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經典美文
大家每天都應該給自己一些閱讀的熏陶,有哪些經典勵志的美文是值得欣賞的呢?為此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推薦了經典的勵志文章,希望能幫到大家。
勵志的經典美文篇1:傳遞正能量
一件小事,但它卻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反映的是愛的傳遞,它才以加速度發酵,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溫暖,因為它傳遞的是正能量,是一種強大的正能量。
猶太作家威塞爾曾說:“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異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曾經一度,因“小悅悅事件”、“彭宇案”……等極端事件,讓我們有過道德下降的擔憂和焦慮。同時,每一個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著一種渴望,渴望我們這個社會少點冷漠多點溫暖,渴望人與人之間少點戒備多點相助。任由世事變遷,愛與善終是社會的主流、時代的潮流。從這件小事的加速度發酵、傳播,不難看到它帶給人們內心的觸動和產生的共鳴。
大家對這種愛心產生溫暖的感覺,源于人與人之間那種最為寶貴的理解和對善的認同。正是這種理解和認同,穿透了世間的冷漠與輕視,用一種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心理,獲得一種感同身受的情懷。
愛心,被看作是人類最珍貴的情感,最高尚的情操,是人類良知的生動展示,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集中體現。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乏善心和愛心,只是在等待一個被觸發的`機會。當一個人被感動之時,也是他的愛心和善心被觸發之時。讓人“一看就暖和”的溫柔,這是激發了我們內心柔軟與善意的溫情。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熱淚盈眶,總有一種感動讓我們深刻銘記。
央視主持人張泉靈評論,“總希望自己是這溫暖鏈條上的一分子,讓這樣善的傳遞不在我身上斷掉”。正如有人認為,此事釋放的是“正能量”,自己看到了,有責任傳遞下去。
在現實中,“正能量”帶來的正效應確實不少。我們身邊有阿里木帶給我們的感動,他靠賣烤肉資助貧寒學子,而不少人專程去“捧場”,這里面有感動,也有“正能量”的傳遞。
社會需要愛,時代呼喚愛。對善行、對愛心的感動,存在于每個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動,而是一種顯示感動的勇氣,一種傳遞感動的行動。傳遞感動,就是“正能量”的傳遞。愛心無價,不分大小,“正能量”也沒有強弱之分。愛心是春風,可以溫暖生活的每一寸空間;是火炬,可以照亮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愛心是擔當,是奉獻,也意味著收獲。愛心照亮四周,同時也溫暖自己,幫助別人也就是完美自己,升華自己,幸福自己。送人玫瑰手留香,那是一種心靈的溝通、相互的給予、共同的追求。
我們不盲目偉大,我們只做偉大的一個分子,我們的社會就會偉大,我們的民族就會偉大,我們的國家就會偉大,讓我們一起傳遞正能量。
勵志的經典美文篇2:善,有一千張面孔
