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愛情旋律散文
正準備小憩,一陣悠揚的小提琴聲仿佛是從天外飄來……啊!是“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久違了!女兒在放CD。這丫頭今天休息,原以為她會放什么流行的歌曲,卻偏偏挑中了梁祝。既然是偶遇多年的“情人”,于是放下書,叫她把音響調到合適的位置,重放。然后倒在沙發里,閉上眼睛……
那旋律是永遠也不可能忘記的。整個第一段基本都是如歌的行板。樂隊以渾厚,略帶輕快的引子,讓小提琴徐徐的奏出主旋律,把我們帶進了那如詩如畫的夢境之中:書房的窗子開著,儒雅,有點憨厚的梁山伯和女扮男裝的,俊俏的祝英臺并肩坐在窗前,書案上的書被風吹的飄乎乎的,讀書人的注意力似乎不再書上。情意綿綿的琴聲,有時又帶點調皮和快樂的`旋律,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在讀“半部論語”還是在讀“西廂”。哦,看見了:窗外碧草青青,河邊楊柳依依,百花怒放,花叢中彩蝶雙雙,翩翩起舞,和風把陣陣花香送進窗內,窗內一雙可人兒此時正心猿意馬……“同窗共讀”把梁祝的愛情故事用柔和,纏綿綿的小提琴那略帶華麗的色彩的演奏展現在我們面前。慢慢的節奏快了起來,明顯的歡快旋律又帶我們進入了另一種意境,那是“十八相送”:
提琴大量運用跳弓的演奏方法集中表現了一對年輕的情侶離開了書房,在山間,田野的小路上,時而漫步,時而奔跑,打鬧嬉戲的場面。不時插進來的慢板,是那么柔和,充滿了柔情,分明是祝英臺在向有點“不開竅”的梁山伯暗示著什么,那旋律一會兒讓我們看見祝英臺在追逐花叢中的蝴蝶,一會兒又佇立在梁山伯面前,深情的注視著這個“榆木疙瘩”。暗示,比喻,提醒,怎么都……說不清,道不明,急煞人,恨悠悠……旋律快結束時,旋律出現了那么一點點急促,合奏出現了混亂和不和諧,預示著不祥的后果。讓人含淚揪心的“樓臺會”一章緊接而來。
先是小提琴奏出了思戀而又凄涼的音符,你仿佛看見站在樓臺欄桿邊的英臺正滿腹幽怨的盼望著“梁兄”的到來。恢復了女裝的祝英臺是那么美麗清秀,淡淡的愁容是那么楚楚動人。“梁兄”來到了樓臺下,小提琴和大提琴開始了一問一答的交錯演奏,委婉凄楚的小提琴是英臺,渾厚溫柔的大提琴是“梁兄”。聽見了,聽見了一對情侶的綿綿情話,他們是在傾訴對對方的愛,是在海誓山盟,但也聽見了他們面對現實的無奈,怎么辦,怎么辦?突然樂隊演奏變得強烈起來,大量的不和諧和音交替出現,啊!是“逼婚”和“抗婚”!
京劇的板鼓在幾十種樂器中的急促敲打顯得異常清脆,低音樂器的重復出現分明讓我們看見了可惡的媒婆那丑陋的嘴臉和頑固的父母那無情的神色,在混亂嘈雜的聲響中,小提琴發出了高昂,絕望無奈的呼喊:我不!絕不!梁兄啊,你在哪里?樂隊齊奏,打擊樂充當了主要演奏樂器,清脆的鈸叉一遍又一遍的震人心寰,仿佛是天在幫助無助的英臺呼喊。大提琴奏出了低沉絕望的音調,逐漸變弱,預示著不幸即將降臨。突然,一陣撕心裂肺的合奏驚人魂魄:梁山伯的墓穴裂開了,祝英臺一躍進去!
一陣令人哽咽沉默之后,小提琴在樂隊輕柔的伴奏下,一再奏出主旋律,比“同窗共讀”稍慢,音量也低了些,卻更加柔和,這是“化蝶”。它讓一對翩翩起舞的蝴蝶在花叢中追逐流連,演繹,訴說著這千古的愛情故事:生生死死,山伯永戀祝英臺!
哦!永恒的愛情,讓人心醉的旋律。感謝越劇界的前輩們,感謝陳剛,何占豪!
【永恒的愛情旋律散文】相關文章:
1.心愛永恒愛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