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我的年味的抒情散文

時間:2019-01-23 20:09:35 抒情散文 我要投稿

我的年味的抒情散文

  臘月二十五,稱之為跨入年界了,我們也打好大小包袱起程回家過年了,腳步還沒起航,心已到家了,雖然常回家看看,但是此時回家過年的感覺卻不一樣。高速公路穿流不息的車輛,大多都是為了過年往家趕,載著滿滿的年貨等等。

我的年味的抒情散文

  回到家里,見到家人安好我們放心!小孩子們吵嚷跳躍熱鬧非凡。少不了應(yīng)孩子們的饞嘴,糖果朱古力等是小家伙們開心的禮物。家里的擂茶是我們回到家的第一口食物,自家種的青菜,就著擂茶拌飯,使長途疲勞的身心舒緩過來。回到家里,看到一切都干凈利落,婆婆早已把家里的一切都收拾洗干凈了。

  吃過晚飯,提議去一趟娘家,爸媽剛好得來許多魚兒,有鯉魚福壽魚,爸媽特地給我們留了兩條鮮活的大鯉魚和一些福壽魚,看著新鮮的魚兒,就知道那是一道美味的菜肴,因為那是河里打的魚兒。

  年二十六,媽說昨兒新鮮的魚兒也要給剛出嫁的妹家送些去嘗嘗,于是我和小妹承了這個人情給送去,這個人情換來親家的一頓好招待。待回到娘家,媽媽已蒸好了碗粄,接著蒸年糕,承家親情,媽說每年的慣例,給我們四個碗粄,那是我們年輕一代漸漸遺忘的傳統(tǒng)。這些東西吃起來就一個甜甜粘粘的感覺,可是卻要媽多少心血啊!

  回到家準備晚飯時,公公自種的淮山薯子讓我覺得稀罕極了,公公說在家的吃到不想吃,而我們在外的人當寶似的。可不是,如今的食品問題,都覺得在農(nóng)村里自種的各種瓜果蔬菜很稀罕。

  年二十七,婆婆要蒸年糕了,我只能打打下手,過年于我們農(nóng)村,總是少不了要蒸年糕這回事,蒸年糕得用大鍋柴爐來燒火蒸。在準備蒸年糕的前一天要量好糯米,洗凈幾遍,泡在水里,泡一夜到第二天一早,便把米撈出來,漏干水份,晾干爽些便拿到打米磨房磨成粉。然后煮糖水,為了顏色不會太黑,不能全用紅糖,加一半或是三分一的白糖,煮好糖水放涼,準備大盆和粉,糖水先不能倒太多,用手拌均勻糖水和粉,再慢加糖水,一直把糖和粉拌成漿糊一樣,倒在蒸器上,一個圓圓的大鐵托盆,抹點油上去,不容易粘連,大鍋里水燒開,放好架子,把托盆里的漿糕放上去開始蒸了,蒸年糕的蓋子是用一個大鐵鍋做的,鍋尖安了一個把手可以提。燒火要準備許多木柴,通常不好剖開的柴頭,這時候就用的上了,當火氣燒旺了,就可以用柴頭架在爐子里,慢慢地燒,也不用隨時地要在爐子旁邊看火,蒸一鍋年糕要五六個小時,是個漫長的工程,蒸好了要放幾天才能切開,過年后親戚往來人情回禮一鍋蒸年糕也沒有多少可分。

  現(xiàn)在的人并非家家都會費時間去弄這些東西,比如碗粄,也叫大喜粄,用吃飯的碗來蒸,現(xiàn)下都只是在年節(jié)買上幾個或用或吃,年糕也一樣,少少的買上一些很省事,但是,少了費心動手做制的東西,就少了人情的味道,再過幾年后,我們年輕一些的人,不再傳承老人的傳統(tǒng)制作,年節(jié)大概會變得更冷冰冰的,所以現(xiàn)在還能親自動手的都覺很珍貴。

