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書屋抒情散文
常常覺得生活中許多事,都是值得深藏的。這與事情的大小、美好、善惡或是愧疚、或是感恩,都談不上有多密切的聯系。只要是走心的,都會靜落心底,無法淡忘。之后的日子,記起,心便在起起落落,情便在心里泛起漣漪,或悲或喜亦或五味雜陳。
就像20**年深秋,就像石頭與他的書屋,他的家鄉書屋。揭牌在這個特殊的金秋,不知會留給家鄉人多少記憶,至少我會將這些念想深藏。
得知石頭書屋在省城太原揭牌的消息,已是當天早上七點多。窗外,大霧籠罩,能見度極低。但還是有去看看的沖動。之前對于書屋的了解,僅限于石頭發來的照片,腦子里只是些零散的碎片。
高山流水(家鄉之音公益團隊)的兄弟姐妹,由于種種,不能抽身。只有我和大哥郝雪廷得空,順理成章便成了這個組織的代表。
和我們一同前往的還有武鄉電視臺的兩位記者,單從這一個舉動講,彰顯了縣里對于這次活動的重視,和對家鄉在外游子的關切,畢竟活動不在縣域范圍,而在省城。
一路北上,濃霧漸漸彌散,路邊荒蕪的田地,公路兩側突兀的山,山上的樹,甚至裸露的山體若隱若現。北方深秋的凄美悄然而至,倒是顯得有幾分深沉。心咋地添了些許涼意,只是瞬間,便在和大哥的談話中悄悄而去;蚴潜狈降娜,已經接受了這樣的四季分明,花的艷麗和冬的荒涼在不斷告訴人們,歲月更替人生匆匆。然而,車廂內,卻很暖。話語不離石頭,不離書屋、也不離高山流水的每位家人,因為那也是石頭的家人。
其實,說起石頭家鄉書屋籌備,也就不到半年。石頭說這是他的愿望,他要創辦家鄉書屋,讓更多的人了解武鄉、關注武鄉。能搭起武鄉在外游子交流的平臺。然而,在我看來,這不僅是書屋,蘊含的是他濃濃的鄉情。無論是家鄉書屋,還是他的家鄉之音公眾號,都是公益性的。都離不開那不舍的故鄉情結,這是每一位社會人與生俱來,永遠都無法釋懷的情愫。
書屋的書,最初還是小范圍發起,從高山流水群發起捐贈。大家積極想法子,家里翻箱倒柜地找,自己借,托人幫忙。當然還是大哥的責任最大,他的書也最多,他一生著作頗豐,自然是義不容辭地張羅著。之后才是大范圍的社會捐贈,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收集那么多書籍、字畫、報刊雜志實屬不易。不言而喻,石頭付出了百倍的努力,東奔西走不說,有的甚至掏錢去買。這種難能可貴、無私付出的精神讓人欽佩,這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
思緒被車子的喇叭聲拉了回來,大哥的車已開入省城界域。這時,眼前已不見迷霧,漸漸地感覺陽光正好,天藍了起來,兩側高高矮矮的樓房,冰河路上車水馬龍。
石頭的書屋在省城學府街碧水蘭廳,當我們興致勃勃趕去的時候,提前從北京回來參加活動的郝偉先生已經在樓下等候多時。先前都見過,又是家鄉人,大家既然沒那么陌生。
一腳踏進書屋,許多人,于我,全是陌生的面孔。坐著聊天的、攝像抓拍的、還有幾位年輕人在布置書屋。三三倆倆,忙忙碌碌做著個人的事,其樂融融。認識大哥的人既然多,他是名人,便少不了寒暄敘舊。而我,倒是隨意了許多,四目相對,笑笑、點頭致意甚好。兩位小記者找了地方坐下來,大概是做工作準備,手里鼓搗著什么攝像機。我忽然感覺心靜、愜意,四處看看。
屋子不是很大,但布局不錯,南北通透,客廳連著陽臺。屋子右邊依次由北向南是廚房、衛生間、臥室又連著陽臺。廚房的灶臺很長,臺面潔凈光滑。臥室相對簡單,床單被罩的顏色告訴人們,這家里只有男人?蛷d的黑皮沙發簡單大方,墻壁已經布置的沒有空隙。正北的墻壁已經懸掛了條幅“書香滿屋,情系家座談會”。條幅下面是家鄉之音活動系列圖片。左邊的墻壁上是版面,上面是石頭一路走來公益活動的精彩瞬間。書屋的布置就在客廳通往陽臺的中間段。書屋頭頂懸掛著紅色布子遮掩的牌匾。已經從他們口中得知,是那位端坐的老領導親筆寫的“家鄉書屋”。
