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優(yōu)秀短篇散文
經(jīng)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接下來陽光網(wǎng)小編整理了幾篇名家優(yōu)秀短篇散文,供大家閱讀,希望大家會喜歡!
名家優(yōu)秀短篇散文(一)
等待你的第二顆糖
畢淑敏
很多年前,在國外的一所小學里,有八名學生被挑選出來帶進一間房子。這時,一個陌生的男人走了進來,并且給每個孩子發(fā)了一顆糖果。男人說孩子們可以隨意處置這顆糖果,但是誰能夠等他回來后再吃就可以再獲得兩顆糖果。說完他就轉(zhuǎn)身離開了。
漫長的等待開始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終于,有一個孩子忍不住了,他把糖果吃掉了。接著,又有幾個孩子也把糖果吃掉了,空氣中彌漫著甜香。不過,仍有孩子忍受著誘惑在等待。后來男人終于回來了,那些沒有吃糖的孩子真的多獲得了兩顆糖。實際上等待的時間也只有四十分鐘而已。
這是一個心理學實驗——“延遲滿足”。那個男人其實是一位心理學家,他追蹤調(diào)查了這8個孩子20年。最后證明,凡是能夠抵御短暫誘惑的學生,他們個性都比較堅韌,大多能走出困境獲得成功。
那么,這個實驗的精髓是什么呢?是忍耐和等待,在未知結(jié)果的情形下,是否能安之若素地堅守。也許我們始終等不到那第二顆糖,但等待依然是有意義的,因為無限的可能性存在于等待的分分秒秒中。
名家優(yōu)秀短篇散文(二)
挑戰(zhàn)偏見
楊瀾
當別人問我“你是女權(quán)主義者嗎?”我有時不知道他們的潛臺詞是什么,這個“權(quán)”是什么“權(quán)”,是權(quán)利,還是權(quán)力?如果是指女人應該享有與男性平等的機會和權(quán)利,那么我就是女權(quán)主義者。如果是指用對立的態(tài)度向男性奪取“權(quán)力”,或是忽略男女性別差異,要求女人與男人做同樣的事,然后才能平等,我就不能認同。畢竟,我們挑戰(zhàn)的,是性別歧視的偏見,而不是男性本身。
在中國,女性已達到創(chuàng)業(yè)者的1/3左右,全球前十名白手起家的女富豪中一半來自中國內(nèi)地,這就是市場的力量。女性憑借在溝通、服務和團隊協(xié)同能力方面的優(yōu)勢,在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服務業(yè)比重上升的今天顯示出更強大的競爭力。
但對女性的歧視和暴力依然廣泛存在,有形無形的`玻璃天花板依然制約著女性成長,這是不公平的表現(xiàn)。還有一種不公平,就是要求那些在職場上有所作為的女性必須獨自完成所謂的“平衡”。
“你是怎么平衡事業(yè)與家庭的?”是幾乎所有女性精英必須回答的問題,似乎如果她們不能先把家庭“搞定”,就沒有干事業(yè)的權(quán)利。更有趣的是,男性精英從來不需要回答這個問題,似乎他們的“私事”與事業(yè)無關。沒有家庭層面的“伴侶”的支持和體諒,僅僅靠女人自己努力,就要“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斗得過小三,打得過流氓,生得了孩子,買得了新房……”,真是活生生地要逼出一代女超人了!
有年輕女性問:“到底是干得好重要,還是嫁得好重要?”我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為什么你需要讓自己做這道選擇題?干得好,是安全與獨立,嫁得好是幸福感。二者兼顧不僅是女性的夢想,也是男性的追求。問題往往出在,你向“嫁得好”要獨立與安全,向“干得好”要幸福感,結(jié)果可能都會失望。
每位女性,都有自己的偶像,我的偶像是我的外婆。她出生于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的浙江紹興。幼年時,按照舊傳統(tǒng),女人必須纏足,而且負責執(zhí)行這一殘忍任務的就是她的親生母親。因為疼痛,外婆徹夜哀號,終于讓有了一些新觀念的外婆的父親無法忍受了。他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民國了,大城市的女孩不再纏足,我看就算了吧。”
就這樣,外婆的纏足被終止了,她有了一雙半大不小的“解放腳”。而就是這雙半大不小的解放腳,讓她能夠在17歲那年,為了逃離包辦婚姻,半夜出逃,一路東躲西藏,風餐露宿,終于來到上海,進入一家手帕工廠做起縫紉工,后來創(chuàng)立家庭作坊……回頭想來,一位不識幾個大字的鄉(xiāng)下女孩,要有怎樣的決絕,才能克服恐懼,向一個未知世界邁出自主的腳步?
