

2.我的夏天-經典散文

3.夏天的原野-經典散文

4.雨的夏天經典散文

5.愛在夏天漫步經典散文

6.經典散文從冬天到夏天

7.經典散文:夏天過后就是秋

8.被風吹落的夏天經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