  年二十八,釀豆腐,這也是過年的一道的必需的菜品,做這個我普通的手藝能應(yīng)付的過去,豆腐是家鄉(xiāng)實在的石膏豆腐,方方正正的一塊一分為二。豬肉肥少瘦多,剁豬肉卻要些力氣,也要些功夫,家用砧板不大,釀過年豆腐的豬肉卻不少,所以不讓豬肉往下掉也是一件事。然后差不多的時候再加些蒜頭,不帶葉子的苗,剁碎了再加調(diào)料,和勻了就動手釀了,一鍋豆腐從動手到炸好也要大半天的功夫,我只做前邊簡單的,炸的事都是婆婆來做,她比較懂得火候,不至于太老或太嫩,不好吃或是不好保存。

  年二十九,做菜包粄,也算是陸河的一道傳統(tǒng)美食,做這個更費功夫從準備菜到動手包再到上大鍋蒸,有句說:“媳婦做一晝,吾使家翁一下啜。”也就是說做要費上一天半天,不用家翁一下就吃完了。做菜粄需要準備主要的菜是蘿卜,蒜梗,炸豆腐塊,豬肉碎,蝦米等,當然也有依個人喜歡的口味增減。蘿卜和蒜苗,前一天下午從菜地里拔回來了,一大早起來,把蘿卜刨成絲,用鹽抓干水份,蒜苗先撕成小條再切碎,然后是豆腐等等都切碎,上鍋全都炒熟了,做菜粄的餡料就準備好了,香香的,忍不住先嘗一下。菜弄好了,就是煮粄胚的事,大鍋里煮上幾碗水,看粉來放,真的不夠水時可以加開水,水開了之后把粉倒進去燜一下,燜到冒泡時開始用擂茶棍攪拌,拌的差不多,盛起鐵盆還要用手揉搓,剛盛起的粄胚很燙,但就是要乘熱搓,搓到粄胚有些韌性時便可摘下一小團一小團來捏,捏薄成小碗形狀,裝上菜,兩邊輕輕扣包住,成形的菜粄像是小鳥兒一般,因此家里有人叫做“鳥兒粄”我從十二歲開始學捏粄包菜,但也不見得能夠捏的如商業(yè)街上賣的輕盈巧薄。和婆婆忙了一個上午,總算有一大蒸盤可以慰勞家人一頓午餐了,一大家人熱熱鬧鬧喝上一碗擂茶吃幾個菜粄,這種感覺像是小時候過年的氣氛。

  年三十,除夕,這是這年的最后一天,所有人都為此忙碌,忙著問候,問候我們祖先,準備三牲祭拜,問候在家的老人小孩,派利是,問候遠的朋友,信息電話網(wǎng)絡(luò)繁忙。突然看見手機上還存有馬年發(fā)出的問候信息,時間啊,怎堪一個快字了得!

  除夕的午餐,我們的慣例是雞湯肉丸河粉,今年是煮米粉絲,清甜爽口,公公說我們認為好吃是心里作用,我卻認為是自家養(yǎng)的雞煮的湯真的是無比清甜的,不需要加佐料來提味。

  為準備下午四點鐘祭拜祖先,到了兩點左右,小孩大人都輪候沖涼了,穿上新衣服,小孩子們活躍比論新衣服如何漂亮。而我們的耳朵里已經(jīng)響起了別人家的鞭炮聲聲響徹,我們的天空下籠罩在濃煙中,聞到的火藥味意味著過年了。

  爆竹聲中除舊歲,春風送暖入屠蘇!年夜飯,我們團圓的重要一頓飯,一頓豐盛好意頭的團圓飯,對于時下物質(zhì)豐富的年頭,雞魚豬羊肉樣樣有,菜肴并非我們主角,雖然我們都為此而忙碌了,但是團坐在位的一家老少都平安幸福健康快樂,才是一個家一年的總結(jié)和新的祈盼。