在香港上班的時候,最常見到的現象就是一個個打扮精致的女人從ifc購物中心出來,穿過天橋走去四季酒店。
就是那短短的一段路上有很多乞丐。他們其中的一個是一個年邁的老奶奶,沒有下肢,一寸寸的在地上爬行,說著我聽不懂的話。
一天深夜下班的路上我又看到那個老奶奶,正準備掏零錢,這時候對面走來一位妝容精致的女人,一身名牌光鮮靚麗,手上還拿著大包小包,大概是剛剛購物回來。她走到乞丐面前想掏錢,卻騰不出手來。這時候老奶奶渴望的看著她,看到這個情況大概也放棄了,默默的退回身去。
這個時候這個女人自己湊過身去,在我驚訝的眼神中,示意老奶奶自己去掏她貼身的腰包。那時候我清楚的看到,那個老奶奶的手很臟,像剛剛撿完煤渣,顫顫巍巍的伸進那個ysl的絲絨小包里,掏出10元錢。然后那個女人起身微笑,就匆匆的離開了。
假期剛剛去華盛頓的時候,總是弄不清地鐵系統。于是第一天上班,就上錯了線。于是我背著第一天報到的大包小包沖去看地鐵上的線路圖,差點在停站的時候一頭撞在圖上。這時候過來了一個乞丐老爺爺,用我很難聽懂的口音問我要去哪里。我告訴他地點之后,他很認真的叫我要怎么走,從哪里下車。
我當時十分感動,這救急的指導讓我本能的想拿出錢給他,可是掏了很久都沒有現金在身上。看到我掏錢,他一直說:我幫助你并不是為了要錢,不需要了,一會兒我也可以帶你下去找到正確的線路。
正當我感動并遺憾身上沒有錢給他的時候,車上幾乎每一個人都掏出了零錢遞給那個老爺爺,并微笑的看著我,他們都是這個城市匆匆上下班走過的年輕人,在地鐵上看到了這一幕,留下了錢,然后匆匆的下車上班去了。
在大學的時候住在宿舍里,本來自己的垃圾應該分類之后倒進兩層之下的回收站。可是有一天我生病了,于是昏昏沉沉的把盛滿了的垃圾直接扔進廁所,在走出廁所的時候我迷迷糊糊的看到了清理這個樓的清潔工進來,他的腿好像受傷了,當時我心里很過意不去,因為扔進廁所是他負責清理的,他大概也看到我丟了東西進去,可是他什么也沒說,還沖著我微笑了一下。
那次之后我就忘了這件事。某一天我和一個人吵架吵的很兇,掛了電話之后自己在宿舍哭了起來,那次都不記得哭了多久,只記得又哭又鬧之后直接趴在床上睡著了。
第二天醒來的時候,打開門宿舍門口有一只小花,上面有一張小字條,寫著:不管是因為什么,六個月之后,一定都會好的。
落款是michael, the cleaner.
記得很小的時候,媽媽總是很愛和家里的小時工聊天,知道她有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兒的時候,總是很認真的整理我不喜歡的衣服送給她,她總是如獲至寶。媽媽也從來不會掛掉任何推銷員的電話,總是很耐心的道歉說:‘對不起,我并不需要這個,耽誤你的時間了。’
總覺得這兩個細節,從小到大給我影響最深刻。
王爾德曾經說,有許多品德美好的人,如漁民,牧羊人,農夫,做工的人,盡管他們對藝術一無所知,但他們,才是大地的精華。
其實在我看來,出身,貧富,教育都無法真正定義一個人,但內心的質地卻可以。往往是生活中的細節能夠折射人性深處的閃光和黑暗。
以古話而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經典勵志美文:青春正能量感悟:十八歲的我
我來到這個世界十八年了。
見過陽光,綠茵,流水,人家,地球上的各種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
生命變幻,如江海般奔騰,如畫卷般秀美,如泉水般細膩,如落葉般靜美。就像沒有規律的線條,錯綜復雜,沒有人知道延伸的方向,卻靈動而柔和,或許這正是生命的獨特,沒有人可以解釋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哭鬧著來到這個世界,它是喧鬧的,甚至有厭惡,生活中的不如意,越來越難以找到自己想要的那片凈土,開始思索因為什么要來到這個可恨的世界,陽光,也沒有初見到時那般詩意,變得扎眼,生生地疼。幾近遲暮,細雨飄飄灑灑,歇歇泥濘趕路的雙腳,靈魂所到之處變得安詳而寧靜。老來,便回歸塵土,悄無聲息,十年過去,遺骸都被時光消磨掉,有誰還會記得,這世界光,綠茵,流水,人家,地球上的各種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
