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我的父親母親,沒有愛情更有情散文

時間:2018-10-22 12:13:01 愛情散文 我要投稿

我的父親母親,沒有愛情更有情散文

  我上大學、工作以后,我一年在家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日子就變得屈指可數了。

我的父親母親,沒有愛情更有情散文

  每次回家,都能看到父母臉上的皺紋又增加了幾許,頭上的白發又多了幾根。可是,不變是每次都能見證父母的"爭吵"。

  一般情況都是父親氣急敗壞責怪母親切的菜形狀不對,炒菜方式不恰當等等,母親就不緊不慢說"就你能干,你不也吃我做的飯幾十年了,也沒鬧死"之類。有時候父親,實在看不過去,就卷起袖子親自上陣了。

  很多時候,不禁會想起瓊瑤阿姨描寫的一些愛情故事,那么多的卿卿我我,海誓山盟啥的,這和我看到的父母的生活簡直就不是一個頻道嘛。甚至,有時候我就懷疑父母之間根本沒有愛情。

  多年以來,我就一直在"探秘"父母如何走在一起的。經過我堅持不懈的采訪他們求證,父母相識相知到成為一家人的經歷也在一些碎片化的片段中得以充實。

  父母成年的那個年代,正趕上中國廣大農村熱火朝天大搞社會主義建設的年代,"五年趕英,十年超美",不僅僅是掛在口頭的口號,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偉大領袖"深挖洞,廣積糧","興修水利"的號召,就是千千萬萬人民群眾的行動號令。

  父親非常榮幸地成為了興修水利大軍中的一員。他住著集體宿舍,吃著集體食堂,高唱紅歌,呼喊著勞動號子,豪情滿懷地為修建一座連名字都特別霸氣的水庫----勝天水庫----做貢獻。也就這個時期,父親拜了一個王姓石匠為師,逐漸由打下手的小工變成為水庫堤壩打條石的石匠。當然,技術含量不同,掙的工分也是有區別的。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對于徒弟,尤其是人品藝品上佳的徒弟,師傅自然是特別關心關愛。看到父親為人實誠,學藝也不錯,師傅自然是滿心喜歡,更多了一份關懷在里頭。見他年齡也不小了,未還沒有媳婦,就把同在工地做工的內侄女介紹給了父親。

  在師傅的引進下,雙方見了面,一看都不缺胳膊少腿兒,五官都還分布均勻,也就沒什么意見。真的懷疑,他們相互都沒好意思仔細看。于是,在二人心中,也就有了"對象"那么個概念了。

  應該說,他們工作的環境,是比較適合花前月下的。山坡、荒野,雜草叢生、野花遍野、綠樹成蔭,多么羅曼蒂克的地方。可是,共產主義的大業尚未實現,他們哪有心情花前月下哦。更何況,一天的辛苦勞作,早已將沒有什么油星兒的食物消耗殆盡,渾身跟散了架一樣,吃了飯后最好的方式就是臥倒休息,為第二天依然繁重的勞動積蓄力量。

  當然,隨著認識時間的延長,雙方也沒什么異議,去未來丈母娘家拜見拜見也是必須得。到有休息時間的時候,父親也會去母親家拜訪。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他們可不是手拉著手,在相互的耳朵邊說著別人聽不到的悄悄話。這怎么可能是父親和母親的方式,這簡直就是萬惡的資本主義情調嘛。他們的方式是這個樣子的:母親在前面走著,父親在距離十到二十步的地方跟著,仿佛兩個偶然同路的路人一般。如果要說點啥,那得放大音量方可聽見,不知道他們的大嗓門是不是這么練就的。

  俗話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但那絕對是針對懂事、嘴巴甜、做事勤快的女婿吧。可是,父親不懂這些啊。到得母親娘家,母親就去做事情了,他呢,無所事事,就坐在屋檐下抽著旱煙,一口接一口。即便到了吃飯的時候,都不知道去拿碗筷端菜擺桌子,喊他才上桌,悶著頭吃飯。

  我曾經覺得這個環節十分不可理喻,問他們怎么就結婚了呢,答案倒是很有共識。父親說,師傅介紹的,不好說什么。母親說,姑父介紹的,不好說什么。

  隨著勝天水庫的竣工,父母也扯了一張印著毛主席諄諄教導的"結婚證",沒有婚紗照,沒有特別隆重的婚禮,只是簡單的一個儀式吃了個飯,然后就成為了一家人了。母親也就和父親一起,到了父親所在的村里,開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大集體的生活方式。父親是全勞力,一天可以掙8-10個工分,母親是半勞力,一天可以6-8個工分。

  后來,媽媽懷上了我,家里分家了。父母分得一間半房子,一間是有閣樓的臥室,半間是和爺爺叔叔他們共用的堂屋。那時候,雖然依然是生產隊集體勞作,但集體食堂已經解散。這樣一來,父母做飯就成了一個問題。開始,父母和爺爺奶奶共用廚房,可是涉及到時間的問題,很是不方便。因此,父母決定自己在臥室旁邊修建一間廚房。

