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大學生的勵志文章-大學生活勵志文章
大學生活活得勵志,才能更有價值,更有意義。下面是由陽光網小編分享的有關大學生的勵志文章,希望對你有用。
有關大學生的勵志文章1:一直努力做,直到成功為止
所謂理想,就是把我們的愿景放在一個價值觀的尺度上度量,然后決定人生往哪里走,去哪里,走多遠,和誰走。
從民營企業角度看,我做生意是一種被迫的開始,但我習慣于用自己的價值觀來引導我將要做的任何判斷,因此,我一直把喪事當喜事辦。因為我總覺得自己要去心中期待的某個地方。這時,我會想起魯迅的一部小說《過客》:這個過客腿腳不好,他一直不停地走,有天他到一個茶水攤與一個老人和一個小孩對話,詢問前方的路該怎么走。老人告訴他,過了一個墳地,再往前一拐,差不多就到了。他又問那小孩兒,小孩告訴他,你看見那片鮮花,再往前走就到了。同樣一個地方,老人眼里看見的是墳墓,小孩眼里看見的是鮮花,可見兩個人的視野和心態是截然不同的。而這個過客心里只有一句話,就是——我要走,我要走,我要走。
我在創業和折騰的過程中經常會想起這個故事,我心里有兩個地方可以去,一個是墳墓,一個是鮮花,不管哪個,總是就是“我要走”的狀態。這種想法陪伴著我,使我從開始很被動地創業,甚至到后來哪怕負債累累,人生已經到了最絕望的時候,始終沒有放棄,仍然把喪事當喜事辦,因為我意識到理想是希望的風,是黑暗盡頭的那道光,有了它,我能驅走黑暗與恐懼,雖然不知道前方有多遠,但是依然有堅持下去的力量。
50歲生日前夕,我決定送自己一份很特別的、有紀念意義的生日禮物——去臺灣騎自行車環島旅行。那時正值酷暑,我每天騎行80多公里,總共環島5500公里,路上看到老太太比我還猛,她磕頭環島。我問她,您怎么走?她說我就拜拜拜拜拜,一直拜,沒停過。我很是佩服,送給她一瓶水,她接著繼續拜。我真的很難想象,一個瘦老太太單薄的身軀下,哪來的這么大的能量?但她卻有一個答案:心里有佛,有信念,有理想和快樂的天堂,所以才有如此的毅力和能量,不停地拜下去,也許有一天膝蓋流血她卻渾然不知,也許有一天她會勞累暈眩,但她心里追求的天堂不會墜落。
我再說一個崔永元的故事。原來我們倆很不搭界,相信他對“黑心開發商”也抱有道德上的不滿,而在央視看到的小崔似乎也有點裝,老講長征理想什么的。后來,我聽一個朋友介紹說他在做一項口述歷史的整理工作。某天,我們在香格里拉見面,他送我一些小人書和他們口述史的資料,我才發現原來屏幕以外的'小崔很了不起。有個夏天,我把這個故事講給王石聽,帶著王石去了小崔的工作室,到了工作室后,我們看到崔永元花了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一直在做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這個男人沒事兒找事兒,把別人的事兒當自己的事兒,自己的事兒不當回事兒,自己都快抑郁了,還是操心民族的歷史是不是能記錄下來。這著實感動了我,也感動了王石,后來我們成了好朋友,也參與到了口述歷史的項目中,共同記錄這個時代以及這個時代中人們的想法和事跡。
古人講:勢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才有堅韌不拔之力。志向是帶來毅力的事兒,就像磕頭環島的老太太,如果她心里沒有佛,怎會有毅力去磕頭環島?毅力依附于信念和理想之上,不是欺騙也不是虛妄,理想除了讓我們獲得能量、財富外,還會在我們遭遇痛苦和不幸時支撐我們活下去。否則,當我們遇到巨大的困難時,很可能會選擇逃避,甚至會在不為人知的時候選擇死亡。
在這個紛繁、價值觀多元的時代,希望我們對“理想”這個詞不再拒絕,不再隔膜,不再離它而去,而是從腳下做起,一天天努力,直到成功為止。
有關大學生的勵志文章2:大學生,你擔心自己的努力會白費嗎
過去我們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那么老師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現在我們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那么老師就需要有源源不斷流淌的一河水”。這就是說今天的老師所需要的是開源——打開智慧之源,打開知識之源,能讓知識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流入自己的職業生涯之中,給予學生一杯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水。要想讓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流淌而出,那么我們就需要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以及養成活到老學到老的行為習慣。只有不斷的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才能、專業品質、文化底蘊、教育追求、教育智慧像涓涓清流,綿綿不止。
講完了大道理,就讓我們來看看上大學的是干什么的:我們老百姓常常稱進入大學為“上大學”或“讀大學”,這個“上”有升入更高層次、更高領域,探究、學習和掌握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意思。由此可見,“上大學”或“讀大學”的關鍵字是“讀”,即讀書,解讀人生。這個“讀”,一方面要讀書,另一方面要讀時代,還有一方面要從讀書和讀時代中發展一種系統的、批判性、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只有發展出了這種思維能力,我們才能在日后的生活與工作中敢于創新、善于創新,進而有所作為、有所成就!