  天空黑下時,喜慶的`煙花閃亮了整片天空。親房的兄弟姐妹們來往問候嘮嗑,家家的茶幾上都擺下了糖果等零食,孩子們到哪都肆無忌憚地挑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到中央電視臺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開始時,我便不再走動了,守在電視機前,期待今年的一場文化盛宴。獨自看的晚會還沒有結(jié)束,到十一點半,各家各戶又開始一輪煙花炮竹的轟炸,雖然這也是年味的一種習俗,打開門炮,意示新的一年開門紅紅火火,但我個人認為那是一種陋習,炮竹濃煙重氣和煙花聲聲轟鳴讓多少人的心臟跳動不寧。

  初一,用齋果菜祭拜祖先開始新一年開始了,早上起來備些齋菜果盤,祭拜完后,早餐都吃些齋飯,年初一,老人們都教導(dǎo)孩子們不要亂說話罵人等,要講吉利的話,除了親房家來往拜年,不走別的親戚,但現(xiàn)在人們年假匆忙,不拘那些老規(guī)矩,走些好朋友之間的拜訪。

  年初二,是所有為人婦攜夫帶子回娘家的日子。我想大部分的女子如我一樣,滿心歡欣的,過年回娘家女兒們誠心誠意帶上禮品,娘家親房的禮和孩子們的紅包等等,而娘家的親人也如是,精心準備一桌好菜肴來招待女兒女婿們。有時我慶幸自己沒有遠嫁,不拘只在年初二回娘家看父母。因為嫁的近,年二十九做了菜粄,剛出鍋時,公公騎上摩托車給娘家送了些嘗嘗新鮮。媽媽和小妹都說好吃。也感到欣慰。

  娘家的大廳一角擺著許多親房回來女兒送的禮品,有水果,有飲料,有糕點餅干等等。伯伯來家串門看到一地的東西嘆了口氣跟我說:“你們回娘家的女子們,往后是不是改改這習慣,不要這些東西提來提去,怕是過年寓意不好就拿一對大桔就好了,給小孩子小紅包,就輕松多了,過個年也吃不了這么多,都浪費了。”我思想了下,覺得有道理,媽媽為了應(yīng)付這些女兒們的回禮,在年前已做好許多的“黃花夢”粄,做“黃花夢”也是一件大事,從田間找“黃花夢”草開始,一樣樣記下來的話都太長篇大論了。伯伯說的話就是怕實行不了。

  年初三,小時候聽說過這天是“窮鬼日”這天不宜走親訪友,家家都會這天打掃門庭,把垃圾送出去,也意示送窮。窮鬼日之說現(xiàn)已淡出了我們的生活,都不介意還是會拜訪親友等等。

  年初四,承蒙新婚妹妹家人的邀請,娘家伯母弟妹和我們一家四口共八人到妹夫家做客,一個城邊家庭小鍋小灶要來招待一行八人的午餐,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從我們進到妹夫家門口看到時,兩位親家老人和小姑子就忙個不停地準備著,廚房里飄來的陣陣香氣,讓我們覺得親家如此盛情頗感不安。從一落座端來上好茶水和點心到開桌的豐盛午餐菜肴,都滿滿是熱情的厚意。頗具特色的娘酒煮羊肉讓人回味無窮,娘酒是梅州那邊的水酒,純甜不烈,卻有后勁,羊肉配上當歸紅棗黨參等中藥材,加些生姜和娘酒,用慢火細細熬燉,直至濃醇的酒肉,入口無膻味,有句話說:“冬到時節(jié)羊酒香,進補身體最合時”。

