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故鄉的DNA抒情散文

時間:2018-03-03 19:06:58 抒情散文 我要投稿

故鄉的DNA抒情散文

  我寫散文,很少用洋詞兒。一是我洋詞兒沒學幾個,二是怕人說我沒念幾天書,倒整成了假洋鬼子腔。今兒寫的這篇東西,雖然用了洋詞兒DNA,卻是地道的土文章。

故鄉的DNA抒情散文

  DNA是英文Deoxyribonudeicaeid的縮寫,漢語翻譯過來,是遺傳基因的意思。說來慚愧,我曾是個“數典忘祖”的故鄉“貳臣”,曾是“吃奶罵娘”的“忤逆”,也曾是發誓跳出農門、“前腳走出去,后腳就再也不想邁回來”的人。

  我的“貳臣”,我的“忤逆”,同我的同齡人一樣是有其原因的。那就是家鄉的貧窮和不公。這些,像燙畫的烙鐵在我大腦的馬海溝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先說窮,這個“窮”字,曾經是我和我那個時代貧下中農子弟引以為榮的字眼:越窮越光榮,越窮越革命。可到頭來還是窮,窮到光腳丫子上學,窮到買不起醬油蘸鹽水,窮到沒襯衣換一伸手就能摸出幾只虱子,窮到說不起媳婦蓋不起房。不公則是使我成為“忤逆”的主要原因。為了跳出農門,我們那茬人的首選是當兵。有順口溜為證:一年兵,二年黨,三年復員進工廠。1965年春天,飛行學校到蓋縣二中招滑翔學員,我是經過幾輪篩選剩下的最后兩位之一。那時的我,甭提多興奮了,“我愛祖國的蘭天,晴空萬里陽光燦爛”,我望著天空唱啊唱的,最后的希望卻像豬尿泡被貓叼去了一樣破滅了。原因是:政審不合格——我的姑父是現行反革命。有了這個壞姑父,我們叔伯兄弟七個一個也沒當上兵。第二個不公是在盤錦油田選調還鄉青年到油田當石油工人時,大隊支書硬是把自己的親侄子(他根本沒上中學)頂替了我。第三個不公是縣文化館打電話通知大隊讓我去參加文學創作學習班的事,大隊會計怕我耽誤理發,硬是把這消息扣下了。為這事,我和大隊會計吵翻了天。第四個不公是選民辦教師。連只念過一年民中的大隊長的小姨子也當上了民師,我卻因“朝里無人”而被拒之校門之外。我是在那位女老師被學生欺負得教不了的情形下才頂替進去的。可好景不長,在“下放”教師時,我又首當其沖了。后來,大隊長小姨子遠嫁安徽,才使我柳暗花明。第五個不公是“一打三反”時,我成了“右派分子”的“吹捧和調”者,被撤銷(校長)職務,留校查看。至于入團入黨選調工農兵大學生什么的那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如此種種不公,對這個窮村子,我還能有什么留戀的呢?蒼天有眼,1978年,我以31歲的高齡考上了大學。離村那天,我是不打算回頭瞅的,嘴里咬牙念道:“拜拜,我的窮村子!拜拜,頭頂生瘡腳底冒膿的村官們!”可是,當我下意識地回頭瞟一眼村莊時,心里卻像打碎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全有,眼里,早已大雨滂沱了。

  畢業后,我進了城,總算喇叭匠跌跟頭——喘了一口粗氣。于是也總想裝出城里人的模樣。我先是做了一套化纖面料的西服。當穿西服走在大街上的時候,我的心則怦怦跳個不停,好像滿大街的人都在在把眼球當彈丸往我身上射,我覺得自己成了個怪物。最難受的是扎領帶,我總想起給毛驢套套包子,自己這不成毛驢了嗎?上課時,脖子給扎得溜嚴,捂得冒汗。干脆,脫了西服,擼下套包,輕裝上課。打那兒,我再也不穿西服了,省得叫人說我土老農進城——光著膀子系領帶。這時,我從骨子里認了:歸根到底我還是農村人,我的體內早已印滿了故鄉的DEA。