生命變幻,如江海般奔騰,如畫卷般秀美,如泉水般細膩,如落葉般靜美。就像沒有規律的線條,錯綜復雜,沒有人知道延伸的方向,卻靈動而柔和,或許這正是生命的獨特,沒有人可以解釋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哭鬧著來到這個世界,它是喧鬧的,甚至有厭惡,生活中的不如意,越來越難以找到自己想要的那片凈土,開始思索因為什么要來到這個可恨的世界,陽光,也沒有初見到時那般詩意,變得扎眼,生生地疼。幾近遲暮,細雨飄飄灑灑,歇歇泥濘趕路的雙腳,靈魂所到之處變得安詳而寧靜。老來,便回歸塵土,悄無聲息,十年過去,遺骸都被時光消磨掉,有誰還會記得,這世界我來過。我依舊在時光的輪回里,扮演著守候著的角色,等著下一次,下一次輪回,在來看看陽光,我記得,它很暖,淌過脊背。
造物主給每人一顆七情六欲的心臟,除了外貌,這也是唯一的不同之處。從此,便有了關愛,情恨,也有了爭奪,殘忍,是那顆心臟在作怪。它,跳動著,這是生命的存在,也是危險的存在,有生命的物體在一起就存著危險,慫恿著人貪婪,貪婪,無止境。其實一開始心臟還是個幼崽,它不會想那么多,只是有時候眼睛會使它產生占有的欲望,欲望愈來愈強大,充斥著靈魂,除了死亡,這是人一輩子承載著的東西。心臟零點八秒跳動一下,不是完整的一秒。
在花開的時候,我欣喜,贊嘆這個世界的美好。拿著相機拍下這個美麗的生命體,我可以趴下,蹲著,拍下各種姿態,驚嘆造物者的鬼斧神工之作。云層涌動的時候我恨不得跳起來觸摸,我做千奇百怪的想象,盡管那只是一層水汽,可還是禁不住思緒在腦海里翻滾,就像那涌動的云,到現在,我都會想著如果我可以采來放進袋子里多好。暗云低下的時候,轟轟隆隆的.雷聲,一道明晃晃的閃電過去,就像裂痕把黑壓壓的云來分隔開了,隨即便是傾盆大雨,整個世界全被雨霸占了,肆虐著。鬧夠了,曬干潮濕,明媚起來,只是先前令人欣喜的花兒已殘破不堪,花骨朵上還掛著水珠,水珠里面是個清澈的世界,那是昨日的美好。花瓣落了一地,早已因離開了母體而失去了水分脫落了往日的色彩,變得干枯,風一吹,便跟著風走了,化作了塵埃,散落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雨并沒有因此而憐惜它,勁也折了,折痕清晰可見,原本俏麗的勁被折成了35°,我想它的生命終結了。我呆立著,此時的我就像被折斷的勁。風,略帶嘲笑,吹落花骨朵上的水珠,我聽不見墜落的聲音,那么細小。陽光柔和的光線輕撫我微微瞇著的眼睛,讓看見,含苞待放的花,花兒開了。
忘帶傘的時候,總是會下雨,盡管出門前還是陽光依舊,上天閑得無聊老喜歡開玩笑。后來我開始怨,怨上天的不公平,我的怨,像野草般瘋長,我忘了努力,忘了微笑,忘了希望,我的世界,只剩下了怨。其實上天是不公平的,只是為了生活所有人都用來欺騙自己,可那又怎么樣呢?有什么是絕對公平呢?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有些人生來就有了所有人需要拼一輩子才能得到的所有,有些人拼了一輩子到頭來卻一無所獲,這樣那樣的問題,到頭來都是庸人自擾,我荒廢了可愛的時光去思考這些毫無意義的問題,去抱怨,去逃避。生活就是這樣,無論開始的時候是怎樣,都要向前走,遇上下雨天,只好苦一點罷了。