書架上的書琳瑯滿目,種類繁多,都是出自家鄉人。有些書,泛著黃,書角略有殘缺,仿佛在訴述著它的久遠。跟隨書中的趣聞趣事的腳步,心分明又歡愉許多。書的內容,都是家鄉的過往,家鄉人、家鄉事或是異鄉人發生在家鄉的故事。特定而獨特的語言,敘說著曾經,也告訴人們,這是那些年代的歷史產物。也正因為此,才會讓人浮想聯翩,腦子里才有戰亂、紅衛兵、地主長工、生產隊、大鍋飯、知青……才會讓人或喜或悲、或憤恨或感恩、或……才會拼湊起這模糊場景。今天的人,生命里是欠缺這些元素的。
看著一排排的書,心潮難平。武鄉這片熱土,由于種種歷史淵源,精神內涵是如此的豐盈富足。她的兒女以文字的方式把對家鄉的情懷躍然紙上供與后人,付出的是心血,或是青春,或是畢生。我羨慕又敬重,羨慕那些為家鄉文化做出貢獻的人,敬重他們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思緒再次走出好遠,這大概不僅是我,你或她、他,都會如此感慨吧。
在這里,不僅能看到了那些從未見過的書。書架上有不少是大哥的書,八路軍系列書籍,還有他的詩集,他的小說《水花崖》,看到了美女作家蔣殊的《陽光下的蜀葵》,看到了小岸、朱鴻賓的作品,還有許多。只是我孤陋寡聞不知作者名諱而已?吹搅10多位武鄉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的作品,還有他們的`照片,都在這間不大的書屋傳遞著暖暖的家鄉情誼。在我內心,文字,書畫從來都是靈動的,那一撇一捺,那一豎一橫,承載著家鄉厚重的歷史文化,人文景觀,傳遞給你我的是一種精神。
我再次環視屋內的每一個人,他們背井離鄉多年,但鄉音未改。此刻,還是說著家鄉的陳年往事,那些古老的,傳承下來或是幾近丟失的文化和故事。即便是李領導,也一直在津津有味說著行道嶺的事:什么爺爺輩、叔叔輩、甚至遠方親戚、鄉鄰、還有他們的古書……。懷念是每個人逃不到掉的結。故鄉是根,根便是一個人的魂。即使走得再遠,也一樣魂牽夢繞。
時間就是由著它的性子,不緊不慢。不顧大家的相見甚歡,更不管大家的情濃亦濃。一不小心,十一點已過。屋外的陽光透過玻璃窗擠了進來,穿過人群的縫隙照在石頭備好的簽名簿上,紅亮亮的。大家相繼在簽名簿寫下了他們的名字,還有發自內心囑咐家鄉書屋的話。我站在旁邊,聞著濃濃的墨香,看著不同風格的字體,不同的話語流露著相同的心聲:“家鄉書屋滋潤鄉情”、“武鄉原也是文鄉”、“鄉音鄉情鄉水長”、“武山巍巍、鄉水綿長”、“傳播武鄉文化”……
兩位領導為家鄉書屋揭牌的瞬間,掌聲不斷,忙壞了記者和攝像師們,“咔嚓、咔嚓……”,二零一七年陰歷九月初八,石頭的家鄉書屋被永遠定格。更讓人欣喜的是,家鄉書屋被太原市社科院科學界聯合會授予《省城社會科學普及“十百千”工程社會公益書屋》榮譽稱號。
我相信在場的每一位家鄉人都和我一樣,對石頭由衷贊嘆和欽佩。他的身上總有股闖勁讓人另眼相看。由于忙綠,我們沒來得及細說,三言兩語道出心聲。望著他,笑笑,我翹起了大拇指:“你比我還能折騰,用總書記的話說,你滿拼的!彼α,很憨地笑,說到:“為家鄉做些事,自己感覺欣慰,也充實。其實生活中有些事與金錢無關。”這一點我倆有一拼,所以,能從內心理解他對生活的熱情,能感知默默付出的這份辛勞。一句話“累并快樂著”。
匆匆地去,匆匆地回,人生就是奔跑,就是奮斗。每個人以各自的方式履行賦予生命的使命和意義。你或是懶惰的,那是屬于你的晦暗;你或是忙綠而辛勞的,那是屬于你的充實和富有;你或平淡或成功,都有著各自的精彩。
就像石頭,他義無反顧地做著他的事,沒有什么驚天動地,但他的人生是別樣的,是無悔的。人生種種,更像滿屋子的書,像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都在訴說著那些曾經,但唯有鄉音、鄉情最深情。
【情系書屋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2.情系中秋作文
3.那段情抒情散文
4.同學情抒情散文
5.冬情抒情散文
6.落葉情抒情散文
7.情的抒情散文
8.秋情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