在21世紀里,一些公司的員工將遍及全世界各個角落,人們可以身兼數職,可以在全球眾多公司同時供職;隨著網絡的應用和發展,目前的眾多職業,將從地球上永遠消失,虛擬經濟已顛覆現實,這是不可逆轉的一種趨勢,一種潮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和發展,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就業,下崗,再就業,再下崗,將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要想避免生存上出現困難,唯一的辦法就是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以及養成活到老學到老的行為習慣,并不斷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組織和利用知識的系統的、批判性、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在生活與工作中敢于創新、善于創新。
只要我們在生活與工作中敢于創新、善于創新,那么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知識和智慧的泉水流入自己的職業生涯之中,那么我們就會擁有“遍地有黃金,處處有崗位,只要想干事,時時有舞臺”的實力。
從上面所談的,我們可以看出,上大學只不過是加固我們知識基礎,讓我們習得走向成功的思維,以及鍛煉堅韌、頑強、自信等品質的過程而已,真正決定我們命運的.卻是我們的心態以及投身于切實行動的實踐;所以我們現在最重要的不是考慮是否考出了比別人好的成績,而應該是能否以堅韌、頑強、按部就班的去低頭耕耘。
您已經在大學期間基本上養成了向一個目標堅韌、頑強、按部就班低頭耕耘的習慣或品行,如果您從現在開始繼續保持這種習慣和品行的修煉,并以開放的心態來對待以后的人生之路,我相信無論在哪里以及從事什么工作,您習得的良好習慣和品行都會把您送上人生的成功之巔,并讓您享有人生的幸福、愉悅和快樂!所以我們對待別人的那些言行,只要記住每一個人不僅遺傳特質是獨一無二的,而且“靈魂”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他的經歷以及行為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現在您最重要的就是切切實實走自己獨特靈魂所追求的獨特之路,益求精的辛勤耕耘,刻苦鉆研,最終就會在山花爛漫叢中笑!
有關大學生的勵志文章3:上大學的目的是什么
文/陳鑫
在當代的應試教育影響下,中國的學生都從小學開始都會說,我以后要上清華,北大或者是其他的某某大學,但是他們當中又有多少人知道上大學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是為了以后能有份好工作?能拓寬自己的人脈,視野?還是為了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他們從小就樹立了這種觀念,不知道是他們父母給貫穿的還是他們自己真的意識到了上大學的重要性,在我看來應該是他們父母貫穿的,父輩們把他們當初沒有完成的夢想,讓兒女替他們完成,上大學本沒有錯,大學是體現自我價值的最好時候,也是讓你從學生走向成人的重要樞紐,有人說,沒有經歷大學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說到這,我想說的是,那些經歷了大學的人就真的算是擁有完整的人生嗎?他們當中有人以“大學就是玩”的心態過完了他們人生中重要的三年或四年,他們拿著父母給的血汗錢在大學不買一本對自己有意義的書,而是買游戲皮膚,買游戲人物······整天在寢室打游戲,上課遲到,甚至有人不去上課,花錢找人代替上課,這樣都大學過的是很舒服,但是上著這樣的大學有什么意義,反而浪費時間,要是家里錢多的話不如捐給希望工程,還能博的好人的榮譽稱號,家里要是不太富裕的,我實在是想不到你們這樣做的目的,為了一時之樂放棄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中國多少大學生在最后畢業的時候,找不到工作,正如網上說的,畢業季也是失業季。造成這樣后果的是誰,更有甚者,在大學花錢的時候連眼都不眨一下,他們不會想起父母在工廠里,在農田里的汗如雨下,更不會想起在父親節,母親節主動給父母打一次電話,當然除了沒生活費的時候,倒是每天不間斷的給男朋友(女朋友)打電話,就像古時候給皇上請安一樣,一天三次都不少,這就是中國的大學生?百善孝為先,連孝都做不到更不配大學生三個字。
大學是一個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殿堂,如果你不會利用好這幾年的時光,那么大學對你來說就是墮落的天堂,十幾年寒窗苦讀,好不容易步入大學,就更應該好好珍惜大學時光,老師們經常說,不好好學習你對得起父母的血汗錢嗎,在我看來,先不說對不對得起父母,你絕得對得起自己嗎,能給以后的自己一個交代嗎。畢業時為了找一份工作而四處碰壁的時候,你是否會為現在的自己懊悔,當有親戚想你資恂關于大學生活的問題,你能不能給他們一個很好的回答,大學雖然只有三四年,和你人生幾十年比起來是有點短暫,但是在你人生求學歷程中應該是快到盡頭了,所以,珍惜大學生活,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要是在大學期間留下遺憾了,那么估計很難再能彌補回來了。不要讓將來的自己,痛恨現在的你, 做好自己。
【大學生的勵志文章-大學生活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大學生活勵志文章04-03
大學生勵志文章-勵志文章短文04-01
大學生勵志文章-青春勵志文章04-01
大學生勵志文章-學生經典勵志文章04-01
大學生活感悟勵志文章經典11-26
中考勵志文章勵志文章04-02
勵志文章大學生-大學生勵志文章精選11-26
大學生經典勵志文章-勵志大學生的文章04-06
大學生活勵志文章-勵志的大學生活范文04-01