每個人一開始就是什么都沒有的,當然這句話是不對的,家庭,背景,在這個年代決定著你的前景,后來我又開始彷徨,因為我真的是什么都沒有,就這樣起起落落,我成了一個空想家,我有著最偉大的夢想,我可以滾瓜爛熟的說出我所有的志向,幾乎是背出來的,后來我說出來的話沒有了味道,沒有標點,只是一氣呵成,毫無感情,就像是熟練的背誦。我沒有實踐,沒有努力,不,努力過,那也僅僅是一天,兩天,一個星期,罷了。沒有堅持更久,找太多的理由來搪塞自己,我不甘心,就這樣周而復始,我,還是一個開始,只是走出去了又回到了原點罷。我讀過一些書,但是當別人問起時,我不敢承認我讀過,我只是讀過,并未讀通讀懂,只是粗略的看過,生怕別人追問,自己支支吾吾答不上來,就當做沒有讀過也罷。
別人總說我低調,其實,我本就不是一個高人,別人眼中的我也就是這樣的,既然這樣,何來高調?我高調了,還是我嗎?后來總結了一下,都歸功于自己的不堅持,也曾照搬別人的經驗之談來實踐,只是別人的就是別人的,豈會適合我,還是沒能堅持,找了這個理由放棄了。總是固執的在某一個點掙扎,偏執的堅持著自己那點執拗,讓那點虛榮心來滿足自己。索性拋開理智這個層面,趁著年輕的輕狂,去沖撞世俗,受了點傷,時光研磨了我的執拗。細膩的陽光舔著我的傷口,對著我,微笑。
勵志的經典美文篇3:當你的努力近乎掙扎
作者:顧一宸
我的高中同學曹哥,是個悲情英雄。說他英雄,是因為他是我們班最努力的人,沒有之一。
每天早上五點多起床,進教室看書做題。校園沉寂著,黑暗著,只有一間教室亮著執著的光。柔和的日光燈下,曹哥奮筆疾書的身影孤獨得像個俠客。課間休息時,曹哥的屁股就像是粘在了座位上,沉浸在題海里的他,絕不會像我們一樣談笑打鬧。放學時,他飛快的去食堂打了飯菜,回到教室,邊吃飯邊看書,好幾次險些把飯喂到鼻孔里。下晚自習熄燈后,他也常常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看書到深夜。
他在學習上表現出的意志力之堅定和自制力之強大,無不讓我等佩服,恨不得分分鐘獻上膝蓋,贊他一聲“牛逼!”。可這話我們實在說不出口,談到他,我們只會替他惋惜長嘆。因為,他真的很悲情。
曹哥的悲情就在于他的付出和回報完全不成正比。不是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嗎?不是說天道酬勤嗎?為什么曹哥的成績始終徘徊在班級的中下游?我們細致的觀察過他,試圖幫他找出原因。
我們發現,他好讀書,不求甚解,課本翻來覆去,看了幾十遍,記得爛熟,可一些關鍵的公式和定理,他并不理解其內在含義,自然也就談不上合理運用。他做題很快,平時刷題也很多。一套理綜試卷,我們這些正常人一般至少得兩小時左右才能做完,他這個變態只需要一小時,但正確率實在是慘不忍睹。
我們好奇,曹哥,你就不能慢點做,仔細想想,認真演算嗎?他自信一笑,這種題型,我做過很多遍了,看一眼就能出答案。
我們更納悶了,那你為什么又做錯了呢?他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這題和我做過的大致相同,但有點變化,我沒注意。
我們好心勸過他,理科重在理解,盲目刷題是不行的,要做一道會一道,弄明白題型,舉一反三。
曹哥含混應答,知道了,知道了,轉身又投入了茫茫題海之中。
高考后,當我得知曹哥只考上了一所不知名的三流大學時,我沒有意外,但我又有點難過,為他的努力,也為他的瞎忙。
工作后,我又遇到了曹哥式的人。
這樣的人,整天猶如打了雞血一樣咋咋呼呼的忙里忙外,你想不注意到他都難。
勇哥早我兩年參加工作,我工作之初承蒙他的指點才能盡快入行,我對他自是感激。
沒多久,我就發現,他是公司最勤奮的員工,沒有之一。每天第一個來,最后一個走,常常自主加班,工作時間遠超了朝九晚五的八小時。
看到他一頭扎在格子間里努力工作的樣子,我這個后生既佩服又慚愧,同時,我也很納悶,和他同時工作的劉姐已經升任部門經理了,為什么他這么努力,升職加薪的機會卻沒有落到他頭上呢?