  年初五,“出年界”,過了這天,感覺像是年已過完了,各家各戶開始打主意了,為新的一年做好新的打算。但是地方把這天當是迎財神的日子,村里今天也將熱鬧一翻。為村里人信奉的伽藍佛祖請出來游行各小村舍,祈求我們平安康健幸福如意。早上七點鐘,福首們?nèi)ド駥m里抬出佛祖大帝香爐等等每個人都虔誠地抬舉,一路向自己的村里每家每戶門口經(jīng)過,每經(jīng)一小段路鞭炮連天一片,加上天氣陰霾,仿佛我們是騰云駕霧一般。經(jīng)過人家門口時守候在路邊的人向佛祖行禮跪拜,用手中的香換回一枝插在自家門口。抬到村中的置放點,各家拿來糕點果品茶酒供奉,請醒獅賀彩,燃放爆竹,在佛祖面前許下下一年的福首理事經(jīng)理等,一個上午時間差不多了,佛祖便巡游下一個村子,在約好的時辰把佛祖抬向等著村的村口,待他村人接過了佛祖等尊架便可了。

  年初六,按我結(jié)婚以來每年的慣例,娘家的弟妹們都要提來給我論念生日,因為我是正月生日的人,所以每年都有娘家人念叨,來家吃一頓飯,有時日子特別,媽媽也親自來,今年老二出嫁了,她也有夫家的事宜較忙,不到場了,弟弟叫了堂妹一起來。過年天天都是魚肉之餐,今準備了較多為清淡的菜色,我想都只是圖個親情的氛圍。我在想,往后幾年,老三老四也成家了,除了我們女子回娘家,其它的招待飯餐也怕會越來越少了,就像今年去老二家,有感太過麻煩的事都想退避三舍。但當事人也有覺得無上情愿,就像我一樣,很樂意為此而忙乎半天。

  年初七,稱之為“人日”,神話傳說,神在初一到初七分別創(chuàng)造了雞狗牛羊豬馬人,初七就是創(chuàng)造了“人”,所以這天是“人日”。

  陸河人在初七的午餐都吃“七樣菜茶”,也就是有七樣菜,有芥蘭,荷蘭豆,脈菜,蒜苗,芹菜,茴香,菜心等等,七樣隨意搭配,反正湊足七樣就好,混炒或分開炒,擂茶很簡單,一勺的茶葉,一勺芝麻,幾把花生,放入陶制瓦缽內(nèi),用茶樹棍轉(zhuǎn)搗成漿,加一些薄荷,開水沖上,一股淡淡的清香,就著擂茶拌飯吃,對于吃膩了年味,這一餐,清淡爽口。我也覺得,吃了七樣菜茶,也意味著新的一年有七彩的生活,過了這一天,大部分的人們開始了新一年奔波,許多遠在外地打拼的人,已踏上了離鄉(xiāng)的路,分別的無奈和背后的叮囑,隱藏難舍的淚水,帶著即將結(jié)束的年味,走向新的開始。

  正月初十,“天穿日”,老人說“天穿日”不宜出門謀生,說做再多都不夠補天穿,為補天穿,我們要煎甜粄,年前家里蒸的一大盆年糕甜粄分了親戚等余下現(xiàn)才能好好品嘗,平底鍋放些調(diào)和油,甜粄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煎,火候適中,不能煎太長時間,待到甜粄軟化皮有點硬時可盛起來吃了,外酥里軟,軟糯香甜。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有些地方鬧元宵猜燈謎也也頗為盛大,我煮一碗湯圓便算是過了元宵節(jié),值此我所記的年味也差不多了。過年于我來說就是一個親情團聚的節(jié)日,再多的美食都只是為撐起親情的希望。在許多人覺得年味越來越淡的時候而我卻覺得年在我心中從來都很重要,時節(jié)的更替,外出的守望,領(lǐng)悟的親情,珍貴的回憶,有錢或沒錢,都回家過年!

【我的年味的抒情散文】相關(guān)文章:

1.年味的抒情散文

2.家鄉(xiāng)的年味抒情散文

3.濃濃的年味抒情散文

4.夏味的抒情散文

5.我心中的年味

6.我懷念的年味經(jīng)典散文

7.我心目中的年味作文

8.年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