  ——故鄉的DNA鐫刻在鄉音里。我教語文課,盡量用普通話教學。可是,我那生硬的普通話怎么也掩飾不住海蠣子味兒。有的翹舌字就是把舌頭尖兒咬下來也讀不準。這時,我才真切折服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難改鬢毛衰”是多么經典。那天我和妻逛農貿市場,看到賣水蝦皮的。我問:“拉鍋沿兒(水蝦皮)多少錢一斤?”賣貨的漢子直了直蝦米般的腰身,眼睛一亮,反問道:“你是蓋縣的?”“對,我是熊岳鑲紅旗的。”“哎呀,我是鲅魚圈鑲白旗的,咱都是熊岳八大旗的,老鄉,拿些吧!”我當然不能白拿人家的蝦皮,就沖老鄉的面子我也得多買些,那漢子給足了秤,又多抓了一些。后來,我和那漢子成了朋友,而這朋友的橋梁,僅僅是那海蠣子味兒的鄉音。這海蠣子味兒,不正是故鄉的DNA嗎?后來,我和老伴又陸續結識了不少遼南的小販:賣地瓜的,賣蘋果的,賣海貨的,有的雖然不知名不知姓,但諳熟他們的口音。有時買海鮮什么的'錢不湊手,他們就不收錢,說什么時候給都行,不給也行。

  ——故鄉的DNA潛藏在夢里。隨著年歲的增長,我愈加懷戀起故土來。夜晚失眠時,會眼望天棚挨家挨戶從村東頭老佟家數到村西頭老宮家,會不厭其煩地回憶兒時的種種趣事,會在腦海里反復播放碰海的歡樂和辛勞。想正月里跟屁蟲一樣跟著秧歌隊走,想夏天夜晚那連臺唱的驢皮影,想跟小伙伴們拉蛤蟆琴的歡樂。睡夢中,一次次回到故土,回到爹娘的懷里,回到我的剃頭房,回到我曾站過的講臺。唐朝詩人顧況云:“故園此去千余里,春夢又能夜夜歸。”是啊,想家的時候,你就做夢吧。

  ——故鄉的DNA纏繞在生活習慣中。進城30年了,我始終改不了農村的生活習慣。吃不慣蛋糕牛奶,睡不得日頭照腚。文友們最喜到我家聚餐,他們一致叫好的是我老伴鹵的咸蝦爬子,炸的蟹子醬,汆的魚丸子和蛤蟆魚燉花生米,還有小咸魚大餅子。甚至年三十上墳,正月十五給先人送燈,過年供家譜的習慣我都堅守著,生怕有些許不恭。我曾寫過一首自嘲詩,其中就有“我是混進城里的鄉下人”的句子。

  ——故鄉的DNA融鑄在鄉情里。說來也怪,進城以后,我卻時刻念起故鄉的好處來。如果有人問我家鄉如何,我總是介紹如何土地肥沃;如何依山傍海,冬暖夏涼;如何人杰地靈,人才輩出;如何民風淳厚,夜不閉戶。用遼陽的話講,就是凈挑筐帽說。漸漸地,我的這些粉飾故鄉的筐帽,竟然占領了我的記憶地盤,把那些對故鄉的仇恨、偏見攆到馬海溝的深處。而對家鄉的事情有意無意地關心起來,看報聽廣播看電視都特別關注家鄉的事,連天氣預報都不放過。俗話說,好人護三屯,好狗護三鄰。后來,村里陸續有人來找我辦事,我是老爺廟橫批——有求必應。有一回,大隊會計(就是那位扣押電話通知的會計)的兒子二幺子拉一車魚進城賣,天黑時找到了我,哭著說:“三叔,幫個忙吧,賣不了,明兒就全臭了。”我看著急得兩眼猴腚紅的二幺子,全忘記了他爹的壞,我二話沒說,立馬找到學校后勤主任,讓食堂收下了。再后來,陸續有村里人來找我辦事,看病的,探監的,借錢的,我總是不厭其煩,盡量叫來人滿意而歸。我先后三次給本家、鄰居的孩子辦了高三復讀,而且吃住在我家,讓他們如愿以償。

  ——故鄉的DNA蓬勃在我的作品里。在我創作的散文、小說、小品、相聲等作品中,自己認為滿意的,都是寫故鄉題材的。散文《望兒山,那個古老的傳說喲……》獲熊岳望兒山母親節征文一等獎;《清明蟹》獲省金虎杯征文一等獎;散文集《蛤蟆琴》獲省作協豐收杯銀獎。我還為營口港撰寫了征聯出句:“營口鲅魚圈仙人島三口開航”(征上聯),發表在《詩詞月刊》上,這也算對家鄉的一點貢獻吧。2004年春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操著濃重的熊岳口音:“我是高福臣。你還記得鑲紅旗的二寬二臣嗎?”我說:“記得記得,你爹叫高慶寬,我爹叫鄭恩寬。他倆是小學同學,咱倆也是小學同學呀!”我問他是怎么想起我的,他說從《遼陽日報》上看到我寫的老家的文章,就打電話問報社,終于和我聯系上了。于是我們這兩個10歲分別、56歲重逢的老鄉又開始了交往。現在回頭看看我出版的幾本集子,字里行間密密麻麻布滿了故鄉的DNA,可以說,沒有故鄉,就沒有我的文學創作,就沒有這幾本集子。