后來,我就開始留意勇哥和劉姐的工作方式,慢慢的,我就發現了他倆工作方式的不同。
勇哥每天來上班,第一時間就打開電腦,開始處理當天的事務;
一會兒做匯報PPT,隔一陣又收發下郵件,處理下外聯事宜;
PPT還沒做好,又最小化窗口,去做其他瑣事。
劉姐來上班,會先在便簽上記錄并規劃下今天需要處理的工作,然后收發郵件,做好上傳下達的事宜;
工作任務分派下去后,她會分時段集中處理幾件重要的事情,中間不受其他干擾;
臨下班前,她會跟進下屬職員的工作進度,向上級交付已經完成的事項。
對比兩人工作方式的不同,我終于理解了那句話:加班是為工作效率低下的人準備的。
你能說曹哥和勇哥不認真不努力嗎?
他們在學習上、在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付出了遠超旁人的努力,可最終的結果卻并不如他們所愿,他們的努力并沒有成為他們的救贖,他們終于還是淪為了平庸的大多數。
努力是沒有用的嗎?
當然不是!我們生而平凡,不用一生來抗爭,不拼盡全力去努力,我們靠什么改變命運?靠什么改寫人生?靠什么實現逆襲?
那他們的努力錯了嗎?努力也會錯嗎?
當然會!我們總是用戰術上的努力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用努力來標榜自己的付出,用努力的表象來為自己的平庸脫罪。
曹哥填鴨式的填充知識、求量不求質的刷題,違背了理科學習重在理解運用的基本規律,選擇了效率低下的學習方法,又怎么能在學業上取得長足的進步呢?
勇哥工作時缺乏規劃,重心不明確,容易被瑣事干擾,分神之下,工作效率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弱于時間管理,再用加班來彌補,反倒犧牲了休閑時間,打亂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進一步拉低了工作效率。
當我們努力的方向錯了,方法也不對時,我們自欺欺人的努力,不過是在瞎忙而已。
當努力了卻沒有成效成為一種現象,當浮躁和淺薄成為時下人們的'共性,除了給一句“方向錯了,方法也不對”的診斷,我們還應該深究現象背后的本質原因。
曾有心理學家將我們的學習提升劃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
舒適區是我們業已習得的知識技能,學習區是我們努力跳起來才夠得著的高掛枝頭的蘋果,恐慌區是我們目前遙遠的仰望和未來美好的愿景。
長期待在舒適區,不過是在日復一日的重復過去的自己。勇敢跳出舒適區,涉足學習區,才有提升自己的可能。
曹哥難道不知道多思考比多做題更重要嗎?勇哥難道不知道合理規劃工作、管理好時間能夠讓自己工作得更高效嗎?
他們知道,但他們不愿意改。因為他們習慣了,習慣了如此低效的學習和工作。
習慣具備慣性的推動力,你毫不費力的就可以被習慣驅使著行進。曹哥習慣了飛快的刷題,勇哥習慣了多線程混雜著處理工作,這種種習慣就是他們的舒適區。
待在舒適區里努力,可以營造一種我很努力了的假象,也能給予自己關于平庸現狀莫大的心理安慰。只是,固步自封于舒適區,自我提升就成為了一種奢望。
所以,刷了那么多題,曹哥會做的題目并沒有因此變得更多;勇哥工作了好幾年,會做的事也沒有多出我這個新手許多。
畢竟,重復性的努力,只能讓你更加熟練;創造性的努力,才能使你變得非凡。
曹哥和勇哥想必也明白自己的癥結所在,他們為什么沒有試圖改變呢?因為在學習區努力,實在是太難,太別扭了,一點也不舒服,那就好像是拿著一把刻刀,一下一下的雕琢自己,修枝去葉,去蕪存菁,臻于至善。
努力得舒服,自然平庸得徹底。溺水的人,要逃出生天,一根稻草也救命一樣抓住。你的努力近乎掙扎,你的成就才對得起付出。
【勵志的經典美文】相關文章:
經典勵志美文01-23
勵志美文精選-經典勵志文章04-01
經典勵志美文欣賞01-29
工作勵志美文12-06
青春勵志美文04-04
高考勵志美文04-08
經典勵志美文欣賞12-09
勵志的美文欣賞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