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母手中線抒情散文
在我的兒時的記憶里,總覺得媽媽很年輕漂亮和高大,一頭烏黑的披肩長發,果斷堅毅的目光不失溫柔。
媽媽做的飯特別好吃,還有媽媽的故事也好聽。那時我們身上穿的都是她親手自己設計和制做的。在農村如果誰腳上的鞋新而且好看結實這會讓小孩子很志豪,特別是過年過節和開學那一天。每次盼望開學,因為開學可以穿新鞋新衣服。
母親一有時間就做鞋,是因為做鞋子的成本很低,幾乎不花錢,省下的錢可多買一些食品和別的生活用品。母親把家里一些不能穿的破爛舊衣服洗凈后曬干,然后剪開用漿糊一層層粘起來,鋪平,夏天放在太陽底下曬,冬天放到火爐邊上烤。漿糊烤出的`氣味很香很好聞,長大后再也聞不到這種香味了。
鞋底是決定舒適度的關鍵,必須有一定硬度,鞋太軟底太薄走起來不舒服,還容易破石頭或玻璃片扎腳。做鞋底要用多層布料用面糊一層層沾好曬干。然后密密麻麻地縫起來。
納鞋底最累人。這種用多層布料用槳糊粘和曬干縫緊的鞋底很結實耐穿。
每天晚上,母親坐在昏暗的燈光下一邊手納著鞋底,一邊讓我們早點做完作業去睡覺。她用錐子在厚厚的鞋底上先扎一下再穿針引線,有時要鐵錘狠敲一下。當繩子用勁穿過鞋底的時候,那好聽的聲音劃破夜空。那時的夜空比現在的美,時間也過得很慢長!
我們有時也不明白,做那么多布鞋有什么用呀。
我們很調皮,經常爬樹時把鞋面掛破,媽媽有時也罵一句,但馬上就給換了一雙新的。
我想一定有許多孩子一邊看著母親納鞋,一邊逐漸進入了夢里。
做布鞋最費工夫的就是納鞋底,鞋底納好了,做鞋幫。這是一個苦活和技術。沒有一個母親會覺得自己做的鞋多,她們總怕鞋子不夠孩子們穿。
我想每個人都興奮第一次考上大學后穿上了皮鞋。雖然是豬皮,但走路有聲,覺得自己和城里人一樣了。但三天后腳會很痛。這個時候會懷念媽媽的布鞋。
我記得我上大學準備上路了,媽媽送我。媽媽第一次哭了,哭得是那么傷心。我突然發現母親巳經很老,很瘦,很矮小。手上的皮膚也有了皺紋,頭發也白了。除了慈善和關懷的目光,在她臉上沒有了小時候我看到的那種自信和干練的目光。
原來我已長大,而媽媽巳到中年。母親是為我的未來擔心。因為我要去一個新地方,過一種完全不同的的新生活。
母親節快到了,媽媽你在他鄉還好嗎?你是否還在為我擔心?
請你不用再擔心了,我巳經長大。
【胥母手中線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2.清明憶母抒情散文
4.三月憶母抒情散文
5.媽媽的手抒情散文
6.母親的手抒情散文
7.牽我的手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