  2008年秋天,我回老家,村支書——我30幾年前的學生于天靈宴請了我,并懇請我為村里寫一部村志。而村志的總策劃正是那位讓他侄子頂替我進油田的老書記關二叔。二叔緊緊握著我的手說:“德忱,當年,那件事二叔對不住你。”我望著蒼老的關二叔,還能說什么呢?能在晚輩面前說出這句話,已實屬不易了。“二叔哇,要不是你當書記一句話,當年我能當上校長嗎?三侄是吃鑲紅旗高粱米,喝鑲紅旗鹽堿水長大的,我有責任把村志寫出來。”經過幾個月的走訪調查,查閱資料和整理、編撰,一部近二十萬字的《鑲紅旗村志》問世了。當我在村委會的發布會上宣讀《后記》時,全場鴉雀無聲,個個注目傾聽:

  鑲紅旗村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的古老村莊,更是一個充滿活力、繁榮興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從這片土地上,走出了三位人民軍隊司令員,走出了珍寶島戰斗英雄,走出了翱翔藍天的飛行員,走出了5位為國捐軀的英烈,是遠近聞名的英雄村;從這片土地上,走出了共和國副部長,走出了博士、碩士、作家、醫師、工程師和著名企業家,僅1977年以來,就有150余人考入大、中專院校,是名副其實的狀元村;這片土地,每年生產1500余萬斤葡萄,人均純收入1萬余元,是令人羨慕的小康村;這片土地上的百姓,民風淳樸,團結友善,和諧一家,是連續多年的文明村。

  在閉目構思的時候,在奮筆疾書的夜燈下,我似乎又回到了故土。那一個個熟悉而親切的面容又浮現在眼前。是啊,是他們創造了鑲紅旗的昨天,不記下他們的功德,愧對祖宗啊!還有健在的老領導、老前輩,哪一塊土地上沒有他們流下的汗水,那一條鄉路上沒有他們踩出的足跡?就是這些頭上頂著高粱花子、后背背著鹽堿花子的老一輩,陪著我從《村志》的開頭走到結尾。沒有他們,何來《鑲紅旗村志》,沒有他們,何來鑲紅旗的今天?

  哇——一陣熱烈的掌聲,打斷了我的宣讀聲。關二叔走上前:“德忱,我代表鑲紅旗兩千父老鄉親謝謝你啦!”二叔畢恭畢敬給我鞠了個九十度的大躬,和我緊緊擁抱,那渾濁的老淚傾瀉而出,流進我的脖頸里,他的雙手顫抖著拍打著我的后背,“你是鑲紅旗的好兒子,好兒子,好兒子呀!”是的,我在編撰村志的時候,不知不覺中又和故土融合在一起了。這部村志,調動了我體內所有的故鄉DNA,也印滿了故鄉的DNA。目前,鑲紅旗村已被仙人島能源化工園區整體征用,也許,未來的鑲紅旗人只有從這部村志中的DNA去尋找鑲紅旗的蛛絲馬跡,去尋找有著同樣故鄉DNA的鄉親。發布會結束時,我三十年前的學生——現在的村婦女主任小榕站起來說:“為感謝鄭老師的辛勤勞動,我把《我熱戀的故鄉》獻給鄭老師,獻給大家,獻給生我養我的家鄉——

  我的故鄉并不美,

  低矮的草房苦澀的井水。

  一條時常干涸的小河,

  依戀在小村周圍。

  一片貧瘠的土地上,

  收獲著微薄的希望。

  住了一年又一年,

  生活了一輩又一輩。

  忙不完的黃土地,

  喝不完的家鄉水。

  男人為你累彎了腰,

  女人也要為你鎖愁眉。

  哦,哦,故鄉,故鄉,

  親不夠的故鄉土,

  戀不夠的家鄉水,

  我要用真情和汗水,

  把你變成地也肥呀水也美呀,

  地肥水美!”

【故鄉的DNA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1.故鄉的抒情散文精選

2.故鄉河畔的抒情散文

3.故鄉的小橋抒情散文

4.關于故鄉的抒情散文

5.故鄉的冬天抒情散文

6.故鄉的田園抒情散文

7.故鄉的月亮抒情散文

8.故鄉的小河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