  自己家吃都才勉強夠,更是沒有錢,請人自然是請不起,父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臥室旁邊,是一片高出地基的斜土石混雜的斜坡,必須先"削平"。父親就自己砍來竹子,編成籮筐,用鋤頭挖下一些土裝到筐里,然后挑到遠處倒掉,再裝上,再挑出去倒掉,如此反復。媽媽孕期反應比較大,只能干著急。做這些的時候,只能是集體出工之前和收工之后。即便給莊稼鋤草的時候,父親還在保證不影響效率的情況下,把雜草收集起來,交上去積肥,給行動不便的母親補貼工分。

  用了好幾十天,終于把地基整平了,然后用打好的條石做好墻腳,就到了筑墻的環節了。成本最低的墻但還經久耐用的墻是土墻,往墻板里加土,夯實,一層一層向上筑,而這樣的事情,都需要父親一個人完成。他先架好墻板,然后去挖來土倒里面,當土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用筑墻用的木錘夯實,然后再填土,再夯實。完成一個墻板土墻的夯筑,不知道要循環單獨這樣的動作多少次。完成一板墻后,取下墻板,再去架好,接著筑第二板……

  就這樣,僅僅靠著父親一個人,歷時好幾個月,終于在我出生之前,完成了廚房地基的平整,土墻的夯筑,屋頂房梁的鋪設并蓋上茅草,還在屋里壘起了兩眼灶。雖然簡陋,總算是有了單獨的`廚房,父親因此瘦了一大圈。有多少次,母親和我說起這個環節,都會情不自禁眼圈發紅,鼻子發酸,變得淚眼婆娑。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我也按時于那年的冬季來到人間。雖然生活清苦,但是歡樂多多,父親那拿慣了鐵錘、鋤把的大手也學會了諸多的新技能,比如用棉布給我包襁褓,給我喂食,給我洗澡等等。當然,這些事情我是記不得的,都是我長大懂事媽媽告訴我的。她在講述這些事情的時候,眼神里分明懷著那么些驕傲、那么些崇拜。

  斗轉星移,時間的車輪轉到了八〇年代,順應歷史潮流,農村開始打破大鍋飯,實施包產到戶,官方更加正式的稱呼叫做"聯產承包責任制"。各家各戶開始想方設法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父親也就是從那時候起開啟在附近或者到遠處打工的生涯,去掙錢來補貼家用和供我上學。記得父親曾經給我說過一句樸實卻始終感動的話:"現在你的主要任務是盡你的努力讀書,學費之類的事情不用你操心,只要你考得上高一級的學校,砸鍋賣鐵也不會讓你像我過去一樣欠學費。"一句"砸鍋賣鐵",樸實無華,卻又鏗鏘有力,體現了父親的責任擔當,父親母親用他們的實際行動供我上學到大學畢業。

  父親在外打工的日子,母親就在家操持家務,種地,喂豬,喂雞鴨等等,屋里屋外,一攬子全部包了,有條不紊。

  家里最苦的時候,應該是我上高中的時候。有俗話說,"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那時候我就屬于的貨吧,學習壓力比較大,身體處于瘋狂生長期,吃多少好像都不夠一樣。我每月的生活費大約差不多要三百塊,這在上世紀九〇年代初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需要父親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掙到。曾記得,那個階段的父親,眉宇間總是有一層黑色,那都是艱苦工作的印記啊。

  后來,終于上了一個免費的大學,父親的額頭也舒展開了,露出了健康的光亮。有時候寒暑假回家,我們會在一起憶苦思甜,母親經常會說:"以后對你爸爸好一點,過去那些年你不知道有多累啊!"語氣里是滿滿的憐惜。每到這時,父親呵呵一笑,輕松地說:"沒什么,都過去了。你倒是要多孝順你媽媽,屋里屋外可不輕松"。

  其實,雖然他們面對面時經常吵吵,我卻從來沒見他們吵得吹胡子瞪眼的局面。但是,每當和他們單獨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卻都是不遺余力在說對方的辛苦于不容易。在做事情的時候,卻又在替對方著想。曾經見過父親和母親一起抬一筐特別重的稻谷,父親就把繩子盡可能往自己身邊挪,母親就數落他逞能。不一會,兩人就吵吵嚷嚷著抬著稻谷回來了。

  轉眼之間,父母結婚都四十好幾年了,這期間經歷了我長大成人,成家立業,結婚生子,但是他們的爭吵從未停歇。雖然如此,他們對彼此的關愛卻是深入到骨髓。有時候,爭吵其實是相互關愛的外在體現。

  在我的印象中,他們從來沒有愛情小說中那種肉麻的愛的表達,也沒有"撒狗糧"的親昵行為,可是,他們用實際行動在詮釋夫妻之道。他們的結合,可能不是發乎狂熱的激情,始終不溫不火,但是幾十年的相濡以沫,他們用平淡的方式呈現了愛的真諦。

【我的父親母親,沒有愛情更有情散文】相關文章:

1.沒有最只有更愛情散文

2.父親和母親的愛情散文

3.愛情走了我沒有哭泣散文

4.沒有父親的父親節散文

5.沒有愛情的日子散文

6.沒有愛情的日子散文

7.沒有戒指的愛情散文

8.愛情沒有優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