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17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公布最新2017中國大學排行榜700強,北京大學雄居榜首,連續(xù)10年蟬聯(lián)冠軍;清華大學第2,武漢大學第3,復旦大學第4,浙江大學第5。
家長和學生如何利用“大學排名”
盡管每一份“大學排名”都會引起無窮的口水戰(zhàn),但是,也不能說這些排行榜一無是處,畢竟每一個排行榜都是綜合信息的集納。尤其是對于那些平日忙碌,對大學和專業(yè)實在沒多少確切概念的考生和家長來說,排行榜的信息還是值得一看的。但是看完以后,考生該如何利用“大學排名”呢?
1.在參考排名表填報志愿時,應該把名次適當模糊化,即更關心其所屬的層次,不計較其具體的名次。例如把1到10名看作一個層次,把11到30看作一個層次,31到60看作一個層次,61到100看作一個層次。把分層次的邊界也要適當“模糊化”,第11名與第10名應該是不相上下的,38名與30名難說有很大差別。
2.綜合排名與某個具體專業(yè)的排名是兩回事。排在第一的,你不要認定它實力確實是第一,排名最后的也不要以為它就一定是最差的那一個。X大學是以理科為特色的,它的工科專業(yè)排名也許很靠后;Y大學是以工科見長的,它的文化藝術專業(yè)也許是一個短板。也就是說,在關注綜合排名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分學科的排名或者具體專業(yè)的排名。
3.各高校在不同的地區(qū)可能有不同的魅力,并且已經形成傳統(tǒng)。或者說,可能有的學校排名雖然較靠后,但在某個地區(qū),它的投檔分數線反而會比排名前面的高出一截。所以,考生還要參考在本地區(qū)招生的各個院校,最近幾年在本地的實際錄取的分數線。
“大學排名”的價值和意義
“大學排名”是高等教育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而產生的。它是對大學教育質量和水平的一種評價,也是高等教育對市場經濟做出的回應。
1.“大學排名”有利于激勵大多數高校進行“反省”,使高校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勢和劣勢,并找出自己與其他高校——尤其是同類高校的差距,從而激勵高校揚長避短,積極改進辦學方式,提高辦學質量。它讓大學接受公眾對學校實力的評價,讓大學產生危機感和緊迫感,迫使高校向考生和家長提供優(yōu)質的高等教育質量。
2.“大學排名”是對高等教育質量實施監(jiān)控的必要手段。因為無論是大學教育的舉辦者、管理者,還是社會大眾及考生和家長,他們都希望能通過一種比較方式對大學辦學水平進行監(jiān)督,以滿足他們對大學的期望。尤其是在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高度“行政化”“官方化”的特殊體制下,大學排名的“民間身份”反而更使人們覺得這是一種有效的監(jiān)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