我覺得那是生命對自由的渴望。這樣的勇氣,就是一代又一代女性內(nèi)心的動力。女性的自由與平等,不是孤獨的自我奮斗,而是一代人接一代人的接力奔跑。
名家優(yōu)秀短篇散文(三)
標準能屈能伸
說真的,我很怕請下列兩種人吃飯:
一種是太“安貧”的人(之所以沒有用“安貧樂道”的成語,是因為安貧者未必樂道)——他不是存心挑剔,只是無時無刻不想告訴你他有節(jié)儉的美德。雖然知道他并不挑嘴,但我也知道久久一次請他吃飯,請得寒酸,他心里必然覺得我不夠誠意,我也覺得自己禮數(shù)不足。
但一請他吃一頓比較好的飯,他就會為了表示自己十分節(jié)儉,在餐廳里用所有人都聽得見的聲音說:“天哪,這是什么殺人的價錢哪!青菜一盤要兩百塊,拜托,把錢折現(xiàn)給我算了,我自己到菜市場買一把菜炒一炒,只要二十塊……”
明知他是好意,但請他吃飯,開始點菜后就覺得自己做錯了事,尷尬至極,坐立難安。在這個時候,出錢的人實在很難覺得客人的超級節(jié)儉是種美德,只會覺得自己十分罪惡。一番好意,成了罪行。
有一次在一個美食餐館用餐時,隔壁桌坐著一位剛領第一個月薪水的女生,好意請媽媽和家人吃飯,但就把場面吃得無比難看。因為媽媽覺得菜太貴了,一邊吃、一邊罵、一邊嫌、一邊訓示做人要節(jié)儉,出錢的女兒都快哭出來了,同桌的弟妹和爸爸也不好意思露出“好好吃”的德性。
末了,女兒付了賬,媽媽在臨走時還撂下一句:“真是的,這么貴還吃不飽,回去我炒個面給你們吃!”
那個孝順的女兒應該很后悔自己出錢請大家吃大餐才對。
另一種是太“戀舊”的人,他不是存心挑剔,只是隨時想告訴你他有品位。
請他喝咖啡,他一定會說到在意大利某家咖啡館的咖啡有多好吃;請他吃日本料理,他一定會告訴你哪一家比這家更好吃。他不斷地把所有的菜肴拿來跟心中的第一名做比較,當主人的只會感覺到自己的品位一再地被嫌棄。
這樣的人也很難隨時隨地感到幸福,因為他們太在意心中的排行榜,品嘗到的幸福永遠是過去式。除非有“超級一流宇宙無敵天下第一”的東西出現(xiàn),打敗他記憶中的第一名,他才覺得自己有一點快樂。
標準恒低和標準越來越高的人,都不會在平常的日子里過得太好。標準應該是能屈能伸的。
我也是個“咖啡挑剔族”,自詡喝遍天下好咖啡,但只要眼前這杯咖啡不是太難以下咽的話,我就會告訴自己:在此時此地,你就只能喝到這種咖啡,這已經(jīng)是這里最好的咖啡了,為什么不好好品味呢?
如果永遠給你喝超級第一名的咖啡,口味單調(diào)無聊,失去多樣嘗試的樂趣,不是很可惜嗎?
【名家優(yōu)秀短篇散文】相關文章:
4.短篇名家勵志文章
6.賠名家散文
7.背影名家散文
8.中年名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